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农业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云海 分享 时间:

总结了农业发展成就,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未来工作方向,强化政策落实,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农民收入。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浏阳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浏阳市农业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

市农业局

20xx那年1月25日

20xx年,农业局面对中心任务重、牵头工作多的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党徽耀乡村"党建主题为引领,全局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6%,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增长8%。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区"、"全省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等先进,脱贫攻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培育、农药溯源系统建设等多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一、20xx年工作小结

1.围绕激发活力促乡村振兴,实现顺利开局。牵头制定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建立了"10+3+3+3"工作机制,以"三会"平台"聚智、聚力、聚心"。目前已有市级研究会专家团队或科研院所与我市34家企业、合作社和村(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水稻+工厂育秧"、"双新展示"等一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全市31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推进会,所有涉农村(社区)均成立了议事会,吸纳了一大批村民代表、新型经营主体和回乡创业人士参与,共同研究和推进乡村振兴,初步探索了张坊田溪"农民众筹"、沙市东门"村企合作"、社港淮州"回乡创业"等乡村振兴模式。农民日报等国家媒体以《以实干促乡村振兴的浏阳行动》为题,对我市经验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2.围绕市场导向促农业生产,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在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农产品供应环境下,今年我们着重从产销对接上着手,引导生产由"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全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链,促成4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基地开展原材料供需对接,发展订单生产和产品直供,为鼎誉检测争取农产品省级认证,全链今年共引进企业22家,绿色食品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力推浏阳农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电商"活动,与家边购实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浏阳生态优质农产品推送到全国500余家社区门店;打造全省县级首个农业品牌运营中心,推出"十大特色小吃"并启动市场开发,连续举办19期"农产品周末集市"。生态产品、品牌农业巨大的市场"红利",强力催生了农户自觉参与的意愿,全市高档优质稻种植比例达到30%,无公害水果、蔬菜认证面积达到19万亩,"鸭稻、鱼稻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推广。

3.围绕精准施策促脱贫攻坚,帮扶成效不断显现。实现脱贫3513户1156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产业扶贫覆盖全市%的贫困户,实现所有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全市共有贫困劳动力18965人,目前已转移就业14136人,打造了15公里就业圈。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一站式结算",贫困户住院实现10分钟就医报销。完成407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和305户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配套,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市就业扶贫工作案例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40强;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社会扶贫、携手奔小康、扶贫小额信贷等多项工作在全省进行推介。

4.围绕激活要素促农村改革,发展动能增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进度和质量居全省前列。出台《浏阳市关于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四型"模式,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到账收入达到万元,同比增长26%,全年累计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52个,打造了一批以官渡镇竹联村、永安镇芦塘村、社港镇淮洲村等为代表的"土地合作型",以沙市镇东门村等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型",以大瑶镇杨花村、洞阳镇西园村等为代表的"物业经营型",以沿溪镇沙龙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服务型"典型示范村。

二、20xx年工作思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工作总抓手,坚持"乡村振兴示范区、精准扶贫攻坚战、绿色产品供应源、农村改革试验田"的目标定位,突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融合促农、科技优农、改革活农"五大举措,努力加快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建设现代化浏阳贡献力量。

(一)以农村需求为导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1.抓好"五治"树立标杆。围绕农村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和治风等"五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以"乡村振兴十大示范片区"和"乡村治理十大创新项目"为抓手,推出"五治创五星"活动,结合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重点打造5个以上示范镇和60个示范村。

2.培育人才共建乡村。按照培育本土人才和引进院校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稳定优化市、乡两级农技专业队伍,推进"一乡镇一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使农技推广人才成为产业兴旺的中坚力量。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主和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努力实现每个特色产业有一支专家服务团队,每个大型基地配备一名农业技术骨干,每3000-5000亩耕地至少配备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3.用好"三会"聚集资源。充分发挥"三会"平台作用,把在外创业人士、本村经济能人、新型经营主体等组织起来,立足乡村实际,谋划、铺排和引进更多项目,聚力发展。围绕乡村产业、绿色食品产业链、农产品物流和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举办系列有针对性的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一批促推乡村发展的好项目。敏锐把握上级政策走向,精心做好项目策划与包装,加强衔接协调,力争我市更多农业农村项目纳入中央、省、市投资项目盘子。

