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报告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报告实用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

摘要: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出发,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在对中部六省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验证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二阶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变量的路径系数,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源能力各要素的权重,从而避免在确定要素权重时人为打分,降低评价客观性的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SEM模型;人力资源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从投入型模式转变为技术型模式,而技术型的增长模式除要求有新机器、新设备外,更需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工人[5]。日益壮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的'高低,不但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对农民工个人以及对企业和*等解决**来“用工荒”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人力资源能力的内涵

徐华等[8]则认为,能力是指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从体能、技能、智能、潜能四个方面展现出对某项任务的胜任度,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商红日[9]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通常包括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劳动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力等。郑新立[10]则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人的内在素质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具体应包括德能、智能、技能、体能。越来越多研究者基于自身的学科领域从不同层面围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针对从不同研究目的和理论视角出发,造成“人力资源能力”概念的理解差异,王艳艳等[11]分别从宏观、微观、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能力”概念和外延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与前面的学者不同的是陈劭峰、赵秋成、夏芳等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陈劭峰等[12]构建了人力资源能力等效系数方程,并对**的人力资源能力分区进行了评价。赵秋成等[13]探讨了人力资源能力内涵,并从体能、智能和技能三方面分析了大连市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夏芳[14]基于森的可行能力,构建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结构关系。**对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多以定性的内涵分析为主,定量实证研究为辅;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医务工作者、财务人员等知识性员工,对其他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成果很多,涉及的问题包括素质、知识能力、心理、教育培训、就业能力、人力资本建设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或与人力资源能力问题相关,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瑶、彭建娟等学者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刘瑶等[15]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知识能力总体状况作了评价和判断。彭建娟[16]对吉林省建筑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测量,并从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就业能力的建议。曾丽[17]则是从个人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出发,对珠***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上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研究人员和地方劳动部门工作的重点多集中在农民工的就业安排、技能培训方面,研究内容大多为人力资源能力的一个侧面,并没有将心理、思想等因素纳入到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范畴中来。鲜有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为主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及**情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

人力资源能力是人的体能、智能和技能三者的高度**。体能是人力资源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工作的体力保证。体能主要包括生理机能、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智能是人所具有的运用知识和经验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数据显示:*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时十五六岁的年龄,就业的行业多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 考虑到其较低的文化水*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就业现状,本文对智能的测量主要从职业常识、文化理论水*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技能就是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中产出劳动成果最重要的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搜寻能力、技术专长和执业资格是衡量其技能的主要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着与***农民工不同的显著特征,就业动机已由生存型转变为生活型或发展型,外出务工赚钱的同时,改变生活状态,追求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他们主要的追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诉求强烈,与父辈相比他们的“城市梦”更为执着。受现行城乡和地域分隔教育、户籍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和技能水*整体处于较低水*,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与市民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18]。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高,思想**,对城市有强烈的向往,返乡务农意愿很低。但受制于以户籍限制为**的现行的诸多**阻碍,他们的城市梦在现实中遇到了很多不公*对待,诸如城市户籍、社保、教育、子女就学就业、住房等无一不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承受了父辈无法体会的心理压力。富士康“十二连跳”的农民工**事件更是证明了沉重的日常工作量,等级森严的人事**,较高的生活成本使新时期的打工者心理压力倍增。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必须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能仅仅关注体能、技能、智能等方面,还应将心理素质、进取态度等因素考虑在内。心能,即心理积蓄的潜在开发的和心理能够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是测量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可或缺的指标,衡量指标包括心理潜能、抗挫折能力、克服逆境能力等。

综上,本文将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四方面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考虑到人力资源能力及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变量不便于直接观察与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处理和解释这些变量之间关系时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采用结构方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将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进行一阶验证性模型分析,若四个能力因子间有中高度的关联度,且一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又可匹配,说明四个能力因子均受到一个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然后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进行高阶验证性分析,若二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匹配度较好,说明人力资源能力(高阶因素)对四个能力因子(初阶因素)的解释能力较高。

(二)量表设计及数据来源

四个潜在变量(能力因子)之间的协方差显著不等于0,表示四个能力因子之间有显著共变关系。六组能力因子相关系数中有四组大于,说明能力因子间存在高度相关。因此四个能力因子可能存在另一个更高阶的共同因素。从一阶验证性模型适配度的检验结果来看,所有适配指标均达到了良好水*。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适配情形良好。 由一阶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四个能力因子之间存在更高阶的因素构念。二阶验证性模型中,一阶因素构念为 “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变为内因变量,外因潜变量为高阶因素构念“人力资源能力”。用软件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二阶验证性模型进行运算,输出结果见表5,各项指标均达到较好水*,这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得到了实际**数据的较好**。

