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况整改报告【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工作情况整改报告【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第一篇】

3月30日至31日,我来到单位帮扶村XX镇XX村驻村蹲点,和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脱贫具体措施,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两天里,我走访了结对的蒋同生、王艳节、刘和庆等6户贫困户以及王新运等3户脱贫户,和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座谈。对XX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五河镇XX村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深山区,距县城35公里,面积*方公里,山场万亩,耕地1035亩。全村17个村民组,330户,1118人,其中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占总人口的35%.XX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农业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目前,XX村仅有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教师1人,学生16人。其他适龄儿童多在镇辅导小学读书,全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近100%.在村部一楼建有计生服务室一间,在宋口集中点建有一所医疗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主要由一条通村水泥路贯穿,全长公里。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3人,其中*1人,支委2人。村委会 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

二、主要致贫原因及表现

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研,我初步分析XX主要致贫原因是:该村地处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级负债大。二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还有四个自然村落未通水泥路。三是XX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岭大、沟壑纵横,山场林木积蓄量少,塘、堰、渠年久失修,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率低下。四是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相对贫乏,致富技能落后。五是境内山场、旅游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XX村原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经过201x、20xx年两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建档贫困户71户161人,其中五保户20户24人,A类低保14户19人,其他一般贫困户37户118人,和三清摸底调查年收入2900元以下数据基本一致,这37户是20xx年度脱贫攻坚重点户,目前由市农发行、邮储银行岳西支行及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根据走访座谈了解到这37户每户致贫原因不同,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还有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造成贫困。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脱贫过程中,要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切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出努力,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我单位结对的20户特困户,要求司法局全体结对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目前着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求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至少要为贫困户找准一项脱贫措施,每季度至少到结对户家中走访一次,每月至少为结对户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每半月至少与结对户电话联系一次,了解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在这一点上首先从我做起,挤时间驻村蹲点,面对面开展工作。

二是明确帮扶干部是所结对贫困户脱贫责任人,将脱贫成效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对引导帮扶贫困户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干部职工优先评优评先,对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的一律问责。

整改报告格式【第二篇】

关键词内控缺陷认定;内控缺陷披露

一、引言

2008年8月,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法制化已初步形成,一系列指引的,有利于推进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然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判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类型以及采取的整改措施,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中只是给出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在内部控制评价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何界定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企业自行确定缺陷类型是否合理、怎样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及缺陷整改情况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

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缺陷类型的划分

《评价指引》中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对内控目标的影响程度,把内控缺陷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给出相关的定义,但对于其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要求自行确定。对于企业自行确定识别缺陷的具体标准,可以使企业更加灵活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也导致企业的利己倾向,根据已有研究发现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重大缺陷的少之又少,说明企业利用对“企业有利”的内控缺陷识别标准,规避存在的重大缺陷,而把发现的缺陷归到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

我国的《配套指引》中要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不仅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而且还有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对于财务报告的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可以设定一些定量指标来识别,例如某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造成公司营业收入或税前利润、税后利润的错报率,或者一项内控缺陷导致财务错报的可能性程度。对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则很难应用定量的方法,而且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影响范围较大(包括财务报告错报、企业经营的合规性、企业运行的效率、企业运行的效益等),再加上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认定更容易受到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的影响。

2、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的披露

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企业未报告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阿拉文库★)陷的现象,而且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含量也较低。由于我国除了强制披露存在的重大内控缺陷外,对其他缺陷未做要求,加上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给其带来不利的影响(吸引投资者,取得银行借款等)导致多数企业仅仅提及公司存在内控缺陷,或者是对存在的内控缺陷简单的描述,很少有企业详细披露了内控缺陷的相关内容。但是企业有可能利用自己制定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来避免企业披露重大缺陷的不利影响,从而出现有缺陷而不用披露的现象。又由于我国《配套指引》未对企业存在的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或其组合缺陷达到一定程度而应该披露其缺陷内容等相关要求,虽然重大缺陷定义中包括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但是企业同样可能把其归为重要或者一般缺陷而不对外披露,所以我们无法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提及的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的数量判断这些缺陷组合构成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

在《评价指引》中要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而根据已有研究发现,少数企业并未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多数企业都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提出了相应的内部缺陷整改计划和措施,但是对内控缺陷的整改方案、计划的描述不尽相同。由于对内控缺陷的披露没有具体的格式,导致内控缺陷的整改方案或者措施的披露也没有具体格式。

三、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披露的相关建议

1、内控缺陷的识别和认定中应增加相应的具体标准

采用具体认定标准可以防范企业不愿披露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的弊端,真实反映企业存在的缺陷类型。具体的认定标准可以使企业减少内部控制评价的操作难度,节约相应的操作成本,而且能够使投资者等内部控制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对相同内控缺陷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具体认定标准可以根据企业的类型设定不同要求,以方便企业更好地执行。

