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及计划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2024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及计划实用3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1

上半年,我行在省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年初全省农发行分支行行长会议精神,围绕工作重点,突出理性发展,持续抓好客户营销,全面夯实基础管理,下大力气防范信贷风险,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力支持了白银城市转型和新农村建设。

一、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前6个月,我行业务经营同比呈现“两减三增四降”的特点,即:

——贷款余额减少。截止6月底,全行贷款余额138139万元,较年初减少16058万元,下降%。

——人均存款增加。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23859万元,人均存款286万元,同比增加72万元,增长%。

——利润总额增加。在各项费用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上半年实现账面利润832万元,同比增加34万元,增长%。

——不良贷款及占比下降。止6月末,全行不良贷款余额4460万元,较年初下降812万元,占比下降个百分点。

——收入成本率下降。6月底全行收入成本率%,同比下降%,低于省分行目标值%。

——资产利润率下降。6月末我行资产利润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

——中间业务收入下降。前6个月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人均中间业务收入1044元,同比下降284元。

——贷款累放数量减少。上半年,全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30408万元,同比减少6449万元,下降%。

——贷款累收数量增加。1-6月,全行累计收回各类贷款46510万元,同比增加8249万元,增长%。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明确工作重点,持续抓好客户营销。

1、立足项目贷款,积极支持白银市城市转型。一是认真落实市分行年初《客户营销规划》,采取市县行交叉调查、联动调查等方式,大力营销项目贷款。前6个月,全行共受理、调查各类贷款97笔、111651万元,其中:新营销贷款项目18个、69210万元;向省分行上报国投风电、银珠电力、中瑞土地等3000万元以上项目贷款5个、66000万元,已经省分行审批发放1笔、4000万元。二是围绕白银市城市转型,深入营销低风险贷款。今年3月17日,白银市被国家列为首批资源转型城市,在市委、市政府规划的38个转型项目中,有30个项目的65亿元贷款符合农发行信贷政策。据此,我行紧抓机遇,积极参与和支持白银市城市转型。5月初,配合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召开包括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在内的“五对接”会议,签订意向性贷款协议8份、28000万元;6月底,协助市乡镇企业局召开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经济转型阶段性总结会议,遴选介绍农畜产业贷款项目22个,资金总需求32亿元,申请银行贷款14亿元,其中有14个项目此前已与我行建立了16000万元流动资金信贷关系。

2、根据粮改现状,稳健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一是在认真执行政策、保证企业正常收购资金供应的前提下,适当控制粮油收购贷款投放数量,促销压库,积极调整和优化贷款结构。1-6月,全行累计发放粮油收购贷款13752万元,同比减少10196万元;支持企业收购各类粮油10964万公斤,同比减少2719万公斤;企业累计销售各类粮油26904万公斤、48308万元,同比增加4583万公斤、16601万元。二是逐步支持建立市县级粮油储备,稳定区域农业市场,不断寻求传统业务新的增长点。上半年,我行分别向会宁县粮食总公司和平川打拉池仓库投放县区级储备粮贷款1000万元和162万元,支持建立县区级粮食储备650万公斤和100万公斤。三是立足订单农业,优化承贷主体,全面支持各县区春耕生产。今年,我们推行“有减有增”的订单农业支持思路,投放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主要承贷主体的合同收购贷款6800万元,同比减少1690万元;投放以实际用于支持订单农业生产的农业小企业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6200万元。两项合计13000万元,同比增加4510万元;落实订单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

3、结合县区优势,大力营销存款和中间业务。一是将吸收各县区财政性存款与对该县区贷款支持总量挂钩,会宁县支行上半年营销财政性涉农资金存款3839万元。二是将吸收同业存款与促进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挂钩,景泰县支行营销当地农村信用社同业存款1000万元,市分行营业部在去年营销白银市城市信用社同业存款15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营销500万元。三是将中间业务营销与提高农发行结算手段挂钩,截止6月末,全行共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16笔、950万元。四是将支持客户发展与参加农发行代理保险业务挂钩,前6 个月全行代理保险业务65笔、12562万元,实现代理保费收入7万元。

