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作总结【优推16篇】
总结农民工作,注重农业生产、技术提升与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农民工作总结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农民工作总结 篇1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建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生产专业村。红旗管理区是粮菜兼营区,特别是红旗的7、8组多年来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业,近些年在科技示范户朱树林的带动下,在近郊经作区域站的指导下,种植西瓜的面积逐年增加,年种植西瓜1000亩左右。但是,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一情况我们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主导产业——西瓜产业的发展,计划在此建立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为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种植户共25人。这些被选上的学员都是勤奋好学,有一定的思想,属于进步农民,同时他们在西瓜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
(三)多方结合,确保农民田间学校顺利开展。
1、田间学校的开展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相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面实行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工作有了规章保障。农技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示范县项目培训工作,我区在技术推广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全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方式方法,农技指导员培训工作正逐步向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方向转变。
2、田间学校的学习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对全区的农技干部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坚持方便工作开展的原则,重点选择了近郊瓜菜分布相对集中的东兴办事处,对主导产业西瓜户开展教育培训。
农民工作总结 篇2
我公司于20xx年xx月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农民工夜校”培训工作任务,学院精心组织实施了本期农民工培训。
本期农民工培训仅仅是我公司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一部分。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把农民工培训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银川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充分展示“银川市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为了把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公司落实了一名副总经理领导分管此项工作,专门设立了“农民工夜校”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了农民工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透过我项目部与宁夏经济适用房建设公司商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本期农民工培训在该公司所属“东方尚都”建筑工程在建工地举行,学员为该建筑工地农民工。透过宣传和动员,农民工报名用心踊跃,参训学员共计208人。
20xx年xx月xx日,我公司在“东方尚都”建筑工地隆重举行了农民工夜校培训开学典礼。参加培训班典礼的有宁夏金磊房地产开发公司、宁夏金磊建筑安装功能公司、宁夏慧源监理公司。宁夏金磊房地产开发公司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对本期农民工培训开学表示热烈祝贺,并勉励学员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按省、市劳务部门对农民工培训不少于16学时的要求,本期农民工培训从20xx年xx月xx日开始行课,到20xx年xx月xx日结束,共计15天。每一天晚上7:00—22:00(共4学时)按钢筋工、给排水工、建筑电工、模板工、砌筑工、抹灰工、架子工等不一样工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工种的技能训练;各工种学员集中学习《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每个工种学员实际参加培训共计60学时。
《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评审透过、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职业培训推荐教材;《砌筑工》、《抹灰工》、《模板工》、《钢筋工》等专业课程教材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岗位培训中心组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任课教师由本公司具有中高级职称、建筑行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技术功底的人员担任。
透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透过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考核、鉴定,并透过省建设厅和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办理了职业资格证书。
透过本期培训,有两点体会较深。一是在建筑工地培训建筑工人,深受培训对象和建设单位欢迎,对学员来说,吃、住、行都很方便,对建设单位来说透过培训,学员的技能、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公司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管理。二是培训课程的设置必须要务实,除《进城务工教育》和《法律常识》之类引导性培训外,专业课要突出技能训练,多讲“怎样做”,少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将在以后的农民工培训中,进一步发扬成绩,改善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办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民工作总结 篇3
xx年我县在龙口镇、长冈乡、高兴镇等地开展了农民培训工作,现将近年来所进行的农民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1、培训涉及的乡村:龙口镇来溪村、龙口镇睦埠村、长冈乡上社村、长冈乡塘石村、高兴镇高兴村。
2、培训次数和农民人数:全年共计举办5次培训班,共计培训农民256人,其中睦埠村55人,来溪村58人,上社村41人,塘石村40人和高兴村62人。
通过培训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科学种田的必要性,知道如何科学施肥、如何选择良种、如何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训所在村的粮食单产比培训前提高了15公斤,平均增收30元。
1、有针对性的安排讲课内容和时间。如在农民选购种子、肥料的时候安排水稻良种介绍、肥料简易识别的授课内容。针对农民的劳作习惯尽可能的把培训时间安排在晚上和雨天。
2、针对粮食生产涉及良种、施肥、植保等多方面的内容,我站在20xx年的农民科技培训中增加了良种和植保内容的培训。
农民工作总结 篇4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视,切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协调,采取农林牧渔业并举,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现将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15元,至20xx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9元,与20xx年同比增长25%。
年,我镇重点围绕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林业、渔牧业、种植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较快提高。
(一)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增收。立足我镇实际,因地制宜改种市场需求旺、效益较好的特色农作物。通过抓示范、调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等为主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低产田、提高栽培技术和复种指数,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至20xx年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440亩,与20xx年同比增885亩,增长%;总产量7362吨,与20xx年同比增263吨,增长%。按当年价计算,20xx年粮食产值2129万元,同比增%,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100元。
二是抓好银杏种植基地示范建设。自去年县委、县政府"211"工程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银杏产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态农家乐和特色生态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全镇按照"三园一基地"(精品采叶园、精品采果园、精品观光园、优质育苗基地)和"公司+业主"、"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银杏产业。目前,全镇共种植银杏15000亩,基本建成林桐山村至圆井眼村、省道片、县道片、明月片四个银杏产业带,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500元。
(二)抓好养殖业促增收。20xx年全镇水禽产业完成麻鸭出栏万只,白鹅出栏万只,麻鸭保种2万余只(其中保护500只以上的大户5户,共保种5800只);全年生猪出栏万只,存栏万头;肉牛出栏万头,存栏万头.在大区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全年肉羊出栏万只,存栏万只;兔出栏万只,存栏万只,同时在老鹰岩村、黄泥沟村、五里桥村、林桐山村新建成现代畜牧生猪养殖小区各1个,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800元。
四)抓好劳务收入促增收。加强农民转产转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重点工程和城镇转移,拓宽农民就业门路。20xx年,多次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举办各类农业技术专题培训班5期,受训人数1200多人次;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多人,劳务收入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250元以上。
(五)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促增收。20xx年,我镇全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支农政策,通过减负促增收。