从体能、智能、技能和心能的路径系数上来看,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重要性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在教育背景苍白、工作量繁重和就业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压力和失败的从容以及压力环境中形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往往是新生代农民工从同伴中胜出的关键。这也表明,在新的社会发展和转型阶段,漠视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强硬的**文化,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和生理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已严重影响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限制了其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结 论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仅是体能、智能和技能的高度**,心能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通过对四个能力因子进行结构方程验证性分析,得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从四个能力因子对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以后要加强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关注,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培训环境,不但要担负起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责任,更要提供心理的咨询、疏导、治疗等服务,定期传授舒缓压力的方法,从而促进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地方劳动部门,除了做好职业服务*台的建设和技能培训外,还应做好入职前对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各地方*和部门应该多策并举,积极指导,配合企业做好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开发工作。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报告2

一、当前高校财务目标、财务报告与评价体系的局限

我国目前高校编制的财务报告系统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和基本表,这些报表主要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除此之外的基建报表和工会报表相关的政府机构报告。其中的前三个报表主要体现了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受托责任”,而基建报表和工会报表主要体现高校与银行之间、高校与职工之间的“受托责任”,但这两个报表也是向有关政府部门报送。这种划分看似权责明确,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对应的受托关系,也没有一个反映经济主体的综合情况的总报表。除此之外,现行报表由于编制基础和报表体系的局限性,所能够提供的财务分析指标也非常有限,不能保证现行财务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明如下:

1、由于计价方式和记账基础局限,不能提供完整的财务状况指标。高校资产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高校资产管理和核算与企业相比,有以下特点:①计价方法。一律采用历史成本法,对存量资产不进行期末价值评估,不计提减值准备,使得高校对自身的筹资能力缺乏准确的认识;②实物管理。按照《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应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产清理,但实际中很少有高校进行定期的财产清理,因而资产状况不明。③记账基础。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而不反映预付费用和预提费用,也不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换言之,财务数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无形资产的剩余年限,不充分反映负债和权利;④资产管理。与企业不同,高校获取资产目的在于使用而非周转,由于固定资产又不提折旧,账面无法反映资产的新旧程度,大部分高校对资产使用状况的评价都是模糊的,没有通用的规范化的指标。

2、由于报表体系局限,不能够提供债务风险的衡量指标。关于负债管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并依据报表所列项目可以对负债的构成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扩建,基建贷款已成为负债的主要构成,这一变动趋势隐含着日益上升的财务风险。因为,现行财务报告系统将事业与基建分设账户,但这两种行为又同属一个法人实体,基建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运用难免会与事业部分地存在交叉,当前的财务报告体系却不能直接表现其交叉程度,对于高校自身和政府的宏观决策都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也是的高校无法对自身的筹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现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使得现时债务得不到及时反映,也无法衡量债务风险。

3、社会责任指标有待改进。基本数字表中,只能反映高校的资源占用及在校学生的情况,通常是用教工人数、在校生人数及构成、固定资产情况(包括图书、车辆、土地、设备等)。但高校的社会责任不只是体现在这些方面,还应当包括高校科研情况、学生就业情况、毕业生成就情况等。这些内容更能反映高校在占用大量资源后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基本数字表中对上述内容没有任何反映,不利于管理部门对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也无法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用的辅助决策信息。

总而言之,现行财务报告与评价体系不科学,体现为对外报告不系统,对内报告不详细;反映受托责任不足,不便于内部改善管理。

二、转型期高校财务报告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1、树立全面的受托责任观,重构现有报告体系。依据美国GASB1997年提出的大学与学院财务报表框架,公立大学与学院可以同时两类报表:主体型财务报表和基金型财务报表。主体型财务报表,不区分基金类别,而把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从综合角度报告财务状况、运行状况和现金流量。该报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基础编制,而基金型报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主要反映收支。我国高等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均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基本数字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些报表主要反映高校的事业活动,属于基金型报表类。传统体制下的单一受托责任已经转变为多种受托责任,因此,应根据现实需要,编制反映资金使用责任以及社会受托责任的综合报表。虽然受托责任多样化,但是作为受托主体的高校是一个整体,应编制反映主体所有经济活动的主体型财务报表,并向社会公开;在此基础上依据政府管理的需要,编制反映收支的基金报表。