(二)突出理性发展,全力防控信贷风险。

为进一步夯实信贷管理基础,我行将XX年确定为全市农发行信贷业务“整顿规范年”,从“检查、规范、监测、防范、清收、处置、期限管理”等七个方面入手,全力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一是不断加大问题检查整改力度。上半年,围绕《贷款“三查”自查自纠方案》、《贷款合规使用审计方案》开展全行性信贷检查4次,发现不规范问题9类127条;止5月底,所有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全面规范信贷管理基础。今年1月,对全市XX年以来的400份信贷档案进行集中整理归档;严格办贷程序,从4月份开始将各行部、相关部室贷款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贷款办理的时效性、合规性纳入市县行考核,挂钩绩效考核工资860元。三是认真做好到逾期贷款监测控制工作。上半年逐日逐户逐笔监测、收回到逾期贷款80笔、3XX万元;利用非现场监管、全力收回到逾期商业性贷款及欠息等途径,发现、化解cm系统预警信息、刚性约束45个。四是督促信贷员全程加强监管。严格落实信贷员“贷后监管月报制”,前6个月共审查全市信贷员贷后监管报告108份,发现风险问题13个,提出改进意见13条;6月初在景泰县组织召开“全市信贷员贷后监管述职会议”,从述职报告质量、监管企业情况、现场答问情况、cm系统刚性约束化解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等5个方面评比打分,督促管户信贷员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五是全力清收不良贷款。通过及早制定计划、按月下达任务、确定清收重点、序时抓好考核等方式,上半年全行共清收不良贷款812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全年清收任务的105%,在6月底全行贷款余额较年初下滑16058万元的情况下,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六是有效处置到逾期合同收购贷款风险。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发行支持订单农业中的信用平台作用,6月初,会宁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17个乡镇负责人会议,支持农发行历时半个月全额收回XX年到逾期合同收购贷款3100万元。七是加强贷款期限管理。主要是在对景泰县啤酒大麦的支持中,根据企业的经营周期、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贷款担保能力确定贷款期限,密切关注贷款到逾期情况,加强库存监管,加大促销力度,按照企业结算周期督促大宗农副产品交易货款及时回笼归行,并采取上年贷款收回情况与新增贷款挂钩的方式,争取在7月末8月初新的经营周期到来之前,实现9594万元贷款和6237万公斤库存“双结零”。

(三)围绕业务发展,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今年,我们坚持“内外兼修”的原则,一方面努力拓展信贷业务,一方面更加注重精心打造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平台,全面做好各项内部管理工作。一是按照“总量控制、均衡实施、适时调节、弹性管理”的要求,加强资金运营和头寸限额管理,上半年旬均头寸占用万元,同比减少万元,月均资金运用率达到了%。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县行绩效考核制度,围绕重点工作,动态调整分值,加重挂钩力度,细化到岗到人,前6个月共挂钩各基层行部考核费用万元,奖励万元,扣罚万元;挂钩绩效工资万元,奖励780元,扣罚3940万元;挂钩市分行机关考核费用2800元。三是分层完善“周例会制度”,加强执行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半年,市分行共组织召开周例会19次,安排工作514项,实际完成509项,工作完成率达到了99%。四是加强财会核算管理,逐户逐笔监测贷款利息收回情况,努力提高盈利水平,上半年贷款利息收回率达到%,与上年持平;规范费用报账程序,打造“阳光财务”,尤其对各行部“一把手”直接经手费用和采购物品提出了禁止性要求。五是适时加强内控和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库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及ic卡管理;围绕今年我国“奥运年”稳定团结的大局,全面加强安全保卫与枪支器械管理,确保业务经营和各项工作安全稳健运营。

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2

20xx年,我局紧紧围绕省统计局和泰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服务三大主题工作为目标,大力弘扬“深化改革、数据求真、提升能力、高效履职”四大主旋律,以“凝聚正能量、合力争进位”为目标,按照统计“求全、求真、求新、求精”工作要求,统一思想、克难奋进,积极作为、奋发有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发挥了统计职能。

