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区某小学“双减”工作总结整理4篇
区某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课外活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区某小学“双减”工作总结整理”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目录
聚焦"双减"教育的变革与成长 1
以课程改革推动"双减"提质 10
聚焦"新课标",构建"好课堂" 17
聚焦师生发展,助力"双减"落地 24
聚焦"双减"教育的变革与成长
为了贯彻"双减"政策,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X小学在"双减"政策发布之后,迅速组建了学校"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深入解析政策文件,汇聚全体共识,规划实施策略,并全面监控,确保全员参与,保障政策落地。在过去三年中,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中实施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双减"实施前的学生学情状况
作为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X小学的学生群体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据了高达95%以上的比例。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生流动性较大。此外,家长们普遍受教育程度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们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也不够重视,这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表现。综合以上因素,导致了X小学学生在"双减"政策实施前的学业成绩、体质健康、阅读质量等普遍不够理想。
二、"双减"实施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抓课堂,实现课堂增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确保对教学内容有深入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作为课标的忠实执行者,教师不仅要忠实于教材,更要创造性地解读和使用教材,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课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为了达成既定目标,学校在课程标准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改革等多个环节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反复研习课程标准,深耕教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与教材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在课程标准学习方面扎实开展了三个阶段,包括全面学习、自主研究及一对一解读。
首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X区教研中心会组织全学科通识培训,主题为"聚焦深度学习,提高教师领悟课标、依标施教能力",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学习结束后,教师们会认真总结并撰写培训心得。
其次,在第一次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需进一步独立研读课标和教材,手写完成本学期教材的教学目标、知识前后的衔接点,以及重难点、易错点、生长点和拓展点。
最后,每学期开学初,高一年级教师会一对一地向低一年级教师逐课讲解教学重难点及易错点,使教师们提前了解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在备课时能准确把握要点,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这样一来,教师们对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能做到了如指掌。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多次开展集体备课,彰显智慧。
我校每周二、三举行集体教研活动,鉴于我校班级规模较小,各个学段的教师均可参与研讨。我们致力于优化40分钟的教学质量,认真研究教参和教材,根据单元目标及课程教学内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确保重难点的把握心中有数。在备课阶段,教师悉心分析学情,实行以学定教的原则。备课内容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课堂环节设计,同时还需关注自身特长与不足,并在备课中予以充分考虑。
通过每学期不少于十次的跨年级研讨活动,我们再次对教材进行了深度剖析,切实理解了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以及宽度与广度,从而助力教师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为学生在建好"承重墙"的同时,帮助学生打破"隔断墙"。
3.聚焦高效课堂,增效提质。
"双减"政策的核心实施场所在课堂,其核心要求即为"优质授课"。为了全面贯彻"双减"政策精神,我们聚焦"X好课堂",深化学校"生本课堂"改革,力求在每堂课的40分钟内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每学期邀请教研中心学科教研员进行一次精准指导,每月邀请驻校名师进行指导,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授课一次、举办一次讲座,同时开展多次师徒访课。根据教师个人优势,新教师需优质完成一次汇报课,青年教师需授课一次并担任指导教师,中层教师需开展一次研究课,老教师则需进行一次示范学习课。每学期我们还举办一次课堂教学竞赛,以比赛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024年4月,得益于教研中心的大力支持,我们成功承办了第三届"X优质课堂"开放周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专场活动。我校语文学科的曹海燕老师以及美术学科的王瑞霞老师进行了课例展示、教学主张论述和说课,刘海叶老师和彭蕾老师分别分享了"塔小优质课堂"的建设与学科经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与会领导及兄弟学校同仁们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4.网际交互课堂,资源共享。
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同屏互动教室"为平台,结合"网际交互教室",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远程同步教研等技术与五小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目前,学校六个班级安装了网际交互的设备,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0节同频互动课,通过网络交互教室课堂和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得到了专业化发展。
(二)抓作业,严格作业要求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作业管理,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已制定了各学科任课教师作业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实行作业布置公示、作业检查及考评细则,并将其纳入量化管理体系。
