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4篇
【导言】此例“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怎样学好初二物理【第一篇】
1、要预习。
学习物理之前先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提前预习以下,有配套训练的可以做一下课前预习的习题。这样能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学习新课帮助是很大的。
2、要记笔记。
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
3、要练习。
这个学习就像做菜一样,比如我教给大家做红烧肉,第一步怎么怎么样,第二步怎么怎么样,然后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给你演示一遍,你也记在本子上了。但是你就说你会做红烧肉了吗?很显然没有,你要自己动手去做几次才能真正的把我讲的变成你自己的。所以,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多做练习题,并且这个练习题一定是越早越好,所谓趁热打铁,不要等到你忘记的差不多了再去做,效果就很差了。
4、要复习。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5、要能复述知识点。
比如讲完一节课,你能把这节课的知识点说一遍,学完第二节,你能把前两节的知识点复述出来,学完这一章你能把一章的复述出来。坚持下去,学完一本书,你能复述出一本书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点都在你脑子里,请问你的物理怎么会学不好呢?
6、要会利用错题。
你花时间练习,做错的那些题目就是你知识薄弱点,你可以不整理错题本,但一定要用重颜色笔标记住,考试前复习的时候就重点复习这些,避免重复错误,助你高分、满分!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篇】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三篇】
文章摘要:
本章是我们学习物理学的开始,主要是学习声现象及有关的知识,其中包括: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以及声音的一些特性。最终要知道如何利用与控制声音。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介质的定义:声音传播所需要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介质。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40m,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要快。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到达鼓膜并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引起声音的感觉。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骨传声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入内耳刺激听神经,从而引起听觉的声音传播方式叫骨传声。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①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
②低于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③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三、声音的特性
●频率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人耳能感知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音调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物体振动得慢,频率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响度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获取鱼群的信息。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知识延伸:
水底噪声危及海洋动物
随着科学技术和航海贸易的发展,原本寂静的浩瀚海洋如今也是热闹非凡,不得安宁。美国海军每年都要在海底进行水底爆炸实验,各国的商船在宽阔的洋面上往来如织,海底石油勘探和海洋开发活动也是方兴未艾。研究人员指出,所有这些活动都在海水中制造了大量的噪声,给海洋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人为制造的这些海底噪声将对海洋动物的听觉和行为造成干扰,迫使有些海洋动物不得不离开海洋,爬到海边和沙滩上。研究人员最近已经得到确切证据,表明所有这些海洋噪声已经导致海洋生物患上各种疾病。当鲸和海豚潜入水底时,其肺中的氮气会被挤压出来,进入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周围的组织中。这些动物潜水的时间越长,则积存在体内的废气就越多。当浮出水面时,它们就会把积存在体内的这些废气排出来。但是,美国海军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中心的专家多里安?豪塞及其同事发现,低频率的声波会减弱鲸在体内积存废气的能力。据多里安?豪塞及其同事介绍,噪声使体内组织中的小气泡快速地收缩和膨胀,在每个循环周期中,气泡都会吸收更多的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最终,气泡越变越大,导致组织破裂或堵塞血管。另外,这些气泡还会压迫神经,导致方向感的消失和关节疼痛。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专家达琳凯顿也发现,军舰发出的尖叫声会损害海豚的心脏、肺和脾,以及一些敏感的器官,如耳朵等。体积越小的动物,噪声对它的危害也越大。有一天,资深的鲸类研究专家肯?巴尔康伯发现,有员远头鲸和海豚被冲到阿巴科群岛周围,经检查发现,所有的鲸和海豚都表现出异常的出血现象。后来,巴尔康伯了解到,就在前一天,美国海军在该地区进行了军事演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四篇】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上一篇:桥梁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通用5篇】
下一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