2、划分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和公司内控缺陷

对于财务报告内控缺陷,仍继续采用定量化认定标准,按照某项内控缺陷造成的财务错报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减少评价人员的主观影响。而对于非财务报告内部缺陷,即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可以采用迹象识别的方法,《审计指引》中列出的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包括: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视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或者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出现内控缺陷较多的部分进行重点监控,包括内部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是否有相应的权利制衡机制;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力考核等)、风险评估(是否具有预警机制,包括财务预警机制和经营预警机制;是否具有相应的战略风险评估等)、控制活动(授权审批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未建立内控制度的业务领域;相应的复核程序是否有效;不相容职务是否分开等)、信息沟通(内部信息报告制度是否规范有效;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是否具有有效的沟通制度等)、内部监督(内部审计部门是否有效的发挥其职能;内部检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有效揭露以及向相关部门报告等)。通过对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进行分析判断,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来对其进行认定,采用定性化方法来判断某项缺陷造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很可能、可能、极小可能)和偏离目标的程度(低、中、高)。对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领域,可以采用关键控制点认定法,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建立风险控制点。对风险控制点和关键业务进行分析评价,检查可能存在的缺陷。

3、内控缺陷的披露形式

内控缺陷信息的披露,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重要内容,是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应对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消除企业注重短期利益、不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心态。监管部门应严格要求企业遵照《评价指引》中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规定进行披露。还应要求企业披露存在的重大缺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的重大缺陷的相关说明,对存在的重要缺陷或者一般缺陷的超过一定数量或者组合起来的影响程度较大时,也应进行详细披露,或者设定特定的格式,例如按内部控制五要素中频繁发生的缺陷的具体条目,让企业来选择是否存在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对于内控缺陷的整改,要求企业详细披露内控缺陷的整改计划或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可能剩余的风险进行说明。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制定相应的违反内控缺陷披露规定的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惩,以督促企业进行规范的披露。

4、加强对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培养

内控评价人员的能力也是影响内控缺陷识别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缺陷认定识别的实施最终会落实到具体的内控评价人员。这就要求内控评价人员不仅要具有内部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同时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来对企业存在的缺陷做出准确判断。企业可以通过参加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对内控评价人员进行再教育等方式培养内控评价的专业人员。内控评价人员的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准确识别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还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3):76-80.

整改报告格式【第三篇】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现根据我区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就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行为提出几点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具体要求

(一)各企业应规范生产记录书写格式,原则上按生产流程进行记录,一个批号的产品应把生产指令、原辅料领料记录、生产工序记录、过程检验记录和出厂检验记录等按时间顺序装订成一份生产记录;对于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产品,如果按流程记录和装订存在困难,可以把一个批号的生产记录设计成目录索引形式,能够清楚的索引到各部件的生产记录。

(二)各企业应规范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必须汇总成销售台帐的形式,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销售时间、数量、价格和销售对象等内容。

(三)各企业应做好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每个企业必须指定专门负责不良事件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应有企业的任命文件;监测人员发现不良事件因及时向区不良事件监测中心报告,并要每季度汇总监测记录,以书面形式报送我局。

(四)各企业每次接受检查后,只要有缺陷项目,应在一周内写好整改报告并报送我局,整改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应缺陷项目的整改措施、具体整改人员、完成整改时间。

(五)各企业应在每半年度末向我局提交半年度质量报告,报告内容参照年度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生产销售及质量情况,包括半年度产值及增长率、生产品种及数量、退货及处理情况、不合格产品及处理情况;

2、企业组织结构与生产、质量、技术负责人以及生产条件的变动情况;

3、企业质量体系建立、运行、完善情况,包括内审、管理评审、第三方认证或复查情况;

4、该半年度质量事故、顾客投诉、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情况;

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工作联系单。

各企业应在年终对半年度质量报告进行汇总,在每年12月10日前以年度报告的形式(一式两份)提交至我局。

(六)产品批量生产的企业应制定留样规定,设置与留样量相适应的留样间,并有专人负责留样管理。

二、相关事项

(一)各企业应认真按本通知要求查漏补缺,把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二)本通知要求提及的各项记录和报告是今年监管的重点,将作为企业信用等级初评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对于信用等级低、本通知要求执行不到位的企业,我局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通报批评。

(四)本通知要求目前在试行阶段,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局联系,有好的建议请及时提出。

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第四篇】

(一)税收征管和税收政策执行方面

1.对未按规定在工商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违规征收税款。经落实,5户纳税人均办理以表代证登记,属于税务所税管员管理把关不严,已全部注销,以后对于此类问题,我局将加强管理,坚决杜绝。

3.未按照规定核定纳税人定额征收税款。对未按规定执行核定征收规定的情况,在2010年和20xx年进行了有效管理,根据市局提供的查询比对模板进行监控,定期比对核实进行补税和定额调整。

4.未及时按规定调整纳税人税款入库级次。此问题属于工作疏忽大意所致,已进行调整,同时要求加强税款入库级次认定管理。

5.存在预缴税款的问题。该问题确实存在,现已进行了税款抵顶,今后要杜绝预缴税款的情况发生。

6.税收征管中,对虚报缴税控制不严。此问题涉及的几个具体业务,确实存在,但由于对政策掌握不够准确,导致错误确定纳税义务人,今后要加强税收政策业务学习,保证税款应征尽征。

7.个别减免税审批未执行规定程序。20xx年3月5日,我局依据《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辽地税发[20xx]13号)规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减免20xx年企业所得税万元,在20xx年已经我局执法委员会审议通过。但2008年度财政部专员办审计时,考虑到此政策属于地方政府政策,会对中央级企业所得税收入产生影响,因此我局将此记录从执法委员会记录中删除。在以后的减免税工作中,我局将加强减免税工作的审批流程管理,强化执法委员会审批制度。

35 55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