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总结【优推5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心理学课程涵盖理论与实践,探讨人类行为与思维,培养分析能力与理解他人情感,促进自我认知与成长。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心理学课程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心理学课程总结

心理学课程总结 篇1

绘本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一种图书形式,在绘本教学中的图、文、意有机的结合,促使幼儿读懂图画,理解、表达故事。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大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读图”的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我想从绘本阅读的提问着手,通过老师艺术、魅力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发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的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

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选择的绘本都是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并且人物形象生动、可爱,从视觉角度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身临其境。

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离奇,能够给孩子可以进行想象、创造的空间,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让孩子们有许多不同答案、思考创造、预测发展的空间,能让孩子们融入到故事当中去。

故事画面简单、不繁琐,并有一定线索供幼儿观察想象,能够让孩子发现故事的主人公,通过主人公表情、动作等线索揣测心里变化,通过相关景物预测故事发展,并进一步引发其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二、深读绘本,预设提问的问题以及阅读策略

在每个绘本进行之前,我都进行自己先多遍阅读绘本,在阅读中自己先了解绘本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并确定出绘本的寓意、内涵。老师对绘本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引导孩子向这个方向努力。例如:《狼大叔的红焖鸡》是讲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小鸡宝宝的亲吻与拥抱改变了狼大叔,他的表情由惊慌转为喜悦,心中的恶念消失得无影无踪;《驴小弟变石头》是让孩子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让孩子懂得家庭中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魔法的;《我的幸运一天》是教育孩子遇到危险困难不害怕,积极动脑想办法,体验智慧的力量的。每一本绘本内涵不同,老师提问的重点、策略也不同。

(一)分析重点画面,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猜测与表达。

在重点画面选择上,我是这样把握的。在一个故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故事情节会有突变的、容易让人产生猜想的、表情变化比较频繁的,基于以上几点考虑,都是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产生猜想、质疑,并进一步渴望继续阅读下去。

以《蚂蚁和西瓜》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

●重点画面观察,有利于找准故事主题。

在绘本《蚂蚁和西瓜》中,我首先找到重点画面,且在人物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画面P6页,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上有谁?这么多蚂蚁干什么去?从第一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并进一步猜想。接着才以倒叙的形式从第一页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提问:如你看到了什么?这是在哪里?什么时候?哪里来的西瓜?蚂蚁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处置这块西瓜?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孩子们从哪里看入手,怎样观察,让孩子们知道讲述故事,要知道最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关系等诸多要素。

●细节观察,理解故事发生、发展,

此外,观察并不是仅停留于表面,还要让幼儿学会洞察人物心里变化,预测故事的发展。P7让幼儿观察蚂蚁们发现大西瓜后的表情,他们会说什么?他们要干什么,他们搬得动吗?观察表情,为什么戴帽子的蚂蚁呲着嘴?他们会想什么办法?让幼儿懂得从人物表情、动作等出发,去猜测、预测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更进一步对故事情节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适当的动作模仿,学会灵活运用词汇。

动作模仿帮助理解图画。在P3引导孩子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请幼儿模仿蚂蚁的动作,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推、顶、扛、蹬等词汇,知道了原来推东西可以有这么多的动作姿势、还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样的词汇,体会到小蚂蚁搬运的艰辛,理解蚂蚁的团结、勤劳精神。

●分层观察,理解情感倾向。

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展开分层观察。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

绘本中个别画面人物繁琐、动态分明,看似很是复杂。怎样让幼儿在观察中有重点的观察,我引导孩子们分区域观察,这一部分小蚂蚁在干什呢、那一边蚂蚁在干什么,分层次的观察,让幼儿发现,画面不是杂乱无章的,他们之中又有一定的联系,在今后的绘本观察中,幼儿会以此为经验,学会观察。如:P10提问蚂蚁们在干什么,他们有分工吗,怎样分工的?他们要把西瓜运到哪里?P12现在蚂蚁的家怎样的?发生了哪些变化?放满了吗,剩下的西瓜怎样处置?预测发展。还引导孩子重点观察戴帽子的蚂蚁。

从大画面到小细节的分层次观察,可以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蚂蚁家族那种团结、向上、勤劳、智慧的表现。这些不是老师能用语言直接能表述出来的,而是教会孩子阅读观察后,孩子们发现、体会到的。再后来的阅读中,幼儿也同样会这样,先观察大画面,慢慢过渡到有价值的小细节上。

