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14篇
人品与良心是立身之本,坚守诚信与道德方能赢得他人尊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1
做人应该也有品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心。小编整理了相关的组我恩范文,快来看看吧。
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就会与现实脱节,与良心相违背。人品是开展个人生命价值的关键,有品胜过有学;有德胜过有才,所以做人要有品格、做事要有质量、生活要有品位——有“品”才能彰显处世态度的合理性、道德性,才能创造生活的多样性。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只重视所谓的民生必需品、健康补给品,甚至有各种的医疗备用品等等。其实,在人生的另一个精神层次上,尤其需要有各种“营养品”,例如:
礼貌是必需品:有的人言行举止总是莽莽撞撞、冒冒失失,弄得人家难以忍受,还自以为是无拘无束、洒脱自在。殊不知这是无知、幼稚的行为。礼貌是做人的必需品,有礼才能让人又敬又爱。
信仰是补给品:人在世间生活,不论工作、家庭朋友,多多少少都会有阻力、误会、难解之处。这时候精神力量便显得格外重要,而信仰就是内心最好的补给品。正确的信仰不但有利身心发展,并能开发正确观念。
能力是备用品:所谓能力,会做菜、会写作、会画画、会行政、会策划、会演讲,甚至会解围、有创意、懂研究,都是能力。人宁可有能力,备而不用,而不能没能力,致使要用时却干瞪眼。
不守信用是违禁品:一个人没有金钱、地位,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即使赚了大钱,那也是一时的,往后就是花上千金也买不回来。信用是人们最大的资产,万万不可失去。
不耐烦是半成品:养成耐烦的性格,才能胜任大事。有的人对人讲话不耐烦,造成彼此嫌隙;有的人做事不耐烦,最后功亏一篑;有的人耐不住一口气,弄得前功尽弃。所以,做人要有恒长心,切莫急于一时。
嗔心是毒品:据医学研究,人若经常动肝火,体内易产生毒素:久而久之,毒素无法排出,就会惹病上身。所以做人切忌嗔心动怒,才能长保健康。
好名是装饰品:有名,若是经过个人努力所得,继而藉此名位帮助更多人,并非不好。但如果只是沽名钓誉、爱出风头,如此好名,就值得商榷。
好名的人,如同只懂得化妆,却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又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内心却充满贪、嗔、愚痴。所以爱好虚名的人,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凡事都重视品质,产品品质越好则经久耐用。同样做人也要有品德,才能历久不败。如果一个人拥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学问,但做人失败,那也只是表面的光荣,不值得歌咏赞叹。
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就会与现实脱节,与良心相违背。人品是开展个人生命价值的关键,有品胜过有学;有德胜过有才,所以做人要有品格、做事要有质量、生活要有品味—-有“品”才能彰显处世态度的合理性、道德性,才能创造生活的多样性。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只重视所谓的民生必需品、健康补给品,甚至有各种的医疗备用品等等。其实,在人生的另一个精神层次上,尤其需要有各种“营养品”,例如:
礼貌是必需品:有的人言行举止总是莽莽撞撞、冒冒失失,弄得人家难以忍受,还自以为是无拘无束、洒脱自在。殊不知这是无知、幼稚的行为。礼貌是做人的必需品,有礼才能让人又敬又爱。
信仰是补给品:人在世间生活,不论工作、家庭朋友,多多少少都会有阻力、误会、难解之处。这时候精神力量便显得格外重要,而信仰就是内心最好的补给品。正确的信仰不但有利身心发展,并能开发正确观念。
能力是备用品:所谓能力,会做菜、会写作、会画画、会行政、会策划、会演讲,甚至会解围、有创意、懂研究,都是能力。人宁可有能力,备而不用,而不能没能力,致使要用时却干瞪眼。
不守信用是违禁品:一个人没有金钱、地位,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即使赚了大钱,那也是一时的,往后就是花上千金也买不回来。信用是人们最大的资产,万万不可失去。
不耐烦是半成品:养成耐烦的性格,才能胜任大事。有的人对人讲话不耐烦,造成彼此嫌隙;有的人做事不耐烦,最后功亏一篑;有的人耐不住一口气,弄得前功尽弃。所以,做人要有恒长心,切莫急于一时。
嗔心是毒品:据医学研究,人若经常动肝火,体内易产生毒素:久而久之,毒素无法排出,就会惹病上身。所以做人切忌嗔心动怒,才能长保健康。
好名是装饰品:有名,若是经过个人努力所得,继而藉此名位帮助更多人,并非不好。但如果只是沽名钓誉、爱出风头,如此好名,就值得商榷。
好名的人,如同只懂得化妆,却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又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内心却充满贪、嗔、愚痴。所以爱好虚名的人,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凡事都重视品质,产品品质越好则经久耐用。同样做人也要有品德,才能历久不败。如果一个人拥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学问,但做人失败,那也只是表面的光荣,不值得歌咏赞叹。
