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创新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激发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才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才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

人才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范文 篇1

人才服务中心在学校党政及直属单位党委的领导下,坚持“ 以文化引领中心,以发展凝聚中心,以服务提升中心”的理念,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拓展创新思维,注重内涵发展,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效。

一、 深入开展服务型中心建设活动

一是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在管理服务岗位上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三亮”(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比”(比技能、比作用、比业绩)、“三评”(群众评议、党员评议、领导评议)活动。

二是进行“三要”教育,开展做好服务工作“要有感情,要有责任。要有智慧与才能”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化服务理念与责任意识,提升中心整体服务水平。

三是从管理机制入手落实服务措施,从中心领导班子到管理团队以及各工作岗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全面制定了个岗位职责、管理办法与服务要求,切实从管理机制上落实服务措施。

四是开展五项主题活动,“承诺践诺、创先争优”主题活动;“重品行、重责任、重技能”主题教育;“比服务、争奉献、促和谐”志愿行动;“走进校外创业基地,更好服务社会”主题活动;“建立服务机制,规范服务管理”主题活动。

二、 开展坚持内涵发展、建设美好中心活动

中心党政班子在深入推进服务型中心建设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中心职工人尽其才,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自身的美好梦想,推出了开展坚持内涵发展、建设美好中心活动。主要目的一是树立广大中心人的全局意识与责任意识,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与活动中,圆满完成学校赋予中心的各项使命与任务,以出色的成绩与全新的服务树立中心在学校以及社会的良好形象与影响力。二是充分发挥每个中心人的聪明才智,务求做到人尽其才、心想事成,在中心这个团队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心中的梦想。三是营造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和谐氛围,使广大中心人情系中心、热爱学校、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在建设美好中心活动中,中心开展了三项主题活动:治治病、转作风、提干劲;强服务、聚人心,促和谐;干实事、暖人心、谋发展主题活动。

三、进一步依法管理 推进人才派遣工作新发展

由中心人才工作站负责的人才派遣工作得到持续发展。通过努力,校内派遣人员用工量及用工单位得到增加与扩大,至今年10月底,校内派遣人员达170名,涉及34个用工单位,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领导重视,建立与完善了齐抓共管的管理运行机制。在人才派遣工作的管理上,建立了由中心人才工作站、用工部门分管领导与一支兼职人才派遣专管员队伍组成的齐抓共管的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人才派遣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学习,增强和提高法规意识和执法能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使人才派遣工作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范畴,这对我们熟悉法规、规范用工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通过总结交流,表彰先进、法规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从事人才派遣工作人员熟悉、掌握与提高政策法规实务操作能力,为依法做好人才派遣工作,规范派遣人员的用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依法管理,严格规范用工程序。在人才派遣工作中,我们严格依法管理,严格合同管理。并制定了实务操作流程与相应的配套管理细则,在录用、退工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法可依,操作规范,在人才派遣工作中,无出现一例人才派遣用工纠纷与劳动仲裁。

4、热情服务,切实维护用工单位与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中心人才工作站除做好派遣人员的录用、退工手续外,积极指导面上开展工作,加强对用工部门联系,对派遣人员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还多次召开人才派遣专管员座谈会与派遣人员座谈会,了解用工状况,听取反映与建议。

5、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用工状况。在各用工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心牵头的上海大学人才派遣用工调研小组,对学校人才派遣用工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做好我校人才派遣工作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四、积极开展凝聚力工作 着力构建和谐环境

中心积极持续开展凝聚力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环境。确保职工队伍思想与工作的稳定,推进中心工作在稳定中求创新发展。

一是通过多渠道解决待岗职工再就业,以维护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稳定。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加大帮困力度。中心管理的人员除校内上岗同志外,还包括18名征地养老人员,22名待退休职工,171名退休人员。不少职工身患重病或基本丧失劳动力,其中患癌症及残疾人员有10人。也有不少职工收入偏低,生活困难,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各类人员的帮困。二年来,帮困经费达8万余元。

三是努力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中心重新考量现有的奖金分配方案,以一线职工为优先原则,完善和重新制订中心分配方案,使中心一线职工在原有的基础上20日校内津贴有显著的提升,以激励职工爱岗敬业提高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为目标。

五、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开展“爱岗敬业、争创佳绩”、“孝敬父母,关爱他人”、“诚实守信,以诚待人”、“感恩尽责,共创和谐”等主题活动。在职工中提倡“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发展才能提高”的价值理念,动员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共谋发展。

