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XX大作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部署。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解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情况,国家统计局X调查队围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产业振兴、精神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X市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融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村现代化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和美乡村建设发展现状

乡村发展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X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和美乡村的部署要求,坚持以规划为统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治理为手段,塑形铸魂并重,稳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制定《X市“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乡村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努力把乡村打造成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一)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2023年,X市奋力在乡村振兴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绘就了和美乡村新画卷。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为引领,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深刻重塑农村人居环境,让一个个小村庄变了模样,实现村庄美化与产业发展共融,农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的新气象。通过塑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高标准编制完成134个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打造不同特色类型的生态宜居村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7个,创建省级“和美乡村”3个,X区X镇X村被命名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近年来,X市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1344”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垃圾生活处理机制,实现农村乡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清洁供暖全覆盖,统筹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23年,深化拓展村庄清洁行动,新建卫生户厕1035座,累计清理各类垃圾7.85万吨,清理村内沟渠2188公里;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146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2.2万户,新建卫生户厕1457座;《X市乡村清洁条例》颁布施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尾菜处理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85%、55%、89%。

(三)产业振兴初见成效,特色产业蓬勃发展。X市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新格局,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合村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积极培育乡村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星级民宿和餐饮等新产业、新业态,形成“美丽经济”,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益。2023年,村集体经济提升显著,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82%,村集体实现分红X万元,村均分红X万元。为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财政筹资X万元对2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奖励,新认定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8家。着力推动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实施菜草畜产业链重点项目60个,完成投资X亿元;建立蔬菜、奶牛产业等省级示范点11个,开工建设现代化蔬菜育苗基地等项目31个,完成投资9.45亿元;申报第四批“甘味”企业商标品牌7个,X胡萝卜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四)精神文明扎实推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和美乡村,既要物质生活富裕,更要精神生活富足。X市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入推进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动社会风气向好向上健康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系列活动,规范“文明村镇”创建,聚焦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示范引领,促进形成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风尚。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修订完善“一约五会”,把敬老孝老、移风易俗等作为重要内容,使村规民约“小规章”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村民共建参与度高,乡村治理逐步提升。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X市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全面推行“连心促振兴”1456工作法,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在全市所有村和社区推行基层协商民主,各村(社区)党组织按照“1+7+X”的架构,成立了村(居民)协商议事会,设立了协商议事厅,按照“六步议事”程序广泛开展协商议事。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法律进农村”“法律援助进乡村”“法律援助在身边”等活动,将党员、综治信息员、包村民警、网格员下沉到每个村巷院落,及时发现处置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从“治理”到“智理”转变。

二、和美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存在短板,资源配置不够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乡村道路建设质量较差、生产用电成本高、集中供水比例低、互联网普及低于城镇、流通设施相对滞后,村内污水管网不健全,部分乡村还存在村庄规划与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文化传承、生产生活等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既没有很好体现群众意愿,也没有着眼乡村未来进行场景打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

(二)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带动就业能力有限。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融合不够,新型产业带动力不强,缺乏特色品牌产业基地建设,农民收入主要靠粮食种植和蔬菜生产,农业风险大,收入来源单—,农民增收的稳定性不高。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低,特色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少,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弱,整体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缺乏后劲。由于农村缺乏支柱产业,就业岗位少,待遇普遍较低,更多青壮年倾向于到城里打工,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无力承担乡村建设的重任,制约了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群众环保意识不强,缺乏良好卫生习惯。受传统生活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村民的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低,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对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缺乏认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民接受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少,个别村组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时,农村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药瓶和农药袋,废弃农膜随意抛弃;农村居民缺乏良好卫生习惯,部分村庄还存在畜禽圈舍与人居房屋混杂的问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秸秆焚烧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

(四)群众文化程度不高,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薄弱。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大多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农民教育和培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农村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大部分农民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驾驭市场能力不强,在种植农作物选择上往往随大流,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风文明”的本质,农村基层文化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又缺少了参与的主体,农村文化人才的匮乏,致使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单调。

(五)服务短板还需补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美乡村建设最需要加强的方面是提高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当前农村留守的老人儿童较多,农村衰落现象、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个别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层次低,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部分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专业医生数量不足,难以解决复杂疾病。

三、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建议

(一)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生活方式,传播绿色理念,广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充分运用积分超市、红黑榜评比、最美家庭评选等载体,激活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农业农村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逐步在农村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二)实施政策教育,提升农民法治意识。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发放法治宣传彩页、面对面普法宣传等形式向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与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条款,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法治意识,在农村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农村营造深厚的法治氛围,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三)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将科技和农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夯实乡村建设的产业根基。树立大农业观,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推动高标准农田和水肥一体化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高标准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持续做强特色产业,加大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加快填补农产品加工业“洼地”,纵深延伸产业链,拓宽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行业部门要落实好相应扶持政策,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借助良繁基地、有机农产品、“甘味”农产品等特色品牌,大力推广“电商直播”“网红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培育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示范企业。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庭院林果经济,培育壮大“三品一标”“甘味金品”系列农产品,坚持草畜一体、农牧复合,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深精加工企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农林牧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建设水平。X要美,农村必须美。以“千万工程”为指引,把乡村规划摆在重要位置,科学推进绿色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持续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突出乡村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扩大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等工作,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行动,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五)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功能,不断健全和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把党员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编制实施城乡空间融合、小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引导群众把“村里事”当成“自己事”,让大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主体,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全面实施“八改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深入推进“连心促振兴”1456工作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六)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职业农民技能提升行动,着力破解技能提升难、培训实效低等问题。针对畜牧业产业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等进行精准培训指导,开展接地气、针对性强、听得懂易学习的畜禽高效饲养与精细化管理培训,为种养户送上了一份“科技大餐”,让种养户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消除产业发展后顾之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通过意愿调查摸底和“春风行动”,发布用工岗位信息,征集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劳务对接、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活动等,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门路,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

35 3223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