2.强化考核以确保实施。根据作业管理制度与考评细则,校级领导每日对结队班级的作业布置、批改及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立即整改。
3.适度调控作业总量。严格遵守学校规定,合理控制学生书面作业的总量。切实做到了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阅读和实践除外),三四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每日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每日不超过1小时。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4.精心规划分层布置。我校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作业,实现作业的分类与分层,鼓励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同时,将家务劳动、实践活动及体育活动纳入家庭作业范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5.规范作业批改。依据作业管理制度,教师需对作业进行全面批改,确保批改标志正确、评语得体、记录详实。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体讲评和个别讲解等方式进行及时反馈,助力学生学业提升。
6.强化作业分类指导。根据个体补偿与提升计划,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为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提供必要支持。
学校将作业检查与评价展示相结合,不断发掘优秀成果。并举办"学生优秀作业展览",在展评过程中,那些书写规范、正确率高、获得优秀次数多、订正认真的作业成为全体学生的榜样。经过规范化管理,学生作业质量初见成效,实现了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目标。
(三)抓辅导,课后分层服务
我校在践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深度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需求,以助力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拓宽视野、增强实践为目标,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主要包括学生社团活动、作业辅导以及自主阅读。充分运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朗读亭、计算机室、体育馆和艺术场馆等资源场所开展相关活动。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指导提升。
1.社团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每周三设定为社团活动日,开设版画、合唱、舞蹈、电脑、跳绳、软式棒垒球、阅读、书法等社团活动项目,由我校在职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训练。
2.作业辅导: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在校内完成当天作业,每周一、二、四设定为教师辅导作业时间,安排任课教师精心分层辅导,重点强化书写指导、抓实基础知识,培养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
3.课外阅读: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助力我校"311"阅读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如下课外阅读计划:每天早上安排20分钟晨读,中午安排半小时午读,每周五课后服务时间设置为全校大阅读课,时长1小时,并由语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每学期在校阅读时间可达345小时。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课外阅读和经典诵读的普及,确保了阅读品质,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抓体质,促进健康成长
学校始终致力于贯彻教育部推行的"五项管理"以及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七个一"要求,并将这些理念积极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均衡的教育环境。如每周5节体育课、每天早上30分钟的"零点体育",每天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上下午各一次的眼保健操,从体育课的学到大课间、零点体育的练,充分提升了学生锻炼的兴趣与坚强能力。近两年,学校跳绳队和软式棒垒球队多次在市区两级比赛中获奖。在2023年X区二年级体质健康监测中,我校成绩位列X区第一名,展现了我校学生卓越的身体素质,同时彰显了我校在"双减"政策实施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五)结硕果,开启全新篇章
1.体质健康,逐年提升。
经过三年"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校在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逐年显著提升。
2.体育竞技,成绩突出。
我校学生总数仅有174人,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学生体育比赛成绩并不突出,两位体育老师历经十几年,未曾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表现显著提升,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获奖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26%,两位体育老师亦荣获区级及市级优秀教练员荣誉。
3.艺术劳动,屡获佳绩。
面临学生人数较少以及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我校坚决执行"双减"政策,充分开设艺术与劳动课程,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在此背景下,学生们在各级各类艺术劳动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4.学业成绩,显著提升。
在"双减"政策推行之前,X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位于全区最低区间。然而,在"双减"政策实施三年之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测成绩显著提高,部分学科成绩已上升至全区前列。
三、家长满意率彰显"双减"成绩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持续探索创新作业,切实巩固教学成果。
三是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培育,发掘并发展学生特长,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通过加强与名校、名师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五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六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七是继续完善校内课后服务和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学习体验。