坚持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制订读书活动计划,为职工发放书籍,开展读书演讲活动,组织交流学习体会。读书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热点。

举办迎新春团拜会等活动,自编自唱自演,使活动渗透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坚持为职工集体过生日,每次生日活动注入了文化主题内涵。开展排舞等各项文体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工会、妇委组织的校运动会、卡拉OK等比赛活动。

继续推进精神文明服务先进窗口的活动与评比工作。在连续两年开展活动与评比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使活动开展的更扎实更富有成效。通过活动使职工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得到进一步增强。

经过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使中心首次被学校评为文明部门。

六、积极参加市人才交流协会工作

作为协会付理事长单位,积极参加协会工作,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分别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大学等人才交流中心领导相互取经交流。精心组织安排市全市高教和普教人事干部的培训工作。作为东片高校的会长单位多次主持东片13所高校人才人事工作交流研讨会,取得了圆满的效果。中心被协会评为20xx年度先进集体。

七、中心经费使用情况

中心绩效工资由学校全额拨款,二年累计达到280万元,全部用于管理团队及一线职工的校内津贴及各类奖金的发放。

中心自助创收经费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是人才派遣管理费用,二是技术劳务输出管理费用。

人才派遣管理费用二年来收入达到22万元

技术劳务输出为21万元。

中心经费主要支出()

职工福利费:15万元

办公经费:万元

会议费:万元

凝聚力活动费:万元

工青妇活动费万元

退休及养老费:万元

慰问及困难补助:8万元

会议室装卸费:5万元

总支出达到69万元。

人才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范文 篇2

按照贵办印发《关于报送人才工作特色亮点材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结合我乡人才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开展,利用全乡干部大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讲话精神和市、区级部门关于人才工作开展安排部署的相关会议精神;利用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行动中来,营造全乡良好的社会氛围,助力人才工作的有序稳步推进。

二、党建领航,组织技能培训

结合党建工作开展的要点,各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农民夜校阵地,每月进行2次技能培训,针对党员群众的不同需求组织学习农机农技、医疗卫生、种植养殖等专业理论知识。我乡积极配合区级有关部门,每季度邀请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技术人员到我乡开展茶叶种植、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和草地贪夜蛾防治培训,为全乡种养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三、深入发掘,培养后备力量

随着办公软件及系统操作对于基层村组干部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发掘村组后备力量也是我乡人才工作开展的重点。根据各村不同实际情况,我乡启动了村级后备人才“薪火培育”计划,按照文化学历、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为全乡7个辖村培育了10名后备干部人才,其中7人为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确保各村村两委班子有新鲜血液注入,推进村组基层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落实行动,助推产业发展

我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响应,根据我乡的地理条件,在优秀农民工和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带领下,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九龙山农场,与四川泛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整合投入资金235万元,建成2条标准化线束加工生产线,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先后吸纳农户80余人就业。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乡将继续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人才建设工作中来,积极探索人才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相关工作机制,为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的有效解决做出积极贡献。

人才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范文 篇3

2020年,我局人才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市、区两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我区创新型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导向,积极开展引进国内外智力和技术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我局按照人才工作目标的要求,高度重视,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着眼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人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从多方面多渠道发现、培养人才,激励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注重人才的引进、保持及培养工作,鼓励引进高学历人才,培养素质高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队伍。为全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现将2020年度人才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特色工作:

(一)深入企业调研,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2020年,我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我局今年多次深入基层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我局就“如何大力引进、培育我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为课题,通过走访,新源电池科工贸有限公司、九鼎动力、星火农林、西村农业产业园等二十余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结合我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相关条件和人才队伍配置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先后走访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宜春远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宜春大海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江西英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研发投入、产品质量以及研发队伍建设情况。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结合科技座谈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着重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重点强调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二是建议企业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

2020年,为配合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开展了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开展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50余次,对接人次百余人,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江西志成电器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与中科院进行洽谈。新龙生物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莱茵电梯与浙江大学、志成电器与西安交通大学、天稻粮安与江西农科院展开科技合作促成成果转化。

同时也开展了省级科技特派员“千百万”帮扶行动揭底调查工作,袁州区11家企业与宜春学院开展了科技特派员驻企科技合作活动。并对袁州区2019—2020年度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了评价。

(三)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急需人才

1.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推我区特色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今年科技人才工作全面开展,入选省双千人才项目10个;新申报省双千人才及团队项目共23个;向上争取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才专项计划资金20万元,为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开展科技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持。

