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7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代沟教育强调代际沟通与理解,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能力,如何更好地实现代际共鸣?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篇1

我想关于代沟这个问题是每个⼈都必须经历的问题,⾸先是与⽗母的代沟,后来⼜转化为作为⽗母和孩⼦之间的代沟。⼤多数⼈的青年时代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母总是不了解⾃⼰,总是在让我们做⼀些⾃⼰所不愿意的事情。⽽⼀旦这些⼈到了中年就会发现,孩⼦⽼是不听话明明已经给了他指明了⽅向他却要跟你对着⼲。这两个问题表⾯上看好像不是同⼀个问题,但本质上却是同⼀个问题,每个⼈对于事物判断的标准,都会受到他们过往经历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对于不同的是会有不同看法这件事就变得很合理了。

代沟的本质问题就是所处的时代和过往经历的问题,⽐如你对⼀个年轻⼈讲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学,以后就有能⼒做⾃⼰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这样往往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反⽽会引起年轻⼈的反感。不会⼤多数年轻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的⼈,都会在其⼈⽣的某⼀个阶段感到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母的话好好学习,结果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活⽔平普遍都挺不错。如果硬要分⼀个对错,我们会认为错误的是年轻⼈,⽗母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我们深⼊的思考⼀下,⽗母在做决定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孩⼦是否能够明⽩他们的意图,这些决定更多的是命令还是引导?

最近公司来了⼀个年轻⼈,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看得出现在的年轻⼈很有思想,也能够从他⾝上看到过去⾃⼰的影⼦,虽然我已是⽽⽴之年,已经没有了那个年纪的困惑,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显然困扰他的问题对于我⽽⾔已经不再是问题。⼤多数学⽣关于就业的问题总是在迈出学校⼤门的时候才被提上⽇程的,所以脱离了象⽛塔进⼊社会之后他们就像⼤海⾥的帆船在风暴中左右摇晃,所以看到年轻⼈想法多变其实也是⾮常正常的事情。关于⼦⼥的教育问题,我⾮常认同吴军⽼师的做法,在孩⼦还在中学的时候就⿎励孩⼦做更多的尝试找到⾃⼰喜欢做并且擅长的事情,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尽量去做实习,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样对于⾃⼰的实际能⼒就会有⽐较客观的看待进⼊社会后也有助于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代沟的问题显然是我们⽆法解决的,但是好在他们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年轻⼈总是会⾯对⽗母的不理解,⽗母也会⾯对孩⼦的叛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两代⼈成长环境已经经济形势的不同。作为长辈显然对于代沟问题是⽆能为⼒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年轻⼈的理解,就好像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国,如果脱离他的历史显然我们不会完全了解⼀个国家如何能够实现多民族融合,但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种融合会显得那么⾃然。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篇2

代沟,非填不可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务必先看看“代沟”是什么。它主要是两代甚至几代人由于时代、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经历的不一样而造成的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各方面的看法不一样。

代沟务必被填平,得说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它的不合理性在哪里在于两代人的意见不合吗只要略懂一点历史就明白,社会的提高,是透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潜力提高来实现;而人类的认识和潜力的提高,正是因为每一代人都不一样程度地超越了先人。所以两代人对客观世界看法有差异,这本是天经地义的。假如此刻的社会,几代人想法如出一辙,默契无比,根本无“代沟”可言,那倒真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说远的,假设近两百年前,几代人“同心同德”,则饱学之士固然摇着脑后的辫子陶醉在普天下的“理解与信任”中,小姑娘亦是踌躇满志,因为裹了那样小的脚,连阴沟都跨可是,望见“代沟”更是要发晕了。不知那些热心于填代沟者可乐意去过那种日子呢

