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X省考察学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报告

天天 分享 时间:

赴X省考察学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报告

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更高层次上落实省委省政府2023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经报请厅领导批准,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组织部分市县(区)农经站专家干部,于4月18日—23日前往X省X市、X市、X市、X市和X市等地,考察学习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一、看X:“风景这边独好”

X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耕地面积4082.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545.43万亩,水面面积2500万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荒地、荒滩、荒水等资源530万亩。X农业农村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是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地,更是全国水稻重要产区,稻谷产量居全国第3位,以全国2.1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3.21%的粮食。X农业发展基础扎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24.1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5%;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059家,农民合作社7.92万家,家庭农场9.24万个,高素质农民24.8万人。X发展基础扎实,区域优势明显,产业门类齐全,已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家禽、肉牛、油菜、蔬菜、水果、水产、茶叶、中药材等10大主导产业,粮食、畜牧、水产、果蔬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茶叶、中药材、油茶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二、悟X:“快马加鞭未下鞍”

考察组在X省考察期间,一路参观一路思考,一边慨叹一边感悟。每到一地,既深入一线察看现场,又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同仁、村镇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讨论,探寻X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工作“秘籍”。我们发现:党的XX大以来,X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千方百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加快推动X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考察所到地区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定位,做实做精特色,成效显著、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一)立足区域特色,夯实产业基础。X市X县紧紧围绕打造“X蜜桔百亿产业、X龟鳖五十亿产业”目标,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出了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机制。X县委县政府通过联合基层党支部推广“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党建+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示范点”的发展模式,鼓励经营主体采取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乡村服务型等农业经营模式,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大力发展蜜桔、龟鳖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同时,通过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收入挂钩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走出一条符合X实际、体现X特色、更加高效有力的党建引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带领X群众走上了“上树采蜜橘下水捞甲鱼”发家致富之路。

(二)强化“四个一”模式,乡村旧貌换新颜。X市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曾是典型的“边”“远”“穷”小山村,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30%以上。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神山村不断探索富民强村有效路径,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户一块茶竹林、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四个一”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香菇、黄桃、茶叶生产加工、毛竹工艺品开发、红色旅游和农家餐饮。通过“四个一”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的有机结合,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为贫困山村转型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9年的38万元提高至2021年的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万元提高至2.8万元,完成了从偏远贫困山村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华美蝶变。

(三)选任“特聘村主任”,助力乡村振兴。X市X县针对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足、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不畅、乡风文明建设遭遇瓶颈等难题,创新开展“特聘村主任”试点工作,按照“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联系对接X县在外成功人士和本地优秀乡贤人才返乡担任原籍行政村“特聘村主任”,争取他们支持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特聘村主任”实行县聘村用、自主自愿、双向选择,每届任期2年,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不领取待遇报酬、不直接参与村内日常事务,主要在宣传推介家乡、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帮扶困难群众、搭建致富平台、培育乡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等六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X县积极发挥“特聘村主任”的才能、资金、人脉、信息等优势,探索形成了能人引领产业发展、专家参与乡村治理、贤达涵养文明乡风等“三种模式”。截至2022年,X县已聘请92名乡贤人才回乡担任“特聘村主任”,带动引进人才回归项目26个,总投资1.6亿元,吸纳群众就业60多人。“特聘村主任”的试点探索,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带领X县走出一条“乡贤有舞台、乡村能振兴,乡民得实惠”的振兴之路。

(四)开展农村土地入市,唤醒沉睡资产。X市X区潢溪镇渡口村的韬奋小镇是中国卓越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乡。韬奋小镇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企业运营”的方式,创新打造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保护利用”模式。集中将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屋由集体收回,修建了32栋当地传统结构的老宅,立足于邹韬奋先生故里的文化底蕴,打造了文旅特色韬奋小镇,倾力打造“研学基地”“寻根圣地”“精神家园”,实现经营性收入突破188万。韬奋小镇所在的渡口村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阳光信贷”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实现授信650户8955万元,其中,53户村民贷款95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167户村民流转340亩连片农田。同时,渡口村还积极推进住房产权抵押贷款,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采取50%贴息的“以奖代补”模式,选取一批有意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的农户,通过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的方式参与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中,让“冷资产”变成了香饽饽。

(五)合作抱团发展,演绎“东根故事”。位于X市X市X村的丰园苗木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社经济组织为纽带,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形成了“办一个合作社,兴一个支柱产业,富一方村民”的新型产业致富格局。同时,合作社鼓励农户直接发展产业,或以土地山林经营权、劳动力、资金入股等形式链接到产业链上,抱团发展,实现合作社、村民共赢,合作社每年按入股的10%给予股民分红,近几年分红金额达30余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创业就业致富,年发放工资800余万元。合作社现已建成集油茶、茶叶、苗木、果园、中草药五大产业万亩基地,所有产品统一使用合作社注册的“东根故事”品牌推向市场。如今的X村荒山变金山、山区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小山村变成了秀美乡村景区,X乡亲靠抱团发展共同演绎了精彩绝伦的“东根故事”。