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20世纪70年代,在工资长期停滞后涨工资,幅度比现在小得多,每个月涨5块钱就不得了了。然而,这区区5块钱却足以让人挤破头地去争。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部分。许多研究都发现,对于幸福感来说,收入是一个相对的因素。当人的生活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且有了相当程度的保证时,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会大大减弱。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当然也有那种钱越多越贪婪的变态的幸福)。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基本欲望满足还没有达到“钱买不来幸福”的程度。对他们来说,收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需要,柴米油盐、子女的教育、医疗、房贷,等等。因此无论他们自己觉得如何幸福,他们其实并不生活在哪怕还只是物质性的幸福之中。
美国的“加图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必须同时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社会公正”要比只是“碰运气”的涨工资更能带来具有普遍意义、真实意义的幸福感。该研究还指出,前东欧国家人民的收入在当时不能算低,但人民的幸福感却比不上一些虽然贫穷但却相对政治自由、人民可以批评不公正分配制度的国家。
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格里萨尔指出,幸福是包含价值目标的,因此,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有时会显得是在降低自己的幸福。例如,有人觉得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来得幸福(慈善捐款便是如此)。这种幸福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自由是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只是支配收入和金钱的自由,还包括运用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自由。
注重价值观是“德行伦理”思考幸福的特点。幸福不只是感到满足或快乐的情绪,更是一种关于“好生活”的理念。
好生活的“好”是用“幸福”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亚里士多德觉得幸福或者好生活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进行中的生活方式,一种以德行为目的的行为,“幸福是一种完全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许多人“以生活享受为满足”,更有许多人过着一种“明显奴性的生活,然而,却显得很是幸福”。
20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些对幸福进行计量统计的“幸福经济学”。例如,有的用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指标,发现虽然富国比穷国的幸福度要高,但当人均值达到万美元后,平均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便几乎不再发生影响。中国人均收入远低于这个水平(至少对普通老百姓是如此),这成为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的一个原因。在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如免于焦虑和恐惧,人身、未来或食品安全有保障,有干净的环境、良好的医疗条件,政治权利、社会福利得到保障,等等。当人们感觉到这些因素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成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时,涨工资便成为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惠”。于是,它提升幸福感的作用也就带有讽刺性地,表现得特别明显和重要了。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2
人这一生,
行得正,不怕影子斜;
站得直,不怕人议论。
坦坦荡荡做好人,
干干净净活一生,
这辈子,
最贵的就是良心和人品。
把良心放中间,
干啥都问心无愧;
把人品当宝贝,
做啥都心安理得。
良心在,知恩图报,总有人搀扶;
人品好,做人靠谱,总有人靠近!
良心和人品,
永远都是人活着的标准!
01
人品,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人品好的人,
为人开路,患难相扶;
把人帮助,互相搭台。
这样的人,
做事情有分寸,
处感情有底线,
不会为了钱,出卖朋友;
不会为了利,丢掉原则。
人品好的人,
总会吸引和他一样志同道合的人,
互相支援,彼此成就,
与他同甘共苦,
互相帮扶难处,
得人欣赏重用,让人一辈子珍惜!
02
良心,是一个人最贵的资本
有良心的人,
身居高位,不忘初心;
风光之时,不忘来路。
受了他人的帮助,
谨记他人的好处。
不会昧着良心,骗取钱财;
不会仗着关系,把人算计。
心存感恩对待世界,
他的内心充满阳光,
这样的人,为人乐观真诚,
待人友善大度,
很容易感知幸福,一生都坦荡轻松。
03
凭良心做人,用人品做事
人活一辈子,
丢啥都不能丢良心,
良心丢了,忘恩负义,
没有人帮衬;
人品坏了,坑蒙拐骗,
没有人待见!
人啊,
一旦没有了良心和人品,
就容易步入歧途,
最后会一生悔恨!
良心是底线,人品是关键,
有了良心,才算好人;
人品过硬,才有人尊!
