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信用报告(最新4篇)
【导言】此例“企业质量信用报告(最新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信用报告范文【第一篇】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家金融企业,面对金融业竞争压力,尚有少数干部员工心存浮躁、目光短浅、人浮于事、得过且过。其中不乏有这样那样原因,但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当前,面对新形势,培育新思维,调整新思路,解决老问题,深入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农信社任重道远。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尽管有些企业似乎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大,场面也很轰轰烈烈,但那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一、思想认识:头重脚轻根底浅
没有真正领悟企业文化的精髓
目前,在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各级农信社特别是省级联社无不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但是,在基层信用社,一提起企业文化,很多员工往往把农信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了企业文化,每逢活动就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甚至将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服装、加大对外宣传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
事实证明,这是由于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所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呢?我们不得不面临这么一种现实:长期以来,农信社用人机制尚未完全规范,部分员工对新事务接受能力低,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发展方向不能领会,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认识不到位,以至于在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上总是打不开局面、推不动进展。
二、客观事实:重经营轻文化
一味强调经营,而忽略企业文化建设
任何企业只有在追求效益中不断发展壮大,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部企业发展史,就是追求效益与建设自身文化相统一的历史。
截至目前,农信社生存发展已近半个世纪,其本身独特的文化本该是博大精深,厚重久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潜在的优良传统进行系统的总结,也就没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
纵然,自省级联社成立以来,农信社系统建立了党建体系,但由于对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很多地方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真正地付诸在实际行动上。
三、行动实施:专业人才缺乏
现实是农信社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操作者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完整体系。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的需要、竞争的需求、员工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变化、深入。
目前,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先进社会文化的要求,又要赋予时代特征,也要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所以,没有专业人才无法做到设计上的科学、合理,运作起来也无法规范管理,但是当前在很多省份的农信社中这样的专业人才几乎没有。所以,必须为农信社观念形态文化体系的建立铺垫基石,而这种基石的核心是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人才观念等经营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呈现雏形,并得到广大信合干部、员工的逐步认同,最终实现: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根基,在具体行动上有了体现,在实际效果上有了显现。
四、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在更新中进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对于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以人为本既要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又要深入地挖掘全体职工的潜力,激活全体干部员工的工作动力;既要看到农信社本身半个世纪以来在全体职工中间形成的传统美德,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这些文化进行扬弃,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此外,以人为本还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经营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阶段的认识。在经营中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在更新中进步。避免一条腿走路,重经营轻文化的思想。
五、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调查研究,稳扎稳打,不走过场
实事求是是根据各省农信社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客观实际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正确分析和研究如何打造农信社百年企业文化,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发挥长处、力争突破,为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这是寻求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的基础。
我们要稳扎稳打,要有长远的思路,要有不急不躁的思想准备。
没有真实的调查研究,难以体现真正的企业文化价值;没有循序渐进的步骤,就会形成走过场,摆架子的形式主义;没有先进的理念指导,就会跟不上时代、赶不上市场、形成不了合力,产生不了竞争力,最终是成不了气候,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有名而实不至。
六、精心打造树立形象
抓好形象文化建设,打造新形象
农信社企业建设需要精心打造农信新形象、树立文化新目标。所谓农信社新形象就是客户和社会公众对信 用社所给予的综合评价和心理认定。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外部形象,就失去了和谐的发展环境;相反,一个企业拥有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就有利于吸引人才,广纳资金,甚至对农信社整个管理的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基本的企业形象入手,认真抓好形象文化建设。
七、厘清涵义分步培训
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全员培训、分步培训
当前,打造先进的农信社企业文化,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苦苦追求的企业文化的涵义。没有这个铺垫何以形成系统的文化体系?那么,这就需要全员培训、分步培训,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只有这一阶段打下很好的基础,打造百年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企业质量信用报告【第二篇】
1.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概念
企业信用评估报告是对企业的资金信用、经济效益、经济管理能力和企业发展前景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公平地评估后写的书面材料
2.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结构
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由标题、企业概况、对企业的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总评价、评估报告的各类附表及说明、落款组成。
(1)标题。在“信用评估报告”的前面加上企业名称。
(2)企业概况。简略、概括地反映企业的全貌。
(3)对企业的评估。包括企业资金信用评估、经济效益评估、经营管理能力评估、企业创新能力评估。
(4)企业信用状况总评估。是对企业信用全面评估分析后作出的结论部分。
(5)附表及说明。这是评估报告的补充部分。
(6)落款。即企业信用评估的署名和年、月、日。署名可在全文末尾,也可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
3.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实例
<实例>
××百货商场信用评估报告
一、企业概况
××百货商场是我市最大的综合性零售商场,始建于19xx年5月,地处××市××商业街黄金地段。现拥有7000平方米营业场地,1~3楼为零售营业厅,4楼为博览大厅和办公室。全商场分10个营业部、90个柜组,附设5个维修部,并有4000平方米的仓库和一个货运车队,固定资产总值达380万元,职工808人,主营大小百货、文化用品、家电、针
…… …… 余下全文
