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卫健局2024年工作总结2024年工作思路
江北区卫健局总结了过去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聚焦健康服务提升与公共卫生安全。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江北区卫健局工作总结工作思路”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江北区卫健局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机构改革后卫生健康工作的开局之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狠抓健康江北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卫生健康各项重点工作,努力构建更加完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新体系。
一、20xx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
高规格召开区域医共体建设启动大会,成立区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大市率先完成法人证书办理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变更。印发医共体权责清单和重点任务清单,设置医疗业务管理中心、病友服务管理中心、后勤保障管理中心等10大管理运行中心,统一财务管理,科学设置岗位,深化医防协同,延伸服务内涵。全-专科联合门诊8家院区全覆盖,开设全大市首家全-专科联合涉外门诊,总院21名高级职称专家每周三天全天候驻点帮扶8家院区,进一步做深做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共体内医疗质量、护理业务、药事管理业务工作实现垂直管理,"医共体护理管理模式探讨与成效"在市级学术会议、国家级继教班上做经验分享与推广的同时,在全国医院擂台赛(县域类)华东赛区决赛中,荣获"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成立医共体影像、消毒供应等五大共享中心,借助线上区域影像平台提高基层影像诊断识别率,保障患者在院区就诊的准确性,实现影像诊断同质化;消毒供应共享中心承担了总院和各院区可复用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工作,其中"医共体智慧消毒供应中心构建与运作"参加全国医院擂台赛(县域类)华东赛区决赛,从231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最具人气案例"奖。
(二)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依托"服务优化""互联网+""流程再造",加速"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网上预约、网络申报、快递送达等实现群众一次也不用跑。梳理调整"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93项,实现率100%,进驻率、直批率均达到100%,审批窗口共办件1450件,群众满意率为%。九院实施电子发票,实现刷脸支付、诊间支付和医后付,智慧结算率由25%提高至70%,有效提升了群众就医获得感和便捷度、满意度。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出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工作,实现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预防接种证领取、出生户口申报等九件事"一站式"服务,得到区委领导关注和甬派、宁波电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三)强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全面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强化平台的数据质控和交互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四级甲等(区县级)测评。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慈城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完成医保在线支付试点。持续深入协同医疗服务,依托宁波云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10月,远程会诊、咨询服务万例,开具云处方9183人次。全面实现影像收费分离、无胶片化和影像上云,减少患者介质报告携带,累计节省胶片打印费用696万元。整合挂号资源,开放网站、微信、自助机、电话、诊间等多渠道的预约挂号方式,实现移动家庭医生签约、线上问诊+配药零次跑、线上慢病管理和随访、自助药房、"互联网+护理"预约等功能,形成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沟通更有效、体验更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8家院区全部实现疫苗数字化接种,九院产科完成扫码接种,保障接种安全。做好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前期工作,与腾讯等知名软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引入前沿技术,现已完成方案编制进入立项环节。
(四)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启动九院三乙创建工作,新开设胸外、内分泌、中西医结合、血液肿瘤、眼科等临床科室,成立胸痛、卒中、创伤等中心,卒中中心已通过中国卒中学会评审认证。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等优质资源的密切合作,加快骨科、耳鼻喉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重点学科建设,承办全国性康复学术年会及"提升智慧医疗水平、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融合"的门急诊和信息管委会会议,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等6项手术填补了宁波大市该类手术的空白,40余项手术填补了九院空白。科研项目收获丰硕,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16项。新建周水洪、王平、袁建树名医工作室,逐步形成以7个名医工作室为架构的优势学科集群,使广大群众不出江北就能看到沪杭甬及其他国内知名大专家。组建"专科+全科"家庭医生团队,在签居民、重点人群在签率等指标仍保持全市领先;3个团队、4名家庭医生荣获省市"优秀家庭医生团队""优秀家庭医生"称号,88名家庭医生荣获市三星级、四星级家庭医生称号。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入新址,区中医院投入运行,成立王晖全国名老中医要专家传承工作室江北分站。继续开展第三轮中医药特色服务站建设,4家入选建设计划。启动第二批基层特色专科建设,慈城镇中心卫生院入选第二批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孔浦中心针灸推拿科参加市级基层特色专科评选,3名骨干中医人员参加市基层名中医、青年名中医评选。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六进"活动,开展广场主题活动2次,健康讲座24次。1-9月,九院医疗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基层门急诊量占比达78%。