这辈子,凭良心做人,用人品做事,
良心在,人脉不会少;
人品好,未来差不了!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3
人生一世,往往命运如海,人若行舟,到最后,虚名财富什么也带不走,能留下的,只有人一辈子纯真的良心和高洁的品格。
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是没有底线的,即使弄权一时,终会凄凉万古。一个人品不正的人是没有尊严的,即使显赫一时,终会落得千夫所指。
如果说人生是一座高山,在攀爬问顶的的漫漫长路上,良心和人品就是我们手中的登山杖。抓牢手中的登山杖,登山之旅才会有一片坦途。
一、良心,是做人的根
对于商人来说,不坑蒙拐骗就是良心。对于医生来说,不草菅人命就是良心。对于老师来说,不误人子弟就是良心。
良心,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定义,每个人对良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不需要对得起别人的良心,只要问心无愧,就是良心,无愧于己就是良心。
春秋时代,晋国名相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灭门,只留下了一个刚出世的婴儿赵武。程婴和公孙杵臼决心保住赵氏最后的血脉。
程婴用自己刚出世不久的孩子掉包了赵武,让公孙杵臼抱着掉包的孩子躲进山里。他自己去了屠岸府,告密屠岸贾说,知道了公孙杵臼和赵武的行藏,因此,公孙和”赵武“被杀。
程婴带着尚在襁褓的真赵武,躲进了藏山。他十五年隐姓埋名,忍辱负重抚养赵武长大,帮他复仇。赵武20岁时,程婴用自杀表明了自己赤诚无私的心迹。
有人说程婴贪生怕死。公孙杵臼曾问程婴,一个人死去和扶持一个孤儿活下来,哪个更难?程婴回答,死容易,活着难。程婴选了活着。
有人说程婴背信弃义。但与公孙杵臼一同赴死的正是程婴自己的儿子,他用自己儿子的死换来了赵氏孤儿的生。
还有人会说,虎毒尚且不食子,程婴把自己的儿子拿去送死是泯灭人性。殊不知程婴亲手杀掉自己儿子的时候,他自己也死过一次了。
古往今来,程婴救孤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一段佳话。世人看见程婴救孤的初心,却读不懂他曾经临大事抉择的挣扎和窘境。
程婴却不需要世人看懂,他只求无愧于心。哪怕经历再多的坎坷崎岖,只要坚守良心,常怀感恩,就一定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真正有良心的人,不会因为世俗的偏见改变初心,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固然可喜,如果不能,甘愿做一个时代的逆行人也不可悲。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良心是一座灯塔,在漆黑的海夜为人生的扁舟指引来路和归途。良心是一座丰碑,即使世事如纷扰的大雪覆盖大地,它也依然挺立。
因为有了良心,人类才进化出了表率群生的本能,不要担心失去希望,只要良心尚在,它就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终有一天,希望重燃。
有良心,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坚守生而为人的信念,拼尽全力维护心中的净土。用良心来滋养灵魂,才能活出丰盈的人生。
二、人品,是为人的本
小时候大家都学过1篇名为《纪念白求恩》的课文。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由于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落后,致使很多将士没有战死沙场,却因伤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在了后方。
1938年,白求恩医生率领援华抗日医疗队来到延安,在之后的4个月里,他行程1500余里,手术315次,建立13处救护站,救治伤员1000多名,单凭一个人,救治了当时近乎一个团的战士。
为了及时抢救伤员,他总是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曾有一次,他不顾日军的炮火威胁,在前线连续工作69个小时,挽回了115名战士鲜活的生命。
最终他没能再回到自己的祖国,他被永远地葬在了他的第二故乡,一个他为之献出宝贵生命的地方——中国。他是战地的天使,中国人民始终记得他的恩情。
毛主席在悼文《纪念白求恩》中这样写道:“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高尚的人品该有的样子。高尚人品的人,懂得分享,能收获人心。
古时候有两个地主,其中一个经常帮助乡里,修桥铺路,接济贫苦,对自家的帮工就像亲人一样对待,帮工的家人生病了也帮忙请大夫给他们看病。
每到过年,这家人会在家门口架设粥棚,帮助在外回不了家的流民。另一个却不以为然,他挣得的钱全都存放在自家的地窖里,平时一毛不拔,还总嘲笑那些拿自己的钱帮助不相干的人是愚蠢的。
后来乡里爆发了起义,两家都被抄了家,流落街头。平常乐善好施的,走到哪里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大家纷纷给予他帮助,曾经的帮工也不离不弃,一直跟在他身边。而吝啬刻薄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收留,最后冻死在了荒郊野外。
生活中,财富就像流水,有时流进有时流出,厚道的人品却像磐石,水流石不转,拥有好的人品自然会得到上天的垂爱。
人品差,便无法看到他人的需要,只谋自己的利益,损不损人也毫不在乎。这样做不仅会失了人心,甚至会失了性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高尚的人品自会博来幸福的人生。
人生无论何时都缺不了人品的加持,没有人品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寸步难行,不要吝惜自己的善意,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长养人品就是在为人生培土种苗,有一天它会长出一棵树,铺成一片林。
常常有人谈论,做人一辈子,什么最重要。那就是无愧于己的良心和成全他人的人品。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良心只有一颗,丢了就再也找不回了,人品高下有别,选错就再也回不了头。
请永远记住,如果你想被世界温柔地对待,就请温柔地对待世界。
愿你能坚守住一颗良心,一生赤诚善良,也愿你能拥有高尚的人品,一生高洁不入俗流。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4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出“讲道德、有品行”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无论是针对党的组织建设还是针对社会建设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如何做到“讲道德、有品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
