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培训总结【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提升了专业技能,激发了团队合作意识,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运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短期培训总结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短期培训 篇1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

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在农村乡镇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低下。这与全面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不适应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毕竟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因此,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村幼教工作者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要让幼儿教师对自身工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长期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短期培训应该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公办幼儿教师认为合适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按程度列为脱产学习、假期培训、送教下乡联谊‘结对子’、函授、双休班、自学,并有高层次的研讨班要求。送教下乡、手拉手的形式,与城市优秀幼儿园联谊结对子,在公办幼儿教师眼中也占有比较明显的位置,是他们拓宽视野,展开国际交流愿望的表达。民办幼儿教师更实际倾向于首选双休班和假期培训班,然后是研讨班(也表达出强烈的提高专业素质的意愿)和其他形式。代课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重在业余时间培训。公办幼儿教师选择脱产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显示了强化提高专业素质的热情,比例高于民办幼儿教师3倍、代课教师5倍。脱产学习和研讨班形式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位置值反差虽大,却都是结合自身实际、专注于专业素质提高的实效选择。”这是教育相对发达的武汉市农村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渴望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这种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对短期培训的渴望。

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更令人担心。曹小瑾在2007年对广西横县等地的421名乡村幼儿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着明显的‘四缺’:其一,学习进修缺时间,约有26%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而乡村幼儿园一般都是规模小、教师少、假期短或无假期。教师即使是参加函授进修,每年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学习。其二,在职培训缺经费。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加上乡村幼儿教师收入低,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其三,参与培训缺动力。由于农村家长缺乏幼教知识,观念陈旧,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管好’‘吃饱’的低水平,教育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到位,乡村幼儿教师也只有安于现状。其四,培训制度缺保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在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培训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去参加长期的脱产培训,无异于“釜底抽薪”,严重一点可以称作“缘木求鱼”。此,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要抓住他们自身的特点,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有利于保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提高。

二、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教育边缘化和缺乏监管的情况,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各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项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统筹监管,确保教师培养质量。这些有力的措施中摆在前列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的短期培训,其必要性如下:

(一)短期培训适应大规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迫切需要,有空间有对象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从学前教育重要性来谈的,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需要大规模教育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第一要义。但是从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参加市一级和以上级别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十分有限,如武汉市2008年对农村幼儿首届免费培训只有200人,这只占农村幼儿教师的极少数;一部分县市有自己单独的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和应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何况直接和农村幼儿教师联系十分密切的乡镇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新《纲要》颁布之后,农村幼儿教师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迫切需求,为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短期培训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

据估算,全国农村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需要专业培训。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补充大量的新的合格师资。采取正规学校的传统培养方式,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寻找不同于在院校培训模式,结合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应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认真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探索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显得十分重要。而短期培训具有时间短、形式活、针对性强的特点。所谓短期培训的时间短可以数天,而且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拆,这完全符合农村的作息时间,错开农忙与农闲,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将零碎的业余时间或者整块的时间灵活使用,便于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所谓形式活指短期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脱产培训,也可以是业余培训,既可以在校内举办,也可以在校外举办等,这完全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地点,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所谓针对性强指短期培训不求内容完整、全面,而是农村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其一是时间短,效率高,教学内容精简、实用,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为主,教学过程紧凑,更能适应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实用强;其二是重理论,专业性强。行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

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突破,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主要模式

所谓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是指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幼教理念”为目的的时间为6个月之内的培训。根据培训目标、项目的不同,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增强教师参训的主体意识,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应该说,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依据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但都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为前提。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立体开放式的幼教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和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共同承担“河北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这种模式把培训一支热爱幼教事业,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必要技能技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短平快”、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该模式强调培训时间“全天候”、培训地点“全方位”、培训类型“多层次”、培训内容“多样化”和培训方法“多重化”。

