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我市侨务工作积极推进,促进侨界团结,支持经济发展,增强文化交流,提升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我市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我市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全市侨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新形势下做好侨务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凝聚侨心、汇聚侨力、集聚侨智,在服务创新名城建设、收关"十三五"、布局"十四五"等工作方面,发挥了侨务优势,展现了侨务担当。截至目前,全市共获得国家级侨务荣誉24项、省级侨务荣誉36项。
一、近年来侨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对侨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遵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认真履行"统一领导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统一管理侨务工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涉侨工作"的职责。组织力量积极参与我市《关于贯彻〈条例〉的实施方案(草案)》的制定,将《条例》规定和要求转化为指导开展侨务工作的具体举措。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根据中央和省委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侨务工作,今年8月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第一次以市委名义出台了专项政策性文件,通过广泛调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力量,以"大统战"工作格局引领侨务工作创新发展,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侨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南京落地落实。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广泛凝聚共识。接续举办"南京市海外中青年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和"南京市归侨侨眷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组织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实况,开展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系统培训侨界代表人士120余人次。通过培训,增进侨界代表人士对国情省情市情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提振他们在南京创新创业的信心。
(二)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深化优化为侨服务
一是宣介政策,强化依法护侨的"力度"。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南京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举办"侨务政策法规进高校"系列活动,在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驻宁高校开展侨务政策法规宣讲,营造依法护侨社会氛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指导各区做好涉侨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工作,优化流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政务效能。2018年以来,共依法办理各类涉侨行政事项58件。简化华侨恢复户口登记流程,通过市侨办办理回国定居的华侨人数由峰值的31人下降到去年的1人,极大便利了华侨来我市发展。
二是畅通渠道,拓展发挥侨力的"维度"。充分发挥侨界代表人士在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独特作用,近5年共提交议案、提案、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1250余件。对全市侨界代表人士进行调查摸底,初步建立260名涵盖全市各领域的侨界代表人士数据库,选树推荐多批优秀侨界代表人士多次获评国家和省、市荣誉,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热情,不断扩大侨务工作的联系面和影响力。推荐海外华裔新生代代表人士参加省级以上研修考察,定期举办"海外代表人士南京行"系列活动,为海外代表人士在宁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三是深化服务,显现为侨服务的"温度"。制定《南京市困难归侨补助专项资金使用相关规定》,明确补助范围与标准,规范资金的申报、审核和发放程序,细致做好对贫困、孤寡等特殊困难侨界群体的救助、帮扶工作。2018年以来累计向低保、重病等困难归侨和1978年前回国的企业退休归侨发放生活补助1078人次,计万元。稳妥做好涉侨信访工作,畅通侨界群众表达渠道,及时回应诉求,化解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促进侨界和谐稳定。
(三)坚持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凝侨心聚侨力
一是聚焦创新创业,引导侨务资源融入创新名城建设。全市各级侨务部门发挥侨务资源优势,邀请欧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商学界代表人士、外企及海外客商、重点侨商参加"留交会""金洽会""软博会""南京创新周"等各类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促成意大利拉斯佩齐亚市与我市签订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中荷文化经济关系基金会与南京白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高质量完成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及南京专场活动各项工作,邀请并组织145名嘉宾来宁调研考察,签署投资意向协议。持续推进"侨梦苑"建设,在德国、荷兰、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专场推介会,31家华人华侨专业协会与"侨梦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园区涉侨企业总数达265家,累计增长%。
二是聚焦国内国际,支持侨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注重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助力侨商转型,在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引导侨资侨智回流,在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系紧联络纽带。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华人华侨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实施意见》。组团赴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展"一带一路"人文经贸交流和引才引资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举办11场海外项目视频路演。推介南京企业参与东南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举办"一带一路"交汇点华商大会南京招商推介会,促成福隆控股集团等10个"走出去"企业现场与新加坡江苏会等9个国家的侨团线上签约。
三是聚焦"巷港湾园",助力侨界高层次人才融入南京引才聚才"强磁场"。准确把握人才工作新特点新态势,不断强化对侨务资源的涵养和培育,深化与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谊大会对接,与全球200余家海外社团、专业协会和校友会建立常态联系,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交流。开展推介南京"海智湾"系列专场活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近年来,共举办各类侨务专场活动100余场,推介"创业南京"人才政策、园区和硅巷创业环境,邀请3500余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考察。通过优化海联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对外交流,为人才走出去引进来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四)坚持在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侨务优势