(六)启动“三个三”模式,绘就乡村建设新图景。X村是X市X区X镇X村委会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因村南有一座酷似马鞍的山头而得名。过去的X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尽管距城区仅有七公里,但却未能将短距离转化为产业优势。2018年,X村率先推行“三个三”模式,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享”,资金股、资源股、技术股“三股分红”,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三手合力”,实现了农村美、农民富、经济活。同年,X区国资公司出资成立闲云涧文化产业公司,入驻X村,开展专业化运营。X村小组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用好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流转闲置土地、出租房屋,推进村集体和村民以所有权、承包权入股参与生产经营。通过房屋出租、自愿入股、资金分红等方式,村民户均收入增加了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0万元以上。

(七)搭建“互联网+”,开启智慧种养。X市乡屯农业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位于X市香屯街道杨家湾村,成立于2014年,现有社员46户,均利用闲置的田地及山林折价入股。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立足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的主线,采取“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建设现代科技化的恒温蔬菜大棚,大棚搭建“云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田间管理,让蔬菜由种到采摘的生长全过程可观可见。同时,合作社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让优质农产品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出村”,让市场信息“进村”,极大提高了合作社经营效益,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比X:“乱云飞渡须从容”

此番赴X考察,我们主要是想跳出X看X,对照X找差距,借助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克服自身短板加速前行。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和学习X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有益经验,坚持和完善自身的工作定位和特色,进一步明辨方向,取长补短,奋力前行。

(一)转变观念,现代农业是方向。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必须突破思想束缚,更新发展观念,强化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方面,树立大农业观念,推动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力”转变。农业发展既要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又要注重协作,寻求机遇抱团发展。通过抱团发展,对各类要素进行整合再利用,实现产业共联,业态互补,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差、竞争能力较弱的问题,在全产业链、价值链谋求效益提升,克服产业发展内部非理性竞争导致的无谓消耗。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召开座谈会时曾着重强调“要切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仅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之一,更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纽带,因此要持续提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规范运营水平,全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通过有力举措,政策支持和责任落实,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二)建强班子,选人用人是关键。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建强战斗堡垒,选好人、用好人是制胜关键。一方面,要注重选拔培养。将思想正、作风实、懂管理、善经营作为重要条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从外出经商人员、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以实干实绩择优选拔一批富有战斗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带头人,配强村领导班子。完善乡贤档案和乡贤制度,对于农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采取多种灵活形式,吸纳其进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注重考核激励。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积极探索打通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通道,让村干部成为对农村能人有吸引力的职业。将村集体项目引进推进情况作为村干部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并与评优评先、民主评议相衔接,坚决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三)放开胆子,科学决策是前提。要赢得战略主动,必须把“吃透实情、科学决策”作为基础前提。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既摸清村集体经济资源资产状况、产业分布、收入渠道、发展瓶颈、拓展空间等情况,也密切关注各地尤其是发达地区的新趋势、新动向,为找准问题、理清思路、谋划举措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科学分析论证。准确把握本地客观条件及市场需求,对多个发展路径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加强风险辨识与评估,立足实际、权衡优劣、科学决断,真正做到头脑清醒、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四)选对路子,因地制宜是根本。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精选项目、靶向发力、深耕细作,做足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章,走多元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深挖特色资源。依托当地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做大资产、形成规模,降低融资、生产成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商贸、资源再回收等产业,实现集约式、链条式、抱团式发展。另一方面,要盘活闲置资产。加强村级资产的清理评估,整合村集体、村民入股、村民自筹等流动资金,积极争取农林水专项资金和上级财政奖补资金,握指成拳、瞄准靶心,大力扶持一批优质项目建设,推动集体闲置资产保值增值。

(五)多赚票子,共同富裕是核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因此,必须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内生动力。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从高风险的小户分散经营中脱离出来,开展公司化、规模化运营,推动人才、技术、资本、农户等要素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多渠道增加务农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多途径改善民生福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按照“集体经济集体受益”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把收益真正用于加快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以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上,让村民尝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出的“甜果”。

(六)甩开膀子,提升实力是保障。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深化社企对接。借助成熟大企业赋能,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导入合作社,引导农民从大宗农作物向经济作物、养殖业拓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实现小农户同大农业、大市场有效衔接。要以增强农产品电商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线上营销、扩大网销农产品辐射外延为重点,引导支持各类专业电商平台、服务站点等推广建设,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培育优质农产品的网销名品,促进农产品延伸线上营销路径。另一方面,要加强指导服务。按照贴近农民、服务便捷、专业有效的要求,推动建立健全多层级、多元化、多类型的指导服务体系,经常性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活动,引领新技术应用,引进现代化管理,真正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村集体经营性项目信贷的投放力度,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资渠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资金血液。