(五)妇幼家庭老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两孩生育水平保持平稳态势,至10月底,出生人口1503人,两孩占比%。推进母婴安全保障工程,实行孕产妇"五色"管理,加强高危儿童分级管理和早期干预,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保持0,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做好婚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周期预防链,作为省级项目点在宁大附院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检出阳性可疑患儿233人次,本地户籍出生缺陷率‰。拓展妇幼健康服务内涵,在全市试点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承办市关爱女性健康进农村文化礼堂启动活动。全市率先出台《宁波市江北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指导手册(试行)》,已建公共场所母婴室32个。推出医中设养、养中设医、社区医护的三大"医+颐"医养结合模式,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急诊急救"等健康养老服务。开展"孝老爱亲向上向善"敬老月系列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全市试点在怡江社区、天合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工作,以集中或入户的形式对482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干预。
(六)做实公共卫生工作
积极探索公共卫生健康服务融入区域医共体,成立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建立两员一团队工作机制,指导团队每月两次、每次两天到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中心蹲点,开展疾病控制业务指导、培训、检查。全市唯一试点开展并超标完成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完成初筛6300例、高危1650例,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授予"先进项目点"称号。启动国家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近视、肥胖等主要常见病发病情况及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持续巩固和提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市创建成果,加强对1504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对重点人群逐一落实"五人关爱帮扶小组",8家中心全部完成精神卫生"一站式"服务建设,全年精神障碍患者无肇事肇祸事件发生。针对辖区城乡结合部非法行医易发多发现象,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开展地毯式排摸,联合公安、街道(镇)取缔窝点28个,立案处罚18家,2人被移送公安机关,合计罚款万元。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1-9月份共立案136起,作出处罚决定130起,罚没款万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心理咨询机构,挂牌心理服务机构160家,在重点领域建立62个心理咨询室。全力以赴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在市爱卫办的两次模拟暗访中均名列前三,指导慈城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
(七)强化党建引领事业改革发展
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机关内设科室调整到位,机关干部思想稳定。在全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三红"载体、"初心课堂""初心践诺"等形式践行主题教育,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创新招才引才方式方法,通过自主招聘、定向引入、社会公开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14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共选拔任用调整干部25人。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向册亨选派37位优秀技术人才开展帮扶工作,连续三年组织医务人员赴册亨开展大型义(巡)诊活动,涌现出了"以身试针"的朱建丰、春节期间坚守帮扶"黔"线的俞力微等先进典型,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完善局党委议事规则,成立首个医共体纪委;合理搭建基层党组织架构,对九院、儿童医院、妇保院、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部架构进行重新设置,使基层支部更具创造力、战斗力。选好党建带头人,在5家单位配备了政治素质强、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副书记。围绕医共体、最多跑一次、信息化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建国70周年等中心工作做好宣传,传播卫生健康正能量。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难度不断提升。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越来越难;人力成本逐年增加,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最主要支出,也是造成基层医疗机构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科建设和培育需要长期积淀,短期内要形成竞争力和辐射力比较困难。
二是医改导向与医院现状之间,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与现行政策和体制机制之间,控制医药费用考核指标与医院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像九院这样处在发展上升阶段的医院,控费指标不达标有其客观原因,较难圆满完成控费任务。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党建引领,打造清廉卫健
全面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提振干部职工发展信心,带动干部职工作风转变。
1、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党的建设,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主任)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立医疗单位治理各环节。着重从强化党建引领、治理突出问题、完善清廉制度、实施阳光工程和建设清廉文化等方面,加强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实施党员干部凝聚力工程,探索党建新品牌、开拓党建新阵地,增强引导力,传播正能量。
2、深入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发挥医共体纪委作用,建立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档案,实行支部堡垒、党员先锋和员工清廉"三个指数"考核,建立医药代表来访和接待日制度,执行医药代表"黑名单"制度。开展区级名医、医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大力选树宣传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3、坚持党管人才,通过院校招才、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研究生、博士、高级职称等高层次人才。积极沟通对接,争取政策倾斜和突破,在人才政策上加码。建立领军人才、学科尖子、培育青苗、后备干部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开展青年素质提升工程,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探索更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推行业务骨干年薪制,把服务能力、服务效能、服务口碑与收入分配密切挂钩,调动各层次人才积极性。
(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以区域医共体建设和九院创建三乙医院为契机,持续提升总院和基层院区服务能力。