(二)自我教学模式

“自我教学”模式是为了把“发展学员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的短期培训的目标同时落到实处,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法。“自我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由学员自己来讲授培训教材的短期培训形式。这种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具体步骤包括:“自学培训教材,提出问题”“集体备课,思考问题”“自我授课,解答问题”和“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四个阶段,希望达到:“促进学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促进学员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之目的。

(三)多向性案例分析培训模式

短期培训不是专门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根据学员的需要解决学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教学、科研的水平。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种模式派生出许多新的模式,如:仿真性情景模拟,等等。

(四)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先抽暑假或寒假等相对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在事先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的基础上,系统传授或讲解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知识,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让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改变、教学方法上有提升、教学能力上有发展。跟踪培训是在参加培训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消化吸收集中培训时所获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跟踪考察,听取参训老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真正形成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良性循环,真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的效果非常显著。

(五)园本培训

随着新《纲要》在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普及,新《纲要》所洋溢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

四、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原则

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中,教学目的上“实用”、课程设置上“巧用”、教学形式上“活用”、教学内容上“实在”、培训阵地上的“前移”成为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目的要突出一个“用”字。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首先必须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求,并通过培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很快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充分利用,既能满足教学急需,又能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如对教具的制作是农村幼儿教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为玩具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的时候,必须从农村已有的条件出发(如利用农村的自然材料),强调教具制作的可动手性和操作性,如用丝瓜瓤做梅花鹿,用狗尾草穗编织动物的造型等。

课程设置要突出一个“巧”字。由于农村幼儿教师一般是“双肩挑”:一头“挑”着家庭和农田,一头“挑”着幼儿园,因此身份首先是姓“农”,然后才是姓“师”,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时,课程设置尽可能“巧”,将新《纲要》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培训的内容中,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如农村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选取、农村幼教活动指导、农村幼儿游戏等,在最短的时间里交给学员最多的东西。

教学内容要突出一个“实”字。教学内容设置上的“实”字就是根据农村幼儿教师岗位特点和自身水平而设立,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如音乐、舞蹈、美工)的训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短期培训 篇2

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是指根据工作岗位急需或其他原因而对员工进行的时间较短的培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一般针对性较强。短期培训的内容大部分是随着生产急需而设置的,例如:为改善组织经济技术指标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产品创优,产品开发应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掌握组织已决定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强化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急需掌握的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等。

(来源:文章屋网

短期培训 篇3

【关键词】培训绩效教学模式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191-02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当前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和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关于气候变化的相关培训倍受重视,对其所培训的内容和要求都有所提高。一般而言,其培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涵盖内容丰富,涉及专业面广;二是学员基本为在职人员,甚至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工作任务繁重,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课程,培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要在短期培训中使学员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必须提高培训绩效。2009年6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以色列莫沙夫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气候变化与沙漠化进程的评估与监测”国际培训班。此次培训不仅讲授了气候条件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而且通过以色列本国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业的实践阐述了改变局地气候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措施,旨在加强第三世界国家气象部门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合作。培训中,以方生动、高效的教学获得学员一致好评;尤其是他们采取了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以色列在气候变化与沙漠化培训班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为期三周的培训中,有来自气象、农业、林业、水文、生态和环境监测等多个专业背景的学员,可谓众口难调。为集中学员兴趣点,凝练培训内容,兼顾广度、深度与培训绩效,此次培训综合应用了讨论式、问题教学式、研究和启发式、分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培训开始的第一天,以方主讲老师就从研究式教学模式开始。老师向每个学员分发了多篇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参考文献目录,要求学员利用晚上的时间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主要以粮食出口大国――泰国为例,包括该国家概况、地图,粮食产量和分布,气候背景和资源,主要气候灾害及其影响和损失等数据和材料。老师要求学员根据文献中基础数据自行计算,分析不同假设条件和计算结果的差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学员在自学过程中,分组讨论和交流。最后由老师在课堂进行讲解。通过“定向研究――衍生问题――分组讨论――研究答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员较好地掌握了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关键因素、适用条件和基本方法,并能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和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这种研究式教学模式成为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主线。

