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最新4篇】
【导言】此例“乡镇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最新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镇调研报告【第一篇】
一、乡镇经济运行情况
(一)乡镇收入主要构成。乡镇财政取消了金库,乡镇各项税收及非税收入等直接缴入上级财政,乡镇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的任务,全市所有乡镇经费的来源,均由各乡镇按上级财政预算编制标准、办法和程序编制本单位年度财政收支预算,由市财政局予以核定和拨付。
(二)乡镇财政支出使用情况。财政支出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支出有预算,开支有标准,审批按程序。财政工作人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年度下达的预算指标,由工作人员按月造出用款计划,报经政府领导审批,然后报到市财政局审核后统一拔付。
二、乡镇财政体制情况
(一)乡镇财权与事权是否匹配。目前存在一些不应有乡镇承担的事权却继续存在甚至不断下移,乡镇一级承担了许多与其财权不相称的事权,不仅要履行领导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职责,还要提供大量社会公共物品,如农村道路建设、社会治安管理等,而其中有些公共物品不应当全部由乡镇提供。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中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分成比例低,如果在预算收入不能确保完成的情况下,乡镇无法保障乡镇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
(二)收入分成情况。由于财政配套资金不足,乡村财政运转困难,且乡村财力薄弱,历史负债也较多。在核算收入分成中,分成比例低,且乡镇配套资金要求多,财政投入升级达标多。对乡镇的支出要求“门槛”越来越高,导致乡镇处于两难境地。
(三)对乡镇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看法。通过试点的方法,探索恢复乡镇财政金库。预算法规定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之前之所以撤销乡镇金库,是考虑到在以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乡镇收入任务与当地支出完全挂钩,同时将收入任务作为考核指标下达,与乡镇领导的考核和任用挂钩,容易造成不正当渠道组织收入、非法组织税源等问题的产生。新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理念,乡镇财政收入将不再成为压力指标,可以以试点的方式,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恢复乡镇金库,探索建立与收入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提升乡镇培植财源、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乡镇经济法发展积极性。
(四)乡镇财政工作开展情况。乡镇财政所改革后,财政工作人员纳入乡政府一并管理。××乡财政人员共2人,其中1名为在编人员,1名为临聘人员。主要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的征管,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有独立的办公地点,财政干部老龄化较严重,待遇偏低,成长空间受限,大量的工作与干部人数不匹配。
三、乡镇财力建设主要制约因素
(一)体制方面。工作经费不足。乡镇基层的工作性质是面对广大农民,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是要求深入到农村第一线的,加之信息化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运行费用和计算机所需耗材等开支都比较大,办公经费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有的除了人员工资外基本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预算,经费不足问题逐步显现,影响到乡政府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土地方面。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土地规划方面;工业用地、项目用地等用地指标方面;乡镇土地交易市场情况、土地增减挂情况等。
(三)产业方面。摸清乡镇财源情况,乡镇是否有稳定的税源产业,税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村集体经济、圩镇经济发展等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体制等同于预算单位管理的模式,乡镇的支出均由市财政予以保障,不再与乡镇收入挂钩。虽然乡政府具有协税护税的职能,但是经济形势下滑、乡镇经济基础弱,加之乡镇税收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协调税源难度大,使得各乡镇培植财源、协税护税的积极性较低,乡镇财政组织收入的职能趋于弱化,乡镇税源严重缺乏。
(四)其他方面。近年来财务工作涉及的事多、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加之财政人员兼职多,业务能力不够强。从事繁重的工作,压力加大,这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财政人员工作积极性。财政人员电脑使用频繁,工作中电脑启动和网络连接速度太慢,但无资金配备新电脑。
四、乡镇财力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乡镇分类考核方面。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划分乡镇类型,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积极性,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发挥体制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总量。加大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协调发展。如××乡属于城郊乡镇,既有城又有乡的优势,属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乡镇,在转移支付分配标准上要加大分配比例。可以以试点的方式,在地理位置和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探索建立与收入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提升乡镇培植财源、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乡镇经济法发展积极性。
(二)增强乡镇财力方面。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所属企业、个体工商户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税收收入的县得部分,纳入乡镇体制收入。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分成,建设用地出让收入分成,取适当比例返回给相关乡镇,用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资产、资源的管理,积极整合资源,对闲置资产进行梳理;加大盘活资产资源处置力度,最大限度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如我乡通过光伏项目、土地流转、店铺租赁等发展模式,所有村村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10万元以上的3个,20万元以上的2个。