(六)抓好秋冬种开发促增收。20xx年,我镇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秋冬季农业结构,改种市场需求大、生育期短、见效快的蔬菜等农作物及农副产业生产,广开增收门路,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全镇秋冬菜生产年均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秋冬菜总产值年达1700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年,我镇的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一是随着我镇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业耕作土地存量将会减少,传统种植的发展空间将变缩小;二是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及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制约,影响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农业生产投入还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换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难度较大;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粗放型经营现象严重,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速度缓慢;五是我镇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工作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少,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六是农资价格上升不降,农民对农业投入成本高,农业经费投入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和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等。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农民增收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合理布局,做好规划。在强力推进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预留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空间,对接做好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带基地建设,使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与全镇的区域布局相衔接,加快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三)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发展机制,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从事优势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以及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投入,建立重点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奖励资金,通过直补或协调信贷支持或招商引资等,对市场前景好、有优势的特色种养业品种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我镇特色农业产业。
(四)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我镇农业、渔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服务和指导,抓好特色农业示范点(片)建设,突出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示范和配套应用,推动我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五)调整结构,培植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四个银杏产业带的银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林业体制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抓好畜牧养殖业,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强农民培训及转移就业。要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量化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多途径地有组织的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不断扩大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农民工作总结 篇5
20xx年我县在龙口镇、长冈乡、高兴镇等地开展了农民培训工作,现将近年来所进行的农民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1、培训涉及的乡村:龙口镇来溪村、龙口镇睦埠村、长冈乡上社村、长冈乡塘石村、高兴镇高兴村。
2、培训次数和农民人数:全年共计举办5次培训班,共计培训农民256人,其中睦埠村55人,来溪村58人,上社村41人,塘石村40人和高兴村62人。
通过培训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科学种田的必要性,知道如何科学施肥、如何选择良种、如何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训所在村的粮食单产比培训前提高了15公斤,平均增收30元。
1、有针对性的安排讲课内容和时间。如在农民选购种子、肥料的时候安排水稻良种介绍、肥料简易识别的授课内容。针对农民的劳作习惯尽可能的把培训时间安排在晚上和雨天。
2、针对粮食生产涉及良种、施肥、植保等多方面的内容,我站在20xx年的农民科技培训中增加了良种和植保内容的培训。
农民工作总结 篇6
浙江泛海soho中心项目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学校自成立以来,认真落实农民工培训计划,顺利完成了无锡太湖新城项目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使每位农民工掌握了必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20xx年度农民工业余学校总结如下:
成立了农民工业余学校领导小组,根据农民工培训实方案,具体负责农民工学的事务。
校长:陈良宗。
教导主任:邸思宝。
副主任:王小明。
班主任:蔡刚。
泛海soho中心项目农民工业余学校,位于这件泛海soho中心项目办公区,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和设备。配备桌椅、电视机、投影仪等,培训教材,《建筑施工安全常识读本》、《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材》等。具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负责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卫生防疫、职业技能等课程。
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农民工工种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相对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有的员工起初不愿参加培训,对他们耐心说服教育,使他们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由于工程工期紧,施工任务重,白天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利用晚上业余时间,通过培训,增强了农民工安全意识,施工现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了,使每位员工真正从心里感觉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各工种的具体情况,及时发放《农民工务工培训读本》、《建筑业农民工务工常识》、《建筑职工职业道德与维权》及各工种培训专业教材,同时发放了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把培训学习安排在工地上,利用晚上或阴雨天不能施工的时间,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学习,把课堂搬进工地,把知识送到现场,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提高劳动安全技能,业余学校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施工节点和务工人员的实际需要,举办各类专题培训,培训的内容为:法律法规、综合治理、形势与任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创建、卫生常识、质量管理等,并充分利用投影仪和网络基础设施,高效、快捷、通俗易懂的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民工。由于农民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了,有力地推动了本项目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20xx年即将过去,所有的成绩属于过去,20xx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迎接的新的挑战,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农民工作总结 篇7
近年来,柴井乡政府紧紧围绕构建"教育服务中心"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镇有关新型农民培训的文件精神,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按照"社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的工作思路。
将新型农民培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和创新运行机制,推动我镇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全镇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现将近年来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构.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王伟任组长,副镇长罗志远任副组长,相关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检查.20xx年为推进我镇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争创全国职业教育强镇,我镇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制定了工作措施,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到全镇发展规划.近几年来,镇政府始终把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在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相关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已经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分工运行机制.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围绕我镇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目标,镇领导小组制定了《柴井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长远规划》,每年都出台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为加强对成人学校的组织管理,建立了成教专干月例会制度、培训活动月报制度、专项工作调研与督导检查制度、年终考评和表彰奖励制度,指导成人学校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4、农民培训资金足额拨付到位.近年来我镇按省定生均标准足额向公办职业学校拨付经费,城镇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达30%,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每年拨付成人教育培训费,用于办学用费和参培农民的差旅费。
1、发挥成人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人学校在搞好在校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每年都组织3-5次大型农民技能培训活动,围绕电工、种植、养殖、计算机、农机维修等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专业技能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师下乡进行实地指导,将专家讲座搬到田间地头.承担"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历教育培训近千人.