八是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不断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发展。结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双减"工作的落实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共同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双减"实施力度,秉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强化家校协同,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双减"工作持续推进。
以课程改革推动"双减"提质
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提质减负,关键在于推动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唯有在课堂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课堂中只有学会、学好,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才能实现作业减负和缓解家长焦虑。所以,高质量落实双减的关键点就在于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质。
一、推动课程改革
X区某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课程理念,以"聚焦核心素养、坚持因材施教"为主题,以"任务群导向的课程改革"为基本目标,深入推动"基于2+2师友互助的思维课堂",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质,打造X二中好课堂。
1.解决问题。落实减负提质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课堂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在"学什么"层面,解决了目标确立随意、表述错位、逻辑顺序不连贯、不清晰的虚化问题;解决了问题设计浅层,问题的大、空、碎以及没有提供合理的支架,导致教学设计的低效。
(2)在"怎么学"层面,解决了"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讲"和习题课中的"逐题讲"形式单一,导致课堂质量差的问题。
(3)在"学到什么程度"层面,解决了只有结果性评价,缺乏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滞后的问题
2.改革内容。任务群设计促进课堂的思维生成,任务群的设计以"目标素养化""问题思维化""学法多样化""评价一体化"推动课程改革,以任务群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激活学习思维,给教师提供研究教材、教学设计的思维路径,实现教师分析教材、教学设计的能力,实现学习效果的高质量,直接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
目标素养化:完整的学习目标必须包含四个核心元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即"ABCD"目标陈述法。即谁来学、学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学、学到什么程度。确立素养目标以素读教材为抓手。
问题思维化:推动基于目标设计教学任务群,任务群由清晰化的学习主题、情境化的问题驱动、具体化的学习要求和可视化的学习评价组成。解决问题设计的碎、空、大的问题。
学法多样化: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自学、合学、展学(对学、群学)、测学等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堂要有明确的学习指导。
评价一体化:以实施可视化教学评价为主要任务,课堂实施以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形成完整的分析问题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问题,形成完整的学科话语结构和语言表达逻辑关系。解决课堂评价单一的问题。
3.任务设计。教学设计直接决定目标是否有效落实,推动以任务群为主的教学设计,解决的思路就是基于目标设计教学任务群,任务群由清晰化的学习主题、情境化的问题驱动、具体化的学习要求和可视化的学习评价组成。
(1)主题。是解决某一问题的核心内容,主题以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
(2)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下摄若干个子问题,子问题之间形成梯次、进阶序列,这些问题的设计能引发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问题和活动的设计一是需要创设情景,以图片、视频、材料、习题等形式呈现;二是将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展开,包含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把知识层层剥离,将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问题,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最终迁移,解释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能揭示知识的本质。
(3)要求。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指令,包括时间、形式等,学生学习的方式由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师友互助、展示交流、总结点拨、批注笔记、纠正内化等形式。
(4)评价。引导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即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形成完整的分析问题的思维;学会如何表达,形成完整的学科话语结构和语言表达逻辑关系。
任务群设计可以抽象为以下模型。
活动一: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问题1:知识型(事实、概念)问题
问题2:知识(事实)和能力(程序)型问题,教师具备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了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分析、研究能力,制定了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在目标的导航下,设计有效的问题。
问题3:能力(程序)和思维(元认知)型问题
学习要求:①快速浏览课文,圈画表现心理活动的词语(3分钟);
②师友互助,梳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钟);③师友展示。
学习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讲练结合)
以任务群为导向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4.改革成果。
(1)课程改革有效推动。各学科的课堂由满堂灌、满堂听、满堂问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式、活动式课堂,课堂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思路,学生之间对答案、说思路、讲理由、见真章,学习的过程,形成了自由、积极、多元、开放、真实的学习场,课堂的品质明显提升,实现学习效果的高质量,实现知识、能力、思维、素养的同步提升。
(2)教材和课标研究走向深入。以任务群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落脚点就在于高阶思维、逐层递进、情境和问题的任务设计,课堂提出的情境和任务是否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成了决定一节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只能深度地研究课标和教材,一个任务研究一节课是各学科备课的常态。