(三)事权和财权方面。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与支出职责,将履职对应的财力下放到乡镇,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四)调动工作积极性方面。要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结合乡镇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根据新《预算法》的发布,调整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确保基层财政发挥效用。要重点加强乡镇财政八项职能,即:协调组织收入职能、预决算编制和执行职能、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财经和惠民政策执行职能、农村综合改革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乡村财政财务监管职能、资产与债权债务管理职能等。
(五)乡镇财政管理方面。要加强乡财政队伍建设。建设乡财政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财政业务、发挥财政职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重视乡财政人员队伍的建设,从理顺机构编制的隶属关系、提高乡财工作人员的地位、加强乡财政人员的培养和任用等方面来促进乡财政队伍的稳定和加强,从而保障乡镇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第二篇】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为落实开展“效能革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会议上书记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有关讲话精神,近期,县纪委对全县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及下步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全县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中心工作人员,召开了来自农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工商界人士、一般群众等组成的座谈会,倾听社会各界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意见建议。这次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启迪我们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中心运行机制,优化服务平台。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2,按照焦作市统一部署,全县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月日正式投入运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初衷是,各乡镇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服务的基层站所统一窗口对外办公,通过开展集中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改善政府形象。当时要求进驻的站所有财政所、土地所、民政所、计生服务站、农业办、信访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所、教办等9个单位。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方便群众、改善服务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离预定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进驻项目有限。由于办公条件限制,等单位没有进驻中心,一些乡镇服务中心主要依托财政、信访等一二个站所进驻办公,才得以维持,保持门常开、人常在。
.办理服务事项少。我们对一个中心运行比较好的乡镇的调研显示,一年来,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事项只有信访、民政等个别窗口共个项目。
.人员不到位。乡镇人员编制一般都在人左右,每位工作人员都有包村任务,镇中心工作又较多,中心工作人员经常进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
.工作停顿。个别乡镇服务中心长期没有人坐班,全年没有基层站所开展服务,没有受理任何业务事项。
就调研结果看,中心运行效率很差,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领导和群众称其为追求形式不讲效能。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成因
造成乡镇服务中心运行困难重重,运行效果不如人意的原因比较复杂,从主观上看,有宣传、认识上的因素,从客观上看,有定位与农村实际不相符、操作与现行体制不对接等因素,其中客观因素是主要的。
.宣传不够。从调研和座谈了解的情况看,农村80%以上的群众不知道有便民服务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造成群众找中心要求提供服务的寥寥无几。
.职能设置与群众需要不相适应,长期无业务,造成领导重视、干部轻视、群众漠视,从而缺乏生命力。调研中,包括乡镇主要领导在内的大多数干部群众对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有些甚至认为乡镇服务中心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是认为中心提供的服务不是大多数农村群众所需要的,农村群众最需要的是信访调解、农业科技服务、法律援助,按目前的'运行机制,中心重视的是行政服务,对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力不能及。二是认为中心集中设立办公窗口是多余的。认为乡镇各站所办公地点相对集中,设立中心意义不大。三是认为各站所在中心设窗口限制了职能的发挥。本来可以进村入户服务的,农民反过来需要到中心办理,增添麻烦,比如粮食直补、救济补贴等,服务到户更实惠;有些事项到职能站所可以一次办结的,现在需要中心和站所来回跑,效率低下,比如计生服务包括生育证等证件的办理发放,办证前申请人必须到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b超孕检,或者有县计生委的鉴定,如果将计生办证进驻中心,申请人需要在中心和计生部门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和精力。
3.服务事项少造成人员闲置。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当前农民要求提供行政服务的事项不多,多数服务事项和行政事项需要直接到县里办理,中心一些服务人员长期清闲。而同时,乡镇和各职能站所人员编制紧缺,镇经济和其它中心工作多,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秸杆禁烧、清查违规土葬、安全生产、防汛、突发性信访事件处置、植树造林、道路拆迁等,中心人员都有包村任务,还经常被借调参与其它中心工作。等站所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等也只有二三名工作人员,国税、地税等属于划区设所,几个乡镇只有一个所,人员也不多,而工商、公安等工作机动性大,人员多为身兼数职,如果进驻中心,势必影响其他工作,所以,这些部门从人员上考虑,也不愿进驻中心。