(二)围绕重点画面精心预设提问内容。

在重点画面的重点提问中,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以下几个方式:

1、猜想式提问:

幼儿观察画面,运用原有经验,根据一定线索大胆猜想,通过分析寻求最佳答案,没有对错,调动起幼儿参与兴趣,适用于个层次的幼儿。《雪地里的脚印》出示封面,让幼儿猜想这是谁的脚印?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在猜测中引发幼儿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2、启发性提问:

通过启发式提问可以引发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去理解画面内容,引发幼儿的思考。如在绘本《彩虹色的花》中,让幼儿观察封面,提问: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幼儿通过观察回答出:五颜六色的花、漂亮的花、美丽的花、好多颜色的花)这朵花有一种会帮助人的本领,它会怎样帮助人?(老奶奶用花瓣治好腿、过生日用花作为礼物、小松鼠尾巴断了用花瓣当尾巴、下雨天用花瓣当雨伞、花瓣盖房子、花瓣带给人们好运气)。

3、开放性提问: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展开想象、预测。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方式去回答问题、幼儿的回答多样、不受别人的回答的限制,有创意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线索依据。

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画面小猪敲错门,“提问:小猪敲错门有什么发应?从哪里看出来?他会怎么办?”这样的提问不但可以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让幼儿发现小猪的表情、嘴由于惊吓是张开的、腿也被吓的哆嗦了、体验到小猪紧张、恐慌的心里变化。接下来它会那么办?抛给幼儿一个问题,如果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做出相应的反应,让幼儿敢说、不怕说错、有根据的说,锻炼幼儿语言的连贯表述能力。

4、层次性提问: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

教师的提问对幼儿对故事的进一步理解有帮助,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让幼儿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理解故事发展。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对于能力一般的孩子观察大画面,提问直观的一些问题,如有什么、看到什么?为什么这样?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图画的一些细微变化,提问产生变化的原因?接下来会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所提高。培养孩子思维的逻辑性、逐层深入的递进提问,可以让孩子语言的组织能力及语言流畅性更好发展。

提问中教师的提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一步增强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在绘本《猫太霹雳噗噜在海里》中,p24先让幼儿观察猫太在干什么?(躺着、别人伺候着)——为什么?{因为猫太当老板了、猫太成大官了}——转折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别的仆人不听他话了、他太懒了、越来越胖了)。逐层深入的提问,让幼儿发现故事的转折,未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奠定基础。

5、情感导向提问。

绘本《彩虹色的花》中,当小乌龟帮助了小老鼠后,分别观察乌龟与小老鼠的表情,猜想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的回答:“小老鼠对乌龟说谢谢你帮助了我,乌龟说那你让我咬一口苹果吧,可小老鼠说我不想让你吃,那你和我回家,我们一起洗干净了再吃吧”。可见小老鼠的不情愿心理。看着13页小老鼠的动作表情,孩子们有自己的猜想。如小老鼠在想“我睡觉的时候也要看好苹果,不要被别人咬了”、“我赶快吃了这个苹果吧,要不然就坏了”、“要是我走累了,躺在草坪上吃苹果,那就太好了”。两个小动物鲜明的对比,一个无私助人为乐,一个稍显自私的心理。在提问回答中让幼儿发现人物的不同,鼓励积极向上的一面。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每次活动后,要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分析。那个画面、提问预设的不好,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把握不好,找出原因,并对比分析,及时调整,找出提问遵循的原则,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实践,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提问策略。

1、找准兴趣的切入点。

采用不同的兴趣点切入,目的是让幼儿从第一印象就对这个话题或读本感兴趣,兴趣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有了兴趣幼儿才愿意继续下去。针对不同的绘本,切入点不同。在《驴小弟变石头》是以幼儿搜集小石子引发,让幼儿感受驴小弟对各种小石头的热爱,体验搜集小石子的乐趣;《雪地里的脚印〉是以重点画面切入,让幼儿发现读本中的狼与传统中的狼的不同,对这只狼好奇而愿意读下去。

2、找准线索关键点。

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找出能反映主人公脾气、性格的一页提问,主要通过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穿着、环境等进行提问,这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看出来的?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对主人公的预测为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发展、预测埋下伏笔。《雪地里的脚印》通过p1页观察老狼家的布局,幼儿发现了这只狼与往常的不一样,它是一只爱学习的狼(家里书架上摆满了书,手里拿的是书)、是一只爱整洁讲卫生的狼(家里很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井有条,杂物扔进垃圾桶)、是一只有爱心的狼(老鼠可以在家中到处跑,还有饼干吃)。有了前期的铺垫,扭转了孩子对狼的印象,在接下来故事预测中,幼儿可以针对老师提问大胆进行猜测。