(3)教师角色发生根本转变。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担任学习的组织、指导、评价,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教师不再进行讲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4)评价明晰课程改革终点。评价标准和学习任务、问题、要求同时下放,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合作、展示)就要知晓学习的终点,即学到什么程度,通过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将表现性评价有效融合在学生的汇报展示中,以保障高质量的表现性评价贯穿在学习的进程中,重点在于教师能够有效提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并能对各类信息进行针对性地评价,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引导性评价。即对学生或小组的汇报展示进行引导,让其他同学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补充、质疑、完善,这类评价一般针对汇报的内容思路相对准确,但存在表述性的遗漏或错误的信息展开。
②追问式评价。即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深度追问,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使汇报内容更加完善。这类评价一般针对汇报内容存在浅表性问题的信息展开。
③总结性评价。即对汇报的内容教师采用精讲、点拨、的方式总结,总结后出示正确规范的答案,让学生进行批注、记录或规范答语。这类评价一般针对学生在自学、合学和展示时大面积存在或暴露出思维性的错误信息展开。存在这种问题教师需要反思问题的设计是否存在让学生不易通过探究获得,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给学生提供的支架、条件不够的问题。
(5)学习负担明显减轻。课堂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直接促使作业量的下降,学生的学习负担明显减轻,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了提高课的质量上,通过问卷调查反馈,各年级的作业基本控制到90分钟以内,大多数学生在9:30前完成作业,学生的睡眠时间保障在9小时以上。
二、提升教师素质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近三年学校新分入的年青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双减落实的质量。我校紧紧抓住青年教师培养的6年关键期,提出"一年达标、三年成熟、六年骨干"的培养目标。
一年达标。一是岗前开展青年教师上岗大练兵活动,第一周连续开展新任班主任岗前大练兵、青年教师第一课大练兵活动,通过大练兵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即合格的目标;二是岗中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和"督学包联"捆绑考核的"双培养"工作机制,通过同年级师徒结对和老教师督学包联捆绑考核机制,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认真向师傅请教,听师傅一节课后再上课,能把握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同时也学习驾驭课堂的节奏。进一步拓宽了青年教师培养渠道,增强培养实效;三是分段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课和优质课验收,按照第一节师徒共研、某节督学跟进、第三节组内展示、第四节达标验收的顺序进行,书写教学反思,极大提升了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年成熟。1-3年教师研课以"一课两研"的形式进行培养,每学期研课不少于两次;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者可推荐参加X区基本功大赛,承担读书汇报讲座任务。
六年骨干。3-6年教师研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培养,让教师独立自主进行备课,通过课堂研讨反思教学,达到自悟自纠作用;承担月考、期中考试命题任务,择优承担教学改革讲座任务。
通过六年的培养期,大部分青年教师能力实现了提升,80%以上的青年教师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直接促进了"双减"的落实,教师不再整套下发试题,对作业进行精挑细选,促进了作业的提质减负。
减负容易提质难,减负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课堂质量。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关,课堂质量不达标,"减负"就会演变成低质量的教育形态,所以,落实"双减"的突破口和关键处在于教师培养和课程改革,X二中在"双减"提出的第一年,就紧紧抓住了落实"双减"的突破口,三年来,教师成长和课程改革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双减"的改革成果显著。
聚焦"新课标",构建"好课堂"
一、总体目标
自"双减"政策提出以来我校一直坚持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积极践行东胜区教体局、教研中心"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教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素养,为提升教育发展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始终坚持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能"东胜好课堂",扎实推进"教学评"一体化"东胜好课堂"建设工程,致力于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过程与策略
通过对作业的科学规范管理,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明确作业规范要求,形成得力高效的运行措施,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作业监管与考核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作业管理体系,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明确作业设计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不允许出现科学性错误,这是作业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作业的难度、作业的时间、学业的负担也是衡量作业是否具有科学性的重要指标。
2.目标性原则。作业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业和教学目标必须匹配,这也是判断作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要建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能力立意的作业评价体系。
3.层次性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设计要有梯度,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实行分类推进。提倡"基本作业+分层作业"模式,分层设计、布置和评价作业。作业的设计不能只考虑"量",还应更多地考虑"质"。要选择典型的例题和有价值的问题,增强作业的实效性。