一、 就是做人要实,对党忠诚。
对于党员来说,就是要忠诚老实、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一要做老实人。共产党人做老实人,就是要忠实地面对党、面对组织、面对人民、面对同志。二要说老实话。说老实话,就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错误不隐瞒,坚持真理、尊重事实,切实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三要干老实事。广大党员要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以民生为大,对工作尽力,对岗位尽责,对事业尽心,崇实干、用实劲、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
二、 从小事做起,培养优良作风
党员的作风养成,要从日常处着手,从点滴中做起,从小事上破题,从细节上加分。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立德、修德、践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守住做人、处事、交友的底线。
三、公私分明,树立正确价值观、权力观
要做到严以用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源头上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权力观,切实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法的关系,时刻要对手中的权力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做到为民用权。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5
能力对公司领导人来说并不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他们知道有时人品比能力更重要,老板或公司更喜欢那些有能力和品格的人。所谓能力决定你职场上的位置,品德决定你能坐多久!
一、忠诚——忠心者不被解雇
单位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1、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2、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3、时刻维护公司的利益;
4、琢磨为公司赚钱;
5、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二、敬业——每天比老板多做一小时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公司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公司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1、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2、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3、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4、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5、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自动自发——不要事事等人交代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老板欢迎。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2、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3、先做后说,给上司惊喜;
4、学会毛遂自荐;
5、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6、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四、负责——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务
用于承担责任的人,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1、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2、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3、言必信,行必果;
4、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5、让问题的皮球至于你;
6、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五、注重效率——算算你的使用成本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1、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2、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3、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4、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5、牢记优先,要事第一;
6、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六、结果导向——咬定功能,不看苦劳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企业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1、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2、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3、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4、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5、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七、善于沟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1、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2、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3、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4、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5、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6、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6