一、20xx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统计改革求新,统计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1、深化重点改革,提高数据发布时效性。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局的统一部署,以规范分市(区)GDP统一核算为基础,深化核算、投资、服务业、能源、就业、贸易、工业等重点领域的统计调查改革,大大提高了数据发布的时效性。在月度统计数据发布上,每月15日左右编印《统计月报》上册,发布上月工业生产、供电、财政、金融、投资、消费、服务业等统计数据,25日左右编印《统计月报》下册,发布工业效益、进出口、利用外资、居民收入、价格指数以及省辖市比较等统计数据,发布时间较去年提前10天左右;在年度数据发布上,《统计公报》由3月底提前到2月底发布,《统计年鉴》由10月底提前到9月底公开出版,及时满足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需要。

2、强化三级联动,提高GDP核算的准确性。以GDP核算为龙头实施“三联动”:一是实施专业联动。市、县两级统计部门通过建立GDP核算评估小组,每月召开数据评估会议,分析行业运行情况,研究解决核算问题,增强专业数据与GDP核算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确保GDP数据趋势准确。二是实施部门联动。通过建立GDP核算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统计局牵头,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人民银行等GDP核算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参加,明确各有关部门核算工作职能,加强对核算基础数据监测和跟踪,定期研究解决GDP核算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强化上下联动。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加强对接,确保信息对称,推动GDP核算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3、细化业务流程,提高统计工作规范性。完善数据质量控制、评估及核查制度,形成控制、评估、核查“三位一体”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四上单位”和部门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实施关联审核,集中会审、公开评估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始电子台账等创新举措,加快推进统计工作规范化、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纸化。

4、固化体制机制,提高统计管理科学性。公开统计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目录清单,深化依法行政。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统计行政指导、转变职能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率,以管理促提升。稳步推进统计网络向村居延伸,实施网格化管理。鼓励发展社会统计代理机构,规范统计代理行为。着眼于职能转变和效率提高,探索推行统计服务外包。

(二)坚持数据质量求真,统计调查能力进一步增强

1、突出系统全面,统计监测作用明显。以加强“八项工程”、全面小康建设、民生幸福“六大体系”监测、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重点,提高监测内容的全面性。建立“八项工程”统计监测责任分工、目标考核体系和县级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同时,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50强企业、转型升级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统计监测预警,并完成绩效管理民意调查。

2、突出源头管控,数据质量改善明显。一方面是完善并实施《统计数据全程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和《专业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并组织开展建设领域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活动,通过规范源头数据控管和强化进度数据监管,双管齐下,确保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是坚持核算、工业、投资、批零住餐等专业集中会审、公开评估制度。建立工业企业特约分析师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工业统计电子台账。加强部门协作,注重发挥部门数据的支撑作用。

3、突出计划指导,各项调查组织有序。一是有序组织了1%人口调查工作。为确保调查数据质量,成立指导督查小组,实地进行指导督查,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确保调查准确全面。二是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调研和其他各项准备工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农业普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坚持统计服务求精,数据解读能力进一步增强

1、及时编印各类统计资料,提高数据咨询的常态化。一方面,每月向市党政主要领导提供《各省辖市及各市(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编印《经济社会概览》,编制《泰州统计年鉴》。积极为领导调研、重大会议、部门发展撰写参阅资料。另一方面,为全市重要会议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服务人大、政协“2会”、全委会、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等重要会议,为市领导讲话提供数据及相关文字材料。在市人大、政协会议上编印《八项工程新进展-2会统计手册》。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提供《泰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供有关经济形势分析材料,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此外,还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每季在《泰州通讯》发布主要统计数据。