(二)以农业品牌为引领,打造绿色产品供应源

4.以质量兴农。稳定和巩固万亩的种植结构调整任务,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特色种植片区。推广绿色生态化生产方式,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全年推广测土配肥技术面积165万亩,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40万亩,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等有机循环农业。深入推行农药经营"实名购买、流向追踪"制度,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全年市、乡两级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10万批次以上。

5.以品牌强农。做优市农业品牌运营中心,形成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品牌的"展示窗口"。用好用活"大围山梨"、"葛家鸡肠子辣椒"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每年争创1个"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做精做特"浏阳市十大特色小吃",着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营销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小吃品牌。引导和支持基地、企业和经营主体创建自主品牌,鼓励基地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力争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30%以上。

6.以融合促农。一是加快农超融合。深入开展优质农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电商"活动,引进扶持农产品直销(电商)平台,力争20xx年全市农产品进入商超、社区和酒店等高端市场达到总销量的40%以上。二是加快农旅融合。注重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型、休闲观光型、乡村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三是加快农工融合。全力加快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力促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本地原材料种养基地对接,力争20xx年绿色食品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四是加快农网融合。以省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试点县(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市、乡、村三级智慧产业体系。

7.以科技优农。一是科技合作常态化。与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化合作,积极开展产业互动和项目对接,加快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运用、新产品开发,不断提升产业的生机与活力。二是生产服务社会化。大力推广适地适业的农业新机具,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年发展10家以上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全年创建1个以上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3个以上"平安农机"示范村。

(三)以脱贫质量为重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8.围绕成果巩固,发展核心带动产业项目。面向社会征集产业扶贫项目,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合作社和企业参与,积极探索产业到户帮扶模式,着力建立贫困户增收机制。深入实施"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拓宽产业发展规模,带动连片抱团发展。

9.突出精神扶贫,增强自主脱贫内生动力。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和村规民约等方式,充分调动贫困户依靠自身能力脱贫致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力开展劳务技能、经济林果技能、电子商务技能等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发展产业的实用技术。

10.着眼实际困难,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量。坚持因村因人因户施策,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医疗、教育等实际困难。精准选派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加强政策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扶贫干部工作水平。健全驻村帮扶考核机制,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关心支持,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11.聚焦社会扶贫,吸纳更多爱心力量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的支持,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大力开展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浏阳市社会扶贫公益平台作用,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吸纳更多爱心力量参与精准扶贫。

12.强化资金监管,严肃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规范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扶贫项目实施、检查、验收,保障贫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扶贫项目资金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对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资金安全。

(四)以激发动能为目标,深耕农村改革试验田

13.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十企百社千户"工程,培育10家与农业种养联结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100家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培养1000家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或职业农户,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库,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

14.着力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严格按照改革任务和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任务。20xx年全面成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完成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确权登记,开展成员股份量化,并为成员发放股权证书,探索实施股份合作经营。

15.着力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注重抓两头促中间,一手抓空白村、薄弱村的消除,力争20xx年消除9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一手抓先进村、典型村的打造,鼓励乡镇(街道)积极开展示范村建设,引导各乡镇(街道)结合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四型"模式,每年打造1个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典型示范村。

(五)以党建引领为保障,提升三农工作执行力

16.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深入开展"党徽耀乡村"、"三联两述"党建主题活动,以领导联点抓"五化"、支部联村促振兴、专家联社优服务、"四季五佳"树标杆、"乡村讲堂"树标兵为载体,建设一支担当奉献、廉洁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7.提升一线服务能力。专家联到基地。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农户实实在在的问题上,深入开展"新春问计走基层"、"农技专家联基地"等系列活动,提高服务指导的精准性、实效性。培训办到村组。把农民需求和实用性作为技术培训的主要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600人次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以上,加快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的转化落地。新技术、新品种展示到田间。继续办好全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新品种,实现农民从"看广告买种"到"看禾订种"。

35 3962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