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浩渺 分享 时间:

报告分析了财政收入、支出及经济增长情况,指出经济运行平稳,财政政策有效,未来需关注潜在风险与调整措施。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财政局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市财政局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13月份,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02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年初预算的1049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899亿元,同比增长49%;非税收入完成2703亿元,同比增长77%。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13月份,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54亿元,同比增长79%,为变动预算数的869%,高于序时进度102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完成11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90%,同比增长82%;住房保障支出完成3006亿元,同比增长688%;卫生健康支出完成1621亿元,同比增长444%;农林水支出完成6012亿元,同比增长47%。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13月份,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65亿元,同比下降746%,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13%。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222亿元,同比下降807%,为变动预算数的389%,低于序时进度59个百分点。

(四)财政预算平衡情况。13月份,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02亿元,加上上年结余、上级各项补助5565亿元,形成地方留成财力7667亿元,加上上年结余455亿元,全市累计净结余资金31622亿元。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54亿元,可用财力31622亿元。由于我市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季度企业缴纳的各类税费,因税费收缴进度不一致等因素影响,造成我市一季度财力安排后劲不足,存在缺口5515亿元。另外,去年同期我市实施多项政府债券转贷项目,偿还政府债务本息1235亿元,进一步减少了我市财力。预计今年全年将形成地方留成财力76亿元,加上上年结余、上级各项补助及政府债券利息返还等资金,可形成市级财力130亿元左右。因此,市本级财政将通过上级追加指标、压减部门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弥补财力缺口,确保年度收支平衡。

(五)债务管理工作情况。

1.设立全市融资担保集团。组建*市普惠金融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集团,引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金融机构作为股东,注册资本金均达到20亿元以上。2.实施《*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行为。明确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权限、程序和时限要求;制定项目概算编制指引,规范概算编制行为;确立了全过程造价控制理念,加强项目竣工结算管理。3.加强政府债券管理。按照中央、省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掌握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情况和还本付息情况,确保全年政府性债务余额控制在风险预警线以内。4.扎实开展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组织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借转贷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规范。5.常态化监测平台运行。每日监测平台数据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平台数据与财政业务数据之间差异,核实原因并及时修正,同时积极向上级平台反馈我市数据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财政运行情况看,我市经济增长基础较为稳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改善,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受各种减收增支因素综合冲击严重,收入增长后劲乏力;(二)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市场信心不足;(四)社会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五)财政管理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六)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加强对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的研判分析。强化经济运行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增强经济运行合理性预警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壮大,继续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和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扎实开展四个十活动,助推市场主体提振信心、恢复元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社会消费拉动作用。保持外贸良好态势,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体系,适度增加乡镇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范围,激发县级活力、调动乡镇积极性。完善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在坚持三定规定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尽快明确市与区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及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形成清晰的市与区财政事权划分框架;进一步完善市对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区级财力转移支付的均衡性、科学性和精准性,促进区域财力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向基层延伸改革举措。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向基层延伸工作;加强退税资金监管力度,确保退税资金高效、安全使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树立底线思维,制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实施方案;建立全口径债务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隐性债务存量化解工作;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扎实做好债券利息兑付工作。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制定我市化解隐性债务实施方案;建立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化债工作任务落实;坚持疏堵结合、开好前门、严堵后门的原则构建综合性资金池;强化政府债券还款管理;加强专项债券绩效管理。

(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向省厅争取金融资源配置试点市名额;围绕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谋划储备重点投向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信贷产品;推广政银担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财务顾问中介机构智力支撑作用;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积极引进域外金融资源落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认真落实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金融支持市场主体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35 4465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