四、学X:“中流击水正当时”

学习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开眼界、拓思路、长见识,大家一致认为,X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休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值得X学习借鉴。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听取X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立足X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全力推动X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顶层设计,激发基层发展活力。一是全面贯彻新征程上党对“三农”工作新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实施意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全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发挥各级党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推进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大涉农干部培训力度,发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省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三是全面强化“三农”政策保障。不断解放思想,制定更强、更实的惠农利农政策,以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担起“促进”之责、走好“引导”之路、谋划“推动”之策,给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发挥党建引领,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党员模范带头示范,联农带农育强主体。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鼓励和支持普通党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营主体吸纳劳动力再就业,让普通农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收入持续增长。二是党组织示范引领,凝集人才助发展。创新运用“党员+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电商+农户”等模式,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逐步把致富能手、合作社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切实将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三是倾心听民需解民愁,提供产业发展指导。以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基础,持续扩大农民合作社党组织覆盖面,引领和规范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响应农民所需、现实所需,强化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帮助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质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拓宽思路视野,“强筋壮骨”集体经济。一是扎实开展“削薄培强”行动,展示集体经济发展新面貌。积极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抓好集体经济示范村创建,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财政项目,争取走出更多促进农民、集体双增收的好路子。二是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优势,合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其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上等方面的优势与渠道,深度开发农村资源、集约生产;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为集体经济组织增加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升级扩面,打通集体经济创收新渠道。整合资源要素,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机装备等优势条件,直接提供服务或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联合,为小农户提供多环节、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从而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四是加大财政政策倾斜力度,纾解集体经济发展之困。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项目资金,优先安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担项目;加快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全面纳入授信范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个性化、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和利率优惠服务;对重视程度高、发展基础好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政策扶持和资金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

(四)狠抓合同清理,管好用活集体资产。一是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推广“灞桥经验”“韩城经验”,坚决整治无偿、拖欠或低价占用,违规出租、出让、发包集体资产资源等问题,进一步保护集体资产安全,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秩序。二是抓牢合同清理规范新机遇,开启“三资”数字化管理新局面。要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推行集体“三资”数字化管理,将清理规范后的合同全部纳入全国产权管理系统,推动集体“三资”实现管理信息化、产权明晰化、监督多元化、运行阳光化、效益最大化,推进村集体经济规范发展。三是搭乘合同清理规范新东风,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要将农村集体合同清理规范与“三资”管理、软弱涣散村整顿等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健全基层治理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运行、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五)深化“三块地”改革,唤醒沉睡土地资源。一是完善盘活利用政策,唤醒沉睡宅基地。完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盘活利用方式。推进西安市高陵区、富县、神木市、柞水县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县试点,加快工作进度,总结提炼做法,探索形成一批确权、赋权、活权的制度成果,让广大农民真正从改革中得到实惠。二是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探索建设用地入市路径。做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进一步扩大榆阳区赵家峁村、蓝田县董岭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成果效应,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三是有序推进土地二轮到期延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做好整县推进、整镇试点、“每镇一村”试点,在更大范围内积累延包经验,探索延包路径。始终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积极探索“小田并大田”经验和“一户一田”试点,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

(六)做好人才文章,夯实乡村发展基础。一是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坚持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积极探索村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政治成熟、思想素质好的乡土人才,以及懂经营、有闯劲的种养大户、经营能手,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优先推选进入村“两委”班子,广泛参与所在村产业培育工作和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二是育好本土人才,赋能产业发展。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和“耕耘者”计划,开展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理事长轮训,让“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三是用心用情引乡贤,创新创业促增收。坚持给平台、给通道、给保障,打好政策牌、事业牌、感情牌,提供好环境、好服务、好商机,鼓励和吸引乡贤人才回乡创新创业,担任“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实现“人才回流、资金回流、技术回流”。四是打通人才使用通道,激发专技人才创新活力。打通县域内人才使用通道,做好农业专技人才、实用人才引进工作,引导更多大学生、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施展才能,让其成为基层发展的“香饽饽”,不断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潜力。

(七)强化科技支撑,凝聚产业发展力量。一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发挥秦创原农业板块平台作用,加强与农业科技企业合作交流,将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创新链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带动“雁阵”集群。二是加强基层农机推广,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化示范和成果转化推广,结合农业技术交流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等,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三是用好“互联网+”,驱动产业转型。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培育从事农业B2B电商专业人才,让“互联网+”助推农业生产方式升级,富裕农民口袋,驱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35 2916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