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
城市管理局积极推进城市治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整治,优化市民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城市管理局工作总结”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城市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指引下,我局紧扣提高城镇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居民幸福感三大核心目标,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积极履行职责,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治理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城市治理领导委员会,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城市治理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方向正确、决策科学。今年共召开专题会议35次,解决关键问题20项。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制定了《城区治理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职责,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城市治理办统筹协调,规划建设部门负责设施规划建设,环保部门负责环境与污染治理,执法部门负责执法监督等,杜绝职责不清和推诿扯皮。三是建立定期协商制度。加强定期沟通协作,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工作交流,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矛盾与问题。对于复杂问题,通过集体商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今年召开协商会议52次,处理复杂问题15项。四是增强部门联动。对于违法建设、违规经营等城市治理难题,组织多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形成强大的执法震慑力。截至目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8次,解决长期存在的顽疾12项,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和谐氛围
一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明确宣传重点、方式和目标。在县城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社区等显著位置悬挂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的横幅标语,如"爱护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遵守法规,共享文明"等。本年度共悬挂横幅280条,深入宣传城市治理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升群众知晓率与认同感。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精心编制并发放宣传资料,包括手册、说明书和倡议书等,结合不同部门和单位特点,组织"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系列活动。在社区举办知识讲座,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学校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文明意识和环保习惯;在企业举行座谈会,引导企业遵守城市管理规定,落实环保责任。今年累计开展宣传活动85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提升宣传广度和深度。三是推进流动宣传力度。出动宣传车深入城区大街小巷,通过高音喇叭播放宣传录音,传达城市管理的重要信息。宣传车出勤安排在人流密集的时段如早市、晚市,以增强宣传效果。今年共出动宣传车120车次,覆盖县城各个角落,实现宣传全面覆盖。
(三)加强执法力度,规范城区秩序
一是建立高效巡查制度。出台城区日常巡查工作制度,细化巡查区域、责任分工和巡查频次,组织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加入巡查队伍,强化对农贸市场、商业街、步行街和公园等重点区域的日常管理。对商户实行严格的经营规范,严禁占道和出店经营。今年以来,巡查人员超过1500人次,形成全域联动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二是严格执法处理程序。对查处的违法建设,坚决依法拆除,执法过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使用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确保公正合法。同时,注重与当事人沟通,争取其理解和支持,减少执法阻力。今年以来,共查处违法建设180起,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切实维护了城区建设秩序。三是强化流动摊点管理。划定专门经营区域,引导流动摊点进入指定区域经营,对不听劝阻的予以依法取缔。今年共规范商户经营行为320起,取缔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250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四)提升环境卫生,优化城区形象
一是确保充足保洁力量。保洁人员数量从原先的200人增至350人,并通过合理调配,确保各区域有专人负责清扫保洁。主次干道每天实行"两扫两保"模式,确保环境卫生保持整洁。在背街小巷推行"一扫一保",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合理设置垃圾收集设施。按照便捷居民投放、便于运输的原则,城区内设立20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定期清洗和消毒,做到日产日清,防止病媒生物滋生和异味散发。三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城区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分类标准和工作措施。通过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举办培训班15期,发放宣传资料3500份,培训人员1200人次,逐步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五)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
一是优化城区道路维护。已完成绕城大道、环城东路等重点路段的升级改造工程,对共计150公里的道路路面进行了重新铺设,完善了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实现亮灯率99%以上,设施完好率达到%。通过广泛收集和跟进群众对市政设施的反馈意见,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256起问题,有效提升了居民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二是强化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我们对城区现有排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疏通,修复了受损的排水管道1300米,整修检查井200个,确保排水通畅,消除城市内涝隐患。同时,新建了一系列排水设施,并增加雨水管理系统,显著提高了城区的防汛排涝能力。三是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新建20座公共厕所,严格按照国家二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此外,对原有公共厕所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增加了无障碍设施、通风设备和洗手池等,大幅提升了公共卫生设施的使用舒适度和卫生水平。
(六)深化党的建设,铸牢政治根基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训练,着力培养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执法队伍。二是推进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完善责任制考核机制,强化"四个意识",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题培训,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三是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建在城市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始终从政治大局的高度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工作与城市管理工作齐研究、齐部署、齐检查、齐落实,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秉持问题导向原则,聚焦群众现实需求,扎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工作成效
(一)城镇秩序显著提升。违法建设现象基本杜绝,商户经营活动全面规范,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等问题得到彻底整治,城镇建设秩序趋于规范,治理成效显著。
(二)环境卫生大幅改善。镇区内的主要干道和小街小巷焕然一新,路面洁净无垃圾堆积,卫生死角彻底清除,环境卫生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三)城镇形象持续优化。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整体形象显著提升。道路更加宽敞平整,排水系统更加通畅,公共厕所更加清洁舒适,城镇功能更加完备,展示出文明、和谐、宜居的全新风貌。
(四)群众满意度稳步上升。在破解违法建设、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环境卫生等一系列群众关切问题上取得积极成效,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任与支持。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条例,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数量不足,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部分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的掌握尚不够熟练,影响了执法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二是群众参与度亟需提升。一些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深,缺乏主动参与和自觉维护的意识,普遍存在认为城市管理是政府职责,与己无关的想法,导致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三是长效管理机制尚待完善。在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重整治而轻维护的倾向。许多问题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由于缺乏持久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问题易反复出现,难以实现长效治理。四是部门协作有待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尚显不足,工作中偶有推诿扯皮、配合不畅的现象,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跨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确保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执法队伍能力。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切实履行抓党建的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系统培训,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执法人员管理和监督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二)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内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通过主题活动、设立宣传栏、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文明和环保意识。建立并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拓展参与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制定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的群众进行表彰奖励,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三)强化机制建设,巩固管理整治效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制定和出台《城市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城市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其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四)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智慧城市管理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管理建设,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和快速处置。推广智能感知设备的应用,如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城市管理中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下一篇:保育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汇总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