4.趣味性原则。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作业,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把丰富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寓情感教育于趣味之中,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二)作业设计内容与形式
1."教学评"一体化随堂"评价"把脉随堂成果。
我校每位教师在完成"教学评"一体化教育设计的同时,还会依据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有针对性地汇编一套随堂评价任务单,用以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不仅如此,课后教师还会对随堂评价内容进行分析、反思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精准把脉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2."教学评"一体化限时、易错跟踪评价把脉阶段成果。
确保随堂评价的同时,我校还特别注重每月的"教学评"一体化阶
段性专项易错评价及"教学评"一体化阶段性限时评价相结合,针对每月学生存在的易错、易混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提倡教师自主精编精编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作业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
3."教学评"一体化易错梳理评价提升课堂成果。
错题梳理不是简单地记录错题,而是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思、总结,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学习,是对阶段性易错知识点的一种补充评价方式。
4."教学评"一体化拓展性作业丰富课堂成果。除了书面作业外,我校提倡教师设置如课外阅读、对话、观察、访谈、操作、实验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
一系列跟踪学业评价有效地诊断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有效寻找到解决提升的办法,从而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这是一个从练习到反馈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自身教学不足的有效渠道。
(三)加强作业管理与评价
1.落实作业布置与监管要求
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我校积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每日各学科教师将各自作业书写在班级《作业记录册》中,以便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统筹作业时间及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10分钟以内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实践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每天60分钟以内。
2.落实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及时规范批改。按要求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杜绝漏批、错批现象;批改一律用红笔,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对后进生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订正后的作业要及时进行二次批改。
我校教师不仅注重作业批改后的辅导更注重作业的及时讲评。共性问题集体讲评,对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与应对策略措施,突显问题解决的过程。个别问题单独交流,注重正面评价、适时鼓励。定期将优秀学生作业展评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师生学业素养提升工程之基本功展示"栏里进行推广、分享,并在升旗仪式中进行校币奖励,以对作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通过相互欣赏比较,发挥榜样学生的激励引领作用。
3.强化作业的检查与反馈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校不断优化作业监管与检查制度,学校领导及教科室对作业设计与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突出对作业设计、评改、反馈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并评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推广。组织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好作业""好教案"评选活动,活动评选出了一批新教育"好作业""好教案"并进行了展示评比。评比过程中既发现了亮点,也找出了不足,突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个性管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参与展示的优秀班级作业教师学校组织其在学科教研活动时进行优秀作业典型经验分享,着力引导教师从作业设计与管理入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主题教研,重视集中研讨,提高对作业的认识。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校不断组织教师学习研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提高老师们对作业的功能、意义的认识,促使教师更加关注作业设计与管理。学校开展多次以作业设计与管理为主题的集体教研活动,指导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提高运用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同时,利用周三下午的集体备课、教研时间,由各年级组长,各学科组长带头组织各年级组教师进行作业布置集体研讨活动,严格控制协调各科作业量和质。
《"双减"背景下指向思维发展的作业设计》主题教研活动研讨
三、效果分析
1.通过日常教研活动,我校教师明确了作业设计、批改、分析、
讲评等的办法,提高了运用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各学科教师通过各种教研等培训学习,梳理了自己班级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教学案例并形成了随笔,学校组织将评选出的优秀案例推选至"东胜教育"。各学科组形成了以作业设计与管理为主题的校本课题研究。
2.健全了考评制度。在对书面作业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我校突出了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等作业的考评,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过程结果相结合。同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奖惩的主要依据。
3.努力整合,将作业设计与管理融于教学常规全程管理。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学常规整体进行管理,一是与备课管理相结合:设置的课内外作业在备课中体现,典型错误分析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二是与上课管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切实保证课内作业时间与质量,做到"零起点"教学;三是与评价管理相结合:将作业设计研究融入命题研修,要以命题的要求设计作业。
