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八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涵盖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点。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1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实数知识点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打好基础

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公式,定理,原理和概念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基本技能指的是计算技巧,绘图技巧以及使用公式解决问题。技能等等。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初中的基础。学生可以合理地分配时间在初中复习这部分知识,同时学习新知识。新知识的学习通常是通过旧知识或以前学习知识的延续来引入的。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接触新旧知识,巩固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善于总结和整理

要想把数学学好的话,我们在学习之后,对于重点内容,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和整理,不断的强化记忆一下重点知识点。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怎么才能提高高考数学成绩

一、看课本补基础

基础很差,那就不要总想着有什么捷径,不要给自己找理由去偷懒,积累的过程从来就没有捷径,看课本补上基础,是一个缓慢但却最实际最靠谱的方法,特别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对于概念,公式,如何推导公式等一定要重点弄懂,还有每个知识点后面的例题,至于有同学会问那些课后习题需要做么?我觉得应该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那些针对性也不强,毕竟有些必修课本是面向全部学生,没有分文理科的。

二、跟着老师步骤去看课本补基础

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很多同学会觉得很多知识点都不懂并且还会有不知从哪里去看课本好,这时老师复习节奏很重要,你就不要自己计划今天要复习课本哪里,第一轮复习可以跟着老师步骤,老师讲到哪,就去看这部分知识点的内容,具体按照上一步骤。

2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技巧

背例题

这个是一个比较冷门但是效果奇好的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这个办法就是,遇到你不会的题目,如果怎么都做不出来,你就不用花时间弄懂它了,把它背下来,但是不要什么题都背,要背那种中等难度的题,高难的题一般以后也用不上,简单的你自己就会做。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节省了很多时间,遇到不会的题你也会往里面“套答案”了。

课后复习

高中数学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时效性,一定要在课后及时复习,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如果你隔几天在看,你会发现你的知识点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你在复习,就产不多相当于又重新在学一次,所以“趁热打铁”这个成语同样适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其次,我们复习过得知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周、每个月都最好总结一下。这样有利于形成我们的知识网络,更加方便记忆。

3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窍门

仔细研读教材

对于高考的数学来说,高考的出题一直是源自教材的,所以在高三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需要认真阅读数学的教材,并且将教材中的知识、概念、例题、等知识点加以分析,在数学的知识点中,有很多知识点网络的交汇处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想要考好数学的学生可以将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串成串,连成线,汇成面,并且将高考中出现的各个知识点加以练习并相互结合。

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数学的方式

每个高三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所以针对于他们的训练方式也不同。但是对于训练的目标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在高三学生学习数学备考的时候应该合理安排训练。首先就需要高三学生弄清楚自己的需要,无论是数学的试卷还是专题,都需要自己一点一点来做。

并且弄清楚自己那些知识点存在着问题,就要多做一些此类知识点。其次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学习要为了自己的成绩而学,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学习,在做题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目标,通过一些训练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数学做题的准确率。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2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的性质等腰梯形轴对称的应用轴对称设计轴对称图案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bc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等

o

π3+8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a”,读作“正、负根号a”。

2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

a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注意:3a3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a0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ab0ab,ab0ab,ab0ab(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1ab;baab1ab;ab1ab;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2b2ab。

五、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3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

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

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二、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得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称这条射线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一、轴对称图形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与X轴或Y轴平行的直线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⑤关于与直线X=C或Y=C对称的坐标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x,-y)_____.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x,y)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理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线就可以推知另两线。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勾股定理:B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c数学式子:a

∠C=900a2b2c2

ACb

2、神秘的数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2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数学式子:

a2b2c2∠C=900

满足a+b=c三个数a、b、c叫做勾股数。

3.一般的,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他们互为相反数。

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22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称为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常见的无理数有:

⑴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⑵开不尽的根号:如3、5、34、37等

⑶圆周率:如-、4、近似数的认识:

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数据都是近似数,例如测量长度,时间,速度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且由于测量工具不同,其测量的精确程度也不同。在实际计算中对于像π这样的数,也常常需取它们的近似值.请说说生活中应用近似数的例子。

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有多种方法,四舍五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例如,圆周率π=…

取π≈3,就是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

取π≈,就是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取π≈,就是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取π≈,就是精确到千分位(或精确到)

5、有效数字:

对一个近似数,从左面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上面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中,有3个有效数字3,1,4;

有4个有效数字3,1,4,2.等。

3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数量、位置的变化、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量的变化:

⑴生活中处处有变化的数量关系,并且这些变化的数量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感受用变化的观点分析数字信息的重要意义。

⑵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常常会发生变化,表示这种变化通常有3种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表格、图形、式子,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2、位置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人们既关心事物的数量变化,也关心事物的位置变化,如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火箭、航行中的船只、移动中的台风等位置的变化。

3、平面直角坐标系:

⑴有关概念:平面上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2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它们统称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坐标原点。

⑵确定点的位置(点坐标)

①若平面内有一点P(如图),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它的位置?

(过点P分别作x、y轴的垂线,将垂足对应的数组合起来形成一对有序实数,这样的有序实数对叫做点的坐标,可表示为P(a,b)

②若已知点Q的坐标为(m,n),该如何确定点Q的位置?

(分别过x、y轴上表示m、n的点作x、y轴的垂线,两线的交点即为点Q)

4、点坐标的特征:

⑴四个象限内点坐标的特征:

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4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作第一、二、三、四象限。

⑵数轴上点坐标的特征: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可表示为(a,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可表示为(0,b)。

⑶象限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

⑷对称点坐标的特征:

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第五章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4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8、分解因式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5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35 3895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