2.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推广农业新技术。袁州果业团、油茶团和水稻团三个科技特派团,帮助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方面,科技特派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推进农林产业发展,今年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并展开座谈,与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在科技上的真正需求,科技特派员为星火农林、蓝玉有机、宜研种业等企业提供了极大帮助。

3.注重人才队伍发展的调研分析。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的比照分析,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信息库,为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决策依据。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聚英才,加快助推“产业兴区、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奋力开创富裕文明秀美袁州建设新局面,组织人员开展企业需求普查,特别针对技术或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并可创造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大项目等急需的专业人才或管理人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专业人才。

4.注重科技服务对接的技术指导。采取合作方式聘请专家,充实技术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做技术指导,为我区做技术服务等措施。特别是中科院过程所吕鹏鹏、张海涛一行对我区科技型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指导,通过对科技成果推介、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见解,观点独到,意义深刻。这对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意识到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才资源配置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还要下苦工。

二、亮点工作:

1.持续加大力度实施科技服务培训工作。今年召集园区内外4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培训。就申报省级各类科技项目、省级“03”专项项目、省级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瞪羚企业项目、省级“双千”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5511”工程计划等项目作政策解读及项目申报具体事项。调研企业100余家,走访100余次。座谈培训400余人次。

2.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战略展开科技对接。2020年江西宜春产业技术对接会进一步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为院企合作搭建互动平台。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省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20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80余位知名专家人才参加。现场签约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项目6个、科技合作项目6个。达成建立博士工作站的意向1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有8项。通过本次专家人才与百余家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对接,共建研发平台、共克技术难题,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助推宜春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育新机、谋新篇。

人才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范文 篇4

县商务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县人才工作要点,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力厚植商务人才成长沃土,为全县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本单位上半年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局党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健全完善局党组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企业人才等制度,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健全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开展交流讨论。持续开展“人才政策进企业”宣讲活动,走访园区企业,进一步扩大人才政策的知晓面、覆盖面、惠及面,打通人才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注重发展35周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党员,目前入党积极分子1名,其他所有青年干部已提交入党申请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坚持“二十字”好干部选拔标准,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形成能上能下、有为有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全年选拔2名青年优秀干部进入局领导班子,提拔3名干部到股室负责人岗位想事、干事、担当、作为,并加强干部任职前教育。切实把好“谈话关、廉政关、承诺关”。

2.深化双招双引,助推产才融合。始终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融合共进,促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一起落户宜黄。2025年1-5月利用省外项目资金我县实际进资亿元,全市排名第8,同比下降%,全市排名第8。其中2000万以上项目14个,全市排名第2,同比增长40%,全市排名第4。亿元以上项目3个,全市排名排第7,同比增长50%,全市排名第2。

3.强化人才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对辖区的电商管理人才、运营人才、营销人才、网红达人等开展了“地毯式”摸排,并召开电商行业座谈会,双方就人才短缺、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等制约电商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加强了电商企业人才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二是牵头举办宜黄县“第六届双品网购节”电商直播活动,五一期间销售额达约3万元。邀请阿里巴巴钻石讲师为抚州市森虎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江西瑞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欧平进出口有限公司等25家园区企业开展外贸培训。

4.搭建培育平台,培养锻炼专业人才。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博览会,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促进人才培养锻炼,开拓思维和眼界,促进外贸专业人才快速成长。2月29日组织江西亚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参加第32届华交会,4月16日组织江西瑞一韵承科技有限公司和抚州市瑞森贸易有限公司参加第135届广交会。组织商贸企业参展,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组织宜黄县欣惠食品有限公司、宜黄县军峰山茶业有限公司等2家食品企业参加2024江西绿色生态产品(广东)展销会,展会期间主动与采购商对接洽谈,积极推介我县农特产品,接待消费者2380人次,达成意向成交额近70万元。

5.注重联系服务,做好人才保障工作。一是班子成员深入重点企业了解其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中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二是梳理出人才需求信息、需解技术难题、人才工作建议,并建立台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调研不够到位,围绕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点、亟待解决问题、技术需求情况调研分析不够。二是开展专题培训较少,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企业对专题培训需求未得到满足,缺少人才实践锻炼平台。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注重走访调研。深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加强与服务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各类人才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为企业解决人才问题,计划性地开展招才引智。二是搭建本土人才培育平台。重点围绕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企业,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开展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着力推动人才快速成长。三是围绕我县塑料制品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招大引强,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闽东南、长三角等地区一带,通过“双招双引”、“三请三回”等活动,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聚人才”的工作格局。

35 4027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