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分析总结范例【实用4篇】
【导言】此例“教师考试分析总结范例【实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讲评课;针对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9801
2016年4月,甘肃省民勤县教育局抽调人员对高三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笔者有幸深入高中课堂,聆听了数节高三历史课,其中近半是试卷讲评课。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讲得十分卖力,从信息提取到角度切入、从基础知识到能力立意、从注意事项到规律性认识,可谓有板有眼、有理有据、条分缕析、透彻清楚,但是,多数学生漫不经心,感觉枯燥乏力,有些甚至昏昏欲睡。为何教师吃力不讨好?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备课不充分,讲评缺乏针对性;二是教师注重单向灌输,缺少学生参与;三是学生缺乏任务驱使,讲评效果难以持续。要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的效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认真备课,明确重难点,提高讲评针对性
听课中笔者发现,在讲评试卷时,大部分教师习惯从试卷第一题开始讲,一讲到底,面面俱到。当教师将选择题讲完时已耗时大半,讲到材料解析题时已是人困马乏,剩时不多,只能虎头蛇尾。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有所选择,评重点、讲难点,而重难点的确定恰恰是建立在对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之上,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
1.备试卷。一方面,教师要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其能力要求,从而确定试卷要突出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讲评时,教师对哪些内容应该多讲、重点讲,哪些内容少讲、不讲,要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2.备学生。一方面,教师要详细统计学生答题的正误信息。选择题可利用阅卷系统进行统计,包括每道题的得分率以及四个选项的选择率。一般得分率较低试题和错误率较高的选项可重点评析。材料解析}可选出典型的“问题答案”供大家剖析、评判,同时筛选出一部分优秀答案进行展示,指出哪些学生的试卷条理清晰、哪些字迹工整、哪些语言表达精准、哪些要点全面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总结,分析出错原因,总结出错规律,并确定好讲评的重难点。
二、课堂讲求策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其参与度
学生对讲评课的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影响讲评效果,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并让学生成为讲评课的主角。
1.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轻松的环境和融洽的氛围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开展,教师务必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拿到试卷后的心情,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在讲评课开始时,简单概述测试成绩,表扬全卷最高分、全卷较高分、选择题最高分、非选择题最高分,特别应重点表扬答卷有闪光点的“学困生”,帮助他们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
2.组织学生自主校正已做答案。考试结束后,教师不仅要及时反馈考试结果,而且还要抓住讲评的最佳时期。批改好的试卷发给学生后不要急着讲解,首先让学生“趁热打铁”,在刚做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思考领悟,把做错的题进行更正,追求“满分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正确答案。自主校正后,学生一般都想知道正确答案,此时可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他们相互交流答案,深入探讨答案的生成及思维的过程。此时的讨论是高效的,学生对于自己粗心或对题意不理解造成的错误,印象会非常深刻。对于问答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典型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评判,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修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照,看看自己的答案有何长处与不足。对于争论不下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答案,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期待的心理,这为下一步的讲评打好了基础。
4.重点讲评疑难问题。讲评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主讲。学生讲评可能存在讲不清、讲不透、讲不全等诸多问题,但能调动学生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能拉近学生与试卷讲评的距离,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当然,学生主讲时,教师必须再就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并就此题目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情况、解题方法、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等共性问题予以指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课后坚持小结,强化任务驱使,提高讲评有效性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有机化学;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00-02