1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不视其财富多少,不视其学问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人品,和是否有一颗良心。人生在世,重在人品,贵在良心。人这一辈子,先做人后做事,只有把人做好了,做起事情才游刃有余。人品,是一个人最强的底牌;良心,是一个人最后的资产。
若说名利是人生中的树荫,人品和良心便是人生中的树木。我们常常考虑树荫是否茂盛,却总是忽略树木的有无生气。对于一个人来说: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贵。真正拥有好人品的人,有损品行的话,从来不说,突破原则的事,从来不做。不会为了一点钱财欺瞒他人;不会为了蝇头小利伤害朋友。这样的人,从来不把目光局限于利己的那部分,而是往更长远的方向去考虑,永远不会忽视他人的感受。
有人说过:“任何本领都没有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易受人欢迎,更易谋得高尚的职位。”端正自己的人品,才能拥有好的人缘,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支持。
2有人说:“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来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
良心,强调的是“应该”二字。它教导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不得寸进尺,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他人遇到困境时,不落井下石,懂得设身处地,知人所需。良心教会了我们重视情义,懂得珍惜,受苦时,不拖累家人;落难时,不伤害朋友。
以一颗良心对待生活,生活必以阳光之暖回敬于身。人生于世,不求达人济世,心中有大爱,但求心善品正,无愧于心。做人,别丢了良心;做事,别伤了人心。
3心中无挂碍,方能有所安。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心能看到多远。心如果因为某事某人,只把眼光停留在自己所做过的事上,那么收获也只能仅仅如此。因此,不要因为眼前的一些事物,而去做一些违心的事。如果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人品受到怀疑,良心受到谴责,那么心境也就无法平稳,人生的路,也注定越走越窄。
学会把眼光放长远,做事本本分分,不耍花招;做人凭借良心,坦坦荡荡,无愧于心。生活要过得顺意,一不抱怨,二不解释。你累积的人品和善良,最终会成为你心安理得的支柱,让生活过得更漂亮。
维护自己的人品,坚守自己的良心,做一个心安理得的好人,才是最大的本领。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7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学问,而是取决于他真实的品格和是否怀有一颗良善之心。
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最珍贵的是良知。只有先做好自己这个人,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品格是一个人最强大的资本;良知则成为了一个人终身难忘的宝藏。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些道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一个人的品德和良心是无价之宝。真正具备高尚品质的人,不会言行不一,更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
他们绝不为了金钱而欺骗别人,也绝不会因微薄的利益而伤害朋友。这样的人并非只关注自身利益,而是考虑到更长远、更全面的问题,并且时刻关注他人感受。
他们深知:做好事才能得好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一个人所积累的人品和善良,将成为你心灵深处的支柱,让你在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
只有坚守自己的良心,维护自己的人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还能够让我们在社会中受到更多尊重和认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之心,并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尊敬的人。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8
一撇一捺,一个人,
干干净净,一辈子。
为人,最贵不是金钱无数,
而是无愧良心;
处世,幸福不是财富几车,
而是过硬人品!
做人有良心,
弱者帮扶,知道报恩,
才有人把你周全,患难相扶;
做事有人品,
不欺不骗,坦荡无愧,
才有人和你共事,互相搭台!良心,是做人根本
啥叫良心?
良心是别人帮了你,知恩图报;
良心是别人对你好,懂得尊重;
良心是不无视他人付出,
忘恩负义;
良心是在和他人共事时,
不占便宜。
良心是做人的根本,
更是底线!
良心是为人的原则,
更是标准。
有良心,才会有人靠近;
没良心,永远没人待见!
揣着良心做人,
一辈子坦荡心安!人品,是做事底牌
啥叫人品?
人品就是为人的正直,没歪心;
人品就是做事的靠谱,没坏心。
人品就是,
甭管和谁相处,掏真心;
人品就是,
活在这个世界,有善心。
人品好了,
能看到他人的不易,懂得帮助;
能宽容他人的短处,不去计较。
不戳他人伤疤,
帮助他人难处。
这样的人自会吸引,
和他一样人品好的人,
互相帮助,合作共赢!用良心做人,一辈子都安心;
用人品做事,这一生都无愧。
金钱财富,过眼云烟,
名利地位,太过浮华。
唯有人品和良心,
才让你心安理得,
内心丰盈,生活充实。
做人不能丢良心,丢了良心枉为人;
做事不能丢人品,丢了人品有骂名。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人这辈子,想要问心无愧,
干干净净活到老,
就得以良心为底线,以人品为标准!
