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亲模范家庭事迹材料【推荐3篇】
在家庭中,关爱老人、团结亲人,传承美德,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敬老爱亲模范家庭事迹材料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敬老爱亲模范家庭事迹材料最新 篇1
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大爱践行生活的意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上慈下孝”的生动内涵。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真实故事,故事的结局有些凄凉,有点沉重,不会像电影剧本里的那般峰回路转,有的也许只是我们对事实的惋惜,对生活的叹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24岁的孙子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额的费用做透析,还需要换肾,而这时,孙子的父亲早年患有糖尿病,母亲有高血压,而父母两人都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捐肾,这让做父母的只能为孩子干着急,而这时,吴老太却毫不犹豫的决定捐肾给孙子做手术,吴老太自己也不知道,这手术是什么,会有什么危险,但她更知道,孙子还很年轻,快要当爸爸了,还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了。
配型的结果非常的乐观,手术也很顺利,手术过后没多久,孙子和女友结婚了,随后,孙子也当爸爸了,吴老太也做太奶奶了,这本该是让全家人都万分开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长,20xx年的3月,为了赶车,孙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这几步,使得缝合的地方裂开了,让本该可以慢慢恢复起来的孙子病情突然恶化,谁都不会想到,手术完后才半年多的时间里,孙子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吴老太经历了人世间最惨痛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孙之痛。
即便如此,吴老太也从没有抱怨,悲观,依然乐观、平淡的生活在这块属于的她的土地上,很平凡,很普通,每天陪着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种菜,生火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着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许我们的主人公在外人看来会是多么的无助和悲伤,而当她在70岁高龄时,还能开心,惬意的'生活着,无论身边发生了任何事还能坦率,诚然的去面对,不禁的让我们对这位老太太产生了由衷的佩服与敬意。
吴老太的伟大在于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对生活的认知态度与人生追求,或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它的眼睛,又或许对于这些人,他们要的不是回报,这只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悟。这里,我们衷心祝福老太太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敬老爱亲模范家庭事迹材料最新 篇2
是一个年过半百的XX县新闻工作者,今年在新闻宣传岗位工作了30年。是儿子,在新闻宣传部工作2年多时间,是一对奋战在新闻宣传工作上的母子兵。XX年从电视台重新回到XX县广播电视台上班后,已经连续10年没有休一天公休假,把一支年轻的`新闻宣传队伍逐渐带上正轨,为XX县的新闻宣传工作和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了一定贡献。工作近3年,也是连续两年没休一天公休假。年10月25日,广福桥镇突发安全事故,接到采访任务已近零点,他马上投入“战斗”状态,跟随县一直在广福桥镇、石门县几地奔波,一通宵都没睡,第二天11点钟才回到家。布置、接到最偏远、最棘手、突发性的采访任务是母子两人工作的常态,但他们从不抱怨和叫苦,而是怀揣着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默默做好分内的事。
今年的春节,对于这个老新闻工作者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繁忙和紧张,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从大年30年开始,一直坚守在新闻宣传岗位。正月初二,母子俩接到到岗命令,编辑了当天的新闻,和记者黄莉莉立即在火车站、街道、吧等娱乐休闲场所进行拍摄,及时向广播电视台了《: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新闻稿件。从大年30开始,早上7点半,母子两人准时从东站打的出发,到单位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9点多钟,有时甚至更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工作笔记上每天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电话采访联系事项、凌晨一、两点安排工作,抢在第一时间发稿、向上推送稿件,实施重大新闻采访的策划、编辑,都亲力亲为。正月初二开始,一个星期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几乎讲不出话。从1月19开始到2月7号,也一直感冒咳嗽,每天都是随身带着感冒药、抗生素,采访回来才能吃上药。因为每晚回去很晚,母子俩和新闻宣传部其他工作人员只能一日三餐在办公室吃方便面。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们默默把辛劳埋在心里,一心一意只做好工作,母子两人一起累并快乐着。工作之余,跟母亲开玩笑说:老妈,你对我最没有人情味、我能不能也享受特权休息休息?我只有笑笑无语,那我的儿子是新闻工作者,在最危险、最紧急的情况下,你不上,谁上、谁冲锋在前。是的,看到母亲从大年三十起一直都在单位上班,还是会乐呵呵的跟母亲一起坚守。疫情当前,深知同事们都是父母的宝贝,母亲不忍心把他们置于危险的最前沿,他便成为母亲最温暖的依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截止到3月6号,采写疫情防控稿件40多条,其中,与记者柴丽莉采写的新闻《:开通7条物流配送线保障春耕民生物资供应》在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播出,与其他记者采写的《抗疫故事疫情无情人有情》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出。《众志成城防控疫情》专栏里,记者名字不时出现在屏幕上,这是他们母子并肩战斗的最好见证。
虽然是单亲家庭,但、一家却洋溢着与人为善、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母亲喜欢琢磨美食,经常把美食带给同事分享;儿子喜欢弹钢琴K歌,他们把生活的酸、难、苦、辣放置一边,仍然向阳而生、追求如歌的生活。
敬老爱亲模范家庭事迹材料最新 篇3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在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xx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那一年,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作为一位妻子,深知妻子是一所学校,她能培养出优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败的男人,妻子的好坏决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一个男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1982年,和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30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的工作异常的繁忙,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工作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有素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单位领导、同事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丈夫常说,我的毕生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知天命之年的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爱事业,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平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