4.职能站所工作性质限制,进驻中心阻力大。一是工作条件限制,不方便进驻。如派出所及国税、地税等,因为业务全部与上级联网,又有保密要求;计生服务站涉及b超等器械检查等;信访办工作环境噪杂,也需要为举报人保密,影响了这些单位的进驻。二是工作地点限制,无法进驻。如工商所收取工商费用需要进村到户直接办理,而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工商户需要直接到县里办理,中心窗口形同虚设;土地所、农业办等都涉及实地勘查,无法在中心服务,影响了这些单位的进驻。三是工作对象限制,没有必要进驻。如教办主要进行新生学籍和中小学收费管理,这些项目针对学校而不直接针对群众,财政所绝大部分业务也只针对各村及有关部门报账员,不直接针对群众,影响了这些单位的进驻。四是服务时间限制,难以不间断进驻。如民政所主要服务项目为发放低保金、优抚金、生产救灾款物、福利企业项目审核等,多为阶段性工作,大多数时间在中心没有服务项目,影响进驻效果。
三、办好乡镇服务中心的思路与建议
虽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运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认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初衷是好的,体现了行政体制和行政服务阶段性方向,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如有些乡镇在信访服务和一些代理服务上为群众提供了便利,民政部门有关补贴的发放依托服务中心,提高了工作效率等。群众对中心确有一定的现实需要,中心也有必要、有能力为群众提供一些便利服务,但具体操作上应因地制宜,适应农村农业农民实际,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把虚事做实,实事做好。
.在服务的指导思想上。一是根据乡镇和各站所职能与市县不同的特点和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淡化行政服务,突出政策服务、事务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一些确实有实质性服务内容,条件又许可的职能站所,要求必须率先进驻中心,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待条件成熟后再进驻。
.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一是在有安全条件和办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会计核算中心和信访办进驻,经常性办公,服务中心主任和这些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保证门常开,群众随时能找到人,提供有关服务。二是民政、工商、涉农服务、司法等人员进驻,保留窗口,定期办公。三是建立文件查阅处,开展政策咨询和文件查询服务,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各级各部门非保密性文件集中在服务中心,由中心主任代管,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和查询。四是开展预约服务和电话服务,群众有什么要求,不管是不是进驻项目,不管是不是在服务单位办公时间之内,中心都协调这些单位按时提供优质服务。能上门服务的,提倡上门服务。
.在内部管理上。中心设主任名,由责任人强、协调能力强的干部担任,明确要求不包村、不参与其它工作,专职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负责接待群众,协调有关服务部门,负责各项服务向群众广泛宣传告知,负责各服务单位服务时间的安排,负责对服务单位服务情况进行督促、监督、考核、评比,负责中心的日常事务管理。凡服务单位不能按时到岗,中心又没有通知、督促到位的,追究中心主任责任。
以上思考,有待商榷,敬请批评指正。
乡镇调研报告【第三篇】
为了全面掌握本校各班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情况,了解各团支部的基本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团组织与团员青年联系的有效途径及为全校共青团工作顺利地实现各项既定任务和目标提供决策、智力支撑。采取召开座谈会、讨论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此次团情大调研以全面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即推动全校共青团工作和在校学生事业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约访共青团干部等方式,针对团干部、团员青年、青年代表等不同对象,进行实地调研、个案研究,真正做到了点面结合、有序推进。此次调研指导工作应与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共青团抓基层基础的整体部署,着力分析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组织建设的关键问题,挖掘、表彰基层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和先进典型,为桂林师专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有价值的参考。
一、 团情统计时间:
20xx年9月8日——20xx年9月18日
二、 调研内容:
1. “00后”团员基本情况
2. “00后”团组织干部建设情况
3. “00后”新团员特征
4. “00后”团组织制度建设情况
(一) “00后”团员基本情况
一初中现有团支部36个,其中各年级均为12个。全校班级总数为36个,全校1944人,共有共青团员750人,“00后”团员677人,没有入党团员。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分别设立了团支部。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构建适应支部发展要求、符合团员青年需要的团建工作体制,把开拓进取与务真务实相结合,使团建工作组织得有声有色,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期,各团支部为响应我校共青团“党建带团建”工作,积极配合共青团情况统计任务的进行。各支部还定期举行团日活动,按照校团委的思想要求,
构建拥有本支部特色的组织活动。团日活动始终以贯彻党的十八届大会精神为目标,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00后”团组织干部建设情况
各支部均配备了团支部书记,每班的团支书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现在在任的“00后”团支书有36人。主要方式以开全体班会、公开竞选、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其主要负责团支部日常行政工作,策划各阶段具体活动,认真负责组织团日活动,积极主动地与各个分团支部联系交流,共同进步。团干部在生活中应起到模范表率作用,提升团干部的感召力。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学生干部意见箱,广泛的采集同学们对学生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如:勤工助学岗位安排、优秀贫困学生评选、“推优”入党等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
(三) “00后”团组织团员队伍建设情况