2、发挥乡镇成综校培训的广泛辐射作用.各乡镇、村成人综合学校,通过聘请专家现场教学、集中办班、典型示范等形式,每年组织4次大型农民培训活动;同时广泛坚持开展了"科技一面墙"、发放科技明白纸、科技赶集、播放光盘等形式,将广大农民关心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及时送到他们身边,对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编写了"绿色证书教育"乡土教材,每年免费向初三学生发放,做到了有教案、有作业、有试题、有成绩单。
近年来,我镇每年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型,培训内容包括养殖、种植等方面,培训类型包括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等,培训方式有长班与短班、集中于分散,内聘与外聘等多种方式。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广大青壮年劳动力都积极学习,希望能早日发家致富,"学技能,长本领"蔚然成风,成为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农民工作总结 篇8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立足园区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为促进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贡献,我校于xxxx年开始举办电脑、电子、机电专业培训班,在上级部门和各界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经过培训考核共计xxxx名学员顺利结业。现总结如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设备、基地等条件,联办、自办各类教育培训。在培训的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结合,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在培训内容上,积极调整农村教育结构,认真抓好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岗位定向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将课堂讲授、基地实习、参观考察和交流研讨有机结合起来。培训结束后,发给学员劳动部门印制的职业技能证书,为园区失地农民解决就业,促进园区经济持续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上级部署经学校研究,制定了培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培训组织机构。
2、广泛宣传发动。在学校网站和各乡镇等地方进行宣传,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培训专业,并宣传园区政府和园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3、认真组织教学。根据园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教学的需要制定好教学计划,组织学校的教学骨干进行教学,培训的科目有办公自动化、机械制图、钳工、车工、无线电装配、维修电工等。
4、做好整档工作。认真做好报名工作,收集学员资料,整理建立培训人员的档案、办理培训合格证书。
1、整合学校资源,健全培训机构。
学校利用暑假期间教学资源相对充裕的有利条件,依托校内师资及教学、实训场所,以“政府全额出资、学校培训考核、主管部门审核办证”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园区失地农民参加培训。学校成立了专职机构,有市场开发部、教学工作部、校园保障部、学生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精心组织,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就业渠道
根据学员特点,学校采用四段式培训方式,即校内教学——企业实践——强化训练——考试认定。对学员的考试方式采用必考与选考相结合的办法,基础理论部分为必考项目,技能考试从现场实践与理论笔试两种形式中任选一种。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学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与有关企业加强联系,向园区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管理、规范培训
一是全程管理。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学习质量,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对学员出勤情况认真统计并作为取得考试资格的重要依据。
二是规范培训人员的考核与档案管理。学校按国家统一的考试办法组织考试,考试的形式有理论科目与实践科目相结合的办法。
1、宣传的力度不够,一些想参加的培训人员不清楚政策和培训的专业,没有及时报名。建议学校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广泛收集信息,为失地农民人员及企业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
2、组织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学员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想通过各种关系拿到证书,不把心思放在学习培训上;一些学员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出勤率低,影响平时的上课效果;有的学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是免费培训,能拿到证书是好事,不能拿到也无所谓。今后应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考勤并探索有效的制约措施。
3、培训的专业较单一。今后可整合学校资源、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进一步拓宽培训专业。
农民工作总结 篇9
多年来,我局的宗旨是全面推进全体干部职工身体素质,不断健全建设健身阵地,完善教育健身基地,为干部职工提供“舒心、安心、健心”的学习、工作、活动环境,并积极参加地税系统性及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的高质量化,摸索出一条开展我局体育运动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因此,我们把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列入重要议题,作为推动我局内部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定一名副局长分管日常工作,各单位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活动、年终有总结。各单位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在对全局两级文明单位的考评中,把是否开展文体活动作为考核标准之一,真正把我局体育工作作为一项群众性活动落到实处,并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化这一宣传阵地,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严格全年的活动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将好的典型事例通过电脑进行宣传,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出全民健身的健康氛围。“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就是幸福”是我们网络上的口号,也是全局干部职工的共识。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群众体育工作,把完善体育设施纳入我局整体工作计划中,在行政上予以协调安排,给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近年来,我局先后投资建立网球场、乒乓室、健身房、跳操房、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并配置运动体育器械,为提高器材、设施的利用率,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开放,为我局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我局的群众体育活动工作在活动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构建了我们群体活动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我们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精神,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各社区充分利用市局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等,各单位密切配合组织开展拔河、游泳、登山、长跑、球赛等各类体育活动,使全局干部职工相认、相识、相知、相助,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平等友爱,良好和谐的社会风尚,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人际关系,传播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近年来,由于我们不断的锻炼,辛勤的劳动得到了丰富的回报,我局先后取得了常州市地税系统第一名,乒乓球第二名,游泳第二名等较好的成绩,在登上、长跑、棋类等比赛中每次获奖。去年我局成功举办了“地税杯”机关运动会,并列年参加我市机关运动会,取得多项奖励,今年我局取得拔河比赛单项第一名,在参加市妇联举办的健美操比赛中,我局获二等奖。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不能照搬以前的老方式和老作法,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进和更新才能充满生机,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们将每年对体育活动有固定投入,并逐年增加。根据市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今后的群众体育活动有一些设想,将对各类群体的体能进行细致地调查摸底,科学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我街群众体育工作的纵深发展。拟每月举办一次全民参加的综合性运动会,开展活动的普及工作,积极挖掘潜力,为体育事业创收,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吸收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取长补短,推动全民健身赞助工程,为全局体育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开展奠定基础。