以方在培训中还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力图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展培训。培训十分注重将学员的学习活动与实践相结合,往往将基础理论的教学融合在实地考察中。这既有利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集中兴趣点,也有利于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跨专业的知识。比如在讲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时,培训班实地考察了约旦河谷的农业和种植业。以香蕉种植为例,培训班参观了香蕉园的温室大棚、灌溉系统等,老师实地讲解了温室的材料、结构,在香蕉生长的不同阶段如何利用太阳辐射、调节叶面水汽蒸发和控制温度,如何高效节水进行灌溉。使学员轻松自然地了解了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这些关键因素,以及调控它们的技术手段。

此外,不论是课堂讲授,还是实地考察,主办方均强调学员的积极主动思考。在明确的主题下,总是让学员带着问题和自己的答案开始,最后带着新的答案和思考结束。几乎每堂课主办方都会有有经验的老师参与听课和课堂互动,他们或主动与授课老师展开讨论,或相互补充对学员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调动课堂的讨论气氛。这不仅引导学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甚至能激发出一些新的思想,促进老师和学员的双向交流。

二、科学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实践性教学模式包含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实现方式,但是都强调了学员的参与程度,其共同思想即是注重学员的主体性,引导学员处于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状态,最终实现发展学员智慧,提高学员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培训绩效。笔者认为,成功应用这些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营造开放和积极的“教”、“学”氛围。

1.教师引导

教师是设计和引导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广泛的覆盖性。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引导学员围绕主题开展自由热烈的讨论,同时要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把握和控制,恰到好处地利用学员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员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获得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根据思考的进程开展适时点评,及时总结提炼解决方案或办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留意捕捉各种反馈信息,必要时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2.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环境是激发学员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应用和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有力保障。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要求课堂教室的环境不能像“灌输式”教学一样只突出三尺讲台。此次培训中,课堂基本都是圆桌会议室,授课老师经常是走入学员当中进行讲解和提问,学员和老师、学员和学员之间很方便展开近距离的交流。教室里还摆放着点心和饮料,为课堂和课间交流创造了轻松的氛围。心理环境则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通过交互式教学,鼓励学员积极思考,自由提问,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总之,通过努力创设一个默契、热烈和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激发和保持学员的兴趣。

3.教学相长

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培训中,知识灌输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员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大部分学员课后很难抽出时间消化,不理解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多,听课就会越来越枯燥,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很快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培训绩效就越来越差。因此,在教与学中,学是内因,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调动这个内因,使其主动和活跃起来。教学方案的设计、执行和组织都是为了“学”而服务的。“教”最终要通过“学”来实现。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实现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成为一个动态发展、教学统一、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过程。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教学必须有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教授求学,两不可呆板”。

三、对我国短期气候变化培训教学的启示

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交叉行业,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和兴趣点各不相同,存在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同时,均是在职人员,受训时间不能太长。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此次以方的培训过程中采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为激发学员积极性,教学设计可以灵活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或者多法交互使用等形式。以方的这次培训过程中,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限定的主题下,针对不同子课题交叉应用了研究式、问题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方法,在保持学员新鲜感的同时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培训过程中不可能只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运用环节的科学设计。只有好好把握学员的主体地位,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定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提高教师设计和引导教学的能力

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科学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上要比单纯的讲授法困难的多,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挑战包括课前的课程(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进度的控制,组织讨论时自由和集中的统一,以及项目点评。能否对课程进行成功的设计,能否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收放自如、有的放矢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结构;教学才能;及与学生的交流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既要深钻,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也要广泛涉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补充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还要积极地将研究理论与实践操作、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在教育理论方面,教师需要多利用教育方法和心理学,提高理论素养,具备引导和启发学员的能力;在个人修养方面,教师要大胆转变角色,以学员为主体,以平等、亲和的态度与学员沟通和组织各项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归纳。