公司信用报告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自愿性披露 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谢尔顿提出,此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便此起彼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联合国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该计划号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 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4年启动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制定工作,2010年11月1日,该标准正式对外。相比其他社会责任国际指南与标准而言,ISO26000的内容体系更加全面,更接近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十项原则”的要求。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制订社会责任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报告,出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性新趋势。根据权威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网站Corporate Register 的统计,1992年全球只有26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截止到2011年1月,该网站已经收集了全球范围内31600份社会责任报告。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公司法》第五条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1月4日,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第一次通过系统性、纲领性文件对我国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要求,提出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领域。2008年5月,上交所也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的通知》。鼓励公司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在披露公司年度报告的同时在本所网站上披露公司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国资委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至今已有四年,我国企业目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何?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是否都公布了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宋献中(1992)提出了三种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模式:简单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简单模式主要包括叙述性反映、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和附注,中级模式主要包括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和环境交易报告,高级模式主要包括社会收益表、社会-经济营运表、综合社会效益-成本模型、增值表和社会资产负债表。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采取企业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因此,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是以企业年报中的信息为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相对较少。宋献中、李诗田(2009)以2005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行业、时间、形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律。温素斌等(2009)对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四种社会责任报告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全球报告倡议(GRI)是最合理并且易于执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孟晨(2009)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企业在编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俞震、姜子叶(2009)对14家上市银行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整体良好,主动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履行情况明显优于首次应规的银行。崔秀梅(2009)以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34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因素。许家林等(2010)以125家央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年到2010年间公开披露的100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详细分析。何丽梅、朱明(2011)以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对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高文亮、张正勇(2011)通过对中国石油和壳牌石油2006年至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比较,分析了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异同之处。周晓惠(2011)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数法对其在2007年到2009年间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发现该行业充分披露的整体水平较低。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分析
(一)样本选取 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众多学者都考虑了行业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Cowen等(1987)的研究表明,公司所属的行业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某些行业披露的信息明显多于其他行业。Wood和Jones(1995)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Hackston 和Milne(1996)发现对公司形象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更倾向于高的社会责任披露。Gray(2001)认为公司所属行业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显著相关的。Deegan和Gordon(1996)、Bewley和Li(2000)指出受关注程度越高的行业更倾向于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所以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于单个行业,以强调研究的内部有效性。本文以在上海证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中的金属、非金属行业为对象,选取公司的2007年至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截至2011年8月,上海证券交易所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共有70家。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分类,金属、非金属行业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水泥三大板块。这类行业属于高风险高污染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对环境影响较大,如废气废水、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因而社会公众更期待他们能切实履行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电子版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司网站以及百度搜索引擎。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
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情况
(1)社会责任报告年份分布。2007年至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逐渐增多。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有3 家,2008年增加到24家。截至2011年5月,70家上市公司中有29家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8家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1家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报的附件与年报同时。从时间序列上来看,与2007年相比,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08年前后样本公司的披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可见,2008年国资委颁布实施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上市公司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2)社会责任报告依据及结构。2007年至2010年,金属、非金属行业共81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只有22份报告明确提出编制的依据,编制的依据包括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编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全球报告倡议组织颁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社会责任国际标准颁布的ISO26000。在分析中发现,有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依据并非以一种指引为依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编制指引》,有1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以此为依据编制。
