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疏堵调研报告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道路交通疏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拥堵已成为常态,这不仅经济社会发展中绕不过去的坎,也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省会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和城市发展,亟待系统研究、整体谋划,采取有力措施疏堵保畅。

一、存在问题

一是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历史上,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协同性较差,几个区之间城市功能疏解不足,核心区集中了优质商业、医疗、教育、娱乐等资源,而新建住宅多在外围,“向心交通”“潮汐交通”现象明显。尤以核心区每平方公里达万人,人口密度远高于许多大中城市。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多为临街建筑,没有地下停车场或院子,停车位不足,且与公共交通衔接不够紧密。全市整体道路以平面交通为主,缺乏立体交通、跨河交通,道路交通冲突点较多,导致整体通行效率相对较低。

二是先天地形受到局限。“两山夹一河”特殊地形决定了“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形城市布局,整体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客观上很难形成循环交通,加之城市次干路和支路建设不够,交通流过度集中在主干道,导致东西不畅、南北不通。城关区与七里河区衔接处存在“天然瓶颈”,形成“蜂腰”地带,南北向受黄河、铁路分割,X路、X路、X路等城市主干道多为“断头路”,未能与环线连接,X路、X路、X路等条东西干道全部“断头”,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贯通东西向的交通干道,严重影响整体通行效能。

三是车路供需缺乏协调。目前机动车本地保有量接近万辆,外地车万辆,还在以每天辆的速度快速增加,一年增加近万辆车,新建成——通车道路较少,且大多在城市外围,人车路矛盾十分突出;路权分配不合理,有的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窄,全市道路施工项目多,施工路段挤占大量道路资源,正处在交通拥堵加重和出行不便叠加的阵痛期;公交、地铁之间接驳不够、换乘不畅、衔接不紧,重复率高、直达率低,分流效果大打折扣,公交线路同一路段布设密集,缺少港湾式车站,高峰时段“排长龙”现象突出,影响了整体通行效率。

四是文明出行认识不足。交通文明程度整体不够高,主观上看,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法治观念、文明素质亟待提高,机动车乱行、非机动车乱闯、行人乱穿“三乱”现象普遍存在,公交车强行变道、出租车随意停车上下客、外卖员快递员乱穿乱行、“黑车”非法营运等问题突出;客观上看,行业监管、处罚曝光力度不够、机制不健全,全社会遵章守纪的法治良序尚未形成;地下通道、过街天桥较少,现有的绝大多数没有电动扶梯,很多年龄大的、抱小孩的、拎重物的过马路很不方便。

五是智慧交通建设滞后。各级政府、道安委、公安等部门借力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在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总体上看,现在交通组织更多停留在“人力+汗水”管理模式上,科技智能化手段应用不够,智能交通建设碎片化、低端化,——交通组织不精细,道路时空资源挖掘不充分,交通信号灯和标示标线不科学不规范等,整体交通管理模式还不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求。

二、对策建议

一要强化精细管理。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打破传统交通思维,改变固有出行习惯,选择绿色、低碳、公交出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示范引领,带动家庭、辐射社会。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思路,加大次干路、支路、背街小巷建设改造力度,提高路网密度,打通“毛细血管”;对早晚高峰时段常态拥堵的重点路段,逐一研究细化个性化治堵方案,在平交路口、岔路口等重点路段,采取必要的物理隔离措施;适当增加公共交通运力投放,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日常监管;建立相关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解决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困难问题。

二要强化组织保障。做好整体城市路网规划,完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推动构建以地铁等大容量公共交通为“骨架”,以地面普通公交、社区公交为“经络”,以出租车、网约车等即时交通工具为补充的立体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科学设置规划各种交通工具的接驳、换乘、衔接。加快推动“一心两翼多点”城市发展布局,从源头上缩小群众活动半径,避免潮汐式流动,最大限度降低中心城区道路交通饱和度。建立“大交通委”格局和运行机制,从政府层面牵头组建专班,推动破解交通拥堵顽疾。市委市政府应把道路交通管理摆到突出位置,在路网建设上加大投入,在公共交通上优先保障,在智慧交管上给予倾斜,为整体交通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三要强化秩序治理。按照“配建停车场为主、社会停车场为辅、路侧停车场为补充”原则,增加停车位有效供给。采取市场调节办法,对供需缺口大、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探索实行高收费,最大限度抑制开车、停车需求;紧盯影响通行秩序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在重点路口设置“曝光台”,推动交通信用体系建设,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记录;对城市外围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停车设施,探索实行低收费服务,鼓励换乘出行、避免拥堵;对医院、商场、学校、餐饮等场所及周边配套停车设施,推行累进式加价的阶梯收费,避免静态交通混乱导致动态交通拥堵。加强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在市场准入、销售监管等环节建立健全全链条规范管理的一揽子制度,推动末端治理向源头监管转变。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将“智慧交管”纳入“智慧城市”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研发运用模型,精准动态分析交通运行状况,提升通行效果;健全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大力整合共享社会停车场数据资源,精准推送空位信息,避免反复寻找车位加剧交通拥堵,适当激活社区、小区、单位停车资源;加强与高德、百度等导航企业的合作,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实时监测研判交通状况,灵活设置推荐路线,及时发布出行提示信息。鼓励发动群众积极为交通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对涉及道路交通管理的重大事项通过听证会等方式,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用群众智慧办好群众的事。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介,广泛传播自律、包容、文明、礼让的现代交通理念,推动建立与汽车社会相适应的交通文明,在全社会培树守法、文明、安全出行良好风尚。

35 3548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