一是持续办好"云"系列活动,创新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通过"云课堂"教学,采用"云证书""云奖品"激励,不断丰富特色内容,提升活动覆盖,实现长效涵养。连续举办"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累计吸引来自海外46个国家和地区的227所华文学校和华人社团近10万人次参与。在线举办"南京'一带一路'华文教师培训班",来自15个国家280所华文学校857位华文教师参训。开设"中华文化云课堂",安排云锦、花灯、剪纸、金箔等特色文化课程,连续14周开展线上教育,3500余人次海外华裔青少年和华文教师在线学习。
二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扩大南京海外影响。参与国侨办"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文化项目,组织我市民乐、昆曲艺术家赴美国开展慰侨演出,在4城举办5场活动,为3000余位旅美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送上南京特色节目。联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驻宁高校,联办"月明南京·云端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来自英国、德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约52万人次在线参与。协同市中医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网上中医诊所,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拍摄视频介绍抗疫中药,普及中医药知识,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发展与传承。借助我市"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平台,深化与海外华人华侨文化社团的联系交往,推动我市优质文化资源的展示与输出。
三是积极开展海外宣传,真实立体全面展示南京。与中新社江苏分社签署协议,联手开展海外宣传。利用新媒体渠道,在30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发布宣传推介南京的文章1000余篇次。积极开展"海外华媒南京专版"宣传,2018年以来共向海外主要华文媒体推送58个外宣专版。举办"2020南京海外华文媒体'云对话'"活动,与法国、德国、日本等8个国家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开展对话,强化联系交往。举办"'宁'心聚力·我们在一起"2021新春"云"上音乐会,包括海外华人华侨在内的20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通过各类联络联谊活动,不断扩大朋友圈。
(五)坚持在抗疫大考中展现侨界担当作为
一是广泛动员海外侨胞支援国内疫情防控。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市侨务系统广泛动员海外侨团、协会从海外采购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累计捐款捐物达3400余万元,为抗疫斗争取得胜利贡献了侨界力量。面对今年禄口机场疫情,海外侨胞再次积极行动,美国华人专家会、加拿大江苏华人联合总会等众多海外侨团积极捐款捐物,共助我市抗疫。
二是持续开展"暖侨行动"支持侨胞抗击疫情。成立援助南京籍海外侨胞抗疫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关于援助南京籍海外侨胞共同抗疫的工作方案》《南京海外华人华侨及留学人员抗击疫情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援助对象、援助措施和任务分工,多渠道向南京籍侨胞和留学生相对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捐赠抗疫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捐赠一次性口罩万只,N95口罩万只,一次性手套万只,防护服600套,医用呼吸机7台,核酸检测试剂盒1200余个。制定《在宁华人华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将我市华人华侨纳入疫苗接种人群范围,累计接种1700余人。
三是发挥侨智侨力助力精准防控疫情。禄口机场疫情期间,美国归侨、南京大学教授黄宜华带领专业团队,研发数字防疫通行扫码流调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疫情走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安元科技、金智慧安利等一批侨资企业,研发上线"疫情风险防控云平台",通过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视频图像分析和大数据研判等技术,为疫情精准防控及复工复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新时代侨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研究还要深入。在如何更好的适应机构改革后侨务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要求还要多探索多研究。在围绕履行"三统"职责与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侨界群众上还要进一步转变思路、找准定位、创新举措。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团体开展侨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上,还要多下功夫,探索更多方法和路径。
二是侨界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还不能满足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需要。侨界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侨界代表人士遴选、队伍建设还亟待加强,特别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有影响、发挥作用的"领袖"人物比较少。市、区两级侨界代表人士使用的数量和比例与新时代侨务工作需求还不匹配。
三是基层侨务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新修订的《条例》明确了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任务,侨务部门担负的使命更重、责任更大、任务更多,但基层侨务工作力量配置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具体要求,统筹推进全市侨务工作。扎实履行《条例》明确的"三统"职责,推动中央和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把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框架内,建立起由统战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协作机制,协同推动侨务工作重难点问题解决。
二是探索建立侨界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侨界代表人士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人选、政协特邀代表人士等的考察遴选办法。通过开展侨界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加强对有潜质的优秀人才跟踪培养,动态丰富和完善侨界代表人物库,为引导侨界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打好基础。
三是打造侨务工作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在服务"创新名城"建设、拓展侨务外宣、深化为侨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举措、扩大影响,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知名度的侨务工作品牌。
上一篇:综合实践教研组工作总结最新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