学术界一般将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利益相关者模式,如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指引》,该指引把社会责任分为股东与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第二种,GRI模式,全球报告倡议组织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被认为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会责任报告标准,该指南认为社会责任报告应包括战略概括、管理流程和业绩,而业绩则分为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编制指引》规定公司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应至少关注促进社会、环境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该指引也可以归入GRI模式。第三种,其他模式,有些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确定的规律,且缺乏科学性、清晰性和准确性。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结构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按照第三种模式披露的,结构多样,内容可比性差。
(3)上市公司的特征比较。按照是否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将所有样本公司分为两组,比较这两组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当年在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等特征方面有无显著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以总资产表示的规模显著大于没有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但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识淡薄
从披露数量上看,金属、非金属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比例还是有些偏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识淡薄。尽管从时间分布上看,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2008年上证所《通知》出台后有了明显改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明显增加,但总体而言,企业披露情况有待改善,70家上市公司仅有29家了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通过法律要求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都属于自愿性披露。可见,在没有强制性披露要求的情况下,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比较低,年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由于年报内容比较零散,信息使用者需要在企业年度报告的不同部分(如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等部分)进行查找,不利于信息的使用。同时Dan Dhaliwal等(2010)认为,与年报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含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具体,并且包括更多的重要细节。
(二)社会责任报告多是积极信息并非客观反映 从信息披露的质量上看,报告的内容大多是积极的信息,很少有公司对负面信息进行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告的可信度。如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厦门钨业、福耀玻璃、福建水泥三家公司在报告结尾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待加强的地方,但基本上也是一些远景目标的描述,缺乏对自身不利信息的详细披露。公司在报告中都披露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外,还积极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对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区等的责任,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一个积极的企业形象。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每个企业都花大笔墨来描述自己如何加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如何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只字不提。同时,企业披露的大多是绝对数,如污染物的排放量、浓度,缺乏对比数据,如行业平均水平,这显然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三)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内容及详细程度差异较大 从信息披露的模式来看,社会责任报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不便于同行比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及详细程度差异较大,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名为“这是我们的责任”,页数有80页。该报告是境内企业第一份主题式社会责任报告,阐述了宝钢股份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关系,系统总结了宝钢股份2009 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充分地披露。而最短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有3页,笼统地阐述了企业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的责任,多为定性描述,定量指标较少。在已公开披露的的81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15份报告按照《编制指引》的要求提供了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自愿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报告模式和要求,因此很难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比另一个公司更有社会责任感或在社会责任方面履行地更好。此外,从报告名称来看,名称各不相同, 有环境报告、公司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如2010年的报告中,有27家公司名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2家公司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四)社会责任审计缺失
从第三方审计来看,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缺失。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审计准则,因此只有个别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计,显然,这些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难以让公众信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金属、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金属、非金属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还是比较少的,7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29家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从时间分布来看,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2008年有了明显增加,说明国资委颁布实施的《指导意见》和上交所的《通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规模明显大于未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但本文只进行了相关描述性分析,并不能因此认为企业规模是影响社会责任披露的决定因素之一,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来验证。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统一模式,信息缺乏可比性。由于现行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强制性的第三方审计制度,报告内容可信度偏低。
(二)建议
本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详细程度等进行规范。关于政府是否应当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一直存在争议。由于编制社会责任报告需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各种资源,增加企业成本,因此,强制性披露受到了一定的抵制。但正如前文所言,由于没有强制披露的要求,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较随意,信息可比性较差。因此,政府应加强规范要求,可以先在高污染行业进行试点,要求强制性披露,然后逐步展开。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纳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必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定期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为了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审计标准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从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课题“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项目编号:Y201018147)和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财务案例分析”(项目编号:zdkc2011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宋献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2]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3]俞震、姜子叶:《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基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上海金融》2009年第11期。