四、反思与改进:
1.学校作业设计与管理资源收集不足。优秀作业设计应收录于学
校教学资源库,实现作业研究成果资源共享。
2.作业设计与管理与课程建设相结合。"软性"作业研究要纳入
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开发工程,提高作业常规实施质量,助力核心素养培养,促使作业管理功效最大化。
3.建立健全学生及教师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
作业设计与管理相关考核制度,优秀作业设计及管理予以相应加分。学生作业评选后进行校级嘉奖,以资鼓励。
聚焦师生发展,助力"双减"落地
三年前,"双减"鸣锣,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保证学生的休息和全面发展,同时减少校外培训对学生造成的负担,由此全国上下掀起减负增效热潮。"双减",绝不是为"减"而减,它更是吹响基础教育强势回归本心的号角,是奏响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前奏曲。"双减"工作开展以来,X区某小学突出好管理、好研究、好评价、好合作的发展目标,实现师生双向发展,落实"双减"政策。
三年来,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管理到课后辅导,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社会,X区某小学先后实施多项举措,各种改变在悄然发生,"双减"成效有目共睹,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一、更好管理成就"双减"之路
(一)指导引领管理,落实"双减"。
自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学校从领导层面开始,带头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同时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班级钉钉群、家长微信群、教职工大会、年级会、家长会、主题班会等渠道,向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政策解读和宣讲,提高大家的知晓率,达成共识,统一行动。
"双减"这三年,教研引领促提升,蓄力扬帆新征程。学校共派出300多人次外出培训。同时,每学期开学初的教材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观摩活动、教研员亲临学校指导教学等,既加强了教师的交流,又实现了"教研共同体"优势资源的共享,为学校的"双减"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名师骨干兢兢业业,青年教师拔节成长,为落实"双减"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制度规范管理,落实"双减"。
学校制定好课堂标准,做好作业标准、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校级领导和包联干部监督检查制度、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管理制度、课后服务巡查制度等。所有校级领导进行"包年级组式工作",跟进年级组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以制度为规范,以温情为体现,激发老师们向上的力量,为"双减"工作做好保障。
"双减"这三年,学校分级培养教师队伍。从而让管理队伍、党员队伍、名师骨干队伍、青年队伍强起来、亮起来,成为学校发展的名片,成为"双减"工作之基石。
二、更好研究成就"双减"之路
(一)课堂提升素养,落实"双减"。
"双减"这三年,学校的好课堂文化聚焦四个维度:既有效的阅读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合适表达的能力,通过四个课堂维度的建设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那就是课堂上让阅读发生,让质疑发生,让合作发生,让展示发生,让生成发生。
学校践行"学为中心"的好课堂教学模式,40分钟课堂,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5分钟进行课堂效果检测,从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好课堂。
(二)课型转变观念,落实"双减"。
"双减"这三年,学校开展"有梯度、分类别、显层次、保实效"的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骨干示范课为引领,集体备课来深入,风采课做推进,推门课去跟进,常态课做保障。在研课过程中,不断细化教学评研究内容,使课堂走向高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双减"这三年,X区某小学在集体备课和教研的基础上,以大单元整合为切入口,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约有220节课课例进行展示。研究中我们力争做到教学内容坚持整合,横纵向教学紧密联系,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各组在研究时既有课例的展示,又有讲座的分享,以此来梳理单元框架结构,每节课设置课中检测这一环节,从而建构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落实"双减"工作。
参照备教学评一体化探索路径,做到备有指导,教有目标,学有方法,评有方向。学校选取合适的主题进行大单元整合,从拎清"学"什么,研明"学"的怎么样,理顺怎么"学",达成"一致性"等方面开展单元集体备课研究活动。
以三年级语文某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老师们在研课时做到前瞻后连,横纵向联系。对标新课标,确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中的口头评价、课前预习作业及课中作业的检测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研究都在围绕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进行。
以二年级数学图形运动这个单元为例。老师们从教学目标入手,根据教学重难点主要围绕百变小鸭子和平移小房子两个活动任务进行。通过问题引领来评价目标的达成。最终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做到了融合统一,从而落实"备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双减"工作。
(三)教研引领提升,落实"双减",
1.教材解读常态化
教材解读是否到位,直接决定课堂的效率。"双减"这三年,学校以"单元大备课,课课研究"的形式,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对象;备教学方法;研课标,研教材,研教学设计,研导学单,研课件,研检测题。使每课的教学设计有效运作,向好课堂迈进,落实"双减"政策。
2.课标学习常态化
课程标准是好课堂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学课标,开展课标知识竞赛、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从而助"双减"落地。
3.每周教研常态化
充分发挥年级组、学科组力量,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教研活动,使常态教研落到实处。
4.主题教研常态化
主题研究以"组内研究+集中分享"的形式开展,教研组根据研究的主题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在研究中将有效的策略及时梳理分享,从而为好课堂建设赋能。
(四)课题凝聚智慧,落实"双减",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学校以作业研究作为校本课题研究对象,以学科组为单位,每个组集中研究如何布置前置作业、课中检测作业,课后巩固作业。现在学校共有语文、数学、电教、体育学科共8个课题在X区、自治区级课题中立项,并在实施中。学校力争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做好课题研究,助力"双减"落地。
