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总结【范例3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经典国学蕴含深厚哲理,强调仁义礼智,倡导和谐人际,追求内心修养,传承文化智慧,塑造道德风范,启迪人生智慧。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经典国学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经典国学总结

经典国学总结 篇1

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本学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活动开展至今,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经典就是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做人明理之本。在研读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对我校开展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准备,务求卓有成效。

1、制定《田墩中学国学工作计划》,做到活动有计划,目的明确、责任清楚,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七至九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以《三字经》作为本学期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教本,组织购买全体师生每人一册,做到人人都有教本上课。

4、安排文化素养较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任课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二、以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

1、“金秋师生经典诵读会”,以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国学课文的背诵和课外相关知识的积累。在活动过程中,选手们以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把《三字经》中的经典诵读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这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三字经》成果的舞台。

2、“教师国学讲坛”活动,根据国学教师自主学习的成果,结合国学课程内涵的需要,促进教师加强国学文化学习,了解《三字经》涉及的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提升了教师的国学修养,丰富了教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期待。

3、我校还举行了国学教学优质课比赛,在友好的评比活动中,使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更好地完成国学教学工作。

我校自开展国学经典研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三、取得的成绩。

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好经典研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四、努力方向。

但是,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经典国学总结 篇2

按照本学期国学课教学计划,国学课程的内容是《少儿国学》上半部内容讲解和历代美文欣赏。为了顺利完成讲授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课

为了构建合理的国学教学模式,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古诗的注解、视频及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视频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

二、双管齐下

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两次变革:

(1)趣味化诵读

为了激发孩子们国学兴趣,我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另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2)讲授方式

随着诵读的积累,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字面的意思有了兴趣,甚而对文化传统产生好奇,因此讲解顺势而行。课堂主要融入了以下内容:

情景互动:把经典内容融合在生活中,以情景剧来互动,深刻体会。

(3)课堂特色

1、礼仪风俗、人文智慧、历史圣贤典故、伦理道德的浸泡式学习,并以趣味性、讨论性、引导性贯穿于国学课堂。

2、经典诵读、注释翻译、情景互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文化涵养,增进记忆力、认知力、表达力、逻辑思维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发展。

3、故事讲解、演讲故事、培养学生自信力,增强语言力、文辞力、写作力、演说力、领导力。

4、舞蹈话剧、肢体协调、在境教的氛围中“言传身教”学习“仁德”教育。

5、三“圣贤”(学习圣贤、立志圣贤、行为圣贤),与父母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家庭和谐。

(4)教学远期效果

学好国语培养汉语学习兴趣夯实文辞驾驭能力以知促行具象经典知行榜样尊长睦友敬事为仁积知成智积流成海敏而能思集腋成裘勤而好学气质涵养腹有诗书气自风华汲古纳今品自高远。

本学期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经典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校国学课教育的深入开展,在校长的领导下,我会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沈铁实验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贡献。

经典国学总结 篇3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底蕴。大兴第五小学参加了大兴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研究,申报的子课题是。下面将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制度保证课程设置

我们带领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大兴区“十二五”课题研究推进意见》,确立了本校课题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担任课题的负责人,各个年级语文教研组长负责本年级的国学教学工作,语文老师担任国学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六个年级均具备卡开设国学课程的条件,每周安排一节课上国学,安排进课程表,利用晨会课前诵读时间,将国学课程开足开齐。

二、注重培训课题教师

我们学校是第一次加入到国学课程教学研究,对国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等等都比较陌生。为此我们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培训,在暑假,指派13名教师参加在大兴十小进行的为期4天的培训。聆听了北大教授张辛《孔子智慧和国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声律启蒙时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读本》、北京四中教师李雄,丰台实验中学教师何洪亮也分别结合自己对国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经验,对《弟子规》、《论语》、《孟子》进行了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导。这些教师认真学习,撰写了学习体会。在教研活动时,这些先期培训的教师作为辅导员,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专家对国学的阐述向同组教师介绍,对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扫盲培训,使教师对下一步如何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好了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教师中重点推选李玉然、李潘、郭红霞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入到大兴区的国学课程研究团队中,参与总课题组的课题培训,参与区内研究课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利用榜样的辐射作用带动同组所有教师的整体提高。我们与校本部教研整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让课题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三、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

国学是一门课程,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同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挖掘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根据各自教学风格设计教学过程。同组成员经常相互听课,课后评课,反思教学行为。

以六年级为例,在课程开始学习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尽快消除大家的盲目感,马红梅老师讲授《良知良德》一课,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供大家研讨。老师们以此为例剖析,共同揣摩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红归纳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拓展延伸升华提升注重积累熟读成诵”这几大教学环节。

为了得到专家的引领,我们推出王春红、贾丽、郭红霞分别上了低中高三节课,接受教研员检查指导。老师们提前参与备课授课全过程,参照教研员的评析,校正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反思教学提高业务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基本上能够胜任钻研教材,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妙招。例如田雅琴老师通过以点带面来鼓励学生诵读、高建爽老师利用教育技术充实相关信息材料、邢文英老师把古诗文学习方法迁移到国学课程、朱月霞老师把国学学习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杨春老师利用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解国学文化等等,我们鼓励教师相互交流,通过教学智慧分享共同提高。

五、为学生诵读搭建平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不要求“甚解”,知道大意即可,在读中感受、欣赏、悟情。这就需要一定的读书的量做积累。教师利用校讯通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学课程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在家庭方面促学的建议,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家里,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读多背,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任课教师注意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利用朗读检测手册对国学课文的朗读质量进行评价,相应地完成自评和同学互评检测。除了指导学生课上读书,还培养学生抓住零散时间诵读的好习惯。例如课外活动做操时按照节拍在心里默念课文;课间踢毽时按照一毽一字计数等等。

为了检查和监督国学授课情况,学校抽取每个班的5名学生进行国学朗读检测,成绩计入教师功能考评,提醒师生对国学予以重视。还利用广播时间和校本课程展示时间,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展示,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一学期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自由度大难以把握。由于每个年级只有一本书作为教师学生共用的教材,教师没有相应的参考资料,教学中自由度太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不好确定。对于较多同轨班的学校,必须依赖教研活动才能够统一把握的尺度。

2、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厚。任课的教师都是原班的语文教师,对国学没有深厚的造诣。他们还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上,学习也是重在对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上,现有的师资培训也是这个倾向,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亟需提高传统文化积淀。

3、课程管理不严格,没有按要求上报活动信息,课题教师积累研究成果意识不强。存在的问题就是下学期课题开展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校在下期要细化课题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力求规范。

另外,还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老师开拓视野,学习兄弟学校成熟的经验。

2、我校为校园环境渗透德育和攀登英语课题实验校,在已有的装修布置中已经定下了格调,我们力求在下学年班级文化布置中重新设计国学文化氛围。

3、对于国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研究方向有些偏离原来确定的研究课题,需要适度调整。

35 4367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