2、从管理需要出发,改进会计基础、引进决策工具。通过对各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的全面分析,为盘活存量资产以及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提供依据。从现行的报告体系来看,我国的预算会计长期以来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领导人主要关注的是预算的编制以及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事前对预算编制基础的合理性缺乏充分论证,凭基数或经验决策的情况较多,而且对于使用后的管理、使用的实际效果关注较少。体现为对各单位长期占用的大量存量资产关注不够,对这些资产的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和控制,其结果是影响了下一阶段资金的合理分配,造成资金的浪费。

在“出纳型”的财务体制下,由于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上级部门,因此,财务报表主要是列明详细的支出项目,然后对其作必要的效果分析。而对于各项目费用的本身特性缺乏深入分析;在“管理型”财务体制下,这远远是不够的,为了对高校的各项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有必须要进行资金特性分析,将各种资金划分可控与不可控、稳定和非稳定资金流,以便及时估算财务弹性,保证正常开支的基础上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机会成本。在筹资和投资时,运用资本结构模型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对计划的投资项目进行方案的预期受益比较分析,进行最佳决策,减少资金浪费。

3、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地度量和评价风险,防患于未然。近年来,高校扩建迅速,与之如影随形的财务风险的激增使我们不能熟视无睹,随着高等教育推向市场,高校与全社会同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风险、收益的经济机制里。高校的财务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对财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今大多数高校疯狂扩张、“负债经营”,似乎谁也不担心偿债能力的问题,这是高校转型期的一种自我麻醉。事实上,由于高等教育是以非营利性为目的的事业,所以必须坚持收支平衡、量人为出的预算原则,如果还抱着“吃皇粮”的思想,一旦招生规模萎缩,没有谁能够保障,国家会为数量规模巨大的各高校“慷慨解囊”,这样做也不符合时代精神,事实上银行已经把高校借贷确定为“高风险”地带,因此,高校自身必须要有忧患意识,重视财务风险的度量和评价。

三、新时期高校财务报告评价体系的改进措施

1、设立主体型财务报表,系统反映同一主体的各类经济活动。既然《教育法》已经确立了高校独立的法人地位,在编制报表上也应充分体现其完整的独立人格,因此,应增设主体型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反映高校总体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来源与运用,为全面的财务分析提供基础资料。资产负债表中将基建活动的筹资和用资均反映到该表中来才可能反映高校的全部资金来源和运用。现金流量表按照不同的经济活动分为三大块:分别体现事业活动、经营活动和基建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年末分析以正负反映各类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通过比较确定何种资金占用了何种资金,比如基建活动单独核算,事业活动为负,经营活动为正,说明事业费用不足,依赖于经营活动为其补充。如果三项皆为负数,则说明动用了以前年度结余。

2、细化内部财务报告和信息加工,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了适应转型期高校资本结构的变化,充分发挥好高校的自。首先应从自主性出发,对财权中的自主部分也即可控资金以及可控程度做出合理界定,然后结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实际需要,分配资金的使用。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高校除了现有报告体系以外还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增设以下内部报告:固定资产分析表、人力资源分析表、无形资产分析表和投资收益分析表,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还应开发或购买使用的财务分析软件,利用现代化的理财手段,改善管理。还可以对资金按照稳定来源与非稳定来源,固定性支出与非固定性支出进行分类,并将来源与运用比较,防范财务风险防范支付困难和资金过多沉淀,提高理财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3、有计划推进权责发生制和改进计价方式,为正确评价财务状况和核算损益提供基础。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改革预算会计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已成为国际趋势。在此问题上,各国做法有所不同,以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的是“一步到位”式;加拿大采用的是“分步到位”式,即先过渡到修复的收付实现制,在过渡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最后该为完全的收付实现制;美国则采用的是“逐步扩展”式,对部分活动采用收付实现制,另一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我国可以依照先易后难的策略,对于存量资产、长期借款利息和一年以上的收支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其他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除此之外,由于高校大规模的银行贷款,使得银行已经将其确定为贷款的“高风险区”,因此,高校应在定期盘点的基础上,定期对资产的价值方面进行评价,必要时计提减值准备,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为银行决策和自身筹资提供依据。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报告3

关键词:部门决算;分析工作;看法

决算分析工作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在总决算报表审核汇总后,及时编报情况反映,让有关领导第一时间了解决算数据,提高决算数据时效性;二是将决算数据加工整理,汇编成方便、实用的资料或手册,供领导和财政系统参考使用;三是对预算执行中反映出来的以及领导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撰写相关的情况分析;四是针对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撰写分析材料,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必须认真围绕四个层次内容,充分挖掘总决算这座数据“金矿”,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决算分析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一、部门决算分析的内容和框架

