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发展调查报告(汇总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体育发展调查显示,参与度提升、设施改善、政策支持增强,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体育发展调查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1

为了切实抓好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学习体育的环境,更好地为全市体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按照XX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会议的发言精神,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对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1、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做好保障。

一、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迫切需要。培养下一代青少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我们一定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的工作,切实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抓出成效。

二、为了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好保障机制,体育部门一定要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组织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学校指导课余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或推广特色体育项目,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三、把学校体育科研列入体育科研重点,鼓励学校教师进行青少年运动项目、组织形式、课余训练等研究。组织体质监测进校园,配合教育等部门推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帮助并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体质测试站,为学生提供规范、科学、方便的体质测试条件。

2、拓宽选才渠道,加大培养力度。

一是要积极拓宽后备人才选、育渠道,做好相关部门组织后备人才培育,落实各类后备人才的培育,积极挖掘周围大环境的人才资源,进一步抓好在校学生的教育和训练工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以体育管理部门为主导,各中小学校单位投入、社会企业或个人捐资、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主体多样化和系统化,促进人才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要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市教育和后备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及政策上的帮助;鼓励省内外高水平运动队或团体来我市举办各类体育教育培训班,兴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实体;要积极发挥市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作用,让其成为后备人才培养的“催促剂”。

三是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培训体制。一定要完善办学办队体制,鼓励重点中小学与业余体校联合办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解决好业余训练招生难的问题,坚持“点面结合”原则,突出我市人才“紧缺急需”的重点,采取送出去、带回来的培养办法,选送有潜质的现有后备人才到其他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训练对这些队员进行系统训练、指导,加快成绩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切实解决我市后备人才整体运动水平不高的一个局面 。

3、改善体育环境,开展体育活动。

一、体育场地设施是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身体素质是人们在先天的基础上并在后天生活劳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只是各人程度不同而已。而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体育设施,即使有再好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对于市重点中学在体育设施上要加以改善在资金上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支持。

二、加大体育部门场馆想学校开放力度。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要,应有适合青少年运动的 器材和专门场地。

体育系统所属公益性体育设施要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提供方便,并逐步免场地费用,优先向学校开放,经营性体育设施要向青少年学生优惠开放。同时要做好管理、安全和维护等工作。

三、要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体育部门场馆向学校开放的 、要结合学生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时间。体育系统的场馆设施和器材可以与学校共享,或共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学生免费或优惠提供。学校举办春秋季运动会或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可以优惠使用体育部门的体育场地,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教育部门一起,为加强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而努力奋斗。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2

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如何?存在那些问题?通过何种办法加以改进?这是政府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外,还需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目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力。体育锻炼又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将学校素质教育扩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与工作的,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所以大学生更有必要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探究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改善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小组决定对辽东学院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对辽东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其中男生29份,女生49份。问卷的有效率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是匿名的方式,这样可以合理的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同时也有利于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文献检索法

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为问卷结果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三、结果分析

本文把把调查内容分解为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频率、时间、项目、方式、场所、兴趣、价值取向、影响因素以及渡过余暇的活动方式等几个方面。在此,结合调研所取得的大量来自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本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作一分析。

(一)存在问题

1.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调查我校学生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4%的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女生,在被调查的49位女生中,有78%的人不进行体育锻炼,与男生相比要高出九个百分点。

2.体育锻炼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

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近一半的学生每周不锻炼或者锻炼少于一个小时。每周锻炼达7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也就是说我校%的学生平均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这与《全民健身活动条例》中规定每天活动1小时的

要求相差甚远,这说明我校大学生还未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这反映了我校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严重不足。我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3.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甚少

就表现男女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有着明显的差异,跑步在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中占近半比例。跑步项目之外,男生多以球类项目为主,而乒乓球则是大多数女生的首选。为什么跑步在我校学生锻炼中有如此之高的比例。在涉及我校学生是否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一问题时,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坦承几乎没有任何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只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较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体育的锻炼方法和手段等知识了解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的体育课作为它用已不足为奇,因此,尽管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但苦于不知如何锻炼而只好作罢。