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再接再励,满怀信心,乘十七大的东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认真持久地将我局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下去,争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精神文明再结新硕果。
农民工作总结 篇10
xx乡是传统农业乡,20xx年紧紧围绕市县“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总要求,围绕天芦宝三县交汇的天芦路农旅融合产线环线建设,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坚持“一村一品”、多村连片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狠抓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强力推进生态农业、林下养殖、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等工作,努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基地、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乡村振兴上迈出了新步伐。按照《天全县xx乡20xx年农民增收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20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2800元,比20xx年增长1195元,增长率%,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现将20xx农民增收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我乡认真落实农民增收相关要求,实行乡长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年初专题研究农民增收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由分管农业班子成员负责农民增收工作。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乡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干部、农业项目业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农户积极性,促进科学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xx年xx乡重点发展“六个千亩”工程:禾林村大坪山发展高山有机茶1000亩,香林村雷竹、刺巴竹等笋用竹1000亩,禾林、香林为中心的山药6000亩,红岩村发展大马士革食用玫瑰1500亩,六城、上坝、xx为中心的千亩优质稻,香林、共和、小落为中心的千亩土耳苕种植基地。培育雅山药等本地特色品牌,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利用国道351线的交通优势,打造以雅山药产业为主题的禾林村山药田园综合体和上坝、六城村稻田公园。挖掘红军文化和土司文化,鼓励倡导有条件的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乡村旅游。
1、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在红岩村流转1500多亩土地种植玫瑰花;上坝村流转300多亩种植荷花;六城村流转70亩养殖小龙虾,流转200余亩准备发展稻田种植,流转200余亩准备发展坡地茶叶种植,流转100多亩发展重楼等林下种植,种植刺梨近100亩;大庙村种植蔬菜70余亩;xx村流转70余亩拟种植金银花,种植土耳苕40余亩;小落、香林、共和等村发动农户种植土耳苕1400余亩;禾林村种植刺梨150余亩;山药种植达到5600余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达到23家;山药、玫瑰花、土耳苕、猕猴桃、重楼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天全县旭日玫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天全注册,老易养公司、西蜀雅禾山药加工厂正式运营,将促进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2、加快林竹及林下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以环大坪山为中心的生态农业产业园正在筹建;以六城村、大庙村、红岩村为中心的千亩重楼中药园正在形成;以红岩、大坪山一带红豆杉种植准备落地;以大庙村、红岩村、禾林村、香林等村加强黄柏、柳杉、笋用竹种植及管护,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3、养殖产业稳中有升。
天全县新农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坪山建成雅南猪产业核心基地,目前存栏雅南猪1000多头,是目前雅安最大雅南猪生产基地。红岩村、xx村等村规模养猪场生猪饲养、肉牛、长毛兔、肉兔、林下优质鸡、优质肉羊、生态蜂蜜等养殖产业稳中有升。
4、涉农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山药、高山有机茶、香谷米、猕猴桃、土耳苕、荷花、玫瑰花、重楼、雅南猪等优势农业产业,依托红军文化、祠堂文化、天坑地漏、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生态资源及国道351线天全段贯通带来便捷条件,山药加工厂、大庙“老易养”、苗溪水库、金银窝水库、麻柳窝水库、杨家祠堂、红军文化遗址等接待外来游客上万人,涉农旅游得到突破发展。
5、积极助推水产业发展。
在禾林、香林、共和、小落等村积极利用苗溪水库、金银窝水库、上游水库、山坪塘等进行改造,发展休闲垂钓和溪流冷水养鱼。六城村流转70亩发展稻田养虾,上坝流转70亩种植荷花,发展荷田养泥鳅,助推水产业发展。
6、及时兑付强农惠农政策补贴。
落实“一卡通”,完善手续,及时兑付粮食直补、低保资金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无截留、挪用、变相克扣等行为。及时足额兑付各类补助资金或贫困户“四改”扶贫救助各项资金。
7、积极组织群众就近或外出务工。
(1)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农业局、就业局等部门组织的种植、养殖、缝纫、厨师、电工等技能培训。参训人员500余人次。
(2)及时向农民宣传务工信息,向县内外企业推荐我乡群众务工,组织本乡镇劳动力就地(外出)务工,积极争取并解决了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务工人员需要。通过带头人组织、有经验的外出务工者介绍等多种途径,输出劳务人员2500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500万元以上。
(3)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解决部分农民务工。
(4)老易养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继续扩大,增加务工人员。
(5)通过20xx年在我乡实施的“一事一议”项目、新村建设项目、脱贫专项资金项目、帮扶单位帮扶项目、贫困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建设项目、交通提升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项目资金达到2400余万元,有效解决我乡农户就近务工。
认真指导六城村10户国家统计布点和日常基础统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统计布点调查户调查工作遇到的困难问题。
9、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xx年计划脱贫的24户54人已全部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标准,于10月25日通过我县的验收;计划退出的大庙村、小落村、香林村按“一低五有”标准也全部达标,并于10月25日通过我县的验收,11月1日通过市级验收。
精准因户施策,夯实扶贫基础。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逐户走访,建档立卡,制定“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帮扶措施,帮扶部门及乡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实行动态管理。
选准发展产业,补齐脱贫短板。采取多个一批的方式,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措施,一是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对于有能力发展种养殖业的,采取了技术指导和物资帮扶相结合,今年已向贫困户发放了猪仔20多头,鸡鸭苗500余只,引导贫困户参与到山药、蔬菜、笋用竹、重楼、土耳苕等种植,并争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化肥等农资补助;二是就业帮扶一批。通过人事、工会等部门开展培训、就业帮扶,就地和外地解决贫困户就业,解决贫困户参与公益性岗位,动员本乡范围内的合作社、企业、项目施工单位在用工上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多个临时劳动岗位。三是设施帮扶一批。
对于住房破损、出行特别困难、生活设施非常匮乏的,解决了住房改造提升,硬化了入户道路,添置了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切实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医疗救助和政策帮扶一批。对于看病难的确保医疗救助到位,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政策兜底到位。做到既扶贫、又扶志,帮助贫困群体增强脱贫信心,拓宽致富增收渠道,确保全乡贫困户返贫率为零,且已脱贫户收入不低于20xx年户退出标准,实现了退得出、稳得住、不反弹。
发挥党建作用,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六城村以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为骨干成员的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抓实干,激发贫困户和群众发展重楼种植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建成300亩重楼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大庙村通过“老易养+合作社+农户”方式,老营养经营解决当地20多人农户及贫困户就业,收购蔬菜、笋子、鹿耳韭等野菜,收购畜禽产品,增加贫困户收入。