3、找准思维发散点。

《小老鼠分果果》中,以小老鼠发现了一个小红大大的果果,要把他推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如掉进池塘、滚进灌木丛、树干挡住去路等等,让幼儿以此为思维的发散点,让孩子们开动脑筋想解决困难的办法,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猜测。如解决灌木丛这个难题时,幼儿想到请小鸟帮忙,用嘴巴叼出来;请大象帮忙哟用鼻子卷出来;请刺猬帮忙取出来,因为他身上有刺,不怕扎。

心理学课程总结 篇2

为加强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应对能力,掌握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知识和技巧。3月25日,凤凰县木江坪镇中心幼儿园对所有幼儿开展了疫情防控安全知识的教育。

各班教师带孩子们再次了解了新冠病毒的危害,学习预防病毒的知识。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PPT课件,重点就日常生活中的“七步洗手法”、戴口罩、测体温等防护措施,采用图片讲解、现场延时等方式,让孩子更直观的学会了各种个人防护方法。

疫情防控,保教并重。木江坪镇中心幼儿园将会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有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学课程总结 篇3

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有的人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其实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这说明什么?人的一生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人生的态度也是人生幸福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困为人生态度是调剂人生的一味良药。

现在教师面前是一群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在十分宠溺的家庭成长,他们崇尚拜金主义、地位主义、享受主义,他们十分刁蛮,那么,这样调剂好面前学生人生的这一味良药呢?以往教师虽然采取许许多多方法和措施,但效果总不尽人意。前段时间参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感悟深深,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在座教师收获颇多,特别对我触动很大。

一、摆正位置提高教师心理素养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引导者和实施者,只有教师摆正自己心理辅导者位置,才能对学生有的放矢进行心理辅导。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为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对学生教育效果,他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调控,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于工作,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教学情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如和学生相见,不一定要定势在先听到“老师好!”然后回应,如上课时可教师向学生问好,然后学生回礼,如“同学们好!”然后“老师好!”;第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在课堂外要走到学生的中间去,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和谐相处,交谈人生哲理,谈生活乐趣,说说学习的目的等等;第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志要和睦相处,互学共助;与领导要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关怀;与学生要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携手步入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教学心态,摆正一位教育者的位置,就能给学生做一位人生态度的药剂师。

二、抓住细节培养学生心理素养

中学阶段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从而缺少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也缺少劳动自觉性。他们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他们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如果教育方法不——容易出现心理偏差。那么这样校正中学生的心理,虽然方法有千万条,最主要的是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细节,培养中学生心理素养。

学生的需要是什么?一个中学生从一个爱哭爱玩的小孩抱着梦想,带着个性走进了中学大门,这时与学生相伴的老师面临着一个崭新又陈旧的课题,身边孩子们在不同环境成长,他们的个性不一样,他们的需求不一样,他们的梦想不一样,怎样才能发挥身边孩子的个性,满足他们的需求,实现他们的梦想,这就要求老师了解身边的孩子需要什么。在条件优越的二十一世纪,这一批中学生不需要金钱,因为父母已经基本满足孩子金钱的需要,那么到底需要什么呢?不学生有关不同的需要,有的学生有音乐细胞和心理需要,教师要引导他们往这个方向走;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教师要给学生写作或出黑板报的时机;有学生喜欢拉二胡,学校里没有这兴趣小组,教师就要创造条件让她有这样的机会。几十个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每一个学生有几种要求,教师要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的教育,学生不易产生心理障碍,有了心理障碍也就容易扶平。

学生的闪光点有哪些?众所周知,天才总是受人崇拜,但没有天才的能力,倘若拥有良好的品格,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老师面前的学生不一定个个是天才,也可以说没有天才,但人人具有良好素质的一点点,那就是闪光点。因此要求教师不要对学生期望价过高,但也不要太低,要蹲下身子去吧,多角度、全方位去欣赏学生、评价学生。只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学生才有希望,教育才会有希望!