有良心,有真心待你;
有人品,有众人敬你!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品良心心得体会与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9
富兰克林先生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深有体会,我们平日里所做的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方知,人活一辈子,人品应放在第一位,诚信最为重。
正所谓:诚以修身,信以立业,做人要务实,讲话要真实,做事要诚信。
就像薛喧先生所说的“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处境,都要做一位言而有信的人,不骗人,不欺人,一言九鼎,说话算话。
再穷,也不要去坑蒙拐骗,再难,也不骗人算计他人,借钱,要如期还,不拖不欠。
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守规矩,重情谊,一诺千金,不耍心机,有约,一定按时赴,有恩,一定及时报,有事,一定按时去做,许下的承诺,竭尽全力去做;答应的事,尽力去完成。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
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10
读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后,感受很深,书中用质朴、通俗、简单的语言对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体会简单做了总结,同时又蕴涵着许多做人道理,
“高尚的人品比卓越的能力更重要、更可贵”、“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是这本书的主旨要义,一个勤奋、正直、诚信、谦逊的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好学上进的人,一个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人,必定会钻研业务,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与人合作,必定会尽心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相反,一个人品性不佳,品德低劣,只求索取,不愿奉献的人,即使有再高的`的学识和能力,也难以得到重用,终究成不了大器,甚至可能为非作歹,祸及企业和自身,
人品对人就像一艘船的舵,而能力就是船的马达,马达决定船行的快慢,舵却控制船行的方向。这道理不难明了,谁不想清清白白、简简单单的做人,可是,在今天一个物质化的什么都不缺(唯独 “缺德”)的社会里,说话不留心、行事不留意,行得通吗?为了生存或更好的生存。现代人时刻都在利益的得失、他人或自我之间摆荡,灵魂终至眩晕,失去了方向。
一个人的素质之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他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就叫“人品”。人的意志、动机、分辨力、取舍、爱憎等良知评判,都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事业的进步,必须“人品第一”。
现实社会对“人品”一说看的很重,交朋结友、商业合作、同事相处均以人品为标准,去确定结交的程度,中国几千年来儒家理论的传统思想,教会了人们用仁、义、理、智、信做为衡量人品的准则,换句话说,如果离开了这几个字,那就是“此人不佳”,或是干脆就一句话“人品不好”。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的条件下,是否具有好的人品,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11
古语有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做人,抬起头要无愧于天,低下头要无愧于人。
不求人生处处尽如人意,但求事事问心无愧。
人生在世,无信,必不立,无品,必无用。
所以,生活再难再累,也不能昧了良心,丢了人品。
01
再苦,也别丢了良心
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人心向善,丢什么也不能丢了良心。 不要以为自己做的事很巧妙,就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劣行; 即使真的没有别人知道,还有自己的良心在悄悄地记着一笔账”。
不禁想起朋友和我提过的一件事。
老韩和老李,曾经是好兄弟,近来却闹崩了。
原来,三年前,老李问老韩借了两万块,说是要做装修生意,急需用钱,并且向老韩承诺两年之内,一定会按时归还。
老韩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存款都取出来,借给了老李。
两人相识多年,老韩十分信任老李的为人,所以当时连借条也没有让他写。
可是三年过去了,老李的装修生意早已走上正轨,却始终对还钱一事闭口不谈。
于是老韩主动上门问他,谁料老李一听是还钱这事,就开始支支吾吾,诸多推脱。 老李耍赖不还钱,老韩无凭无据,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当吃了哑巴亏。 这件事,村里的乡亲们知道后,都暗骂老李做人没良心,为了钱,竟对帮过自己的人翻脸不认账。 他的坏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后来村里的人需要装修时,即使老李的装修报价优惠,乡亲们也不愿意找他。 没过几年,老李的装修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方知,人生在世,丢什么都不能丢了良心;
生活再穷再苦,也不能昧着良心耍小心机。
人这一生,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良心丢了,就算是家财万贯,也没有人愿意与之来往。
做人守得住良心,处事光明磊落,才能守住内心的安宁。
02
再难,也别丢了人品
听过一句话说:“小成就靠做事,大成就靠做人。”
深以为然,做事先做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人,能力不够优秀,可以凭借后天的努力补救。
但如果人品不过关的话,能力再优秀也没有用。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做人,人品永远大于能力。
郭德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记得有一次,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您现在招收弟子的标准是什么?” 郭德纲回答说:“以前招收弟子,着重看的是天赋,如果有能把相声说好的能耐,我都愿意收。” 主持人接着继续问道:“那现在呢?” 郭德纲说:“现在首先看的是人品。 因为若是能力不强,我还有办法慢慢去培养起来;
但若是人品不好的话,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啊! 品行不端正的人,就算是在台上表演的再好,我也直接让他回家,这样的人,招来就是祸害。”
古训曾有言:“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人品不好的人,即使金钱再多,地位再高,也很难赢得别人的认可。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人品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更轻易地赢得别人的信赖。
反观人品不过关的人,人人敬而远之,这样的人,人生路必然会越走越艰难,最后落到孤立无援的境地。
好人品,才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
所以,无论身处怎样艰难的境地,也不能丢了人品。
要谨记,做人,人品,永远第一。
03
再累,也别丢了信任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人一旦被欺骗,就不会再相信?