10、认真实施基础设施项目。
20xx年积极争取实施了农工、交通、农业、卫生、文化、国土、水务、林业及帮扶单位等部门“一事一议”项目、新村建设项目、脱贫专项资金项目、帮扶单位帮扶项目、贫困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建设项目、交通提升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项目资金达到2400余万元,新建大庙、上坝、红岩、香林等村宽米以上水泥硬化路,加宽了大老路、小落村道路,新建禾林村大坪山农业公园入口至大坪山山药产业泥结石道路及小落村泥结石道路,新建生产便道、入户路10余公里,建成上坝、庙岗上、351三个道口,修建堰渠8000多米,修建大庙、小落、香林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解决大庙村安全饮水问题,乡域内交通、水利、教育、民政、文化卫生、电力通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提升,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11、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建设相关要求,加大对旭日玫瑰、新农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蜀雅禾公司、老易养公司、瑞毅峰公司、瑞福生公司协调服务力度。
12、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
对农业重点项目和种养植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在贷款、用地、水利配套、电力、技术指导等方面重点支持。同时,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重视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更新,加强对乡村干部、种养植大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定期组织部分乡村干部及种养植大户到农业较发达地区实地参观学习,提高科学技能,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13、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试点和创建“四好村”活动工作成效明显。
20xx年,围绕大庙、小落、香林等村扶贫新村建设和六城、上坝、红岩、共和、禾林、xx等村“四好村”建设,实施村容村貌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村建设规范有序,引导农民群众追求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扎实树立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完善农村培训,通过“农民夜校”等形式按期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日常技能、文体娱乐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全面巩固省级卫生乡创建成果,全面建成“四好村”,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质扩面、农民增收、“四好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1、集中打造一线产业。根据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建设要求,将天芦路沿线产业结构调整作为xx乡特色产业环线建设的主战场,把资金、项目、精力集中投放到公路沿线田间地块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在禾林建设万亩山药产业观光园,上坝建设万亩优质水稻农业公园,在红岩建设千亩玫瑰产业园,在香林共和建设千亩土耳苕示范区,在大庙、六城、红岩建设千亩中药材种植区,在大坪山建设千亩高山有机茶博园,通过一线产业带动辐射全乡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农业产业载体。
2、强化沿线节点布局。狠抓沿线节点打造,完成国道351线天全禾林道口、大坪山农业公园道口、上坝万亩优质稻公园道口的景观节点建设;完成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协调安装;启动禾林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规范山药基地标识牌,建成万亩山药产业园观景平台,山药谷、农业公园、高山有机茶道口山门,农旅融合态势初显。
3、全力提升基础设施。以农旅融合产业环线打造为主线,以大坪山农业公园、禾林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中心,积极争取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2020年前力争完成大坪山道路加宽改造,全乡通村道路全面实现双向通行,56个村民小组全面完成通组路硬化。同时,围绕重点产业狠抓产业路、生产便道延伸,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运载条件和旅客的承载能力。
4、助推产业提档升级。转变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积极探索产业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引进旭日玫瑰、西蜀雅禾等生态农业企业在xx安家落户,生产山药片、山药面、玫瑰精油、玫瑰花饼等精加工产品,争取引进林竹产品、药材加工企业进驻xx投资办厂,不断丰富各产业的利益联接机制;同时,加强绿色品牌创建和特色产品包装,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产品外在形象和产品知名度。
5、补齐旅游发展短板。围绕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重点在禾林建设山药美食区;在红岩、xx建设玫瑰特色旅游观光体验区;在共和、香林、小落建设水库垂钓、果蔬采摘区;在上坝六城建设鱼虾垂钓烧烤区;在大庙建设生态康养区,以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形式让游客吃农家菜、品有机茶、尝特色美食,通过以特色产品销售刺激产业发展,以旅游接待增加群众收入,在全乡逐步形成“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的发展格局。
6、深挖文旅特色亮点。深掘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底蕴和潜力,对稻香贡米、杨家祠堂、红军总医院,指挥所旧址等特色旅游节点进行提升打造,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着力把xx打造成为农耕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家风家教教育基地;同时,依托六城村聚居点资源和xx河水资源优势,开发河道漂流旅游项目,配套建成蓝莓、无花果采摘园,标准化游泳池和儿童水上乐园;积极动员都江堰老易养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继续扩大在xx的康养产业投入,努力打造集生活体验、思想教育、“果—药—蔬”采摘、河道漂流、游泳戏水、骑游观光、康养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娱乐环线。
7、狠抓特色会节活动。依托xx产业优势和文化底蕴,筹备举行一批会节活动,如:杨家祠堂祭祖会、金银花采摘节、玫瑰采摘康养体验和二郎山山药节等特色会节,在展现xx产业发展成果和弘扬家风家教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xx的旅游品位和农特产品知名度,打造xx特有的农旅、文旅品牌。同时,指导各村开展乡风文明、廉政文化、脱贫感恩等文艺演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既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又培育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8、拓宽渠道助农增收。依托产业发展,着力实现“寸土生多金”目标,主要有土地流转获租金、务工创收挣薪金、参与发展赚现金、土地入股分红利,不仅把群众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前景好、市场优的项目,利用未流转的土地参与项目当中,直接产生效益,还可以让群众在如玫瑰园、荷田养鱼等种植、管护、采挖的各个环节均可获得劳务收入;同时,鼓励和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民宿接待等,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仅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同时也形成全乡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农民工作总结 篇11
1.突出新型职业农民抓提升培训。今年来,全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462期、培训万人次。通过培训,西洞庭管理区发展了9个规模并已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石门县作为全国百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已完成试点,整市推进已全面展开,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5期,培训235人。市农教办、市蔬菜办联合在常德职院举办了蔬菜设施化栽培技术培训班,近120人参训。市农机局重点开展了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知识培训以及现场演示会、观摩会170余场(次),共培训15680人次。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培训,局长陈安生到场授课。
2.突出主导产业抓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升粮棉油、猪渔禽等传统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市围绕主导产业抓培训,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216期、培训万人。桃源县在漳江、沙坪等4个片区举办全县种粮大户培训班,每个片区集中培训三天,共培训种粮大户1000余人。市农科所在临澧县、安乡县等建立长期示范基地9个,示范面积万亩,进行水稻生产技术讲座29场次,培训4434人次,其中种田大户2327人次。市科协安排了25万元的农村科普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初预算,在《常德科普网》开辟了专门的“实用技术”培训栏目,完成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推荐工作,获国家、省获奖补资金185万元,建成了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并给予每个站2台电脑的奖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突出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举办了培训班三天,听课人数达到230人。
