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通用3篇
通过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测定过氧化氢酶的米氏常数,探讨其催化特性与反应机制,结果如何?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1
一、实验目的: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呼吸酶类,其活性高低与酶类物质代谢,植物抗性密切相关。通过实验掌握提取POD和测定其活性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氧化酶类,生成醌类化合物,此化合物进一步缩合或与其它分子缩合,产生颜色较深产物。本实验以愈创木酚为底物,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将愈创木酚氧化成茶褐色产物,次产物在4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故可通过测定470nm波长下的吸收光度变化得知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三、材料与试剂
材料:马铃薯
试剂:20m mol/L KH2PO4,反应混合液
四、方法步骤:
1、酶液制备:称取材料,加入20m mol/L KH2PO4 5ml,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在3000r/min,下离心10min,上清液转入25ml,容量瓶,残渣再用5ml, KH2PO4,提取一次,定容,混匀,贮于冷凉处备用。
2、比色测定:光径1cm比色杯两只,1只先加1ml KH2PO4,再加3ml混合液作参比液;另一只加1ml,酶液,3ml混合液,立即计时并置于分光光度计中,在470nm下测定光密度,每隔1min读数一次,连续测8min,每次测定前重新对照校准。
五、实验结果
酶活力( A470/L)=(A2-A1)/(t2-t1)*(V2/V1)
=μ
酶的比活力(μ/g)=酶活力/样品重
=μ/g
以上是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2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米氏常数的测定方法
2. 学习提取生物组织中的酶
二、 实验原理
1.米氏反应动力学
米氏方程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2.米氏常数的意义:
1反映酶的种类:Km是一种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种类有关,与酶浓度、底物浓度无关。
2米氏常数是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数值大小反映了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m值越大,亲和力越弱,反之Km值越小,亲和能力越强。
3Km可用来判断酶(多功能酶)的最适底物:Km值最小的酶促反应对应底物就是该酶的最适底物。
3.米氏常数的求法:
该作图法应用最广。但在低浓度是v值误差较大,在[S]等差值实验时作图点较集中于纵轴。因此在设计底物浓度时,最好将1/[S]配成等差数列,这样可使点距较为平均,再配以最小二乘回归法,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此法优点是横轴上点分布均匀,缺点是1/v会放大误差,同时对底物浓度的选择有要求。[S]<
4.氧化酶:生物体内重要的三种氧化酶类,其作用均是消除体内自由基:
①POD:过氧化物酶
②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③CAT:;过氧化氢酶
5.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而使过氧化氢发生积累。过氧化氢可进行一步生成氢氧自由基。氢氧自由基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活性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氧化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且有非常高的速度常数,破坏性极强,可使细胞膜遭受损害,加速细胞的衰老和解体。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可以清除过氧化氢、分解氢氧自由基,保护机体细胞稳定的内环境及细胞的正常生活,因此CAT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
6.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①紫外吸收法:
过氧化氢在240nm波长下有强烈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吸光度(A240nm)随反应时间而降低。根据测量吸光度的变化速度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一分钟内A240nm下降为一个单位)
②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
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过氧化氢。根据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过氧化氢的量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活力大小。
7.实验中的反应 :
H2O2被过氧化氢酶分解出 H2O 和 O2 , 未分解的 H2O2 用 KMnO4 在酸性环境中滴定, 根据反应前后的浓度差可以算出反应速度:
酶
2H2O2 ?→ 2H2O + O2
2KMnO4+5H2O2+3H2SO4 ?→ 2MnO4+K2SO4+8H2O+5O2
(本实验以马铃薯提供过氧化氢酶)
三、 实验试剂
1. /L 磷酸缓冲溶液 (pH=: 实验室提供.
2. 酶液: 称取马铃薯 5g, 加缓冲液 10mL, 匀浆过滤.
3. /L 高锰酸钾.
4. L H2O2.
5. 25%H2SO4.
四、 实验操作
取 6 只锥形瓶, 按下表的顺序加入试剂.
先加好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加酶液后立即混合, 依次记录各瓶的起始反应时间. 反映到达 5min 立即加入2ml 25%硫酸终止反应, 充分混匀.。用 L 的 KMnO4溶液滴定瓶中剩余的过氧化氢至微红色, 记录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
五、注意事项:
1.反应时间必须准确。
2.酶浓度须均一,若酶活力过大,应适当稀释。
3.滴定终点的判定。
六、实验结果:
过氧化氢浓度:L
称取马铃薯的质量:
高锰酸钾:L
七、实验结果分析:
1.曲线上少一个点的原因:
用移液管移取序号为2的过氧化氢溶液(应为)错误的移取了,故在制图时将其舍去。
2.曲线线性较好(R2=)的原因:
本实验采取了两人分工的方法完成实验,控制反应结束及滴定分别由一人完成,所以标准都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计算结果呈负值的原因:
Km呈负值(即整条直线都向下移动),亦即所有测定的v值都偏大。
由v=(c1**c2*V2)/5,故推断最可能的原因是V2整体测量偏小,可能的操作失误是编号为0的空白对照组中高锰酸钾的滴加量偏高,从而使除去该点的整体的高锰酸钾量都偏小。
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3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原理: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在有过氧化氢存在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此化合物进一步缩合或与其它分子缩合,生成茶褐色物质,该化合物在470nm处有最大的吸收值,可用分光度计测量生成物的含量。
目的:学习测定植物组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方法。
二、实验器具和步骤
材料:女贞树叶
器具: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秒表、天平、研钵、磁力搅拌器
试剂: /L过氧化氢;,/L磷酸缓冲液;
%愈创木酚反应液:100 mmo1/L磷酸缓冲液(pH 7.0)100 ml于烧杯中,加入愈创木酚 ,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愈创木酚溶解。
步骤:1.称取植物材料约,加入,/L磷酸缓冲液 () 6ml(分次加入[2ml,2ml,2ml],最后用于洗研钵),在研钵中研磨成匀浆,过滤或以 8000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为酶的提取液。
/L过氧化氢,最后加酶液200ul (视酶活性大小而定,如酶浓度高可稀释后再测定),摇匀,立即在分光光度计470nm下测吸光度,从加入酶液时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1min读数一次(也可2min,视材料而定)。
3.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过氧化物酶活性(U)=
△A470 ×
三、实验数据和作业
过氧化物酶活性(U)=△A470 ×=()*20/(*2*)=45
四、数据分析
△A470的值太小可能是由于叶片放置过久导致过氧化物酶活性丧失。
五、思考题
1)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它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一般老化组织中活性较高,幼嫩组织中活性较弱。这是因为过氧化物酶能使组织中所含的某些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木质素,增加木质化程度,而且发现早衰减产的水稻根系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加,所以过氧化物酶可作为组织老化的一种生理指标。
(2)比色时为什么要在3min 内完成。
答:因为这个反应的速度很快,在一定时间里反应物就被消耗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