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精编15篇】
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物理兴趣,增强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取得显著教学成效。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走进了我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教学取好成绩,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2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约为)。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物理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物理的价值,增强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理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在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4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
(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U2fU=2f
应用
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U=f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0-19;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
3、电流强度
(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5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5)排队看齐;
(6)射击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面镜 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感。
10.紫外线的应用:
(1)杀菌;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6
忙碌的一学年又过去,这学年我担任八年级7、8、9、10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我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探索,继续推进我校的“四环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管理和领导,工作认真扎实,任劳任怨,不断求实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努力将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课前备好课。学校采取集体备课的模式,一人主备一章节的课。其他教师副备课,因此更加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通过向同组教师请教,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二、在课堂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围绕学校教学模式,采取35+10的时间分配,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三、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培养兴趣,关注全体学生。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四、改进教学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学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八年级的学生,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2、少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
3、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总结相关的结论,大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六、今后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学到一些有用的物理知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把物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为开中的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7
首先,作为物理科任,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位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讲简单明了,摸清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上课课堂气氛尽量活跃,主要通过利用课后时间,找课外书,找有关物理小趣味的内容阅读。而且在讲课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讲课技巧,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学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尽能减少作业量,把大多的练习放在课堂上,一来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巩固知识,二来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得到反馈并补救。这也可避免有少部分学生抄作业的习惯。对于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争取在该班上下
一节物理课前批改完毕,发下去。在批改过程,不止单单写上一个分数,还会把学生错的地方圈起来,对于问题较多的地方会及时评讲。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这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基础不好,所以必须有耐心,细心地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让给学生树立信心。学生只要有进步,我不断的鼓励,帮助他,在每一次测验中,增加基础题,降低学习难度,不断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结合物理科教学特点,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做好备生关。从而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8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5帕=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功知识点归纳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机械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物理公式
svt速度公式:
物理量单位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s;1min=60s公式变形:求路程svt求时间
物理量单位tsv
G重力N重力与质量的关系: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G=mg
合力公式:F=F1+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F1-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mV
物理量单位ρ密度kg/m3g/cm3m质量kggV体积m3cm3单位换算:1kg=103g1g/cm3=1×103kg/m31m3=106cm31L=1dm31mL=1cm3
浮力公式:F浮=GF
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F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物理量单位F浮=G排=m排gF浮=ρ
水
gV排
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F浮浮力Nρ密度kg/m3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g=/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F浮=G
压强公式:Fp=S
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p压强Pa;N/m2注意:S是受力面积,面积单位换算: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1cm2=10--4m2F压力N那部分面积1mm2=10--6m2S受力面积m2物理量单位液体压强公式:p压强Pa;N/m2p=ρgh
ρ液体密度kg/m3h深度mg=/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单位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F1F2F1S1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SSFS2或22帕斯卡原理:∵p1=p2∴1无须国际单位;
物理量单位杠杆的平衡条件:F1动力NF1L1=F2L2
F1L2或写成:F2L1
L1动力臂mF2阻力NL2阻力臂m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滑轮组:
物理量单位1F=nG总物理量单位F动力NG总总重N(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nh
s动力通过的距离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对于定滑轮而言:∵n=1∴F=Gs=h
1对于动滑轮而言:∵n=2∴F=2Gs=2h
机械功公式:W=Fs
功率公式:WP=t
物理量单位W动力做的功JF动力N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物理量单位P功率WW功Jt时间s单位换算:1W=1J/s1马力=735W1kW=103W1MW=106W机械效率:
W有用W总×100%
物理量单位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JW总总功J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有=Gh[对于所有简单机械]W总=Fs[对于杠杆和滑轮]W总=Pt[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9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
换算关系:1cm=;1mm=;1μm= 001m;1nm=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这学期以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部分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开始喜欢物理了。
四、统一要求、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由“门外汉”逐渐开始“入门”。
五、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使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
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深知科学探究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若器材不足或没有器材,我就自制或教学生自制,起初探究课很难把握,课堂感觉有些杂乱,经一段时间坚持发现收获较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以后教学中老师比较轻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如钱学森,高锟等)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上是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简要的小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如:怎样建立较好的评价体系,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在工作中也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普通话不够标准,平时考试较少等。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党的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11
本学期我们三人任教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步五环”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主动观察课堂,向其他教师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前备好课。学校采取集体备课的模式,一人主备一节的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通过同组教师讨论、交流,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围绕学校教学模式,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三、培养兴趣,关注全体学生。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四、转化后进生,全班齐努力。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五、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走进同组教师的课堂,选择好一个观察点后,围绕观察点展开听评课。我想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教师的语言、提问的艺术上得到提高,因此,每每教研活动我总在围绕这几个方面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及中考考纲要求,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正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针对各个知识点,加强集体备课,做好计划和一些检测,共同研究提高。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继续加强对实验探究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一些实验类型及实验表述的训练,针对教科书中的实验多让学生自己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前复习,课堂上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加大双基训练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12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重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重视知识应用
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与生活相联系,从日常生活中引发兴趣
达·芬奇曾说;“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原野里掀起的麦浪。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向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为什么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还有什么实例是和这个一样的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去多思考,多问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一个人只要对一件事物有了好奇心,有了兴趣,那他的物理学习就拥有了最好的老师,在讲授和学习知识时也会更容易理解接受。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13
一学期过去了,我们八年级的物理教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学期中我们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设想贯穿了我们的思想,带领我们走进物理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不断的学习让我们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们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认真集体备课,探讨新课程标准,和“自主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四、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研常规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少数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们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对后进生,了解原因,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们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心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本学期物理教学,我们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14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重学科渗透,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做到能运用自如。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负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开始喜欢物理了。
四、统一要求、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差异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由“门外汉”逐渐开始“入门”。
五、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使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创设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深知科学探究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
八年级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篇15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上一篇:生物教学总结【实用3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