再者说,填代沟,怎样填仅有三种方法,要么老一辈向小一辈“妥协”,要么小一辈向老一辈“投降”。再就是两边一齐开步走,来个“胜利会师”,握手言和。这容易办到吗两代人都有自我的经历、自我的价值观念,自我的看法,你想把它们拼命揉合在一齐,任何一方都不愿理解别人强加的思想。并且,就算揉合在一齐,又有什么用呢牺牲家庭内部的“争鸣”气氛,去换取所谓的“了解、一致”,这必要不必要巴金名著《家》中的那个家,是毫无疑问有着宽深的“代沟”,并且高老太爷和觉慧,这“代沟”两边的代表,是绝不妥协的。而高觉新,正是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当了“填沟人”。他填进去的是什么是他的青春、他的前途、甚至于他的妻子!而他所换来的,终究只是家庭最终的破裂。“代沟”这个社会现象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那么,不填又怎样样这天的中国人,就应有勇气、有胆量,应对“代沟”的存在说一声:“不填,又怎样样!”

“代沟”是普遍的,对于必须的家庭,不可能表此刻所有观点上都相同,所以它的存在纯属正常(至于那些关于生活上具体问题的家庭纠纷,是经济问题或感情问题,不在“代沟”之属),所以,遇到实际问题,家庭成员可讨论决定。一般的问题则不必强求一致,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学,让时间来证明究竟谁对谁错。

地球诞生亿万年,至今仍在活跃地运动着。地壳的运动使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还有沙漠。它在变化,也在成熟。没有人想去把地球上的高山削低、深谷填平。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沟壑纵横,岂不也正是人生本色既然如此,那么――代沟,不填也罢!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篇3

所有孩子都有这样的看法。他们觉得仅仅就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父母就不太在乎他们的感受。这种看法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他们认为,父母忽视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决定是否会令他们伤心。你知道吗?他们的看法完全正确。没想到我会这么说吧!

代沟不可避免!

其实,我们都是这样的父母。虽然偶尔也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但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思想里。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在告诉自己(要是我们真的想过这一点):只有我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孩子自己根本不知道。有时候这话确实是对的,但有时候不见得就是对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位父母几乎都要面对这些情况:孩子不喜欢按时睡觉;整天只想吃冰淇淋和巧克力;从上学起,他们就整天想着逃学,好去沙滩上玩,等等。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知道不能让孩子这样做,要让他们按我们说的做,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这些问题。实际上,我相信,即使不约束孩子,任其自由发展,大部分孩子还是会很快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的。

两代人的两套世界观

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与父母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虽然有时他们的观点一样,但父母通常不会考虑孩子的观点。不管怎样,一旦孩子觉得我们忽视了他们,就会变得性情暴躁。这又回到了《父母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最佳方式》这篇文章中我们谈到的问题——尊重孩子。所以,不管孩子做什么事,父母必须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如果你不知道孩子的想法,只要问一问,他们肯定告诉你一大堆)。

前几天,我打算和孩子们出门办点事。然而他在看电视。我就让他关掉电视,跟我出门,可他就是不肯动。我一直在跟他强调说要去车站接个人,这比看电视重要多了。可他还是不听。后来我们就争执了起来,吵得不可开交。过了一会儿,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换位思考是逾越代沟的好方法

然后,我想起是不是应该要站在他的立场考虑考虑,如果现在是我正在看自己爱看的电视,我是否能放下去做别人要求我做的事情。于是我就问孩子他到底是为什么不肯关电视。他解释说,这个节目是他最喜欢的,可他已经两星期没看过了。听了孩子的解释,我很能理解他。后来我们都同意把节目用DV机录下来,于是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实际上,这个问题跟节目没多大关系,但之所以能解决好,就是因为孩子觉得我在乎他的感受。所以,当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不妨想想本文所说的,矛盾可能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篇4

当前,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尤其是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最棘手的是代沟问题。所谓代沟,是由于两代人价值观、人生观不同,而影响两代人正常的感情沟通。

代沟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因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真诚地去理解和善意地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看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这样在家庭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

要解决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都应该相互谦让地理解,双方都应该相互倾听、倾诉、分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寻找思想上的共同点,这不仅可以保存子女自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它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

同时它也要求双方能主动寻觅“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我们的父母,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经验是宝贵的!作为晚辈虚心地接受,既避免了走“弯路”,又达到了和谐相处的目的,“代沟”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以上是关于代沟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篇5

