某区城市内涝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市防涝能力,进一步推进xx区城市内涝整治工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x年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听取了区交通市政局等有关部门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xxx排水管沟工程、xx城市公园排洪水渠及砂路沟排水系统整治工程、xx渠及xx渠清淤工程,了解xx区内涝整治工作情况,听取意见,研究对策。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城市化推进,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日益重视xx区城市内涝整治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防洪排涝应急体系,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精心谋划内涝整治工作。xx区行政区域面积约xxk㎡,区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xx年完成了《xx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市政府审批。同时,xx年编制的《xx市xx池店组团市政工程规划》已不能满足xx区发展需要,xx年区政府再次联合市城乡规划局共同委托xxx设计院对《xx市xx组团市政工程规划》进行修编。该规划修编方案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对提交方案成果进行论证与深化设计。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区政府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谋划生成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政排涝基础设施建设。
(二)积极实施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按照规划及项目计划,积极实施新区排水工程建设。xx区排水防涝设施主要有xx、xx两座排水防涝泵站,以及xx渠、xx渠为主干系统的排水渠。经过十几年的市政设施建设,xx区市政排水系统基本完成。近年来,先后完成站前大道(xx段)、xx路一期及二期、xx路xx路、xx片区xx段商住区(一期)、中医联合医院东侧、xx路二期等市政道路,配套建设雨污水管道。逐步推进锦坑沟综合整治、浮桥xx渠引水口重建、笋江路污水排水地泵、摩卡小镇边路路面及排水系统改造、兴贤路西段排水管沟、xx引港整治等排水系统整治项目。今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8930万元推进xx渠及xx渠清淤工程、南环路排水系统检测清淤工程、站前大道(鲤城段)片区路管网建设工程、海西汽配城二期排水排污及周边道路工程、新延路雨水管道建设工程,通过实施排水工程建设,着力提升xx区排水防涝能力。
(三)不断完善城市排涝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体制。一是成立了鲤城区xx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xx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审定xx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部署建设年度任务,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指导、监督和检查考核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解决各自为政、多头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不断完善管护体制。出台《进一步理顺鲤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市、区、街道三级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责任分工,将城市管理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责任人,努力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三是启动了地下管网、水系、排水排洪沟渠信息普查工作,规范建设、移交和管理行为,落实了工作责任,并建立了信息报送等各项相关制度,新区排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一)地势低洼,潮汛助推,积涝成灾。xx区地处晋江下游南岸,北至xx社区与南安锦堂平原接壤,南至xx福厦公路边与晋江晋东平原相邻,地势西北高、东xx。在发生降雨情况下,与xx片区西北面接壤的南安锦堂平原的内涝水经南安玉田渠排入南渠,南高渠、xx渠穿越xx区,使xx区上游部分的客水穿过xx区排入外江,也就是说,xx区汇流面积除本片区㎡外,还应包括片区上游锦堂片的㎡。因此,在治理xx区涝灾时,要充分考虑上游客水对xx区造成的危害。同时,xx区一面靠山,一面频临晋江,中间是一块狭长的平原地区。区内沟渠综合交错,现状排水主要靠xx干渠和南高干渠,以及联成一片的大小水沟。晋xx岸的堤防上设有xx水闸、霞洲水闸和xx水闸,均为区内防洪排涝的出口,外江水位较低时,雨水可通过水闸排入外江。晋江下游防洪堤建成后,因内涝排水系统尚未完善,排涝标准偏低,汛期江水上涨,洪水受外江水位的顶托在区内形成内涝。近年来,相继建成和使用1号、3号污水提升泵站,xx、xx排涝泵站。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检验,已大大缓解xx区严重的内涝灾害现象,但排涝泵站尚未能全面发挥其工程效益。
(二)城市排涝工作与城市化步伐不相匹配。在新区道路、工业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及时规划设计和配套建设相应的排水沟、涵洞等排水排涝项目,致使xx区排涝压力增大。由于建设需要,开发建设中土方填筑使一些低洼及水塘被占用,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的水面大量被人为填埋。规划中的乌石山滞洪区总占地约公顷,总库容万立方米尚未建设,xx区东南片区的内涝问题还未能有效缓解。由于几乎没有滞洪库容,致使新区雨水调蓄能力与集中强降雨不相协调。城市化建设中大量商业化楼盘迅速崛起,但在楼盘开发过程中,将桩基泥浆直接排入雨水管道,工程结束后,又不冲洗雨水管网,造成淤积,致使排水不畅。新区城市建设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善,人为分割片区,加上地面硬底化,使雨水渗入地下变少,容易形成局部内涝。
(三)市政排涝设施标准有待提高。xx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管径规格小、雨水口少、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不堪重负。近年来,城市排水系统标准虽有所提高,但在雨污管网埋设中,对开发商监管还欠到位。雨污合排、雨水污水管道错接,擅自变更规划,转换开发用途,如商店变大排挡、餐饮店、洗车店等,使原设计雨水管承受雨污共排,导致泥油淤积,雨水流速不畅。此外,许多社区的排涝工程不够完善,未能与主干排涝工程联接,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涝系统和网络。加之人口不断集聚,排水管道老化,排水管网显然不能满足急剧膨胀的排水需求,一旦遇到降雨量超过排水设施能力,只能漫上街道,形成内涝。
