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机构改革总结报告
镇机构改革总结报告
镇级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镇紧紧围绕省、市、县关于机构改革的工作要求,全面深入推动我镇机构改革工作,通过做实乡镇承上启下枢纽功能,细化明确乡镇机构职能,切实从体制机制上为基层减负,建立职能科学、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化服务。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调整机构设置。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优化乡镇机构设置。按照*〔2024〕*号文件要求规范机构设置。内设机构对应基层党建、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主要职责设置,名称统一规范为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事业单位名称规范设置为便民服务中心和综合行政执法队,镇民生服务办公室统一加挂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牌子。
二是优化编制配置。2020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县委编委核增了*镇事业编制10名。目前*镇共有行政编制25名,其中在编人员22名(含班子成员10名);事业编制43名,其中在编人员31名。此次改革,县委编委出台了《*县乡镇机构与县直部门“一对多”、“多对一”运行机制》,指导我镇明确与县直部门单位对应关系,既允许乡镇一个工作机构对应县直多个部门单位,也允许乡镇多个工作机构对应县直一个部门单位的“一对多”“多对一”运行制度。我镇根据工作任务量、执法难易程度等因素结合干部的特长,将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岗位上来,精准定人定岗,努力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同时合理划分干部岗位职责,将行政、事业干部统筹使用,安置在各个岗位,切实优化乡镇干部的编制配置。
三是落实基层减负。按照*〔2024〕*号要求,全面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原有11个镇级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撤销。按照要求规范机构牌子,除机构编制部门批复和上级有明确要求外,其他牌子全部摘除。对全镇9个村挂牌工作进行清理规范,切实解决基层挂牌数量多、种类多、样式多等问题。着力为基层减负,及时纠正随意增加基层负担的行为,把减轻工作负担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让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上,切实做到减牌不减质量,减负不减服务。
四是强化派驻人员管理。细化“县属乡用”。打破派驻机构人员与乡镇干部人员身份界限,将县直部门派驻人员纳入乡镇统一管理,镇派出所所长兼任镇党委委员,挂职锻炼的县水利局干部*纳入乡镇管理,县直部门派驻人员同步参与选岗、履职、培训等。在年底干部考核时,与镇干部一同参与年底干部考核,党(团)组织关系统一转接至乡镇进行管理。
五是完善乡镇权责清单。按照县政府办要求,承接上级赋权,制定单位权责清单。承接赋权采取看点点菜的方式,根据我镇自身情况,共承接赋权事项107项。及时调整完善乡镇权责清单、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权力公开运行,推动了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和乡镇权责法定化。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此次机构改革中,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具体岗位可能存在“虚位”。此次改革完成了对机构设置的“5+2”调整,实行了“一对多”“多对一”运行制度,但在专业性强的岗位上面,一旦相关人员出现流转,可能存在其他人员短时难以胜任的情况。二是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此次乡镇机构改革,对干部分工进行了优化调整,但由于改革后管理干部增多,极个别干部对分工不够明晰以及对新岗位不够适应。三是乡镇承接赋权存在适应期。虽然明确了承接赋权事项,梳理出乡镇权责,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在承接具体赋权事项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执法过程中存在资料台账不够规范现象,需要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下一步,镇将以机构改革为新起点,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切实把机构改革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以实干实绩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落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入由“物理转变”到“化学反应”的改革深水期,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新的组织架构如何顺畅运行的问题。在运行机制上,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明确职能职责,全面落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加快执行速度,提高落实质量、提升执行效能。
二是强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此次机构改革中,对部分干部队伍的分工调整较大,新接任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现象,要切实强化对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培训,帮助年轻干部不断成长提升,尽快成为能胜任各种角色、工作任务的多面手,全面提升乡镇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三是进一步畅通交流机制。要牢固树立“县乡一盘棋”思想,统筹谋划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去年在我镇挂职锻炼水利局干部成长显著,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县直与乡镇双向交流挂职机制,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提升综合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