(二)影响因素

1.学业负担影响体育锻炼

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是影响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学生们说大学的课业负担较重,除了日常的课业学习,还要考一些国家证书,致使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影响体育锻炼

我校学生是如何看待我校的体育设施的,学校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是否限制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调差得知,我校学生认为体育设施很好的只有%,认为我校体育设施一般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学生对我校的体育设施不满意。在这些对学校设施不满意的同学中,70%的学生认为这限制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一般的学生中,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这降低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我校体育场地和设施限制了学生进行体育锻,学校体育锻炼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学生进行利于锻炼的一个因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的学生对我校体育场所的开放程度不满意。以新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为例,不仅开放的时间短,而且手续繁琐,每次都需要带干净的鞋子过去。这降低了很多学生进行锻炼的欲望。

3.主观因素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71%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只有百分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影响。也只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感到很满意,%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体

育锻炼不如以前,综合来看,我校大学生认识到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意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现在的体育锻炼程度不如以前,并且有%的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体能情况不是很满意。那么大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进行体育锻炼的,在这一问题中我们提供了多个选项,我们可以从这里对我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心态有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调查结果可得出,我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原因是缓解压力,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强身健体,强身健体虽然也是我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但与前者相比,要少14个百分点。排在第三位的重要因素是应付考试,娱乐和方便交流分列第四和第五。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校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也清楚自身体育锻炼的不足,但是却并没有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缓解压力和应付大学体育考试。

4.客观因素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根据调查结果还可以分析出,许多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的学生认为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所以不喜欢体育锻炼。此外,缺少同伴和天气原因也是影响我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课余生活丰富。当今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有诸多的选择如逛街、购物、上网、打游戏、K歌、泡吧等等,体育锻炼相对于其它的休闲娱乐活动,显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

四、建议与对策

完善体育资源配置,适应学生的项目要求

体育资源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但我校在场地、器材的配置上还不是很完善,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只局限于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其它场地,这使得很多学生因没有场地而无法进行锻炼。同时,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也很短,学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对学生采取开放的形式,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对于场地、器材,学校应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精心的设计编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组织起吸引力更强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应继续加大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3

一、我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现状

1、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XX县属国定贫困县,全县有农村人口XX万,占全县人口的XX%。由于县公共财政底子薄,全县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十分滞后。XX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主要建设水泥篮球场,并配置2张室外乒乓球桌,国家和省级每个项目补助XX万元(含器材,XX年起为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配套。截至XX年,我县完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31个,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所建设施由村干部或委托村小学管理,均免费开放。

2、体育组织建设。

目前,全县有近70%的行政村成立了老年体协组织,有近40支民间龙狮队、30支民间龙舟队。体育组织建设走在了体育场所设施建设的前面。

二、主要经验做法

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约需5万元,我县大多行政村村不具备这样的财力,要推进项目建设,就必需整合教育、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在最初项目申报是,就首先考虑扶贫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点和土坯房集中改造建设点等。这样,就较好的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服务活动经费缺乏,不能对损坏的器材实施及时维修,村级体育组织运转困难,不能有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2、当前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缺乏灵活度,没能很好的和山区县的地理特点结合,实施效果不是很好。

四、几点建议

1、上级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项目的实施要在体现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打破部门局限,最大化的统筹和整合。

2、多渠道保障和增加对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活动经费的投入,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4

时间:

寒假假期

地点:

本地区

对象:

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

足球运动

主题:

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

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很差,体育实习生调查报告。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民,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

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

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

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

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调查后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国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5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发展。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报告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领域和对象展开调研,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调查结果

体育人口比例持续增长:根据调查数据,我国体育人口比例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

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调查显示,消费者在体育用品、健身器材、体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体育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各类体育场馆数量不断增加,设施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观赏热度上升: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各类体育赛事中。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的观众人数不断攀升,同时各类职业联赛和民间赛事也吸引了大量观众。