1 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分析年度各项收支预算的完成情况,专项的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相比执行中存在的差异和原因等。

2 收入支出情况,即各项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主要分析资金来源的构成和变动情况、各项支出的总量、构成、人均支出情况及年度可利用的各项资金来源满足各项支出需要的情况。

3 资产负债情况,主要分析总资产和净资产的规模、构成和变动情况,各项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利用和增值情况;负债、资金挂账和不良资产情况,从而判断分析对象可利用的资源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

二、部门决算的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是指分析工作中用来测算数据、权衡效益、揭示差异、查明原因等的具体方法。它是为达到分析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坐标区分析法、雷达图法、杜邦分析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侧重于对单项指标的分析;指数分析法、坐标图分析法、雷达图法是对分析对象进行定性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捆绑分析法是把指标远项深入分解,从而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的综合分析方法。

就决算报表分析而盲,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基础,也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得出的数据也比较有说服力。但当我们对多个分析对象的多个指标进行比较、排序和定性分析时,就需要引入综合分析的方法,如指数分析法、坐标图法、雷达图法等,分析时可将这些分析方法综合使用,也可在借鉴已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要。总之,分析方法作为技术手段,应该是围绕着分析目的灵活运用的。

三、部门决算分析的指标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规定“财务分析的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显然,这些指标不足以满足部门决算的分析需要,这就要求分析者在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和分析内容的侧重点增加一些分析指标。选择的指标应力求简单、实用、有代表性。部门决算分析中通常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以下3类:

1 平均酸指标 如平均收入、平均基本支山、平均人员支出、平均工资等,这类指标往往与上年同口径的平均指标或同行业标准、社会平均标准等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直观地反映分析对象所处的水平。

2 增量指标 如总资产增长率、总收入增长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牢等,部门决算中大部分数据的分析都涉及到增量指标的分析,它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出指标的变动程度。

3 结构指标如总资产中各项资产的构成和所占的比重、总收入中财政性收入相非财政性收入的比重、净资产中各项基金所占比重等,对这类指标的分疥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分析对象在资金来源、资源配置和资产构成等方面的特点。

四、分析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报告的编写过程是一个对报表数据进一步整理、归纳和补充说明的过程。在分析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个人体会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要考虑分析报告使用它的需求

部门决算分析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是部门、单位外部和内部的管理人员,外部使用者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内部使用者主要是单位领导和部门主管,不同的使用者对数据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分析报告编写时,首先应从分析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来确定分析内容和例重点,以便分析报告做到有的故矢,对使用者有所帮助。

2 要客观真实 就是要以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合理的分析手段作为分析的基础。分析所依据的基础资料要以真实完整的部门决算数据为依据,涉及到的原始财务信息也必须真实有据;分析过程中也要注意方法、指标和推论的科学合理性,决不能先入为主,先设定一个结论,再从数据中找依据。

3 要突出重点 根据分析目的在一般分析的基础上要有侧重,就某个重要问题深入下去,追根溯源,而不是流水账一样地将所有数据进行泛泛地罗列。

4 要及时 部门决算分析的资料来源于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具有时效性,应在部门决算报表编制的同时,即会计年度终了后迅速开展这项工作。

5 要通俗易懂 财务分析在财务工作领域是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避免不了要使用一些专用术语。但与学术性研究不同,部门决算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管理服务,因此分析中使用的方法、指标应力求简单、直观、有说服力,在语言上也应考虑阅读者的接受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6 要实用 决算分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对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因此,决算分析得到的结论应紧扣分析,有关的工作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纸上谈兵。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4

一、企业内外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开发领域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广泛,尤其是中亚地区前景广阔,为***物资供应***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紧跟**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开拓**外市场,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和国际化。

2、社会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周边市场环境持续改善,重组后的****整体协调发展,物资集中采购**和配套措施构成了我们开拓**外市场的坚强后盾,为向外发展提供了保障。

3、**市场大有可为。随着******的重组整合,**区块的加速开发和建设生产配套设施,为有效弥补**工作量不足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我们开拓社会市场提供了有力**。

4、社会销售不断拓展。参与****等项目服务,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加之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和理念得到广大**职工高度认同,单位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管理创新,确保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内部环境分析

