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 《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总结(优质4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 《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总结(优质4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第一篇】

在我看来,“课堂”二字就像“人”一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知识传递方式;一层是指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幸阅读贲友林导师的《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以“课堂”为主线切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并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指导,从实践出发给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我很喜欢这本书,书中的“课堂的样子”让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活力和富有创意;“课堂无小事、课堂的另一种解读”是书中对于教学中最有价值、最富创造力和感染力的话题。“教学为中心”是这本书最重要最核心的观点;“教书育人”是这本书最主要的价值所在;“教在我心”是这本书最重要最理想且实用的行动价值观念。

这本书以“课堂中的样子”为书中最鲜明的主题,强调“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有效地组织学习”。首先,作为一个教师不能轻易放弃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较高的价值取向,不能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不能给学生贴上不切实际的标签。其次,教师必须要有极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这本书中老师们运用了很多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这样既不违背“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1、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

作者在分析了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有效地组织学习”应该是“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是非常有可能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如“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一些能力,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学习目标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学习目标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结果以及对于学生自身行为、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确要求与标准。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目标实现能力的学生才能在未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课堂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否则即使在课堂上将知识讲授得非常透彻,学生也很难掌握。同时这些目标也应该是学生自身以及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和谐友好、高效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可预期目标。

2、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需要相一致

《重新认识课堂》的第二部分就讲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不是只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是学生的教师”这一点毫无疑问的,在学习中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如果学生不努力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他们产生“讨厌”的想法。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努力,但当教师表扬他们也会有一些小的感觉,比如当他们向老师表达出他们学到了很多而你却还没有掌握时会感到很奇怪时老师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们。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进行无原则地限制。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与知识是需要相互学习和相一致的,学生不需要这样做才能达到教师设定过得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进行学生学习活动。

3、课堂教学要关注课内课外的结合,也就是课堂教学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书中提到,课堂教学要关注有效地组织学习,这也是老师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怎样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呢?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吗?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是否要在课堂上用一些看似轻松有效、又会引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反思以保证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都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也就是我所说的“后进生”可以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和成就感。这样,老师们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通过读这本书对于我们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生作为一种学习的主体进行对待和教育,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所需要的一系列的能力,更是因为我们在课堂上应遵循的规律——基于学生对自我和学习本身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在课堂中行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让我们一路寻变,一路寻道,让课堂更真实、更高效。

《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第二篇】

贲友林老师在《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里通过生动的案例,描述了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虽然我们每天“泡”在课堂里,但也存在忽视课堂中出现的基本问题或对其有错误的理解。书中描绘的课堂像是一面镜子,贲老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剖析,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认识自己的课堂。

读完书中第一辑《课堂的样子》这篇,我深受启发。关于课堂中的“听讲”,结合自己的课堂,也有自己的思考。看到“听讲”一词,我们浮现在脑海里的场景是学生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中固然需要听讲,其实老师跟学生一样,同样需要“听讲”。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偏差,教师与学生的想法不能互通的现象很常见。教师需要听讲,听谁讲?我认为必然要学会倾听学生讲。关于教师“听讲”,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教师“听讲”,是一种姿态。在每天的课堂中,我们时常叮嘱学生要认真听老师讲。反过来,教师也要具备倾听学生讲的意识。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有的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听学生讲可能会流于形式,课堂上教师心中想的是精心设计好的教案,有时存在并未真正倾听学生想法的现象,这样的师生互动是无效的。儿童的发展是教育的应然追求,在课堂中我们更应该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的发言不再是走过场。

教师“听讲”,需要耐心。课堂中每个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同,教师要给予每个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遇到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可以停下来,等一等这些孩子,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态度与想法。当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与期待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被点燃了。教师应该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随意打断孩子表达想法的现象,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信任。

教师“听讲”,是一门技术。郑毓信教授指出“善于交流与互动”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交流互动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是盲目的去听,而是重点要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点是否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像贲老师在书中描述的:真正的听,标志是:教师听后所讲的与学生所讲的是彼此关联的。那么教师倾听后的讲解一定是对学生想法的一种呼应,与此同时又是对学生想法的凝练与提升。

面对课堂,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教师“听讲”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教师重新审视。重新认识课堂,既不是止步于发现问题,也不是懊悔自己对课堂的不足,而是以批判的态度,在课堂中反思,在课堂中改进,发现课堂“原来并非如此”。

《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第三篇】

我也追星,但是追数学教学方面的明星。上学期我“追”华应龙先生,这学期我又迷上了“贲友林”,观看很多他的教学视频,还利用教学工作的碎片时间读了他的《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从目录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读完后更是“相见恨晚”。内容生动有趣,触及老师心中所想,了解老师的身不由己,帮助老师解决困惑,读这本书就仿佛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样,愉快而享受!