体育旅游成为新热点: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增加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体育旅游逐渐成为新的热点。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推动了体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体育人口比例持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场馆设施逐步完善,赛事观赏热度上升,体育旅游成为新热点。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部分人群体育参与度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人群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素质;三是加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展望

未来,我国体育事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体育事业将不断创新发展,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6

为进一步贯彻〔20XX〕72号和体群〔20XX〕13号文件精神,经街道办事处研究决定,申请为罗玉二社区建设体育健身中心。

一、罗玉二社区概况

xxx街道xxx社区位于xxx区岷玉路南段东侧,东接迎宾桥,南邻藉河,北连三星路,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共有住宅楼50幢,住户2348户,8088人,居民以市区旧城区改造拆迁户为主,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户多,流动人口多,是全市最大的开放型社区之一。现有办公用房及活动室面积100平方米,有阅报栏、固定性宣传橱窗、黑板及宣传牌20处(块)。

在社区“两委班子”的辛勤努力下,在广大居民群众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xxx二社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得到了街道党工委和上级的充分肯定。2001年被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安全示范小区”,2003年被xxx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社区”和“安全示范小区”,2004年被xxx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社区”,2007年六月被xxx区委、区政府评为“一星级社区”。

二、现有体育设施条件

社区内现有4处群众体育健身场所。一处位于藉河风情线xxx便桥下西,有双杠、双位蹬力器、钟摆扭腰器、椭圆机、室外跑步机、伸腰伸背训练机、推揉器、肋木架、三人转腰器、上肢牵引器等10件健身器材,占地面积约1440平方米;一处位于藉河风情线xxx便桥下东,有726平方米的羽毛球场、574平方米的篮球场各一块(设施有篮球架一副),占地面积合计约1300平方米;一处位藉河风情线迎宾桥下西,有乒乓球桌5台,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另一处位藉河风情线迎宾桥下,有象棋桌4张,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以上4处场地均已硬化,但由于我社区居民众多(是全区最大的居民小区),以上体育健身设施数量有限,已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

三、群众文化体育开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区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健身强体的愿望越来越高,参与文体健身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社区在此情况下利用现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围绕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做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节假日有演出。通过以上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文体健身的实际需要。在开展活动中,社区以文体促健康、以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开展文体健身促进活动,使居民通过参与文体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通过开展活动,既融洽了邻里关系,又增强了居民的身体素质,既满足了精神文化的需求,又形成了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

四、资金投入

由于社区没有资金,无力对已安装的健身器材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更无力更换、添置新的健身器材,无法更好的满足社区居民的文体健身需求。

五、拟建规模

利用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对社区体育广场进行改造,以室外建设为主,约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具体设施有:2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其中1个为灯光球场)和羽毛球场,在篮球场北场地可配置8张室外乒乓球台,球场周围设定为健身器材区域。健身中心建成后,是一个综合性居民群众休闲健身场所,供辖区居民群众使用。各个功能区域与绿化景观分布座落有致,既能满足社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群众活动需求,又能使社区居民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身心的享受和文化体育的熏陶,又能体现社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还能激发居民群众的健身热情。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7

我们做了“阳光体育活动的调查报告”,我们大体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状况,发现大多数学校能够保证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但“体育锻炼形式贫乏”“锻炼时间太少”、“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少”影响了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阳光体育实行5年多,学生体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却还是逐年增加,尤其是面临小升初的学生小胖墩更是扎堆。北京市从2012年开始小升初禁止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学生们不学奥数的课外时间都在做呢?这些时间是否真正地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为此我们决定就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二、研究过程

2011年12月开始进行筹备工作;2012年2月底确定选题内容;2012年3月查找资料;2012年5月至7月开始问卷调查;8月初,在中关村一小进行实地调查;8月中旬,根据研究的课题,通过网络和相关资料来查找与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中外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对比分析等;9月20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探询原因,总结收获和体会。