1、200*年的生产经营情况

200*年是物资供应**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各方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年完成物资供应额**亿元。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万元。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成本费用支出得到严格**,信息系统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基础工作建设水*有效提升。三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激励**更加完善。

市场提升成效显著。**开发物资供应额不断增加,物资**稳步增长,社会及周边市场持续上升。回收处理报废物资**吨,实现收入***多万元。立足**周边和****,开展钢材、水泥和废钢销售,完成销售额****亿元。物资***站和***站工作量完成顺利。***项目收回资金***多万元,签订各类服务合同累计*****万元。紧抓****企业**、**、**等外部队伍动向。

努力开展物资销售。实现收入****万元,较去年增长**%。紧跟**项目步伐,进出口合同执行顺利。共执行进出口报关合同***个,报关合同总金额****万美元;办理结算合同**个,实现收入****万元。为****外市场开发提供有力**。

2、内外部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

随着**重组的不断深入,物资供应**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企业的的既定目标,应该牢牢把握核心业务,不断扩大核心区域的物资供应份额,积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加快管理、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队伍建设步伐,规划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模式、**结构框架类型,完善人事管理配套**,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物资供应处的全面发展。

3、现有人力资源的主要优势。

(1)拥有一支管理严格,运作规范,**健全,相对成熟的熟悉***物资供应**的专业化队伍。物资供应***服务保障队伍初具规模。

(2)各级**和全**职工对人力资源开发****,并积极创造造就人才的空间和机会,全处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迫切和强烈,在绝大多数青年职工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成材、自学上进的良好学习风气。

(3)**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职工队伍结构向合理化方向不断迈进,职工的年龄比例向着年轻化过渡,整体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专业构成不断趋于合理。

(4)随着电子商务工作的迅速起步,职工对电子商务和电子化自动办公方面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初步培养出一些电子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与大专院校和专业信息公司的合作与开发,使技术人员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并积累了一些信息开发技术方面的经验。

二、员工队伍现状分析

(一)员工总量分析

自***年成立以来,经过**年的发展,物资供应**发展成为***年物资供应额在**亿元以上,集机械化作业、自动化**,装卸、倒运、堆码、检验、存储、发运一条龙作业的大型物资供应***企业。

200*年用工总量为***人,职工人数**人,市场化用工***人。其中:男x人,女x人;**x人,工人x人。管理人员x人,占用工总数的x%;**信息及物资供应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和跟随服务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国际经营及服务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市场开发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仓储及生产服务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后勤保卫及其他人员x人,占用工总数的x%。

(二)员工总体结构分析

1、机关人员占全体员工比例

机关人员占全体员工比例*%。该比例主要是结合我处的**结构状况,反映机关人员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幅度。

2、管理人员绝对值分析

油田重组后,按照有序2、管理人员绝对值分析的调整**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单位**体系,使与企业发展方向**合拍。依据**第030号文,处级**,占职工总数比例%。按**号文,*合计科级职数*人,现有科级***人,占用工总量的x%,建议增加*人,占用工总量的x%。

*级的管理队伍总体呈增长趋势。*级管理人员由200*年的*人增长到200*年的*人,从数据看,科级管理人员增减趋势稳定,*均每年递增*人。

3、年龄结构

企业员工总体*均年龄为x岁。其中30岁以下:x人,占用工总量的x%,31—40岁:x人,占用工总量的x%,41—49岁:x人,占用工总量的x%,50岁:x人,占用工总量的x%,51岁以上:x人,占用工总量的x%。

4、**结构

200*年到200*年,企业总体的**结构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中专高中技校及以下的低**逐年递减,大专及以上的高**逐年递增,但高**员工比例仍然小于低**员工比例,企业整体**水*较低。研究生及以上高**员工增长缓慢,到200*年为*人,为员工总量的*%。到200*年初,企业员工总体**结构为:研究生及以上x人占*%,本科x人占*%,专科x人占*%,中专x人占*%,高中技校及职高x人占*%,初中及以下x人占*%。

中专高中技校及以下**的相对比例由200*年的x人占*%降到200*年的x人占*%,其绝对值减少了*%,大专及以上**的相对比例由200*年的x人占*%增长到200*年的x人占*%,其绝对值增长了*%,这主要是因为:(1)企业有大量员工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取得了较高**;(2)这一时期企业逐年引进大专和本科毕业生。(3)部分低**员工因退休、买断分流等形式得以减少。