3.突出产业化管理抓高端培训。市农教办与市扶贫办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50名中专学生,并发放大专文凭。为着眼长远,紧跟发达农业水平,组织了40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总经理赴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培训。全市举办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管理培训班219期、培训万人。石门县从柑橘生产大户、合作社及加工企业中推选30名人员到湖南农大为期二个月学习充电。市农教办与市农村经营管理局组织了43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赴山东潍坊学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学习,全市培训农民合作社会计等管理人员等达1504家。
4.突出农民创业抓技能培训。主要是抓好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津市市在灵泉镇关村举办一期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培训,90名学员顺利结业,并全部在和平生物有限公司实现就业。鼎城区举办“收入倍增”技能培训班,128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以水电安装、焊接加工等多专业技能培训。市妇联积极推进全市小额担保贷款的再次启动,为农村创业女性提供创业贷款847万元。在常德职院连续举办了三期“订单手工织品加工技能培训班”,聘请全国妇联巾帼关爱行动和千县亿万妇女创富计划主要策划人王阿妹等授课,300名编织爱好者接受培训。
5.突出调查研究抓培训氛围。朱晓平副市长撰写的《突出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农教办副主任王志刚、武陵区农教办王艺霏撰写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新常德创业梦》等2篇文章在全国获一等奖,还有4篇文章获二等奖和优秀奖,推介了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和亮点。全市在湖南农村网发文268篇,获全省第一名。
1、更新了观念。大批农民通过各种培训,已有30%以上开始创业。同时通过法律和思想道德培训,增强了思想道德观念、遵纪守法观念等,减少刑事案件10%以上,减少邻里纠纷20%以上。
2、增加了收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预计xxxxx4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10784元,同比增长12%。
3、社会效益明显。据各区县(市)农教办提供培训对象统计,培育出的创业大户有17658个,培育出的经济实用人才有42020人,培育出的农村各类经纪人3885人。经教育培训,农民成为流通大户有7275人,成为技术大户有19755人,成为科技示范户有16499人,成为农机手有24238人,成为农民企业家的有1994人,自主创业的有27639人。
4、促进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后的农民成为支柱产业得以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澧县形成的葡萄支柱产业、桃源县形成的大叶茶支柱产业、汉寿县形成的"中华甲鱼之乡"支柱产业、武陵区形成的蔬菜支柱产业、安乡县形成的淡水珍珠支柱产业、石门县形成的桔橙支柱产业等,都与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教育培训密不可分。
1.指导思想。以培育“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本农户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实效实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切实做到“培训一批、提高一批、致富一批”。
2.目标任务。全市完成17万人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其中务农农民10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20000人,落实好“445人才培养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700人;完成农劳转移培训5万人;完成农村中职招生万人、农村成人大专本科20xx人;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人以上;各区县(市)农广校职校开设“中初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0人以上。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文化观念、政策法规和思想道德建设等讲座,普及面达到60%以上。
3.主要措施。
(1)抓好统筹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长效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工作考核机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加强统筹协调职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由“分散突进”变成“整体合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
(2)创新培育机制。从过去简单“培训”向全程“培育”转变,即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全程培育。
(3)加强体系建设。根据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际,按照“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要求,整合相关资源,强化农广校办学培训职能。
(4)抓好考核监督。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量化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落实政策的考核。
农民工作总结 篇12
20xx年永福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围绕全年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结合我镇实际,认真组织,全力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我镇农民培训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方案。采取与农业生产季节相结合、与镇、村、组干部会相结合、与到村进户相结合、与换届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组织动员,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课程。
截止10月上旬,我镇组织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30期,3600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期,70人次,农村青年技能培训3人次,印发各种资料4000份。其中农业技术资料3000多份、其它资料1000份。培训课题主要有:玉米新品种示范的相关知识、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水稻螟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飞虱防控技术、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技术、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核桃种植与防病技术、猕猴桃种植与防病虫害技术、春茶种植与修剪技术、有机茶绿色防病虫害技术、机采茶园种植技术等。
通过培训使农户掌握了土壤肥料知识、作物病虫防治知识、各种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均收入普遍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收入。
农民工作总结 篇13
我区20xx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区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截止11月份,我区劳务开发及农民工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全区转移和输出农民工2841人,完成下达目标任务%。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2732人,外输89人,外派劳务20人,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5,比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区劳务总收入实现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全区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2194人,其中在岗培训11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劳动技能培训5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新型农民培训完成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品牌培训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50%。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我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下达了20xx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区政府考核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二)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xx年,全区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就业培训、阳光培训工程。力推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管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