1 专家访谈。为了调查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找到影响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采访了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罗希尧。罗希尧是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原系主任,高等教育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 中外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对比。为了了解其他国家小学生体质以及课外体育锻炼情况,我们以我们的近邻,同是亚洲人种的日本小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希望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在日本,学校体育已成一个完整体系。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基本都天天有体育课。在日本的学校里,从小学到大学,学校体育馆往往都是设备最好、投入最大的建筑。日本学生4点放学后,还有规定的1小时锻炼时间,学校开设相应的场所给学生,学生可自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日本每天锻炼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总数四成多。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7月初印制了600张调查问卷,并通过指导老师在中关村一小进行下发,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通过我校个别班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对照,发现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肺活量体重指数国家标准值男生为71,女生为67,实际学生测量值为,;台阶测试国家标准值为男生62,女生59,实际测量值为,,其它各项也都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用于衡量中小学生体质的一个总体标尺,而体质健康标准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而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造成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锻炼时间,学生调查问卷显示为%,教师调查问卷显示为%。同时有%的学生希望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师认为学生非常有必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可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的要求,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同时也是学生、教师自觉、自愿进行的。

四、关于运动干预对学生(肥胖型)体质健康作用的实验报告

首都体育学院曾经对北京市景山学校11-13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抽取60名,分成2组,设干预组30名,对照组30名,每组男女各15名。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以运动为主的综合干预。使用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学生体质检测的测量仪器对被试肺活量和运动能力400米,实心球和50米进行评测,通过对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干预后身体形态、肺活量和运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并以运动为主的综合干预方法进行评估。实施12个月的以运动为主的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的男女生体成分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变,并止了肥胖的进一步加重。肺活量子在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女生有所提高。干预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运动能有效地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改善儿童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因此体育锻炼不但是少年儿童减肥分最有效方法,还有益于生长发育,副作用几乎不存在。

五、结论

1 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缺乏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尤其是放学后以及假期的课外时间;学习压力大,尤其是面临小升初的六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器材制约;孩子缺少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友伴;学校体育教学与孩子生活实际脱节;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和监督机制。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8

一、调研的目的

为掌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体质状况趋于下降的原因进行本次调研,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的方法和途径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部室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对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注情况。

三、调研的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13所中学和部分小学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教师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和体育教师专业成过程长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

1.关于每周体育课上课节数。从学生调查的数据我们很欣慰的看到,%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是我县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良好的证明;然而,也有%学生每周仅上两节体育课,反映出仍有个别学校未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体育课仍存在被挤占现象。

2.关于体育课开展内容。学生的调查数据较好的展现了我县中小学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多种多样,但是一些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部分学校仍然未曾涉及,如:舞蹈、健美操、武术、游泳等。

3.关于体育教学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与其他科目教学评价的脱节是我国体育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根据体育课成绩与评优关系问卷调研数据来看,仅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成绩与其他科目评价挂钩,这体现了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上的不科学;学校不组织监督体育考试,学生体育成绩与学校其它学科成绩无法比较,这不仅是我县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数据显示多于9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83%学生认为学校每周会开展一到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此项可以看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确开展了,但是,一到两节的活动课开展频率基本达不到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

5.有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多于60%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

(二)教师问卷调查反映情况

1.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调查显示60%左右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体育教育转业,还有部分教师毕业于运动技术相关专业;此项数据中,小学几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合格。

2.教师的教案书写。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是一个重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体育课教案的书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87%左右的教师会每学年书写新的教案或者修改原有的教案,有30%的教师没有课后反思或教案过于简单,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3.有关教师培训的层次。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能较好的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调查来看我县体育教师参与区县级和校级培训的人数较多,值得肯定的是,有35%的教师曾经参加过省市级的培训,也有更加优秀的教师(16%)参加了国家级的培训。

4.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值得肯定的是,我县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提高意愿,52%的教师希望以专业培训提高能力,还有其他教师希望以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5.其他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小学几乎没有《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及学生用教科书,部分中学也没有使用《体育与健康》循环课本;还有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达标;体育教学计划流于形式,课堂随意性大,没有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

五、现状的成因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有部分学校就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县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小学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5.体育学科边缘化导致教师专业成长艰难。由于考试科目的限制,导致体育课程边缘化,无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还是评优树模,体育教师往往被忽略,职务考核中,按考试成绩排队,无法给体育教师的成绩赋分,体育教师只能靠模糊评定。