3.注重了解学员,培养师生感情。

充分了解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的前提条件,而这正是短期培训中往往比较欠缺的方面。此次在以方培训的第一天,主讲老师就详细地了解了各位学员的专业背景、现从事工作、工作前景、参加该培训班的目的和期待。据此来考虑对学员的分组讨论,筹划如何开展和引导各专业领域学员的交流。

另外,师生感情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亲其师,信其道”。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轻松开放课堂氛围的基础,也是在培训过程中实时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的基础。

4.在适度压力中激发学员主观能动性

针对在职人员培训的特殊性,建议应给予适当的压力,使他们能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培训课程上。比如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多个小结性、开放式的测验,并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提供参考答案和参考文献。在讲评环节,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答案和想法提出问题。对学员而言,经过“思考――讨论――讲评――反思”的过程,不仅能在知识内容上查漏补缺,而且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思考和认识问题方式的缺陷。同时教师多开展竞争性较强的讨论或辩论比赛,既能提高学员的参与性,还能通过这一过程更好地了解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促进教学相长,为培训的形成性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但雪燕。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特点。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

2 高学浩、王卫群。美国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继续教育,2005(8)

3 王 康。澳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及对我军外训教学的启示。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1)

4 王惠书。“问题式”教学法在开放教育高等数学课中的应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短期培训 篇4

短期电工培训的主要任务是使学员掌握电工要求的应知应会知识,具备电工基本的操作技能,并通过相应的电工等级考试,拿到相应的电工技术等级证和电工上岗资格证,使他们能依靠所学顺利就业。由于绝大部分学员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强,采用“先集中讲理论,后分散操作训练”的传统培训方法,学员很难适应,教学效果也较差。在教学实践中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改变教师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分离、学员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离的做法,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员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了三个“一体化”。

1.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改变教师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分离、学员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离的做法,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员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2.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职业岗应届生求职季宝典开启你的职场征途简历撰写笔试真题面试攻略专业技能指导公务员专区位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密切对接,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3.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注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既把学员视为知识技能学习者,又视为企业员工;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师既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成为企业员工的管理者。共同参与到一体化教学过程之中,一起探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疑难问题,通过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共同成为一体化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共建者,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二、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1.建设一体化教室

一体化教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因此,一体化教室应包括讲台、黑板、课桌、实训设备和工具、有的还有电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培养一体化教师

教师是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需要一批适应“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能够驾驭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三、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教材需要一体化

常规教学由于分开编写教材,各教材之间难免会出现教学进度不一致、教学内容重复,有时各教材之间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不便。而一体化教材能避免上述不足,易被教师和学员接受。

2.实现质量评价多元化

考评是一体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体化教学在考评之前,教师应充分评估学员的实际能力,以防所编试题难度过大或难度过小,不能真正反映学员的学习效果。一体化试题中理论宜占20%,实训操作宜占80%,以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特色。

3.教师需要一体化

常规教学法的课堂组织者主要有理论教师、实训教师等,其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的组织者主要是一体化教师,即理论讲解与实训辅导由一人承担。

4.教学设施需要一体化

一体化教室是将理论教室、实训场所合为一体,既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还包括电脑、投影、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短期培训 篇5

【关键词】中短期 法语培训生 语法习得

在法语教学中,究竟何种方法更为科学呢?我们首先需要区分两个概念:FLS(fran ais langue seconde)和FLE(fran ais languee tranhere)。FLS是指以法语作为第二语言: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些国家(包括一部分原法国殖民地),在这些地区,法语虽然不是当地居民的母语,但它是教育语言;或指一些法语国家的新移民。在这种情况下,法语的习得时间虽然晚于母语,但其语言环境相对成熟,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法语。相反,FLE是指以法语作为外语:学习者因职业、文化、旅行等个人原因学习法语,但不是以生活或� 对于这些学习者而言,他们接触法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缺少自然的语言环境。

很显然,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尤其是中短期法语培训生而言,他们的法语学习属于后一种,即FLE。他们生活在汉语语言环境中,课堂之外的语法实践机会有限。因此,他们很难在课堂之外“自然习得”法语语法,而若想正确地用法语进行表达,语法的讲解无疑是必要的。那么,语法在课堂中究竟应有怎样的地位、占怎样的比例呢?