教师的教育有哪些?孙炳海老师曾经提到A学校一个班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班长跳楼了,这事的发生与学生的个性有关,与班主任当时的生成教育也脱不了关系。在新世纪、新环境、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和分析,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做好中学生人生态度的调剂师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可心理健康教师要给学生一剂人生态度的良药。我相信:只要心理健康教师用心去做这一项工作,虽然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一定立刻见效,但一定能看到效果。我坚信:只要心理健康教师认真学习,寻求方法,虽然教师的教育成果不一定金碧辉煌,但是教育方法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学课程总结 篇4

1.消费心理有哪四种?如何对它们进行正确的评价?应有的正确态度又是什么?

(1)从众心理:

①特点:跟风、随大流;

②评价:有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③态度:应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

①特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②评价:有利—可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③态度:应具体分析,过分标新立异不可取。

(3)攀比心理:

①特点:炫耀性、盲目性、向上比;

②评价:不健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③态度:不可取。

(4)求是心理:

①特点:讲求实惠,符合实际需要;

②评价: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③态度:健康的,值得提倡和发扬。

2.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原则有哪些?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求:符合自身实际,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过度超前又不过分抑制滞后。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②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③要求:5R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当今还需要艰苦奋斗的原因:

①从历史上看,我国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②从现实国情上看,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③从青少年个人成长上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利于青少年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④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3.如何才能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1)金钱的含义:金钱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货币的作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也都离不开货币。

(3)如何获得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4)如何使用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心理学课程总结 篇5

1.恐惧心理

空中有仆人人有对贫穷、肥胖、疾病、失去爱、年老、死亡、危险的恐惧,当我们面临这些恐惧时,我们会去寻求解决恐惧的方法。各大商家也通过引燃或者放大你的恐惧,来实现对商品的营销。

北京雾霾非常大,一些口罩商家通过兜售恐惧:没有雾霾前北京的肺癌病例为1000例,有了雾霾后,每年增加50%,口罩,通过10层过滤,净化雾霾,不进入人体,更安全更健康。

商家曲解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辐射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孕妇防辐射衣”卖火了。在淘宝上搜索孕妇防辐射衣,看看产品销量,看看产品详情,无不是在告知辐射的危害和放大你对辐射的恐惧。

那么,商家该如何利用恐惧心理来营销呢?

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找到用户的恐惧点。用户怕什么?在教育方面,孩子家长怕孩子落后于人;在女性方面,女性怕自己变得肥胖,怕自己随着时间流逝不在年轻;男性方面,怕自己性能力不行。这些都是最直接的恐惧。企业要找在这些消费者的恐惧。

第二,给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孕妇防辐射衣”,直接告诉消费者我们针对孕妇,能够放辐射,简单直接粗暴。如天猫上的婧麒旗舰店这家店,口号是“防辐射、穿婧麒”。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也叫羊群效应,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消费者在很多购买决策上,会表现出从众倾向。比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在品牌选择时,偏向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在选择旅游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

如天猫店“孕妇防辐射衣”的婧麒旗舰店,大销量在淘宝上拥有了非常好的排名,通过大销量和好评度,让每个进入店铺的人士进行非常高的转化。

喜茶刚开始推出市场时,找了很多的兼职进行购买排队,很多消费者看到排队的人特别多,,然后也去消费者。这也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3.权威心理

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这种对权威的推崇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进而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产品的畅销。常见的就是明星代言、网红直播、社群领袖、KOL等。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权威心理利用是《养生栏目》,养身栏目通过聘请国内知名的养生专家,进行养生知识讲解和养生产品推荐,很多中老年人都非常愿意购买这些产品。

如婧麒旗舰店,他是这样利用你的权威心理的:

20__年,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AC 尼尔森,婧麒评为十大防辐射孕妇装品牌。

20__年婧麒防辐射服在京东商城当当网和一号店等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排名第一位。

20__年百度搜索风云榜最热门防辐射服品牌。

20__年度防辐射服“全球十强品牌”榜首。

这些数据的展示,都是告诉消费者我是防辐射孕装的权威,我是行业最牛的品牌。消费者基于权威心理,会买。

4.占便宜心理

爱贪图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较强烈的占有欲望,这种占有欲望在每得到一次小便宜的时候便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在我们的人性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占便宜心理。

各路商家也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做了非常多的相应活动,如:赠品、免费体验、打折、清仓、大减价、五折起、药店送鸡蛋活动等。

在电商行业,会常用一些以下套路:

店铺优惠或者商品优惠,设置优惠券,达到多少金额免邮等

十一,双十二等大型活动、店铺周年庆活动

满减官方购物券、实付满送

……

这些相关的营销套路都是为了让你感觉到便宜,产生占便宜的心理。电商需要预留40%以上的价格空间来进行促销也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这个心理。其实都是要告诉你现在在打折就对了,错过了就没了。

5.贪婪心理

股市中的贪婪。在股市中,大家都知道低买高卖,但是很多人赚了10%、20%都不肯收手,股市下跌时候被套牢。不仅赚的10%进去了,连自己的'本金都只剩50%了。

生活中的贪婪。赌博、免费赠送、一人丢钱一人捡跟你分钱把你骗、1元抽大奖等无不是利用人性的贪婪。最后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被一步一步诱导套牢。

贪婪是人性,贪婪是魔鬼,这些企业利用消费者的贪婪,设置相应套路骗取民众钱财,无所

只要你曾经消费过,你就一定在各路商家的打折、免费试用活动中掉入过陷阱。虽然人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在类似“清仓、大减价、五折起”的招牌下,到有自己可能需要的东西,都难免会热血上涌,不能自制地兴奋、激动,迅速说服自己,进行原本不需要的额外、过度或者超前的消费。

占和贪婪心理有点类似,但是贪婪心理是占便宜心理的升级版,一旦人陷入贪婪心理,就有可能吃大亏。买彩票、炒股、玩金融、抽奖、赌博了一个转发抽奖活动,一定程度上用到了人的贪婪心理。

6.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也叫面子心理、妒忌心理。“大款”人物高消费的示范效应及消费者本人“面子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互相激活,导致互相攀比。这种心理极易造成追逐消费热点、负债超前消费乃至抢购等怪现象。

客户购买产品的攀比心理,是基于客户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选择所在阶层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有攀比心理的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产品带给客户的心理成分远远超过实用的成分。对客户来说,攀比重在“拥有”——你有我也有。

如身处办公室,一大帮女生都在讲高档化妆品、口红、包包,有些人还拿出来给你展示,而你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就会妒忌、攀比,进行去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消费的购买动作,千辛万苦去省钱,就为了买个包,更甚者贷款买奢侈品等。像很早以前的年轻人卖腰子买IPHONE,都是攀比心理作祟。

在营销过程中,我们如何利用攀比心理来做成营销呢?

如在销售家用电器时,销售员可以为客户提供300元、600元以及800元的三种电器,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没有质的区别,但销售员对客户的说法要体现出不同:“买就买个像样儿点的,耐用不说,摆在家里也上档次,用上几年也不会落后,档次太低会让朋友瞧不起,过几年还要更换……”

在销售产品的档次上做文章,也同样是利用人们“攀比”心理的一种手段。

如客户A将折扣券送给了客户B,那么B来激活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攀比心理,可以跟客户B说:“你朋友A是我们这里的VIP客户,所以您也是我们的贵宾,您也可以拥有跟他一样的权利,只要您再填140元,那么…”。

7.稀缺心理

在消费心理学中,人们把“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称之为“稀缺效应”。

小米的饥饿营销、限量(全国只有100套)、限时(二十四小时内付款)、限人数(一人只能买一件)都是利用了消费者的稀缺心理。

在销售商品时,人们常使用“一次性大甩卖”、“清仓大特价”来引诱顾客,使顾客提高购买行为。

在营销中运用最广的稀缺心理是饥饿营销,营销界比较著名的案例是小米的饥饿营销。商家可以有意的调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样既可维护产品形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销量、售价、利润率。

小米手机饥饿营销案例(初期):

小米手机供货紧张,每次发布只有一万两千人才能拿到真机。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的问题,雷军曾对外表示,大量高端定制器件在生产环节很复杂,一时难以满足用户们的需求。而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我们都知道这是雷军的饥饿营销罢了。

要知道小米手机上市之初,按照小米科技之前发出的公告,首批预定小米手机的用户将根据排位顺序支付,完成支付-发货-收货流程。小米手机定价1999利润不多,这个定价也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等大家都关注小米手机的时候,小米手机再来个供货不足。

当时,在小米论坛上很多网友在求预定号的相关贴子,这样看来,饥饿营销作用算是达到了,小米公司做好了前期的大肆宣传,等大家有兴趣想购买时,小米手机就宣布供货不足。

8.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在营销上面,各大商家可以通过对比和参照物等沉锚效应来做营销。

生活中的沉锚效应利用卖番茄:

去菜市场买番茄,会习惯的问一句:“番茄

35 3704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