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
农民工作总结 篇14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有关积极促进农民工创业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及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及区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花溪区农业局认真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充分发挥农民创业资金的帮扶作用,积极开展促进农民工创业工作。现就我区开展2012年农民创业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区农民创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切实掌握我区农民创业情况,做到促进农民创业情况底数清、经营状况明,经过调查,我区全区现有人口33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有14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4万多人,返乡农民总数为8000余人。我区于2002年开展农民返乡创业工作以来,全区共享受返乡创业专项奖励资金人数为424人,发放奖励资金共计万元,这些创业项目共带动就业人数为1058人,项目自筹资金超千万元,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000余万元,2012年我区享受返乡创业奖励资金人数为125人,发放奖励资金38万元。至2012年,具有规模性、带动性、典型性的申报项目为122个,其中种养殖项目62个,占项目总数的50%,第三产业项目总数为60个,总计自筹资金950余万元,共带动就业人数378人,其中妇女创业项目为33户,占上报创业项目总数的27%。
二、加强政策扶持和组织保障,确保农民创业的宽松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
力
按照市就业与职业技能开发中心《
关于
2011年贵阳市农民返乡创业帮扶资金申领通知》的通知(花人社通〔2011〕31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农民创业专项资金的帮扶作用,帮助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在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各乡镇成立的农民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要一手抓落实,相关部门财政、农业、计生、经发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在对农民创业进行政策扶持,手续简化,资金帮扶的同时,要联合对项目进行认定。各乡镇必须按照农民自愿,项目属实、工作透明的原则进行。力争形成一个透明,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推动农民创业不断壮大规模,不断提高效益,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民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农民就业,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作贡献。三、加大农民创业基地建设
在加强农民创业基地建设方面,我区利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的优势条件,在花溪区羊艾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花溪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另在全区的11个乡镇,办事处建设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休闲农业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工创业园。对园区的道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农民创业聚集区,仅羊艾园区一家,就吸纳创业农民200多人,带动周边1万多农民增收。有效带动了农民,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 我区农民创业典型
典型严把审查关,效果显著。
如花溪区党武乡松柏山村农民于天碧,在农民创业工作的扶持下,利用花溪区党武辣椒的品牌优势,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优质辣椒并进行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附近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附近村民的增收;花溪区高坡乡凉水井村农民唐国勇中学毕业后到贵阳打工,学成少数民族头饰面具雕刻技术后返回家乡兴办酿酒厂。利用雕刻有苗族头饰面具的竹筒盛酒,开发出的“黔筑王酒”,其酒味美,酒瓶可作工艺品收藏。该产品在机场,车站,超市等处都很畅销,甚至有时供不应求。“黔筑王酒”把苗寨的风情传送到四面八方,成为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
旅游
产品。同时解决了村中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该厂正在扩大生产规模。唐国勇说:他不仅要利用该厂解决好乡亲们不用远赴他乡就能就业的愿望,还准备吸纳一些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另如:随着城乡人民
生活
水平的提高,到城乡休闲,娱乐,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我区农民有的承包荒山种植水果,吸引城里人前来购果,游玩,同时发展经济农业和观光农业;有的种植药材,反季节蔬菜,培植盆景花卉,发展生态农业;有的购置交通工具,搞起了客货运输;有的养殖家畜家禽,并办起了小超市,小餐馆,搞起了农家乐。花溪区麦坪乡农民雷毓华在区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发动全村100多户农户种植“布朗李”,政府达台举办“李花节”,许多城乡群众争相前来赏花,摘果,品农家饭,形成了休闲一条龙的服务产业。花溪区湖潮乡车田村农民雷燕华,以风景秀丽的车田河为依托,办起了农家乐,并不断发展,逐步打造起了以特色蔬菜种植体验,特色水果采摘体验,生态猪饲养认养体验,垂钓体验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景区。花溪区青岩镇歪脚村农民王富,带领群众将其他
农作物改种土地适宜种植的经济林“雪里红”《农民创业工作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工作总结 篇15
近年来,xx一小本着“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积极响应和落实各级关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宏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提高身体素质,磨练坚强性格,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体育课程开齐开足,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水平高。采用3+1的课程开设模式,即3节体育课加上1节特色课程辅助活动的方式。既解决了体育课程的基本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要求每节课都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运动负荷,练习密度,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为更好的体现“人人不同个个精彩”的育人目标,我校开设的课程辅助活动中专门设置了体育活动版块,包括:围棋、象棋、民族运动、快乐国球、快乐校球、花样跳绳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选择,真正体现个性张扬。
学校先后多次进行大课间改革,内容包括韵律操、哑铃操、课间舞、武术操、班级自主活动、校园集体舞、自编篮球操、自编篮球裁判操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去年,我校重力打造的篮球大课间活动参加全区比赛,以浓郁的校园特色氛围,学生良好的篮球技能水平、新颖激情的篮球操、创新编排的裁判员手势操,多样化的篮球自主活动,得到全区各级领导、各学校的一致认可,获得大足区小学组一等奖的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校以“人人参与”为指导理念、以传统项目为依托、以“活、趣、新”为特色、积极进行学校体育活动创新。在传统运动上刷新计分办法、重在参与,扩大活动覆盖面;在比赛项目上,改变了项目单一、枯燥,竞技性太强的“表演性”局面,设置了多种单项和集体项目融合,各取所需、投其所好;在比赛形式上简化规则、突破局限,实行竞技与趣味并进的`活动方式。每年采用传统运动项目与特色项目结合,年级活动与校级活动相依托,做到时时有比赛,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如:每年定期举行的学生春季越野赛,篮球活动月,田径运动会,还有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阳光体育俱乐部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具有体育专长的后备人才。既达到了普及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具有特长的体育后备人才,为学校参加各级各项体育比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本学期举行的大足区第三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的田径代表队再次获得小学组冠军,跳绳队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农民工作总结 篇16