六、措施及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由各校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同时,对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一次的冬季越野赛,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4.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体育教师抓好课堂组织管理,把安全意保护识渗透到生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尽量避免课堂上的运动损伤和不安全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不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应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种原因;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家长购买简单学生意外伤害险;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或体育教师,给体育教师一个大胆工作的宽松条件。

5.组织专业检查组。对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初中成立体育教研组,固定办公地点,由一名校领导主抓学校体育工作;小学可以中心校为单位,成立体育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由小学中心校业务校长具体主管;县教研室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评估方案,各单位要加强体育教学测评,县教研室每学年评估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并通报全县。

总之,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教学体育的根本,是一项长效性工作,关键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上级主管部门坚持常抓,定期督导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9

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起到了活跃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建立安定团结、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使广大居民的体育意识得到增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得到改善,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日益高涨。

1.呼和浩特市东苑小区简介

东苑社区原是呼和浩特市集中型社区,在08年由赛罕区区政府管理,实行社会化管理。社区内共有32栋居民楼,3196人。拥有健身房、文化广场、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及卫生医疗服务站。从03年开始,社区成立了党总支,成功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社建,社建促党建”的路子。

2.社区体育的现状

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曾提到了东苑社区的体育场地较分散,同时多是单位的场地,社区本身拥有的场地根本满足不了社区这么多人日益增长的从事运动、健身的文化需要。总的来说,社区的体育活动点主要在八类活动场所中进行,在就近的公园、街道居委会场地和街头巷尾活动的活动点居前3位。匮乏的资源,难以满足需要,就不得不利用公园、空地作为补充,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而且在社区中走访的过程中很少看到或者说是几乎没有看到社区中有自己的体育场馆。目前的体育场馆多集中在学校和单位,社会上的场馆多数追求豪华型,超过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场馆的类型多为篮、足、排球,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要。

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

在社区人员介绍社区活动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知道由于受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限制,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以走(跑)步、气功、健身操、交谊舞、武术、气排球等内容为主,非竞技化、韵律化、传统化、文体一体化特点十分明显。

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

虽然社区的体育活动是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但由于中青年人迫于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这以长林社区的情况较为明显,而元宝社区由于多是柳钢的家属,企业的组织性较强,所以情况相对较好。

专业性的人才还是较少

东苑社区在专业性人才这一块做得不够,负责人在介绍的过程中也说到社区现在缺少新的、年轻的血液,十分需要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

经费不足,来源多于单一

东苑社区面临着经费的问题,更多的是辖区单位的赞助和社区自筹。每年社区不可能只举行一两次活动,像我们所获得的东苑社区的资料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社区每个月的活动都不止一两次。如何解决经费的问题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3.社区体育的机遇与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

现在运动休闲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席勒说:“只有当人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吁人性的回归,人的多样性需求得到综合的考虑。现代人不仅需要强健的身体,更需要轻松愉悦的心情,而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了现代人自觉的追求。人们从过去更多的注意如何去赚钱发财,现在发生了转变,人们纷纷背起行囊,走出户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放飞快乐的心情,享受运动的快乐,运动休闲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

个人参与体育的条件改善

进入小康社会后,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再为求生计忙忙碌碌,有了一些自己的休闲的时间,再加上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种条件支持下,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将有更大的能力进行健康投资。

体育休闲更加受到重视

20xx年国家将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说明体育休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体育的层次也得到了提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鉴于此,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把体育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社区的休闲体育可以有效地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体系,在休闲娱乐中群众可以受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熏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新时期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供需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人们体育意识也逐渐的增强,体育人口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更好的体育服务,但目前已存在的体育资源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并且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着挤占、挪用体育场地设施的情况。虽然国家要求开放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给社区居民使用,但对越来越多的需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近几年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很低。