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人,对信息的灵敏度很强,因此就比中老年人掌握的信息更新、更广。

在此次武汉肺炎爆发初期,极度担忧的青年人提醒家人戴口罩、别出门竟一时成为了非常艰难的事,父母辈的人要么会嘲讽子女小题大做,虚张声势,要么就视子女的叮嘱为耳旁风。在疫情的逐渐扩散中,一场场代际矛盾冲突就这样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上演了,很多青年人反应根本无法和父母沟通。

本来开始于一种平静的谈话与劝告,最终却往往以争吵结尾。甚至有很多新媒体写作者专门为父母辈写文章,以对其进行劝说,情况一度十分尴尬。那么这种属于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的缘起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处理呢?

代际冲突:源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社会,我们习惯把每十年当成一个成长阶段来看待,因此产生了70后、80后、90后这样的称谓。老一代的人,像80后以及80后以前的中老年人,大多经历过饥寒交迫的生活。在他们的成长环境里,物质条件的发展不够充分,因此他们习惯过一种勤俭节约的日子。

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急剧变化,每个中国家庭都分担了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福利,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从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从小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玩,更不缺教育资源,价值观就变得很多元。因为价值观不同,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互不理解、互不悦纳,两代人的思想隔阂就逐渐拉大了。

具体现象:当个性多元化的时尚青年人遇到保守传统的落后长辈,双方均头疼。

当青年人的这种多元价值观与父母辈相对单一的价值碰撞时,青年人会觉得老一辈人固执枯燥,过于崇尚权威,因而就很难与他们就事论事地进行沟通。老一辈的人会觉得自己是长辈,青年人是晚辈,抱着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自大心理,轻视或者无视青年人的观点。这样,当青年人操着一口网络流行词与老一辈人沟通时,青年人因为老一辈人听不懂而心急,老一辈人也头大得要命!最后,火药味只会越来越浓。

弥补方法:互相体谅,求同存异,弥合代际文化裂痕。

代际冲突并不是不能避免的,只要双代人在沟通方面继续努力,在价值观念上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在行为习惯上,求同存异,互相磨合。总有一天,亲子间的壁垒会打破。

在生活中,老一代的人可以多了解网络社会的文化,以更新自身头脑中老化又落后的知识观念,多向青年人虚心请教。

青年人更不能太急躁,要对老一代的人进行更充分地换位思考,多理解、多陪伴他们,发扬青年人多元又包容的精神,更可以通过参与老一代人的兴趣爱好活动,比如下象棋、听戏等,去体会他们的内在世界,以弥合代际之间的思想矛盾。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篇6

近一二十年,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渐次步入老年,代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凸显,而且引起了一些人恐慌甚至忧虑。我是五零后,看法有点离谱,所以,总体持乐观态度。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什么是代沟,从狭义说,它是亲子两代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客观产物,因为我们无法回避,所以只能泰然处之。我们再说这恐慌和忧虑的思想渊源。这要追溯我们的起源,我们起源于农耕文明,在我们的血液里、骨子里,就流淌并浸润着农耕文明的基因。而农耕文明的特性是过度依赖自然,且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收获。一旦收获失去保障,就面临生存危机,则恐慌和忧虑就很正常了。这些人生怕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由于心理隔阂,会无人赡养。再者,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的传递,主要靠耳提面命,子代在年龄上处于劣势地位,一般很难超越亲代。因而亲子两代在认知方式上很容易趋同,亲子关系自然比较“牢固”。而代沟的存在,似乎打破了这种优势,他们误认为甚至破坏了亲子关系。