习惯上,我们经常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怎样的讲解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学生对语法学习的认识以及他们倾向的学习方法,笔者对100名法语中短期培训生进行了关于语法学习的调查。

通过对该调查结果的总结,首先我们注意到:大部分的学生(56%)认为语法会影响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并且94%的学习者都希望在法语表达过程中接受教师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也就是说,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语法的重要性。并且有意愿提高自已的语法水平,提升语言的准确性。这与我们的设想是一致的。法语的语法体系与中文有较大差异,如果没有系统的语法讲解,仅仅依靠对于母语语法的认识,在法语表达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会产生歧义。

除了语言表达的要求,另外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对于中短期法语培训生而言,语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被调查者中。因“兴趣”学习法语的占到21%,而其余79%的学生都表示因为留学(32%)、公派(26%)、移民(16%)、工作需要(5%)等客观原因学习法语。学习法语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只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工具。这些学习动机决定了他们中大部分(70%)需要参加各种形式的法语水平测试。即使是那44%认为语法不影响理解与表达的学生,他们中也有一部分必须接受语言测试。众所周知:对于准备去法国留学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通过TCF或TEF考试,在这两种考试中,语法部分都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们希望通过几个月至一年的法语学习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从而顺利进行他们接下来的人生规划,语法的学习与认知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语法讲解在课堂上应占怎样的比例?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呢?

目前,在大部分的法语课堂上(59%),语法讲解所占比例在1/3~1/2之间,且83%的学生认为他们接受的语法学习比例是合理的。在被问及:“认为语法教学过程中中文讲解、翻译是否必要”时,94%的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项结果显示:在目前的中短期法语教学中,完全的直接法教学是行不通的,语法讲解占到了一定比例。而且学生们对于这种方式是认可的。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源,仅仅依靠课上的目的语交流,学生们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他们需要母语的辅助才能够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说,中国教师若采取全法语教学也许并不是最佳方式。对于中短期培训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大部分都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法语。在经过3个月到1年的培训之后,法语水平仍然十分有限。且被调查者中86%的学生年龄都在20岁以上,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这是一个不占优势的年龄段:他们的模仿能力、记忆力都受到限制。要求他们在短期内用法语理解法语是不现实的。因此,法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用中文对语法点进行讲解。如何讲解,是教学艺术问题: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及例句选择适当等,均须顾及到。否则,也难达到事半功倍。

在具体的语法讲解方面。60%的学生偏向首先理解课文。再进行语法讲解。在课文中一般都会出现一些语法现象,如果在课文之前把涉及到的语法内容首先讲解,那么学生们是完全被动地接纳。他们能做的只是用规律检查文章中的应用。然而,规律恰恰是晚于语言习惯出现的,这样做与自然相悖,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反,如果首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将本课中出现的语法现象交给学生自行总结规律。再由老师系统讲解,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相对主动的接受过程。他们对于该语法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

其次,69%的学生希望一次性接纳某语法点的所有相关内容,另外31%的学生则只愿意了解本课所涉及的语法部分。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即使当时并不能做到完全消化,他们仍然希望能从整体上全面地了解某个语法点。这样的方法确实有其优势:在语法点第一次出现时让学生有系统的认识,今后每次的重复对他们的记忆都可以起到加深的作用。但笔者仍然认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不同语法内容。对于较为简单的语法。教师应尊重学生们的学习意愿,全面地给予阐述。而对于复杂的内容,若分毫不落地全部解释,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不利于语法内容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介绍本科涉及到的语法部分,并对其做适当总结及延伸。

为了巩固对语法点的认知,语法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 的确,在考试过程中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单独出现的,但这是基于学生已对某语法有过了解和锻炼。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初次接触某个语法点的学生们而言,情景的设置和事件的对比是十分必要的。

35 3829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