《医用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基础课程。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既是对中学基础教育和大学医科学生教学的衔接,也是医科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后期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期末考试起到评价教学质量的作用,通过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有机化学》自2010年以来的期末考试成绩,寻找存在的教学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定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本院2009~2014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99人,以陆阳、刘俊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第8版)为教材。2013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响应教育部MOOC新政策的号召,我校将有机化学授课学时由64学时降为48学时,其余学时以辅导和网络课程学习为主。
2.命题方式。根据三峡大教学大纲要求,由授课教师命题两套,随机抽取一套作为期末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名10题(共10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单项选择20题(共20分),填空题20题(共20分),鉴别与问答题5题(共25分),推断分析题2题(共15分)。
3.评分方法。为避免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成绩评判不同的影响,统一采用阅卷评分标准,以流水线作业方式固定每位教师的阅卷题型,核分总分均采取双人核查制。
4.统计分析方法。为获得准确数据,本文采用数理统计专用软件公司SPSS公司产品“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及作图。
二、考试成绩统计结构
分析6年学生考试成绩的总体(平均)情况,从卷面各分值得分人数情况及其比率分析,学生成绩频数分析及正态性检验,均分、最低/最高分、不及格人数/不及格率比较,各年成绩分布对比情况,2013年前后成绩分布对比等六方面进行了比较,掌握有机化学考试成绩基本变化趋势,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1.卷面基本情况分析。将6年来所有成绩排序,初步分析卷面成绩及格率。结果发现60分以上人群占绝大多数,占总数的%;均分分,最高成绩97分,最低仅7分;不及格人数较多达302人,不及格率较高为%。进一步比较各年面均分、最低分、最高分及不及格率。对比卷面均分,2012年最好分,2014年最低;对比最低分,2010年最好23分,2015年最低仅7分;对比最高分,2012年最好97分,2011年最低仅86分;对比卷面成绩不及格率,2012年最低为%,2014年最高%。各年卷面成绩基本分析结果表明,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总体把握较好,学生总体学习状况尚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各年成绩存在一定波动等。
2.学生成绩频数分析及正态性检验。将6年来所有学生的总体成绩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SPSS软件做了频数分布图(图1)。以单样本k-s检验法检验全体学生成绩是否正态分布,根据P值是否大于进行确定。结果表明,p=。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成绩并不呈正态分布。
3.各年成绩分布对比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各年成绩变化趋势,做了成绩分布曲线比较,见图2。结果表明,考试基本情况比较稳定,各年得分基本接近。以2011年最好,2014年最差,其顺序为2011>2013>2010≈2012>2015>2014。其中,2014年和2015年高分者比率明显减少。
年前后成绩分布对比。为进一步确定成绩变化是否和培养方案改革有关,比较2013年前后各3年的成绩分布曲线。结果表明,2013年前较为稳定,2013年后考试成绩波动较大,2014和2015两年成绩滑坡较为明显;2013年前考试成绩确实好于2013年后,其高分者比率明显较多,且60分以下者明显较少。
三、教学思考
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质量、寻找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能够达到寻找教学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把握授课重点、提高命题技巧的目的[1]。为强化教学质量,我们统一了试卷题型题量及分值;为保证阅卷质量及公平性,采用了流水线阅卷方式;为了掌握教学情况,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这些都是对有机化学考试管理工作做出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教师客观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授课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发展到现在的PBL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反转课堂、网络课程、慕课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提出“将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目的是保障学生课堂外学习的时间,进而修改了2013年的培养方案。但近2年学生成绩明显下滑,反映这项改革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基本素质不一致所致;二是教师对学生自学引导和要求不够;三是学风不严,自学时间过少所致;四是医学生对有机化学不够重视所致;五是教师和学生对新培养方案不适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大学管理等多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就教师而言,应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2],使试题库更加科学、客观、完善,启发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仅仅是单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并不能完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和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强调教的同时,更应当强调学生的学,学生应当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主动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学校也应制定新的合理的管理办法,以提供更好的教和学的软硬件环境,以促进教风、学风的真正好转。只有做好了教学环节中的每一步,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坤,郭晏华,孙艳涛,等。由期末试卷分析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60-61.
