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一篇】

按照《关于开展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二篇】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中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比如不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音乐教学方式落后、师生认知差异及音乐师资队伍水平较低等。下面我就平时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浅谈一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有所改善和帮助。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三篇】

20**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我校作为“模式二”项目校,在“模式二”系列设备的基础上,我们又配备了新的计算机教室,添置了投影机,接上了10m光纤,构建了校园网,实际上已达到“模式三”的标准。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为了扎扎实实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管理员。区教体局下发的各种有关远程教育的制度我们都能够认真执行;同时,我们还制定完善了《远教设备管理制度》、《现代远程资源接收制度》、《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登记制度》、《多媒体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适合学校实际的远程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从组织领导、管理制度上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添加设备,完善功能。

要求教师们广泛应用多媒体,必须配以相应的设施。虽然学校经费紧张,但我们集思广益,在模二系列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功能扩充,配备了新的计算机教室,添置了计算机、投影机、扫描仪、打印机、大容量硬盘等设备,构建了校园网,10m光纤接入,开通了学校网站,为远教工作发展修路搭桥。

在专用教室,学校按照有关要求安装了防盗门、窗帘以及防盗报警装置。专用教室干净、整洁,完全能满足我校所有班级在多功能教室上课的需要。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后,学校对电网进行了专门改造,使远教电源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资源畅通。

远程教育资源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有效利用资源让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根本保证。按时按量地接收卫星资源,并认真作好接收记录。密切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加强整机、硬件、软件的维护,一有问题立即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应用之中创新,教研成果丰硕。

我校教师不仅积极运用教育资源于课堂教学之中,还努力钻研、积极创新,探求以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加合理高效地用好教育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教师主页制作、电教教学论文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获得多项市县奖项。这些成果的获得,是荣誉更是能力的体现,充分显示了我校教师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方面的教科研能力。

五、开展各种培训,指导教师应用。

如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一线教师就必须掌握远程教育应用技能。陈治军、王昌元、蔡旭东等多次进行农远教学运用讲座。经过新一轮培训,老师们能够整合手中的'学科资源库、卫星接收的资源、学校购买的各类教学光盘、模式二配备的教学光盘、互联网等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多种渠道搜集素材的技能得到提高,达到了“网络无限、连结天下、校网资源、实用高效”,可以随时点击、浏览、下载、筛选、剪切,为我所用。

六、充分利用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我校的多媒体室、网络教室利用率很高,除公开课、示范课外,平时日常教学,也较多地使用了远程教育资源。

七、存在问题:

1、资源使用不够广泛,年龄偏大的教师使用较少。

2、网络上流氓的软件的侵害,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3、多数软件为非正版,影响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深知远程教育应用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个起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农远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其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使农远工程真正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升的必要手段,使远教资源和设备真正达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四篇】

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们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那么教育就是不完整的,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同样音乐也离不开生活的熏陶和渲染;生活因为有了音乐变得精彩,音乐也正因为有了生活的调味剂而更加绚丽多彩,所以音乐与人类同在、息息相关。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具有教育的性质,全面贯彻落实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宗旨,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教育。音乐教育在其教育属性上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一样,都能对受教育者施以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能够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具有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学校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认知、审美判断、审美创造等。台湾师范大学饶世泽在《音乐教育与音乐行为理论基础及方法论》中提到:“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美学教育,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一)对音乐课不重视。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遗憾的是,对艺术的教育在广大的农村学校普遍不被重视。有的学校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把音乐课作为附带课。其实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既有它的思想性与知识性,又有它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中小学音乐教学充分的量,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我们某县直小学里,音乐专业的教师都被安排担任语文、数学等应试科目,然后附带两节音乐课。在我们举办了一次青年教师才艺展演比赛,在比赛中发现了很多年轻的音乐专业的教师,但在学校都不是专职的音乐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升学率,认为音乐并非升学考试科目,更不会影响升学率,所以音乐课的上与不上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音乐课时的不足。在一些地方根本不开音乐课。

