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会上的汇报提纲
总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分析宜居宜业环境建设成效,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与措施,促进乡村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会上的汇报提纲”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会上的汇报提纲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深入推进生态宜居理念的贯彻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以"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为指引,立足于建设宜居宜业、富美乡村的目标,全面强化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治理,以实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目前,××县已全力推进90个村庄的环境提升工程,并在全县范围内新植树木超30万株,绿化覆盖率提高至68%。凭借这些扎实举措,××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优秀示范区、××省人居环境优秀范例奖,并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树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标杆。
一、三维发力强攻坚,城乡面貌焕新颜。一是点上攻坚,彻底见底。我们聚焦"三清一改",实施"清底夯基"、"销号清零"、"再清深入"策略。着眼于处理长期积累的柴堆、石堆、粪堆、垃圾"四堆"旧患,在此基础上开展断垣杂草、线路整理、河道净化的综合治理,建立动态问题清单,推行销号制度,力求彻底清理显本色。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全县村庄整治覆盖率已提升至98%,并创新改造"品"形、"L"形、"Z"形、"T"形化粪池,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95%。我们创新实施"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厕改管养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线上一键报修、线下到户服务",这一模式在全省农村厕所革命会议上获得推广。二是线中重心,重点突破。紧盯沿河、沿主要道路等关键区域,强力推进"双沿提升"计划,210个沿线村实现联动一体,达成路域、河道、镇域、村域"四域同治"。20公里××河干流形成景观长廊,达到省级优美河湖标准110条,新增亮点景观、袖珍花园等万个,实现"无处不风景、无地不绿化"。三是面上示范,全面引领。坚持"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产村相依"的发展思路,着力于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围绕"乡愁万载·韵动××"这一主线,聚力打造了龙湾水乡、锦绣许村等4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沂河源示范区"被打造成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口,系统谋划、高品质布局全域村庄新风貌,稳步实施镇街"两大突破、十项整建制"(包括2个镇街集约化突破、3个镇完整打造乡村振兴片区、2个镇探索文旅一体化发展、3个镇实现果业振兴),差异发展、特色推广的态势不断深化。
二、延伸拓展增美感,融合发展提质效。一是涵养人文之美。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契机,抢抓全市"乡村美学教育"的先机,借助妇联的积极参与,以家庭、小巷为基础单位,创新引入"美学+"模式,建设"一庭一景、一户一品"的美丽庭院2500户、标兵户万户,"'沂'巷'沂'景·'巷'美而行"美学小巷45处,并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210个"美在家庭"示范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深入,从村庄到庭院、从厅堂到角落,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示范效应。二是丰富产业之美。同样由村庄清洁行动出发,我们进一步挖掘环境的潜力与价值,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融合项目,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兴业态,带动乡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鲁村镇的龙子峪村被评选为全国美丽休闲村庄,××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典范。三是务求民生之美。我们将村庄清洁行动的成果延伸至民生领域,成功建设并运营集助餐、助医、助浴、助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240处及助餐点170处,把村级组织办公、老年驿站、法律调解、志愿服务等全面纳入其中。借助"××红"宣讲团的力量,推进党的政策主张深入乡村、贴近农户,真正实现了既提升"形象"又深植"灵魂"。××县因此入选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展示出创新发展的新风貌。
三、完善策略稳机制,长效常态共保障。一是强化统筹治理
。借助77处社区共同体的覆盖优势,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的共建共治。在燕崖镇,通过划分120个微网格,动员890名党员和950名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和网格助理,覆盖服务3万名群众。通过集体协作,共同整治,村内工匠自发参与,义务施工、就地取材、自主设计,建立了贯穿8个村庄、风格多样的景观墙,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强化激励措施。在全市率先实行"美家超市"积分激励制度,实施"1+1+N"模式(即引领+"美家超市"+多项支持)。通过积分系统将"美在家庭"、志愿服务和村庄清洁等纳入激励范围,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家庭可以根据获得的积分兑换日常用品,鼓励和引导居民将村庄清洁行动转化为自觉的思想和行动。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出台《长效治理机制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创新"网格+"、"街(路)长+"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五有"建管机制(即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保障、有创新)。另外,将村容整洁、"美在家庭"、门前责任区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以制度形式促进共建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确保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