(四)排涝工程管理体制有待理顺。譬如,xx排涝泵站现在由区交通市政局管理,而xx区xx水闸、霞洲水闸、xx水闸3个排涝闸的管理属于xx市晋江下游防洪堤管理处管理,南高渠、xx渠则属于市南渠管理处管理,致使xx区滞洪排涝难于统一调度,管理体制问题影响xx区的排涝能力。
(五)市政排水系统养护意识有待增强。对排水系统进行长效化管理和养护,是确保城市排涝系统稳定、长期、有效运行,切实缓解城市内涝的关键所在。新区现有排涝设施的运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xx排涝渠道水生植物丛生,布满河道,严重影响行洪安全;南高干渠河道中间布设桥墩,阻水严重,影响河道排水能力。对排水管网进行定期检查,对河道做好定期清淤等工作重视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水患意识,新区市民时有出现在道路、工业区、楼房建设中挤占甚至毁坏排涝沟渠的现象,对管道养护和渠道保洁认识不高、参与度不够,文明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一)要高度重视,健全排涝工作机制。一要不断提高认识。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度超前、设施完备、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提升城市内涝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排涝的重要性,树立科学正确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把城市排涝系统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来抓,真正把城市排涝工程打造成一项重要的良心工程、民心工程。二要健全理顺管理机制。城市内涝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进一步健全xx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指导、督查和考核工作。要以规划为指导,统筹片区建设和排水排涝工程整治的衔接关系。要注意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排水管理问题,避免项目建成后却无处排水或造成周边被水淹的状况。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切实强化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排涝设施的运载能力。要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多头管理”状态,做好与晋江下游防洪堤管理处、市南渠管理处的协调工作,争取在汛期能顺畅及时地启闭相关水闸和排涝泵站。三要强化责任考核。要将城市排涝工作任务纳入各相关部门和街道目标责任制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进行定期督查和年度考核。
(二)要大力推进,加强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城市排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弥补历史欠账。建设新区排涝基础设施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我区目前财力来看,独自承担xx区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较大,要尽力争取市一级财政对xx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市政领域,满足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资金需求。二要合理确定建设标准。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的要求,根据xx区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合理确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三要抓好改建管养工作。要改造老旧排水管沟,加快雨污分流工作步伐,通过市政专项规划,按照系统性原则,统筹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使新区排水管沟具备应有的排水能力,并形成较完善的排水系统。要注重雨水调蓄设施建设,抓紧推进乌石山滞洪区等蓄水设施建设,力求以蓄排结合的方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要结合实际,通过渠道整治疏浚,发挥其调蓄水作用;要提高绿化率,发挥绿地具有容纳、吸收、迟滞雨水的功能;要谋划透水地面建设,在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等荷载不大的地方,多采用透水性地砖铺装,起到调蓄雨水的作用。要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管养,重点做好新区下水管网、雨水井、箅子等清淤疏浚养护工作。对城市排水管沟要经常性的维护清理,对于雨水口堵塞问题,应在设计中多加考虑防堵和便于清理,从而保障网沟畅通。
(三)要统筹兼顾,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为避免强降雨侵害,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制定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排水应急方案,提前做好强降雨应对准备。要及时发布信息,将降雨预报、道路积水、交通拥堵情况及早通知到市民,减少因暴雨带来的社会问题。要加强低洼易涝地段的排水巡查,预备一定数量的机动排涝设备,随时调用。要加快易涝节点改造,对每个堵点、淹点逐一摸排梳理,实行“挂图作战”,一点一策、一地一策,对暂时无法完成改造整治的易涝点,要有应急措施。要按照《xx区防洪排涝调度方案》,通过适时启闭xx、霞洲、xx水闸,有效控制xx、xx排涝系统运行水位,科学分洪调蓄等措施,达到科学调度、联袂互动、规范运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好地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要更新观念,谋划城市排涝工作。要注重借鉴成功经验,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因素,高水平谋划城市排水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整个城市排水设施无缝对接,使排水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前进。要全局性地思考新区内涝整治工作,科学规划、合理调蓄,全面改善城市水环境及生态系统。要给城市生态留有余地,适当增加水面率和绿地率,渗、滞、蓄、排结合治涝。要更新城市建设的理念,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xx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要将以往“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转变为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统筹“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着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让xx区的城市建设更加绿色、生态、宜居,实现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