很赞同其中一个回答说:
“再深的感情,也经不起一次次的谎言;
信任只有一次,破裂了就很难再重建,
真心只有一颗,弄丢了就很难再找回。”
做人,千万别丢了诚信,失了人心。
李苦禅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经常会有人上门向他求画。
他为人豪爽,凡是应允了给人作画,从来没有食言过。
当时,有位朋友对李苦禅的画作喜爱有加,多次登门拜访。
但他心里清楚李苦禅事务繁忙,所以一直没有开口求画。
李苦禅见老友求画心切,于是主动答应为他作一幅画。
但是不巧的是,那几天,李苦禅生病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所以为好友作画的事,就被搁置了。
虽然他心中一直记挂,但想着拖延几天,应该也不碍事。
谁料,不久后,李苦禅收到老友已病故的消息。
他感到震惊的同时,想到自己辜负了好友的信任,内心无比自责。
后悔不已的李苦禅,立即忍着生病的疼痛,挥笔作了一幅“百莲图”。
并提上老友的名字,盖上了印章,然后点火将画燃尽,以慰藉老友。
经历过这件事,李苦禅十分看重信用。
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往后他若是再答应为别人作画,一定要督促他,不要让他再失信于人。
有人说:人之幸,莫过于被人信任;人之憾,莫过于失信于人。
的确,信任很难得,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一种幸运;
信任也很脆弱,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随意辜负别人的信任。
毕竟信任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摧毁信任,只需要一瞬间。
信任一旦弄丢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正所谓: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贵。
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问心无愧,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可以图利,但是不能昧着良心,去坑蒙拐骗偷;
可以缺才,但是不能缺德,毁人品去算计别人;
可以失言,但是不能失信,用谎言去伤害人心。
人这辈子,名声钱财不过都是身外之物;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12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次第花开》
人生,就是一个边走边悟的过程。
但,我们常常会为了生存,活得忙乱不堪,而无暇去领会和珍惜。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尘世间最好的时光,就是回不去的时光,最好的地方,就是没去过的地方。
却忽略了,我们最该珍惜的,是自己当下拥有的美好。
行得正,走得稳,才会成为人上人。能力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人品指路,人就会偏离正途,哪怕有再好的能力,也是白费。
爱默生曾言:“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身处高处时,人品会为你托底,身处低谷时,人品是你向上的阶梯。
我们总在说世界不够美好,但其实不够美好的不是世界,而是人心。人这一生会有各种各样的伪装,但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这初心,就是一个人的良心,心地善良的人,就是一束光,照亮了自己,也辐射着别人。拥有了良心和人品,才是一个人行走世界最好的底气。
01 人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世事无常,人品才是根基,没有人品托底,爬的再高,走得再远,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人活这一世,名利钱财都是面子,只有人品是底牌,面子可丢,但底牌不能轻易改变。能力差,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人品不够好,再强的能力也是白费。
记得有一次,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现在招收弟子有什么标准。”郭德纲说:“从前招收弟子,看的是天赋能耐,看是不是吃相声这口饭的。”
主持人接着又问:“现在呢?”郭德纲说:“现在最主要看人品。因为能力不行,我有信心慢慢把他培养起来,但如果人品不好,我能怎么办?我啥辙也没有啊!”
有一句古训说得好:“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品差的人,做事总在投机取巧,即便能力超群,也难担大任,得不到重任。而一个人炫耀的最好资本,不是美貌和金钱,不是能力和地位,是人品!