2、细分信息分析产品,提高信息服务的系统化。一是信息发布出新招。将《统计信息》分解为《工作动态》及《经济信息》,《工作动态》主要刊登统计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报送给省局;《经济信息》主要刊登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经济社会类信息,报送给市领导或市“两办”。截止11月底,全局人员撰写经济信息184篇,工作动态290篇。二是分析发布出实招。将《统计资料》分解为《统计分析》、《统计专报》和《统计内参》。《统计分析》主要刊登常规进度分析或专题分析,每季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组织开展系列分析,年末对全市及乡镇统计系统优秀统计分析进行评选等,并将优秀统计分析汇编成册。截止11月底,全局人员撰写统计分析90篇。《统计专报》主要刊登为市领导提供的重要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全省各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各市(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泰州蓝绍敏对该工作批示指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截止11月底,全局人员撰写统计专报32篇。各类统计资料受到市领导指示10篇次。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统计监测的前瞻性。完善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开展市县乡三级统计分析评选活动,开展统计课题研究,编印《优秀统计分析汇编》和《优秀课题汇编》;主动参与市政府关于市区主导产业培育的调研活动,针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积极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市软科学项目。其中,《建议我市借鉴外地做法推进服务业“个转企”》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分管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出台了《泰州市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意见》。

(四)坚持基础建设求实,统计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1、立足制度保障,扎实开展统计规范化建设。一是于年初制定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修订了《泰州市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考评办法》,开展目标量化考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市(区)一品牌,一局一特色”的县级统计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并组织开展了基层规范化典型专题示范交流活动。二是深入推进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规范了《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实施细则》和新进人员培训制度,按季组织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管理合格单位验收、申报工作。三是鼓励乡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积极打造符合新常态下的统计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县级统计机构长效管理机制,与靖江、海陵等市区共同研究试点,不断完善专业统计流程控制模本。

2、立足宣传整治,扎实开展统计法制建设。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坚持业务培训必讲统计法律知识。二是结合泰州实际,印发全市统计法制工作要点,建立统计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推进统计政务公开。三是开展了“依法统计、廉洁统计”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发挥了统计行风建设工作的督查保障作用。四是认真开展统计信用建设专题调研工作。建立了统计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规范了企业诚信统计信息加载维护工作。

3、立足精准求全,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按照我市市委蓝绍敏书记一定要把“这个(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来的指示要求,确保“应统尽统、不重不漏”,上半年完成2019年经济普查资料与名录库并库,顺利完成了全市5083家“一套表”单位基本情况表审核、验收、上报任务。按照“新增单位及时入库、存量单位突击入库、退出单位精准处置”的要求,认真做好“四上单位”新增入库工作,保证应进皆进,截止11月底,全市共新增“四上”单位307家。

4、立足“互联网+”,扎实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一是立足科技强统,通过创新统计手段,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提高公众认可度,加快统计数据库建设步伐,推出“数据泰州”统计数据发布平台。二是积极与市电子政务中心对接,实现统计网络和市电子政务网的互联互通。在统计“四大工程”联网直报的基础上,开发了服务业统计平台和部门数据共享平台以及“一套表”数据落地系统,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减轻了企业和部门负担,实现数据的“裸奔”。三是通过统计外网及时发布统计工作动态、统计工作文件、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分析,满足百姓知情权。

(五)坚持宣传范围求广,统计宣传效果进一步增强

1、建章立制,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宣传联络员队伍,制定并印发《泰州市统计宣传工作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沟通联系。出台《泰州市统计宣传工作考评办法》,将统计宣传工作、网站建设、统计报刊通联工作等三大项内容与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考评相结合,抓工作促落实。

2、精心组织,开放日活动效果空前。统计开放日活动当天,《泰州日报》刊发了蓝绍敏对统计调查工作重要批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榕发表署名文章,并带领局队领导就“统计服务民生”话题作客政府网在线访谈,与网友交流互动,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举办大型广场咨询宣传和“统计进社区”活动,依靠报纸、电视、展板、科普宣传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悬挂条幅、张贴海报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统计,利用微信、微博、短信、网站发布信息、“数据泰州”统计数据在线查询等多种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3、优化平台,拓展统计宣传载体。一是做好内网改版工作,重新设定了部分栏目,并开设了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统计规范化创建等专栏。二是努力打造《泰州日报》“泰州统计”专版的品牌效应。外聘两名报社专业记者共同参与宣传的策划和组稿,开辟了《统计要事》、《数据解读》等栏目。三是宣传手段向“可视化”迈进。更多地利用图片、漫画、图表等形式制作展板开展宣传,数据发布由“数据文字化”向“数字图表化”转变,让公众看得懂,道得明,信得过。