(三)三支队伍分析

企业总体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服务)三支队伍的人数分别为x人、x人、x人,比例为:*%、*%和*%。经营管理人员比例略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操作技能(服务)人员比例偏高。操作技能(服务)队伍相对比例较大的主要是因为物资仓储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业务,需要大量的操作技能(服务)人员。因此,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经营管理协调工作与技术管理工作。

1、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

企业正科级管理人员、副科级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人数分别为x人、x人、x人,比例分别为:*%、*%和*%。

年龄方面:*管理人员队伍的*均年龄为*岁,40岁以上占*%,40岁以下占*%。*级管理人员队伍的*均年龄为*岁,40岁以上占*%,40岁以下占*%。

职称方面:*级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级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般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相对较低。截止200*年*月,经营管理队伍的职称结构是:副高占*%,中级占*%,初级占*%,无职称占*%。

2、操作技能(服务)队伍

操作技能(服务)队伍的技能等级相对较高,但缺乏高技能的操作人员。**仅*人,即***和***,操作服务(服务)队伍中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人数分别为x人、x人、x人,配置比例为*:*:*。

年龄方面:操作技能(服务)人员的*均年龄为*岁。其中**的*均年龄为*岁,高级工为*岁,初级工为*岁。高技能的操作人员不仅年龄偏大,而且缺乏。

**方面:操作技能(服务)人员的**水*相对较低。其中专科及以上占*%,初中及以下**占**%。

三、人力资源及管理问题

1、**性人员富裕和结构性人员失衡。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内退职工**人,*均年龄**岁以上,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人,占内退职工**%,200*年达到退休年龄**人。另一部分是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而与之不相适应的在岗老职工,在近*年内达到退休年龄**人,主要从事后勤服务和简单操作业务,缺乏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素质,难以适应目前物资供应发展的需要。虽然通过招收****补充岗位,但总体还面临人员年龄构成不合理、人员结构性缺员严重,与企业的现有规模不配套等因素。

***

2、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从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看,现有职工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性缺员严重,存在大量紧缺专业和急需人才,受职工个人素质的限制,目前*****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生产后勤和供应仓储单一性人员比较富裕,**、**、**专业方面复合性人才缺乏,制约物资供应***进一步开拓市场和经营发展。尤其是懂得****、****、***、***等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开拓市场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和懂得对外**、国际**、拥有一定**水*的外向型人才紧缺。

3、***员工存在流失性大和流动频繁。现有****短期员工的****费标准一定程度上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有差距,不能保证**员工队伍稳定。

第二部分 分析与评价

通过深入分析,总体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传统的行政性、事务性的人事管理阶段,还没有向战略性、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过渡。需要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战略性、专业化的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确定了一些基本**,规划工作也正式启动,但还需要积极推进其执行和回顾工作。员工发展、选拔机制、培训、激励和考核管理等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1)人力资源理念:人才观的界定模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性的、具有明确导向性、并且为全体员工理解并接受的人力资源理念体系。实质上是“管理通道”为作绝大部分员工愿意发展的职业通道,而且对于人才观的界定模糊,员工多以“职务高低”来衡量自己在企业的价值体现,从而导致员工形成片面的成长价值观,这与企业要求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战略观不匹配。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人事劳资部门的职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主要职责应集中到吸引、培养、任用、激励和保留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而不应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行政性和事务性工作上。

(3)招聘与选拔:招聘方式单一;内部选拔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使员工感觉***。自200x年起,***公司将招聘生员锁定在***以上,一方面提升了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带来了内部低**人员的恐慌。对于开展全员竞聘的上岗方式,一定要对员工引导和宣传到位,否则就会使员工感觉走****。

(4)培训:人才培养方式不明确,培训需求调研不详细,种类单调。对操作岗位员工的培训多依托外部机构,培训费用高且效果差,技能鉴定更多的依靠笔试来考核,特别是限制了部分必须通过实际操作达到考核鉴定效果的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造成操作岗位员工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差,对操作员工队伍素质提升负面影响很大。

(5)考核管理:考核未能体现真正的激励导向,未能给员工指明发展方向。已经建立的考核体系由于考核周期过长,缺乏时效性,导致激励作用被削弱;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指标不易量化,主观性强,导致考核的公正性受到置疑。

(6)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对员工长期发展提供导向性,员工迷茫自己的上升空间。

第三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方向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人力资源开发要紧密围绕****整体发展规划,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精细化管理目标为宗旨,以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为**,不断更新观念、加大力度,调整结构,力争形成一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敢闯市场、能打硬仗,基本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物流专业队伍;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企业**,有利于人才的产生和成长,有利于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高的人力资源良性循环机制。

