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精彩3篇)
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大家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增进了友谊,提升了技能,收获了快乐。这样的活动让人期待吗?以下是阿拉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相关范例,供您参考借鉴,感谢支持。
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1
在这个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学期里,我们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并总结这段时间的精彩瞬间与收获。
活动亮点:
故事接龙:每周的第一次活动,我们都会围坐一圈,进行故事接龙游戏。孩子们轮流讲述一段故事,要求与前一位同学的情节无缝衔接。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即兴创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故事情节构思的兴趣。
生活观察日记: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有趣事物或感受。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学会了用心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让作文内容更加生动、真实。
角色扮演写作: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童话或历史故事,让他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撰写相关的短文或剧本。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写作热情,使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作文分享会:每月举行一次作文分享会,让孩子们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还让他们学会了倾听和欣赏他人的作品,促进了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
收获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兴趣都有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写作题材,文字表达更加流畅,想象力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也意识到,部分孩子在构思和布局上仍有待加强,未来我们将引入更多关于结构和逻辑的训练,帮助他们全面提升。
总之,这次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写作的热爱,也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待在下一个学期,我们能继续携手前行,共创更多精彩!
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2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写作时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成为普遍现象,久之形成的写作恐惧心理更是教学中的障碍。为了学生作文起步顺利,学校组织了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由我负责教学。新课标指出中年级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总结作文兴趣小组的活动,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培养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三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我主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这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用我手写我心”是我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我注意从激发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作文,使学生不再畏惧,把作文当成一件趣事。
二、阅读中积累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我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要求培训班的学生每人手头上要有两三本的作文书,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生活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淀素材。
1、在“读、看、听”中积累词汇。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要求学生对于优美词句、精彩片断要养成做摘录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移植到作文或说话中去。
2、教会学生捕捉生活的镜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注重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
四、教学中提高技艺。
作文兴趣小组的每次课堂教学,我都有具体设计,不仅明确每次作文要学生写什么内容的要求,而且要明确让学生学什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重点通过以下方面提高学生作文的技巧: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并主动参与全程训练,作文与做人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
2、在评价与修改方面下功夫。
引导自评
(1)概况总述:引导学生回顾作文要求,概述作文情况,做好针对性评析引导。
(2)逐条评析:
①学生回顾本条要求;
②教师举出正、反例子,学生评析;
③指导评析病例文,运用规定的批语符号将旁批、总批符号打在恰当位置,选准修改点。
④学生自评习作,将“目标”落实情况用批语符号标记在“目标表格”的“自评栏”或习作相应位置。这样先“评他”后“评己”,由模仿到独立,易于接受。(3)综合评价:在逐条评析基础上,让学生按评价要求综合评价改前病例文的得失,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明确“己文”得失,进而明确修改点和修改方法。
指导修改
(1)指导自改。学生循“作文目标”顺序,修改“己文”。教师巡视,重点指导。
(2)互改交流。或小组或结对互改,交谈修改方法和修改根据。
(3)习作再改,鉴赏总结。教师对学生作文审视“把关”,用批语符号作旁批或总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交流欣赏。由篇到段到句,使每个学生有发言机会。要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评篇评段,说出得失根据。允许争辩,促进目标内化,上升理性认识。对偶有较深的理论问题不做硬性结论。可选出精篇、精段或闪光段,让大家欣赏。
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3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三年级作文兴趣小组的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这段旅程,每一场活动都像是孩子们心中种下的一颗颗种子,正逐渐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活动回顾:
创意写作工作坊:我们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家,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故事。这样的工作坊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想象转化为文字。
自然观察日记: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孩子们到郊外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下所见所感。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写作素材,还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读书分享会:鼓励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籍,并在小组内分享读后感。通过分享,孩子们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学会了如何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灵感,为自己的写作增添色彩。
写作技巧小课堂:每周一次的`写作技巧小课堂,从基本的标点符号使用到段落结构安排,循序渐进地教授孩子们实用的写作技巧。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成果与展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甚至在某些作品中,还能看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这无疑是对我们活动的最大肯定。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和进步速度各不相同。因此,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指导,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总之,这次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让孩子们在写作的世界里找到了乐趣,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孩子们一起,继续在写作的海洋中遨游,探索更多的可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