(六)坚持队伍素质求优,统计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

1、强化主题教育活动,加强行风建设。一是扎实有效、稳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组织观看了作风教育专题片,开展节前专题廉政教育和专题讲座,组织“一把手”上廉政党课,牵头组织“廉政电教月”观影活动,邀请市纪委领导上主题党课,赴市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二是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将纪检监察工作渗透到重大事项决策、内部管理、统计检查、干部选拔任用等环节,促进纪检监察工作与统计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三是开展廉政风险源点排查,建立健全局领导、处室主要负责人和风险源点岗位人员廉政档案22份。在腾讯通开通“官警台”,及时通报反腐倡廉最新动态,以正反两方面典型,及时开展警示教育。续聘10名统计行风监督员。

2、强化干部教育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一是扎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于年初制定了全市统计教育培训计划,完成了2期全市统计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全市乡镇统计工作培训班,举办了全市新增列统工业企业、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统计培训班、农村三卡统计培训班等。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共计确认报名1421人,最终受理办证1279人。三是抓好统计职称工作。14人通过全省高级统计师评审。78人实际报名参考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3、加强机关党建,提升效能建设。一方面,完善一把手抓党建工作机制。切实担负起党组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全力支持驻局纪检组、监察室履行“监督责任”,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了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对工作考评、内部管理、综合评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项目指标化,对政务、事务和专业数据管理等工作的环节、步骤、责任人都进行了明确界定,用动真碰硬的举措,全面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市级文明单位创建通过验收。

二、存在问题

在全市广大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虽然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各项统计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适应新常态能力仍然不足

面对新常态,统计不能再以传统姿态和原有的轨迹,按部就班地运转,而必须适应这种转变以新的姿态创新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经济新常态。目前,统计适应新常态仍有不足。一方面是预判能力不足。统计服务的重点就是精准分析经济新常态的行业发展结构和经济新常态未来选择和推进的方向,而当前统计工作仍然是重分析轻预判;另一方面是要反映问题能力不足。全面反映新常态问题,就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放,而目前缺乏与问题的症结点和关键点相关的分析报告,精准服务能力仍有待加强。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仍然薄弱

基层基础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目前,随着业务的发展,各部门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大部分基层行统计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致使敷衍了事、疲于奔命等现象层出不穷;二是统计工作是个枯燥单调的工作,很多同志不愿从事该工作,致使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临时人员较多,而相应的培训工作未及时跟进,新上岗统计人员对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报表制度不熟悉或缺乏了解,这既影响了基层数据的连贯性又不利于统计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统计宣传工作仍是短板

虽然统计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积极的工作,使社会各界的统计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质疑之声仍然存在。一是宣传工作持久性较差。在以往的宣传工作中,经常是只重视一时的宣传,没有后续的跟踪反馈,宣传工作不连续;二是基层宣传工作薄弱。在乡镇(街道)及村(居),大部分人不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更没有人了解相关统计数据的来历,数据是怎么得来的,有些地方甚至对国家正在进行的大型普查也毫不知情,基层的统计宣传工作是我们以往工作中的盲点;三是宣传工作人力有限,统计部门可能会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日常的统计业务中去,因为业务工作是门面饭碗,必须完成,而宣传材料要出精品往往要费时费力,并且当做业余工作,更没有大的考核激励机制。