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及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上级分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00人,职业技能水稻机插秧手100人,专项技术水稻集中育秧员1000人。截至目前为止,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培育任务及职业技能、专项技术培训任务全部完成,生产经营型完成培育任务185人,共计完成培育任务l485人。生产经营型黄花梨产业培育15人,正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经营型培育的后期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农业产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进,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效果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相信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得到具体体现。
根据省农委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分产业制定了培育计划。即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水稻产业50人、葡萄产业40人、黄花梨产业18人、柑桔产业12人、蔬菜产业60人、生猪产业2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培训水稻机插秧手100人,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农民1000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方案,明确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制订了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0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机插秧手100人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通过组织各乡镇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
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了适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的县农业广播学校、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蓝山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四个培育机构。根据各产业技术要求和各机构专业技术特点及跟踪服务能力,确立了以农广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解了培育任务。即农广校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180人(水稻产业、蔬菜、水果),社会服务型农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职业中专学校培育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20人,专业技能型50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社会服务型20人,水稻机插秧手100人。
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
各培育机构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51期,开展实训及参观交流39期。
2、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教材2300本,制作教学课件67个,印发讲义1300份,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
3、聘请优秀培训教师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农广校请进了省农广校刘文俊副校长、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董红霞教授、县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长、毛俊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召旭及农业局郭生阳等多名农艺师讲课;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黄武光教授、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毛忠、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师郑孟生上课。农广校还请来了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杨国顺教授、刘昆玉教授、省葡萄协会会长石雪辉教授到葡萄基地现场讲座。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进行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职业中专学校采取“专业分班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了实训;农广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5、加强教学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因为请的老师是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机会难得,加上生猪养殖与动物防疫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合并开班的,但后期培训与实训是分开的。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建立了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考勤登记。
6、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
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分管股站负责人及农业计财股负责人为成员的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了《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进行请示工作汇报。比如:向政府领导、政府汇报请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向各乡镇下发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组织各培育机构分管部门召开了协调工作会议和培育工作启动会议,对各培育机构培育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跟踪服务制度、领导联系制度、技术员指导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两家分管领导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并上第一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并进行手工和影像记录。培训班结束时,到场检查培训实际效果,检查培训实训资料、班级管理资料、学员档案资料、学员信息台帐、资金使用情况,出具检查验收报告单。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机构了解学员学习、生产及思想状况,确保培训真实可靠,保证培育质量。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80%必须用于学员的培训、实训、考察交流等支出。补助资金由财政存入专帐,凭学员台帐、检查验收报告、补助资金申请批复拔付,由县财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机构。严禁套取或滥用、挪用培育资金行为,各培育机构资金使用规范。
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极大提高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新型农民培育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们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所有的农业从业者。我县各培育机构共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农广校整合农业局农田有机质提升项目60万元、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万元、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20万元、“种三产四”项目20万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整合生猪养殖标准场建设项目60万元;农机化学校整合农机补贴项目2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强力地推动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今年的状况是项目县苦等任务下达,前期等,后期紧,前期事少,后期事多做不过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在省实施方案下达以前,我们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来我们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拟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名单和多项扶持政策,但县机要室以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限制和对等上级文件为理由,没有同意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请求,政府办在看过省实施方案后,也以没有必要向各乡镇下发实施方案为由,拒绝了实施方案下发乡镇,给培育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建议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
我县财政状况不好,政府的财政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于整合现有的项目资金,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取更多地向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上一篇:情况调查报告优秀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