(五)课后聚焦素养,落实"双减"。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共有电教科学类5个,体育类10个,音乐类4个,美术类7个,学科类5个,综合类5个,共计35个;学校共有社团68个。
三、更好评价成就"双减"之路
(一)注重评价实效,落实"双减"。
1.注重教师口头评价及时性
将评价融于教学过程中,让评价与教学同步,老师及时捕捉学生行为进行走心式评价,使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听评课中我们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作为重要环节进行评价老师。
2.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常态化
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正。
(二)优化作业管理,落实"双减"。
为推动好课堂建设,不断总结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保障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细化作业管理助推"双减"落地开花。
1.有规划--设计规范、强化统筹。学校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精心设计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应用的作业。
2.有内容--科学合理、五育并举。各年级各班各学科作业进行每日公示。作业内容由基础作业、拓展作业和实践作业为主。
基础作业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以数学学科为例,每日一练采用分层作业:以基础、提高、应用为主。课后思维导图、错题积累、实践作业做保障和跟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拓展作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差异而设计,语文阅读、科学探究、劳动教育、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形式不拘一格。以语文的阅读作业为例。老师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课程,让孩子们在活动课程中获得更多的读书乐趣。老师们通过录制小视频指导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让读写结合指导可视化。
实践作业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劳动教育为例,学校劳动课程设定多级目标,通过不同项目学习和实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劳动素养。
3.有形式--减负提质、稳中创新。每日作业结合学情,教师设计导学单和作业单,精编课堂检测题。每周作业注重让学生整理错题,让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分析错因和改错中思考和感悟。每阶段作业以单元为依据,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总结,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每学期作业,则以复习整理作业、研究性作业、实践操作性作业为主。
4.有机制--重视反馈、多元评价。通过开展作业设计比赛、作业设计经验交流,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各学科形成了四小好作业设计成果集。
(三)多元课程开设落实"双减"
学校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是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有效落实的平台和载体,更是鞭策老师、激励学生成长的最好手段,同时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
我校的活动课程是多元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课程、数学节游园活动课程、英语节活动课程、艺术节活动课程"游园活动课程"竞相开花,其内涵和外延的丰富,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和生成点。为学校"双减"工作锦上添花。
四、做好合作成就"双减"之路
学校加大对"双减"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工作研究,建立健全家访工作机制,切实激活家访的育人效能,不断凝聚育人合力。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校合作。利用钉钉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辅导,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家长和学生制定明确的睡眠管理建议,确保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积极开展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其理性选择校外培训,减少不必要的培训负担。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措施,学校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提供了丰富的课后服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双减"这三年,有花香,有芬芳。2021年9月,学校申报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双减增效研究"荣获教育部"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等奖。2022年2月,学校在X区基础教育"减负提质、优质发展"之"一体化思考管理"工作汇报线上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22年2月,学校在X区基础教育"减负提质、优质发展"之"质量分析汇报"线上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23年4月,首届X区好课堂建设语文学科活动在我校举行,同时语文学科组被评为X区好课堂建设优秀备课组。2023年9月22日,在"X区小学教科研工作会议"中做了题为"好课堂建设"的经验交流。2024年1月1日,X区某小学"双减背景下的好课堂建设"教学成果荣获鄂尔多斯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经过三年持续的努力,X区某小学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明显减轻,平均作业时间减少,作业种类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作业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比例下降明显,家庭经济负担显著减轻。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等活动的时间增加,身心发展更加全面,体测数据得到明显提升。学校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更加注重创新和实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双减"政策,探索更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X区某小学将持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
上一篇:2024年党员思想汇报(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