(四)统计队伍人员能力仍需提高

人才是统计事业的核心,主动适应统计新常态,必然要求统计事业海纳百川、广纳人才,致力于培养适应统计新常态的创新人才。一是缺乏创新氛围。要营造人才创新成长的统计文化环境,使各类统计人才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提高发展,在创业创新中脱颖而出;二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缺少既懂经济、统计专业,又懂现代科技与法律知识,更懂数据分析、善于统计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养力度不够。要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统计发展战略相结合,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使用适应统计新常态的统计人才,使更多人从统计专家向统计数据专家、数据分析师转变,提升统计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

三、2019年工作打算

面对新常态下统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2019年我市统计工作的初步设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主题”工作,按照国家、省统计局工作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统计革新,全面夯实统计基础,广泛推进统计宣传,努力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运作效率、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提升依法治统水平,为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泰州篇章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一)奋力推进统计改革创新。按照国家统计“一个体系、两个适应、三个转变、四个提升”的总体思路,既主动对接国家、省局层面的改革,也积极探索体现泰州统计特点的改革创新。既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方面的改革创新,也围绕管理、制度、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加强推进。

(二)奋力推进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牢固树立统计核心价值观,坚守统计底线。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各行业、各领域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情况的统计调查。不断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评估、监督“三位一体”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继续夯实GDP核算等基础数据,继续推进公开核算、公开评估基层统计数据。深化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统计基层基础,不断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注重加强统计数据管理的协调与衔接,发挥专业数据和部门数据的支撑作用。

(三)奋力推进服务型统计建设。加强常规统计和“八项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统计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统计数据的变化,及时准确反映经济运行质态、经济政策执行情况和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效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科学研判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走势,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培植经济增长点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统计科研工作。根据新形势、新需求,从宣传对象、手段、内容、载体上加大统计宣传力度,为社会提供数据产品、分析研究产品、解读统计知识、传播统计正能量。加强对调查对象和统计基层服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力度。

(四)奋力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推进改革创新、规范统一、公开透明,加快建设法治统计。加大对重大统计问题的研究,及时推动将统计改革成果和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进一步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统计工作,依法开展统计调查,依法规范统计行为,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制约。进一步健全统计执法机制,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深入持久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统计法治精神,使统计用户、调查对象和统计人员牢固树立统计法治思维、法治理念,为建设法治统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奋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统计内网和互联网隔离访问系统,实现政务资源共享。继续做好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维护工作。适时推进统计宏观数据库建设工作,建设综合统计数据发布和移动查询平台。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部署工作,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会议成本。

(六)奋力推进统计队伍素质提高。以市级机关部门绩效管理和统计行风建设为抓手,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改进作风、促进行风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为做好统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证。深入开展统计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上挂下联、选拔任用等制度,探索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执行好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构筑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

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3

根据领导的分工安排,本人在公司负责本部财务工作,同时,兼任工会的财务工作。多年来,工作上本人坚决服从公司的管理与安排,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身为财务人员,能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认真、规范做好财务工作,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从未有因工作失误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受到广大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现将个人事迹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

本人能够长期坚持系统认真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确保思想和行动上能与上级领导要求始终保持一致。同时积极主动参加财务的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会计业务水平。工作中,做到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业务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当好公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能办的事情尽快办,无法办的事情耐心解释。

二、爱岗敬业,热情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日常工作中,本人能够团结同志,爱岗敬业,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关系融洽,较好地推动本职工作的开展。

一是做好机关财务日常工作。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公司对财务的有…山草香 …关规定,熟悉各项财经管理制度,业务知识基础扎实,能熟练办理各项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管理财务。日常中,定期核对帐目,做好帐证、帐帐相符,做好账务处理。对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开支,差旅费报销等,做到严格依照财务制度,认真操作,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予以退回。

二是认真做好工会财务工作。担任工会会计以来,能够认真学习《工会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工会有关业务知识,使自身在综合业务、管理分析、协调办事、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得到了加强。在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工会会计制度,能够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按时完成省直工会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坚持原则,廉洁自律,自觉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本人严于律已,自觉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在办理会计事务做到事实求事,细心审核,加强监督。能够做到自重、自律、自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注意防微杜渐,不假公济私,不损公利已,对待每个人、每件事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35 1101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