学校对课程管理上的不重视。学校对音乐课缺乏指导性的教学以及对音乐课程管理上的缺失,没有一个严谨的备课系统,上课教学不严谨,有的教师甚至不备课,应付音乐课的现象很严重。

考核评价制度不重视。部分学校不把考核音乐教师的教学状况作为教师评级中的一项,放任自流,音乐教学成了一种被教师放空的一种随意课程,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音乐课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想教多少就教多少,更有甚者,老师上课时直接播放音乐,整节课都是在听歌,原本应是唱歌课的却上成了流行歌曲的“欣赏课”。

“要课”现象严重。所谓要课就是一些专业性课程的教师把原本属于学生的音乐课直接当做自己教学的课,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考试前的教学时间,出于各种考试课程的压力,导致部分老师直接忽略音乐课的存在,从而音乐课程的大纲要求也就顺其自然被变成了隐形的要求了。

(二)师资不足水平有待提高。

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由于学校规模的限制,以及教学资金的匮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老师,有的也只不过是迫于国家对学生教学要求而临时增加的罢了。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存在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的问题很严重,真正受过专业培养的音乐教师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学校是教师身兼多职。从而导致了很多学校音乐教学水平的低下。

我们在下乡视导的过程中,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农村学校由于编制紧张,开不齐科目,更别说开足音乐课时。每年招聘的少数的音乐专业教师被安排到农校,都被安排较重的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没时间没精力巩固专业知识,继续充电。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三)把音乐课作为简单的唱歌课。

音乐教学包括唱歌教学、器乐教学、音乐欣赏教学、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教学及课外音乐活动等。但在大多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受到外界和自身的限制,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单一。“音乐课等于唱歌课”,而器乐教学,理论知识,音乐活动等却成为音乐教学的空白区域。这样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严重缺失,甚至连最基本的.简谱都不认识。

(四)学生对音乐课本的歌曲产生厌烦情绪。

农村中小学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度不够,把音乐误认为是单纯的流行歌曲。在老师教授课本歌曲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书本歌曲的不好听成了学生不认真学习的挡箭牌,这样就造成教师备课内容很难以进行下去。

(五)音乐教材内容不适宜。

因为农村教学设施的落后,大部分农村的孩子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熏陶,教材中的一些歌曲,比如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音乐教材中《我和我的祖国》一歌,歌曲虽然是表达爱国情感歌曲,但是此歌曲的演唱方式并不适合学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也很难教授此歌曲。因此,音乐教材选择的不恰当导致音乐课堂老师难教学,学生难接受的现状。

三、解决以上几个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打破长期以来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应试教育思想,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领导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只有这样,农村的孩子们才不会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成绩”,从而才能让农村每一个孩子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学校要配置专门的音乐教师。

在当今学生面对的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局面,良好的心里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更加有利的条件优势。音乐教育在社会竞争中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音乐素养的社会局面的竞争也是万万不能的,例如:合唱中团队合作的精神,舞台表演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来完成的,所以,学校要配置专业的音乐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国家也可以通过一些强制的法律手段加以干涉,比如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关于音乐素养教学方面政策,鼓励师范毕业的大学生下农村,走基层,这样才能保证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流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只有拥有良好的师资教学队伍,才能让农村的学生真正的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从音乐课堂中学到其他课堂中不能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教育素养。

(三)融入多元的教学模式。

音乐课并不等同于唱歌课,音乐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在教学上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农村的音乐教学设施还不完善,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来使音乐课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在原有的教学提纲上纳入更多的音乐元素。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上,基本是一首歌曲老师教、学生唱,整节课上只用到了耳朵和嘴巴。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表达音乐的不只有嘴巴,还有手和脚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表达音乐,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歌曲,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通过听录音看影像等多种手段和途径了解歌曲和音乐。