体育活动更加不容易组织

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以前不存在的新的运动项目,同时,现代社是一个生活方式多样的社会,人们工作、闲暇的时间安排也不尽相同,显示出个性化的趋势,并且这种现象也会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发展而更加明显。像长林社区,现在辖区内有四十多个单位,这样在时间安排上能把绝大多数人调动起来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都渐渐失去作用,由于体育兴趣各异、时间安排不同,社区体育活动更难组织。

管理的难度更大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社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社区体育管理面临一个新的难题。

4.发展社区体育的对策

大力提倡“三位一体”的学区体育

如果我们把社区、学校和家庭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孩子带动家长、学生教会居民,使体育融入生活,这样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结合,有效利用了有限的体育场地设施,居民有了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家庭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社区体育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学生中选拔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者,还能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可谓是一举多得。

建设健全社区内体育场地

社区体育要发展要建设部分较正规化、具有属地化的体育场地,像这两个社区的情况,很少用到体育馆吧!可以建一些简易的馆型场地,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搭个高顶棚就行了。长林社区还利用空地画出一些简易的气排球场地,这些都可以为丰富社区体育运动提供便捷。

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

在社区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社会上运作成功的俱乐部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的体育俱乐部,我们不一定想它们一样进行商业性运营,借鉴它们的组织化、制度化,同时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让社区内的成员能够在较好的氛围下受到较为专业的运动指导。同时能够调动起社区人员的积极性,因为个人的爱好不尽相同,能够跟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社区人员一起运动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而且俱乐部之间也可以组织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比赛,增进各个俱乐部之间的联系。这样又能较为充分利用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指导。

开发体育自然资源

开发好体育自然资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费的问题,同时还能更加丰富社区的体育项目。

总之,现社区体育的发展要解决人才、经费、场地等问题,开展多样化的、与当地民俗习惯和体育热点相符的活动,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调动社区人员的积极性、解决社区经费等问题。

体育发展调查报告 篇10

一、前言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来说,运动更是青春、朝气的体现。与一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拥有强健的身体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去为社会做贡献,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通过锻炼得到。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运动的关注。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承办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对运动的关注,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列榜首,但是,金牌多少是不能反映国家人民普遍的运动状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决定一定时间内国家的发展,而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我们能否将贡献最大化,而运动又是决定身体素质的关键。在这里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对河南工业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生59份,女生21份。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是匿名的方式,这样可以合理的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影响。

三、结论和分析

(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较小,项目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且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整体来说,锻炼时长、频率都不太高,这也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跑步与球类是多数学生选择锻炼的方式。虽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有教授舞蹈类,武术类等,但是真正将其当作体育锻炼方式的学生占少数。总体来说体育锻炼较少,同时也可见大学体育课程所教的内容并没有很好地被运用到实际中。

(二)学校与个人是限制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两大因素。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自己的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他们表示自己偷懒而不想锻炼,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问题需要同学们自己努力克服。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运动是因为学校设备条件有限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和引导,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终身体育思想得到加强,娱乐、休闲体育逐步取代竞技体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热点。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运用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

(二)完善体育资源配置, 适应学生的项目要求

目前学校的设备不是很完善,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只局限于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其它场地,这使得很多学生因没有场地而无法进行锻炼。 同时, 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也很短,学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对学生采取开放的形式,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对于场地、器材,学校应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精心的设计编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组织起吸引力更强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应继续加大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器材规模,建设更多的同时适应男、女生运动的场地。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三)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 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以至于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与学和谐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坚持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四)建立奖励机制,定期奖励体育活动的先进

集体与个人在全校开展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每年要定期举行,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学生会联合组织评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的先进班级与个人的表彰大会,除给予精神鼓励之外,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奖励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大学生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应当定期开展科学化体育锻炼的讲座, 开展各种课外体育锻炼的咨询会, 创办各类关于科学化体育锻炼的板报,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身体、心理多个角度去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 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同时我认为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管理体育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要加以组织、引导,在掌握锻炼方法、提高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积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应积极倡导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此外,应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充实他们的余暇生活,使大学生逐步认识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源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 我们每一位学生更应端正思想,培养健身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以后成为社会栋梁贡献自我做准备。

35 4028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