贲老师在他的后记中写道:教师,每天在课堂中行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课堂是否“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路走来,我们又是如何认识课堂的呢?为何面对课堂常识,我们常常不识?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中实践但失却了自己的思考?每天走进课堂的时候,我们内心怀有怎样的情感与期待?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贲老师在书中第一辑就直指主题。从教师的提问,到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可以说,课堂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本书中有了体现。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习题讲评结束,问学生“做对的举手。”当学生全部举手后,自己并没有及时捕捉错误资源加以分析。公开课的时候,为了确保上课的质量,只是特意点几个“靠谱”的学生发言。这些课堂教学的行为,在贲老师看来,都是不利于孩子生命成长的。正如贲老师在书中所说:“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警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教师地教,应服务于学生地学”。简单的一段话,说出了教师课堂教学地真谛,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选择合适地教学策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地求知欲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指引学生未来生命的成长。

想改变自己的课堂,自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关键在于多积累,多思考。在这本书中,贲老师在第二辑中鲜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课堂无小事。比如,《老师,你看其他学科的教科书吗》一文通过对一节课教学设计的分析,揭示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教师要想有学科整合的能力,关键在于通过阅读,积累学科素材,形成大学科的理念。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由于自己任教的是低年级,低年级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例如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我具体结合综合实践课有关人体比例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观察小组中数据的误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加深了对厘米的认识。可以说,只有打通学科之间的间隔,加深学科之间的融合,我们的教学才会走向学生生长的本质。

正如贲老师在《在“学生的问题”中相遇》一文中所说:我们要意识到,不出现问题,不等于学生没有问题。当老师真正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时,课堂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从问题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分析学生的疑惑。例如在教研课《有趣的排列》时,在不同的班级试课,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总是影响我的“原有设计”,一时间让我又疼不已。每每问自己是要上孩子们喜欢的课堂,还是自己喜欢的课堂?经过不断的调整,使每一个问题和环节都为他们着想,结果是双赢,孩子们上的开心,老师自然是“心满意足”。

贲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课堂实例,有些是用文字表述的,有的是照片实录。这些实例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很有意思!

一本书全部读完了,读前的疑问也消失了。数学名师写的书,让我这个刚刚加入名师工作室的“年轻”教师深有感悟:教师的生命、价值与意义,都在课堂中。课堂是孕育思想和智慧的地方。重新认识课堂,不能停滞于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也不是懊悔自己课堂的不足,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在批判中建设,敞开胸怀面向未来。

《重新认识课堂》心得感悟【第四篇】

曾经读过一段文字,印象非常深刻:“课堂,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测的地方;课堂,一个充满了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课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课堂,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地方!”教师每天行走在课堂中,似乎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又似乎每天都有点不一样。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更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最近有幸拜读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受益颇丰。贲老师在书中第一辑就指出理想中课堂的样子,除了知识的传递以外,更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们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地方,这样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和成长。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应该有老师,那么,要想改变自己的课堂,就得先学会改变自己。

1、对自己的事业有幸福感。

教师可以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因为它是和人打交道,是和人的生命打交道。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是和学生进行生命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具有一种独特的幸福感,他的精神可以通过学生延续下去,这是其他的职业所没有的。但是如果没有发展的思想,弘扬自己的价值,就会感觉很疲倦,每天上课,改作业,面对同样的学生,课本,一切都没有什么改变,当然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我们的学生,热爱我们的事业。

2、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知识综合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理论知识向应用技术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的方式由传统的印刷文化、电子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化,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问题,我们原有的知识远远不够,从某些侧面看,我们的学生超过了我们。而老师的数学修养往往对学生起着启蒙的作用,陈景润把毕生的精力用来研究素数,缘起于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剩余的五分钟,讲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因此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

3、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社会是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只是基于传统教育,而要有向自己挑战的勇气,不断去尝试新的方法,更新教育观念。

4、不断实践和创新

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自己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老师就要有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即使自己有丰富的经验,也要勇于向自己挑战,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善于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满怀热情地去研究它。

书中围绕《课堂的样子》《课堂无小事》和《课堂的另一种解读》这三大方面来讲,看起来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些小事都是不能忽略的,小事的背后隐藏着课堂上很重要的信息。

重新认识课堂,是以积极的态度,在批判中建设,敞开胸怀面向未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与成长,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遇见真实的、理想的课堂。

35 3354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