[2]徐正春,陈北光,陈锡沐。关于有机化学课程的成绩分析、问卷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4(130):44-46.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Our University
LIU Wei,ZHANG Hong-qi,YU Ling-ling,WANG Ying,HE Yu-min,DENG Gai-gai
(Medical Science Colle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Hubei 443002,China)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第三篇】
1.构建试题库。题库建设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科学性是指参照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并经专家严格论证,题型全、题量多、覆盖范围广、难易程度适中。在原有题型基础上增加选择题,题量367道。知识点覆盖总论全部章节。难度分布为容易占21.4%,较易26.9%,中等20.7%,较难17.3%,难13.7%;安全性是指题库上网,考教分离,减少任课教师考前泄漏题目、圈定范围等失密环节;实用性是指考题皆为临床案例改编,符合临床实际,从题库反复多次抽题,节约劳力。
2.增加实践考试环节。操作考试要求应试人员必须通过一定过程的操作,才能得到结果,操作过程无法省略,必须了解和练习全部题目的操作过程,达到了考试的目的[7]。实验成绩纳入总成绩,占20%,采取世界通用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多站考试形式,分为无菌技术、器械打结、心肺复苏、切开缝合等站。创建“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督导三方面的监督及评价作用;考教分离,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验师,只负责上课及课后网上作业布置及阅卷,OSCE考官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组成,教学过程中的多阶段考核及课程结束的考核均由OSCE考官负责。
3.分析试卷结果。试卷分析是题库建设的重要环节[1]。试卷分析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提高题库建设的水平,避免试题沉积的出现。以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基础试卷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软件分析试题的难度、信度、区分度和效度[13]。
二、试卷分析
2009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计8个班,243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考试,统计每个学生各题型得分及总分,将原始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试卷分析。满分为100分,最低是39分,最高95.5分,平均得分为81.7860,标准差是8.78776,本次考试平均分较高,总体偏易,标准差较大,说明学生间的差距存在较大的差距(见附图)。试卷难度常用系数P来表示,P的取值范围是0-1,选择题难度系数P=0.85,本份试卷单选题选项个数为4,则选择题的校正难度系数cp=0.80。难度偏低,建议适当增加难度;填空题的难度系数为0.68,比较合理(见表1)。试卷的区分度是指试题把不同水平的受试者区分开来的程度,用字母D来表示,-1≤D≤1。总体区分度为0.256较低,说明试卷难度较小,没有很好地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建议适当增加试卷难度或增加试题量,填空题与名词解释的区分度尚可(见表2)。试卷信度是指同一份试卷对受试者进行多次检验的一致程度,反应了试卷的稳定与可靠程度,用信度系数R来表示,0≤R≤1,其值越大,说明对受试者进行多次检验的结果越一致,试卷的信度越高。可见各题型总体信度均>0.6,信度较好(见表3)。试卷效度反应了测试结果与受试者实际能力水平及欲测内容的吻合程度,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4,很低,效度较差。外科学实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理论考试结果与实验成绩可能有较大误差,因而两者的相关性降低,造成信度偏低。
三、总结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第四篇】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试卷评讲课必须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充分准备。每次考试后,教师必须对试卷进行认真批阅、仔细分析。通过试卷批阅,分析统计出具体错题量及具体问题所在。与高一、高二阶段的考试相比,我觉得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练习应在学生做错的题目上下工夫,设计几道与试题内容、题型相关的备用题,以便在评讲时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标。
第二,总体小结。上课开始,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次练习的意图、考试的范围、试卷的基本特点、试题的难易度、班级平均分以及本班与其他班级相比所处的位置,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坐标,认识试题与高考试题之间的联系,强调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在本卷中的落实情况,使学生对本卷有个明确的认识。
第三,重点评讲。每次考试题目较多,每题都仔细评讲是不可能的。我的做法是,在课前将试卷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先将错题找出并订正。评讲时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错因分析。评讲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要集中力量评讲,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如在选择题的解答中,常见的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审题粗心大意、忽视审题干和选择方向,对题干的内涵不能准确把握等;②对于历史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③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准确、不到位;④解题方法不当等。
(2)注意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联系。评讲时,要通过对一道题的讲解,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注意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联系。切忌就题论题,力争通过试卷的评讲,既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对学生有启发,让学生有新思考和新收获,使试卷评讲课起到归纳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系统的作用。如一次考试中考查了热点问题——农业问题,但题目主要侧重于考查农业发展的表现。那么,在评讲该试题时应注意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评价进行复习等,甚至可联系中国近现代的有关知识评讲。
(3)举一反三,总结规律。一般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者会在设计题目的条件及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考生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考试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评讲试卷时,每道题按原题讲完后,最好把原题进行变化,即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善于将试卷分类,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
第四,提出要求。每次试卷评讲结束,教师均应进行小结,明确提出要求及改进方向。以巩固评讲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建立了错题集。每次试卷评讲后,让学生把试题出错的原因、正确答案和类似题型作详细整理,以进一步巩固评讲效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试卷评讲的形式
试卷评讲一般可采取教师评讲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搬上屏幕的功能,更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感和紧张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能将试题的正确答案完整而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结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谈谈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看法。解题时,大多数学生注意到了关键词“结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但令许多学生头痛的是不知道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来建构起“趋势”与“看法”之间的联系。为此,我在课件制作时给出了这样的参考答案:角度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角度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角度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当然,运用多媒体评讲试卷要避免喧宾夺主,不应过于花哨,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上一篇:教师考试分析总结范例【精彩4篇】
下一篇:教师考试分析总结范例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