二、人力资源引进和培养的主要专业方向。

1、管理专业。主要是****等有关专业。

2、外语专业。重点集中在***等适应中亚各国的交流语言专业。

3、经营管理。主要集中在*****等有关专业。

三、调整规划

(一)员工队伍总体调整思路

按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直接管理向以经济**为主的间接管理转变,抓好员工队伍总量的宏观调控。

1、**员工总量,确保队伍精干。一是严格**入口,除适量引进急需和紧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部分高层次人才以外,严格**新增员工;二是正确处理****就业问题。尽量避免大包大揽的做法。

2、积极畅通出口,为企业减员增效创造条件。一是对符合退休和提前退休条件(员工自愿提前退休)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二是及时清理劳动合同,对合同到期,表现较差的,要及时终止合同,探索通过劳动合同的规范运作为减员畅通出口;三是强化员工业绩考核,实行末位淘汰**。

3、内部挖潜,优化配置,满足人员需求。一是对新增岗位员工配置,全部采取公开招聘办法,用市场**配置人员;二是积极推动**变革,优化**结构。三是通过技术改造、优化设计和优化流程、优化操作规程、推行系统化操作等措施,优化生产操作人员配置。

4、不断加大力度,引进我处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一要加强人员接替工作,不断引进相关专业的新增大中专毕业生,确保人才后继有人。二要引进各类****过硬、业务上精通、***过硬的现**才,经常性地调整和补充人才断层,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

5、充分开发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采取内部培训与送外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追求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一方面要加强送外培训力度。

在200*年的基础上,员工送外培训率要每年增长**%,内部培训率要增长**%;另一方面对各层次员工要视其情况分类培训,对拥有较强理论知识,年富力强,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员工加大岗位培训力度,要注意在工作中给他们压担子,加压力,促进其尽快成长,迅速成才;对有一定实际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对他们定期“充电”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确保其跟上时代步伐,防止其观念滞后。

(二)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思路

细分人才素质标准,建立健全专业标准,务实打造三支队伍。

1、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选用机制,逐步优化各级***结构。

要在公开选拔经营管理者、实行**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选拔任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量化的考核体系和灵活的选拔机制,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队伍素质。要建立****量化评价标准体系,从胜任特征入手,将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际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人动机、人格品质等特征进行量化,实现**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以加强***团结为重点,抓好**作风建设

在**成员中倡导建设四好**的理念,通过加强**沟通、开展拓展训练,增强**凝聚力。实行集体**,强化*****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位成员的作用。推行**任期承诺和任期目标**,自觉接受员工的评议和**;要加大对各单位****日常考核力度。

(3)加强后备**队伍建设

加强后备**的培养锻炼,将培养锻炼计划与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给他们压担子,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考核,及时将业绩**、不思进取的***调整出去,将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吸纳进来。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要按照扩大专业范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要求,将那些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优、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学科带头人队伍。要以继续教育、深造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加大培养力度和对学科带头人考核力度,按照考核期限的要求,及时**有关专家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取消考核不合格的学科带头人的资格和津贴。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人才信息库。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库,全面掌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分析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和不足,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形成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为梯次的人才队伍。要抓好以业务深造、知识更新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工作。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为重点,抓好岗位培训。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员工个人愿望与企业需要相结合等方式,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覆盖率在***%以上,*均每人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课时。

3、操作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1)不断改善操作员工队伍的成长环境,加快内部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操作员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形成重视技能、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兼职操作工教师队伍。

(2)**参加技能大赛,推行技能大比武,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能。

定期**操作人员技能大赛,推行技能大比武,开拓操作人员眼界,使其热衷于技能钻研,不但提高操作技能。

(3)不断提高技能鉴定水*,加大操作人员的考核力度。

加快职业技能开发培训建设,实现技能鉴定的标准化、现场化,争取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和规模。要严把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关,维护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严肃性。

对违反操作规程、职业技能鉴定复审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实行**培训或待岗培训。

(三)主要措施。

建立有利于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培养、产生、使用与退出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

1、进入和退出机制。要建立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和出台一整套优厚的鼓励**,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成长环境,吸引各类有用的人才积极投身于“****”的广阔天地,去实现自身的应有价值,做一番事业。同时要妥善处理稳定与发展的矛盾,对现有老员工,按照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的思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重新转岗。对少数不思进取或经过培训仍然达不到预定要求的人员要疏通渠道,建立必要的淘汰和退出机制。