[4]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基于2006-2010年间100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企业信用调查报告范文【第四篇】
一、一个困难的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
烟台汽车制造厂是一个拥有2600名职工、3.2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轻型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企业盘点时曾发现仓库中的三角带可满足企业10余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联合山东浪潮国强软件公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6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采购管理子系统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自动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冲销以及应付账款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与监督,非合同供应商、超过合同的采购价,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警告,要求审核。
仓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各种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件存货的耗用情况,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并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生产计划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和上月末实际库存情况,软件系统能按照装配物料清单计算物料的毛需求和净需求,自动运算出零部件采购计划、自制件的生产计划,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进行管理,实现了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
成本核算子系统能够完成产品或零部件标准成本的制定,计算入库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的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能够从价格成本差异和用量成本差异方面进行控制,为企业分析生产成本变动的原因提供了详细资料,为实施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提供了可能。
基础数据子系统可为生产计划系统提供工艺过程信息、产品结构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工时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标准信息,并能够通过装配物料清单自动读取采购发票的最新单价,瞬间计算出产品的材料成本,为产品投产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产品开发人员能够随时计算出新产品的设计成本,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手段。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对薄弱环节的监控管理能力
从采购环节看,现在能够准确地掌握某一时段的采购品种、总量、该品种的上年采购单价、采购成本、当期采购单价等,从而能及时准确地计算出采购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出各部门的材料采购节约情况,并依此进行奖惩。这就使采购管理得到强化,仅1999年就节约采购成本900多万元。
从仓储环节看,系统可对各种库存零部件进行层层分解,一个汽车总成所包含的零部件可分解到7级直至螺钉。材料的编码、型号、规格、名称也都能在系统中得到明细的反映,不但可以从总额上反映储备资金占用情况,而且可以分品种统计每一种物料的超储备占用时间和超储备占用金额,并对原材料超储备占用实行自动报警,从而为控制存货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供了可能。从销售环节看,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查询存于各经销商处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时间、去向等详细资料,避免了发出商品长期被人占用或存放带来的损失。还可准确反映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应收账款的规模,减少了呆坏账损失。同时,通过计算机直接处理原始凭证,使应收账款的错账率几乎为零,解决了长期以来令财务人员头痛的往来账串户错账问题。 转贴于
从成本控制环节看,系统方便快捷地提供了产品成本构成的详细数据,将标准成本控制与责任成本考核相结合,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进行比较,作为对车间考核的依据,把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使经济责任制考核有所依据,实现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
2.减少了资金占用
现在该厂可以全面掌握库存产品和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存放时间,这就为及时盘活存量资产,避免库存商品长期存放的损失创造了条件。几年来,仓储部门适时处理积压商品车1245辆,回收货款2900万元;销售部门通过账龄分析,对应收账款的情况了如指掌,催收货款有理有据,使全国430个经销商的应收账款账龄基本控制在3个月之内,极大地降低了坏账风险;采购部门根据计算机自动报警系统的适时提示,积极清退生产上不需要的发动机、前后桥等十几种零部件存货,减少资金占用达553.2万元。
3.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使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部门与财务、仓库与财务、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物不符的信息孤岛问题,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桥梁。现在上至厂长、下至一般管理人员都可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根据自己的权限随时调阅所需的信息,以往的重要信息集中于少数关键岗位与个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延伸了会计工作的领域,使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迈出了一大步。
4.促进了管理制度的硬化
通过使用统一的软件,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硬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使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现在不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办,计算机就无法运行,即便是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往那种有章不循的情况在计算机铁面无私的程序前基本得到杜绝,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几点启示
1.企业管理细化、深化要有新手段
企业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必须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成本核算不准、消耗定额不清,规章制度就难落实,考核就无依据。但靠手工来加工、整理、传递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也不准确。因此,要解决管理上“手短”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计算机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熟、微机的普及、操作技能的简单化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全面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2.管理的创新与提高决不仅仅是买新的计算机与软件
引入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买几台新的计算机、联上网、装上新的软件,而是企业管理理念、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上到企业领导班子、下到全体员工都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勇于接受、采用新的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作用,实现管理创新。
3.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可以提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水平
目前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全,规章条例也不少,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打了不少折扣。烟台汽车厂的做法表明,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可从两方面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变成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从而把规章制度硬化。二是适时掌握企业经营中的资金与物流信息,从而可把事后的监管变为事中的监管。
上一篇:调查情况报告的【参考4篇】
下一篇:英语考试总结【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