你是谁,就会遇到谁,如果你是一个人品好的人,身边的人一定不会差,潜移默化之中,你也会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人人都渴望成功,而长久的成功,一定是靠人品取得的。
02 良心,是人最大的不动资产
钱财没了,可以再挣,但没了良心,也就失去了立足社会的基础。人生在世,不一定要富贵荣华,声名远扬,但一定要活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昧着良心的人,就算是他光鲜亮丽家财万贯,也还是会让人敬而远之。良心,是为人做事的底线。
前些年,云南边境的一场战斗中,士兵老何以身体滚爆山坡上的一个地雷阵,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
但是,老何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不是有意滚雷,是不小心摔下去,没办法,只能顺势滚下去。”
记者说:“特等英雄的称号已经报了,你就顺着主动滚雷的说法说吧。”但是老何觉得不好意思,坚持说他是不小心摔下去的。
结果,那次获得英雄称号的是另外两个战友。而他很快就复员了,回到四川农村,现在惠州淡水打工,仍然是个农民。
一些人问他是否后悔,老何说:“我本来就是一个种地的,如果摔一跤就成了英雄,那才后悔呢!”人活一世,因果报应不会缺席。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在做,天在看。昧着良心做了坏事,哪怕暂时没有人发现,也会终日提心吊胆,被揭穿后,最终只会让人唾弃和瞧不起。
做人,良心是最大的财富。做事问心无愧,才会一辈子都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有模有样。
03 名利易得,好人难为
做人,良心是根本;待人,品行为底线。人活一世,可以爱财,但不能不择手段,去谋财。可以图利,但不能斤斤计较,去算计。可以贪心,但不能昧着良心,出卖人。可以无能,但不能伤天害理,毁品行。
名利再多,都是身外之物,昧着良心,毁人品所得的,越多越会折损你的福报。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幸福,赔上了自己的一生,实在不值得。
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中,想要独善其身确实不易,但这并不是你越界违规的理由。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者而不黑。
人可以为自己考虑,可以“自私”,但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可以精,但不能阴。没有良心和人品,也就不配称为人了,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苟活于世罢了。
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即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先做人,后做事;先为人,后处世。人为了成功,什么都可以出卖,但唯独要守好了底线,良心和人品不能出卖。
余生,愿我们都能不亏欠别人,不愧对自己,活得心安理得,过得无畏无惧。心安,就会命好。
“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这是希阿荣博堪布心灵随笔《次第花开》的一句话,深受感染,也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生活何尝不是一边失去,一边拥有。人生更像是一场充满苦难的修行,实属不易。想要通透过好此生,就得好好修炼自我,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淡定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险阻,笑对人生。
《次第花开》一书问世,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了不少人工作、心灵、修行、人生的启发宝典,帮助很多人走出困境,明白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记得,樊登这样评价道:“在《次第花开》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本书作者说:快乐的秘密是学会接受人生的缺憾,接纳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
想要快乐就要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同时习惯接受无常。
让自己的心放松下来,不刻意地去追求任何的结果,只是让自己定住在当下的这一刻。
如果你此刻正经历人生苦闷、生活烦忧,本书《次第花开》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透过藏人精神保持愉悦的秘密,得到快乐生活的启发,用内在的智慧面对生命的起伏。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13
人心向善。良心是一个人的做人底线,丢什么也不能丢了良心。否则,丢掉了这根“底线”,就必然会把自己送入失败的人生“黑洞”,为天下人所不齿。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愧对天地,愧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须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孟子在其一生中,都强调要做个“大丈夫”,要养“浩然之气”,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一种可贵的做人良心。简而言之,良心就是一个人注重自己的做人修养,只做善事、不为恶行的心态,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像孟子那样,浑身都闪耀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就会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就会把自己的利益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成为一个真正问心无愧的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做人的良心是不应该缺失的,热情而不冷漠,人世间就会少了许许多多的悲剧。
良心不可欺,欺了良心,就会寝食不安,心神不宁,就会受到来自心底的自我谴责。“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论是当官、经商、打工、种田,都应“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不要以为自己做的事很巧妙,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劣行,即使真的没有别人知道,还有自己的良心在悄悄地记着一笔账呢。
一个人应该时时审查自己的良心,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扪心自问,看看是否伤害了别人。曾国藩说:“人无一内愧之事,是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人品良心心得体会报告 篇14
细细品味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笔者认为,只有做好“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才有践行“两学一做”的政治底气。
讲政治、有信念是爱党之源。党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身份,党员讲政治、有信念,既是义务,更是责任。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思想,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这就是“讲政治”。按照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有信念”。
讲规矩、有纪律是护党之要。党中央强调守纪律、讲规矩,切中了时弊,抓住了根本,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是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弱的试金石。今天,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需要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自觉和常态。只有这样,我们党才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成为一个万众归心、坚强有力的大党,才能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讲道德、有品行是兴党之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修养、有品行,这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正气”。党的肌体的细胞就是一个个党员,细胞健康,才有肌体的健康。要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从根本上做到知耻明礼、为民务实清廉。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具备高尚修养、有着远大理想的党员组成的政治集团,绝不容许那些道德败坏、生活腐化、骄奢淫逸、素质低下的乌合之众混入党内。
讲奉献、有作为是为党之基。我们的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必须要靠党员干部真刀真枪,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国家培养一个党员干部不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身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担起自己的责任,既要承担起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无私奉献的责任,又要承担起为群众排忧解难,谋求幸福的责任。如果党员干部怕事躲事,慵懒散政,那么群众的困难还怎么解决?在党一天,就要时刻以服务群众为己任,自觉克服慵懒散政,沉下身子踏实苦干,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年度工作总结(3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