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实习工作情况报告
某高校实习工作情况报告
一、实习工作开展情况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施以来,X职业学校的执行情况如下。
1、建章立制
X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教育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X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X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管理规定》《X职业学校就业实习安全应急处理预案》《X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方案》《X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考评制度》等相关制度。
2、纳入“三重一大”议事机制
根据《X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由校长任第一负责人,分管校长具体负责,责任部门设在学生处,由学生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制定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就业计划。作为重大事项,由校委会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每学期结束后在校务会上汇报校企合作情况。
3、具体措施
一是紧跟产业设置专业。以“立足地方,服务企业,贡献县域经济”为宗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紧紧围绕产业办专业,近年来在做大做强数控、电子、计算机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相继开设电子商务、旅游、中药、茶叶生产与加工等特色专业,为地方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做保障。
二是开设冠名班,为企业定向育人。加强与X、X、X、X、华强等县内骨干企业的对接,继续深化“X营销”“长安汽车”、“X数控班”等冠名班的建设。探索“双元制”培养模式,争取与X职工大学、X学院加强对接,实现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招生和培训等工作,力争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育人。与县内骨干企业深入合作,相继组织需要顶岗实习的学生深入X集团、X集团、X集团、X、X等企业开展为期3至6个月的顶岗实习。
四是开展“新型学徒制”班,提升学生技能。学校先后开办了“X光电技术应用”“X铸造成型和机电”“X冷作钣金加工”等多个新型学徒制培训班。
五是加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同时承办了X集团铸造工、数控车工,X集团光电技术应用等技能提升培训,参与组织在岗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企业培养了中、高级工,企业员工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是引企进校。我校依托“西山药库”工程,为了推动X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进程,和安徽X县益生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中药材产业实训基地,着力打造以培养中药材产业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集教学、培训、制作为一体的人才实训平台。引入X金属制品进入校园,形成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训水平。
七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X县十几家大中型企业达成了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共同培养能够服务于X地方经济发展的各产业企业需要的相关从业人员。
二、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观念问题。学校在校企合作问题上缺乏前瞻性思考,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相关配套机制不够健全,专业课教师未能适应教师与工人角色身份转换的现实,不能适时在教室与车间两个场景中快速切换;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数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视为额外负担,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合作,或在有利可图时才合作等等。
2.政策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虽然多次以召开会议和颁发文件的形式鼓励开展校企合作,但仍缺乏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对学校没有提供专项经费,学校缺少应有的自主权利,导致学校想与企业开展却缺少相应的保障,经常出现学校热情主动企业不够配合的现象;对企业既无强制性政策,又无鼓励性措施,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短期化、阶段化,不能持续合作等等。
3.学生问题。目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于条件限制,还不能普及所有学生、所有专业享有,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接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学生就会相互影响,加之校企合作的实践者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家庭教育不够到位、心智不够成熟等原因。再加上校企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相差较大,导致以校企合作模式接受教育的学生情绪动摇不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长期坚持。
(二)措施和对策
1、建立由政府牵头的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定时召开校企合作联习会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一个畅通的外聘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灵活机制,与企合接轨,培养合作人才,服务地方企合;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严格落实新的《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新形势下对实习工作的意见、想法和考虑
1、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投入,给政策和资金支持,灵活招聘机制,鼓励招聘有真正专业技术人员任教。
2、出台相关有力政策,鼓励规模以上的企业及部分事业单位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专业对口实习实训岗位。
3、积极支持X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造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
四、典型经验与做法
1.建立师资队伍的交流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规定每位专业教师必须每两年有两个月的下企业锻炼,也可以利用每年暑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这些教师到企业实践,一来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来可以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可以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可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企业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是要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兼职教师进课堂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训技能提升。
2.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类型为主的课程新模式。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参与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针对于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在教材基础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做到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实习就业一体化,努力将“教师传授中的学生的听”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做”,强调教师的职业技能,双师结构,双师素质。学校要通过精选课程内容,实行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要求层次化,解决好教学时间短缺问题,不断探索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改革,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教学制度从“学年制度”逐步向“学分制度”转变,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
3.建立企业参与的评价机制。充分联系行业企业,围绕需求评估学校办学,促进学校办学适应国家及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对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毕业生质量、人才培养等开展多方面评价;建立毕业生、实习生评价反馈机制,通过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项目,企业参与评价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校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积极利用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让广大家长参与到评价系统中来,充分利用家校平台,让家长对学生和学校,尤其是技能教学、德育评价更加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