2、激励机制。要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在***上为他们的进步、业务上的提高提供条件和帮助;在感情上,提倡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待遇上,坚持突出效率、兼顾公*的原则,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生活和收入待遇,奖罚分明,敢于重奖。

3、使用机制。要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相适应的人员使用机制,重点开发和使用适应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则的人力资源,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要注意培养和使用年轻**,确保后继有人;同时要结合***企业实际,客观正确地处理好老员工、新员工及引进员工之间的复杂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报告5

关键词:人力资源 会计体系 改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08-01

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社会的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为了反映人类社会的投资从非人力资源的投资向人力资源投资的重大转变,就必须确认、记录、报告、评价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和人力资源使用的经济效果。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就是适应这个转变的必然要求。

一、对现有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分析

目前,现有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即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

1. 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分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由于对成本的计量和报告方式不同形成两种模型:一是人力资源历史成本会计;一是人力资源重置成本会计。前者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为基础,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如招募、选拔、安排、培训等)成本,不是像传统会计一样直接费用化,而是集中归类并予以资产化处理的一种会计程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无法满足重置人力资源所需支出,因此有人主张采用人力资源重置成本会计,即以目前重置人力资源应该作出的牺牲(甚至包括机会成本),来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的信息。这就弥补了历史成本计价不能保全人力资本的缺陷。

2.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分析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而对它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它的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利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为企业管理部门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显然,这种模式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有很大不同,它计量和报告的不是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所付出的成本,而是人力资源的价值。它可以人过去创造出的价值为计量的标准,也可以将来能创造的价值为计量的标准。对于这种价值的计量不可能绝对准确,而只能用推算的方法。目前常见的有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报酬折现法、拍卖价格法,以及非货币计量的方法,如评价法、技能一览表法等。

3.对劳动者权益会计分析劳动者权益会计包括人力资源投资的确认、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的确立及劳动者权益的确立三部分。

(1)对人力资源投资确认的分析人力资源投资确认指对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的支出单独计量并资产化处理,是前述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程序的继承,但与下述的内容联系,应明确其所有权并不一定仅属于企业所有者。

(2)对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确立的分析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它包含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的现金或其他经济利益的潜力。人力资产与原来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计作人力资产的概念不同,主要是以成为企业的劳动者为标志,以未来收益中视为人力资源产生的部分现值作为计价尺度(人力资产的计价方法可用经济价值法等),在性质上类似无形资产,但其价值不因使用而摊销,性质又接近土地资源。

(3)对劳动者权益确立的分析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人力资本;二是新产出价值中属于劳动者的部分。从动态看,它一般因录用职工以及劳动新创造价值的分配而增加,因职工离开企业或支付给职工而减少;从静态看,是留存于企业内的劳动者所拥有资产的对应权益要素。新产出劳动者权益从基本来源上看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法定的劳动者权益,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利益而以法规形式明确从成本、费用中计提的补偿性劳动者权益,它应按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当时的生活资料的价格来确定,如工资、职工福利基金、职工教育经费和劳动保险费等。二是少付的工资和社会捐赠等形成的劳动者权益。

二、对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改良

1.改良思路前面介绍的人力资源会计的三种模式有以下两个缺点:一是将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资产化,并将人力资产按使用期限摊销进入费用,人力资产评估价值进入费用,势必要增大费用,减少企业经营期利润,从而减少应上交政府的税收,将不能为政府接受。二是劳动者权益会计阐述了人力资源分享企业剩余成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式,但它并未将人力资产所有者与非人力资产所有者视同企业的所有者对待。

2.人力资源会计账户设置为了正确核算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全面反映人力资源信息,应设置以下几个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本账户核算人力资源的取得、培养、开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资本性支出,收到人力资本投资及人力资本评估增值等。

(2)“实收资本——人力资本”账户本账户属权益性账户,当企业收到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评估增值时记贷方,因转出、退休、死亡脱离企业和评估减值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人力资本期末数额。

(3)“累计折旧——人力资产折旧”账户本账户是“人力资产——费用化人力资产”的备抵调整账户。

(4)“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本账户核算企业人员调出、转让时收取的补偿费,转让费与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企业人员因伤亡等原因退出企业时注销的账面净值,意外伤亡事故收到的保险赔款、其他赔款与医疗费用、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之间的差额等。

(5)“应付利润(股利)———应付人力资本利润”账户本账户是负债类账户,当企业按照资本总额对利润进行分配时,按人力资本份额,计提的应付利润记贷方,支付利润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支付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利润。

3.人力资源会计报告

35 1616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