(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大力开展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音乐活动,制定合理的音乐活动计划,不要单单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是参加比赛才开展音乐培训和排练,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教学计划。各级各类学校,音乐社团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艺术节等,争取办出特色,办成传统。比如每年如期举办“合唱比赛”的做法就值得推广,这对推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电视、没有钢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在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垂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这就为农村学校的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非常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总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状的改观,音乐发展水平的提高,新课发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音乐教师任重道远,更需要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与时俱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育人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将是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五篇】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占了%。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的家长选择“一般”,%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六篇】

按照《开展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七篇】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中、小学在环境、任务和管理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我们所关注的。为此20xx至20xx年期间,我们以“如何帮助学生平稳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为主题,对杭州市12所小学作了调查研究,揭示了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两者更好衔接的途径,并总结了在实行中有效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为探索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提供借鉴。

二、调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于20xx年10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杭州市12所小学在读6年级学生640名、6年级学生家长612名、毕业班教师60名和8所中学的初一教师60名。问卷(满分为100)调查的结果表明:家长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75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估是78分;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分是85分;中学老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表现的评估为68分。中、小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估有着显着差异,反映了中小学教育存在差异。中学老师调查中得分最低的8个项目依次为:自信心、竞争精神、创新精神、自尊心、自我调控、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值得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方面,5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41%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差;在人际关系方面,57%的孩子认为父母提出的要求根本做不到,44%的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31%的学生感觉经常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52%的学生与部分同学关系紧张或对立,有28%的学生经常有被孤立的感觉;在情绪状态方面,49%的学生经常感到心里烦躁、无处诉说,64%的学生对考试感到紧张;在自我观念方面,59%的学生觉得自己许多方面不如他人,17%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不抱什么希望;在适应性方面;则有43%的学生觉得越大烦恼越多。

调查结果表明,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讨论与研究,12所小学的领导与有关教师达成共识,确立了抓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小学与中学教育良好接轨主要途径的观点。在12所小学领导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下,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于2004年11月再用同一问卷对基本相同数目的同类人员进行调查,家长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88分,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表现打的平均分是89分,小学教师对毕业班学生的评估分是90分,中学老师对初一学生入学时各方面表现评估的平均分为86分。中、小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评估不再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学会关心”是要求学生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准则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他人;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大事。“学会学习”是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创造”是要求学生掌握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可以教学生学习系统思维,由点到面地分析问题;学习逆向思维,从反面分析问题;学习辩证思维,全面地考虑问题;学习顿悟思维,凭直觉思考问题;学习发散思维,全方位地考虑问题。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7.开展艺术活动,陶冶同学的情操。

利用小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举办舞蹈、歌咏、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每个同学都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中一项。既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同学的情操,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

8.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优化同学的人际关系和锻炼意志。

体育锻炼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保健措施,不仅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形成开朗、坚强坚韧、积极进取的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活动是与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等有着同等重要价值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它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有成功也有失败,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的不甘心,都是对同学心理素质的磨练和考验。

9.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例如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使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四、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1.心理健康教育寓活动性、趣味性、操作性、参与性之中。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心理教育不能只采用知识传授、简单说教的方式,要从兴趣入手,把同学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同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在教育中要注重主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要运用自主性原则,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同学们存在的、关心的、主要的问题进行,发动同学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通过同学自愿参加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3.要及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在组织各种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把握好教育的契机。每次活动要有表扬、有典型、有总结,使活动确确实实起到促进学生向心理健康转化的作用。

4.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教师也要做到。教师的情绪、眼神、语言和行为都可能造成师源性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心理焦虑、不安、困惑、无助、伤害自尊心等。所以每个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的完善,用健康的人格,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互重的关系,能以接纳和尊重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在向孩子提出进取要求和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障碍时,更多地是从正面鼓励、肯定和引导,而不是带有负面情绪的方式去刺激孩子。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挑战【第八篇】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我所去的陈庄镇的爱林二村原来有一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最后学校废止,目前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35 2237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