在校团委指导下,各班团支部对班级团员进行信息收集统计,然后由校团委组织部做成“团员数据采集表”。另外,各支部还整理并上交团员转团籍材料(包括入团申请书、团档案、团员证、介绍信),记录缺失材料的人员名单及其材料的缺失情况,并积极督促补充完全,使团员队伍日渐壮大;各个支部每年都会大力宣传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流程,为深入学习党的先进指导思想,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奠定基础;积极倡导学生结合班级、专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新生对国家政策及社会现阶段就业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在校学习的动力,使同学们做到在校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毕业后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平时,班级团员积极参加团日活动,通过一系列团日活动,加强团员意识和先进性,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发挥其积极性和先进性,如;按时交纳团费,定期自我总结,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建设。
(四) “00后”团组织制度建设情况
为加强团支部建设,规范支部工作和成员的行为,增强管理力度,使同学们充分认识执行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保障,我校团委会一方面大力宣传和倡导学先进、赶先进,大张旗鼓的树立好榜样,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和奖励面,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分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奖励,其目的是鼓励那些只要努力学习的学生,就有进步,就应该得到一定的肯定,实现"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目标。
另一方面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少数同学,就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罚,以便警示其他同学。
三、 建议
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普遍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不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要正确认识共青团的工作现状,看到成绩,找准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1、从完善团的工作职责入手,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从现实来看,一些团组织一方面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没有完成,一方面又做了许多不属于团组织职责范围内的事,工作贪多但没有能力去完成,本职工作又没有精力去完成,到头来“种了别人地,误了自家田”。明确团的工作职责,一要坚持团组织的群团性质,克服行政化倾向。共青团不是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做行政工作没有法律依据,也缺乏相应的人力、财力。二要切实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三要树立共青团的品牌工作。无论是团的哪一方面的工作领域,都要有团的品牌工作,只要这些工作能坚持下来,巩固下去,团的组织就有地位,团的干部就有作为。
2、从实现团的工作创新入手,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目前共青团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团的工作方法、设置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出现了团的工作方式滞后于青年的需求,团的设置方式滞后于改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改革团的各项工作,彻底扭转共青团工作的被动局面。
3、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
共青团工作不能有效地覆盖和影响青年,使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淡化。它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基层组织不健全,团的组织设置不能有效覆盖青年;从主观上讲,是因为一些团组织在工作中“抓大放小”、“抓易放难”,基础性的、不容易出成绩的、最需要团组织关怀的、不好抓的地方成为团组织的空白点。
4、从完善团的各项机制入手,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
团干部的作风转变,要依靠团干部个人的自觉,更要靠机制的约束。一要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积极推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选拔方式,严把团干部的入口关。二要完善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三要完善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团干部的作风不实,从主观上讲是因为团干部都是学生,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够;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一些活动项目本身不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引起的。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第四篇】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xx年xx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养殖业比重上升至%。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平方公里,集镇人口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是: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亿增至XX年的亿元,年均递增%;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万元,较上年增长%;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接着是: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而后是: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最后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2、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3、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5、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上一篇:新农村指导员总结(通用5篇)
下一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总结(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