1、巩固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果,坚持"抓统筹、重整合、减成本、提效能"原则,推进医共体纵深发展。一是优化医疗卫生单位岗位设置,推进岗位统筹管理,以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人员整合为切入点,分步完成人力资源、行政后勤、信息化管理中心人员整合。二是开展后勤设备、耗材试剂、药品等物资组团式采购,统一招投标,赢取议价空间。三是以护理业务的垂直化推进为样板,实现医务、院感、公卫多维度、全方位垂直化管理。
2、稳步推进九院三乙创建工作。一是推动市第一医院加大帮扶力度,组建等级医院指导团队,细化创建计划,严扣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二是制定《新技术新项目引入奖励实施方案》,补齐技术短板,消化、心内、普外、脑外、胸外等每个学科增加5个病种以上,三四类手术占比12%以上。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的引入与整合,与上海华山医院、上海曙光医院、上海市第九医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等开展多方位合作。四是提升医院医、教、研能力,推动九院成为宁波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开展模拟教学、模块化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技能。
3、以"数字化创新"引领区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以医共体集成平台、运行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科研平台、基层一体化平台为核心的区域医共体信息系统,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推进医共体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率监测等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分析能力。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服务连续性和诊疗准确性,增强群众获得感。
4、在现有白沙中心口腔科等区级特色专科的基础上,力争把洪塘中心皮肤科、孔浦中心针灸理疗科培育为市级基层特色专科。鼓励其他中心(卫生院)拓展新学科,以品牌效应带动基层运行活力,形成基层医疗机构"一中心一特色一品牌"局面。启动文教中心综合病区、慈城卫生院外科病区建设,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涵。继续探索"专科+全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使更多医共体专家融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做实以主要慢性病管理为重点的签约服务。优化涉农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布局,推行远程医疗、巡回医疗,提高群众就医便捷性。
5、发挥区中医院中医药龙头作用,以王晖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江北分站为基础,打响名医名科社会影响力,加快区域青年中医药业务骨干快速提升。积极对接宋氏妇科、董氏儿科,力争引进1-2家名家名科。择优推荐优秀中青年中医师参加市基层名中医、青年名中医评选,力求有所突破。开设中医大讲堂,将"百草园"建设为传统文化科教普及示范基地,定期开展社区居民中医健康讲座,宣传中医药知识,培养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与兴趣。
(三)积极构建大健康体系
紧紧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主题,积极推进健康浙江、健康宁波行动在我区有效落实。
1、紧盯省市考核指标,补齐短板,力争健康浙江考核连续三年优秀、争夺考核铜奖。围绕健康浙江、健康宁波行动,重点推进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全民健身行动,发挥健康讲师团和国民营养咨询专家组作用,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分率;全面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健康食堂等健康细胞建设,在公园、绿道、体育中心等增加健康元素,形成健康支持性环境;加强部门统筹和联动特别是与体育、文旅、工会等部门的联系,以群众乐于参与的形式和平台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扩大健康江北建设影响力。促进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江北融合推进,打造爱国卫生工作升级版。巩固扩大卫生城市、卫生村镇(街道)、无烟单位创建成果,结合乡村振兴行动、小城镇综合治理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全域旅游、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做到环境卫生保底,生态美丽、健康文明创亮点。
2、加强全面两孩政策宣传引导,创新发展"优孕、优生、优育"新三优服务模式。推进人口与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建设,作为全市试点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探索开展"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托一体化"等多形式发展模式,建成2家示范性托育服务单位。深化母婴健康安全行动,确保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面推行"出生一件事"线上线下联办模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探索新形势下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深化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着力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
3、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持续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质量提升、非法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口腔行业专项整治等工作,试行红黑榜公告制度。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不法行为,整治医疗乱象。巩固和提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成果,扎实推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理清职业卫生本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发挥疾控、监督各自优势,合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4、作为宁波唯一项目点,做好"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在今年获得国家先进项目点的基础上,继续强化项目质量,有效开展高危人群追踪随访。科学、有效防控登革热、流感、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加强部门对接,建立定期联席沟通机制,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学校卫生等工作。同时,要统筹做好平安综治、信访维稳、对口帮扶、计生奖扶、献血、老龄等工作。
20xx年,区卫生健康系统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科学谋划,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狠抓工作落实,严格督导考核,提升运行效能,为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作出新贡献!
下一篇:审计报告多少钱一份优秀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