我们亲身经历的最近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由一个满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我们的孩子走出了黄土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他们大多都受了高等教育,也能在城里自食其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如果在思维方式上跟我们发生了一些分歧,那是再正常不过,因为所受教育和见识、阅历,会自然而然地决定他们的意识,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有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独到见解,那正是我们的人生成功所在,应该可喜可贺!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身,我们和上一辈没有代沟吗?当然有!我们的父母失去劳作能力以后,我们就眼看着让他们饿着了吗?困着了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能承认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代沟合理,而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代沟就不合理呢?这不是马列主义装在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吗?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容百姓点灯吗?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的父辈当时受时代的局限,他们没有文化,而我们是有文化的。”那我就要正告你,时代难道就没有局限你吗?须知,我们当年学来的一丁点儿常识,比如“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展开全文:喊小妮儿,抱猫来,出溜跑了。”全文完。那叫参加了扫盲活动,和文化根本搭不上边儿。那叫识字,而且是跳蚤尿到书本上“湿字不俩”。如果谁要是真把它硬扯到文化上,可以把这种文化作个比喻:古人的一头驴,头插进了瓦尿罐里,拔不出来了,怎么办?一位老人想出好办法,把驴头割下来。事后老人失声痛哭:“将来我死了,你们这日子咋过?遇上难事,谁还能给你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知道的那一点儿东西,充其量就在这个层面上而已。谁要是抱着这点垃圾当珍宝,孤芳自赏,自诩为有文化,只能招惹嘲笑和鄙夷。相信谁要是这样做了,也绝不会得到自己子女的认同。代沟的凸显就自然而然的了。

客观、冷静地说,代沟是我们的晚辈进化、至少是进步的表征,而这和我们形成的距离有多大呢?这实在不能用数字来表示,我们可以借与文化共生的科技来理解,大家知道,在科技发达的大城市,无人车间随处可见,无人商场方兴未艾,就是路边一个卖西瓜的游走地摊,结账就用手机对手机进行。所有这些,我们会吗?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文盲、科盲,如果在生活中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在这个法制社会,找谁来调解?自己的利益如何保护?我们连门都摸不着,还是十足的法盲。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承认这事实的存在,就能说明我们不算落后吗?

相反,如果谁家的孩子远离现代生活,即使他或她天天搂着你脖子叫爸、叫妈,给你端茶捧水,又管啥用?等你老了,他能用啥管你?由是观之,从“战略”的 角度说,出现代沟,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不论于家于国。于家,在阶层固化这一严酷事实面前,通过代沟,我们的后辈比前辈实现了升迁,于国,我们的国家通过代沟,缩短了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那么,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和心理隔阂如何调和呢?首先这不是根本的利益冲突,家庭成员各自抱持包容情怀,相互理解和尊重,讲究和而不同,自然会其乐融融,若如此,父母老了,子女岂有不管之事?由此我祝愿我们的整个国家、每个家庭子孙后代的代沟越来越宽,越来越深。最终实现超越和领先的发展态势。让我们一起欢呼:代沟万岁!

老师讲代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篇7

那是几天前,班里开了一个班会,主题是“如何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班主任要求我们与家长配合,对这个主题进行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这让我犯了难,我可不愿意开口询问父亲,但作为班干部,我又不允许自我就草草了事。

回家之后,正赶上开饭的时间,一家三口坐在一齐吃饭。有好几次,我都试着张了张嘴,可一想到每次和父亲讨论问题都会不欢而散,到嘴边的话又活生生地吞了回去。

这一次班会主题,说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为什么却难以向父亲开口呢

今日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眼看离交报告的日期越来越近,我脑海里仍是那些与父亲争吵的画面。父亲的房门伸手可及,好几次站在门前,却没勇气去敲开那扇门。门的那边,父亲在做什么呢我的心思他注意到了吗

又过了两天,由于高年级的同学借用我们的教室,我们就提前放学回家。走过菜市场,意外碰见父母在买菜,还没等我走上前去,就听见他们在争论。“这个黑木耳孩子不喜欢吃,并且太贵了,就不用买了。”是母亲的声音。“不行,报纸上说,黑木耳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铁,是‘素中之荤’,营养价值高,必须要买。”父亲坚持道。原先父亲注重的是营养的搭配,这样有益于我的健康。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走过去拥抱父亲。

晚上,我破例推开父亲的房门,和他谈了很多。关于两代人的隔阂,父亲是这样说的:“两代人之间需要多沟通,要互相理解……”

之后我顺利完成了那篇报告,原先人与人之间,通常需要自我打开那扇门。

35 3936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