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调查报告【热选3篇】
幼儿社会教育调查显示,家长参与度与教育效果密切相关,如何提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幼儿社会教育调查报告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幼儿社会教育调查报告 篇1
我的专业是应用英语(双语幼教方向),主修的课程有专业英语、英语泛读、专业英语听说、儿童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儿童文学鉴赏、英语口语、学前卫生学、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西文化比较。获得的资格证书有全国职场英语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证书、山东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个人优势是我高中毕业于济南艺术学校,因为在高中时所学的艺术专业是影视戏剧表演,涉及的专业有表演、舞蹈、声乐、台词、钢琴等课程,所以我在个人才艺上会有所加分。我是一个比较有耐心和责任心的人,喜欢与人交谈,结交朋友,而且我是大家眼中典型的好脾气。我的择业意向是幼儿英语教师或幼儿老师。
现今,我国的人口基数接近13亿,按目前的平均人口计算我国每年约有20xx万以上的新生儿出生,0—6岁的儿童将近1亿多。有了这样的庞大数据,我相信幼儿教育市场会日渐鼎盛。我国实行人口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会愈来愈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宝贝,所以父母会越来越注重给孩子的教育,因为每一对父母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是孩子学习知识的起点,孩子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更是为步入小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因此,托儿所改叫幼儿园,阿姨改叫老师。从这两个称呼的改变来看,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已经成为重点,家长不再满足于照顾好孩子,而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学习,正是这一升级,幼儿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像以前一样看护好孩子和保证好孩子安全,而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要给孩子教授知识,规范孩子的行为等。同时,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前几年,全国各大高等教育院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并设定了一系列针对幼儿教育的课程,从这一专业的设立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看重和教育市场对于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资源短缺。但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来往的日益密切,我国的教育也渐渐走向了国际化,而语言也正是国际化沟通的桥梁。我国走向国际工作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对于英语的需求也尤为重要。经研究发现,3-6岁是孩子语言形成的最佳关键期,于是,学前教育中又多了一项重要的课程,就是英语。近几年,对于学前教育的要求升级,各大院校又开设了学前双语教育这一专业,用来满足之前空白的学前教育市场,而我很荣幸的学习了这一专业,这对于我以后的职业道路会有很大的发展。就我所在的城市济南来看,幼儿园群体越来越多,更多的私立双语幼儿园也相继崛起。即便这样,双语学前教育市场依旧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大多数家长愿意给孩子选择双语幼儿园,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每一个双语品牌的幼儿园不再局限于一所两所而成为了连锁。双语幼儿园的增加,直接关系到了英语幼儿教师的需求。因此,我觉得我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好,会有更多的机会。
机会多并不意味着成功,更需要我们个人的努力。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一些关于英语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我觉得英语幼儿教师首先有的就是良好的英语口语基础,幼儿英语的学习完全是靠模仿老师,如果老师的发音不准,就会直接影响幼儿以后的英语学习。其次就是有较强的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我认为对于一个英语老师来说,不管自己的英语基础多么好,如果你不能教会孩子,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英语老师,要多掌握一些英语教学法来帮助你教会孩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沟通。再次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个性性格与对待孩子的爱心和童心。想要教育孩子最主要的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交朋友。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在孩子的眼中老师的形象就是无比高大,是崇拜的对象。所 并且还要有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当幼儿园英语老师的。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校主修的专业,应用英语主要是面向双语幼教,它不仅是对于英语的学习,而且还有关于幼教的课程。在英语方面我已经考出了职场英语资格证,完全可以满足幼儿英语老师所教的内容。在幼教方面我觉得这些课程中幼儿英语教学法对于我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园的孩子相对一般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年纪小,没有任何的自制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向他们教授知识的难度要大一些,幼儿英语教学法这门课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游戏教会这些幼儿,用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助于他们学会新的知识。儿童心理学让我更快的进入孩子们的世界,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有利于我和孩子们的日常相处与沟通。而其他的教育学、儿童文学鉴赏、学前卫生学、中西方文化比较等课程帮助我更好的任教,并且扩大了我的`知识层面还能让孩子们能在我这里获得更多的西方知识。
孩子在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发现有一些幼儿说话很清楚,语言流畅,普通话标准,而有一些幼儿说话含糊不清,不会说普通话,有甚者不说话不与他人交流,即便张口也是一两个字往外蹦。后来我发现那些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基本长期是与爸爸妈妈相处,而那些语言能力弱的孩子经常与爷爷奶奶这样年龄大的人相处。现在的父母基本是80后,注重孩子说普通话。而年龄相对较大的爷爷奶奶不太重视孩子的语言学习,在这一方面会有所欠缺。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就是靠模仿,幼儿老师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位领头人,所以要做好表率与榜样。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关于这一点,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语言方面我已经考出了普通话二级甲等的证书。
我的性格比较外向,热情。在与幼儿的相处过程中我能够主动与幼儿交流,更好的与幼儿成为朋友。孩子的世界是最纯净的,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喜欢孩子,与孩子在一起可以无忧无虑,远离勾心斗角的复杂职场。正所谓童言无忌,在孩子这里你可以听到最真实与最公正的声音,而我个人比较喜欢和简单的人与物相处,在幼儿园工作是我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比较符合我的个性。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耐心和责任心。当幼儿哭闹时,我可以一直哄着他讲道理,这可能跟我的好脾气有关吧。但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幼儿的哭闹,这里与我的专业学习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责任心是尤为重要的,在给幼儿传授知识的同时,保证他们日常生活的安全与健康是首要的。
开头也说了,选择幼儿英语老师这份职业与我有的另一个才艺优势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对于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多,个人才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肢体语言使用的频率是比较多的,而且需要老师在肢体上能够放开,尤其是碰上一些大型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需要孩子上台表演节目,这就要看老师的才艺细胞了,只有老师具备一定的才艺能力才能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我个人觉得自己在舞蹈和朗诵这些方面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有过三年的系统专业学习,给孩子排个节目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觉得自己最不足的地方就是经验的欠缺,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了,但我相信nopain,nogain,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多学习多多积累经验为自己的幼儿教师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与我的个人职业规划,现在我在幼儿园的职位是一位配班老师并且教英语和美术,我的近期目标是实习这一年中多学习多积累,顺利拿到大学毕业证,等到毕业后能够走向班主任的岗位,拥有属于自己的班级,同时在一年中边上班边自学学前教育,争取一次性考出幼儿教师资格证和编制进入公立幼儿园。在公立幼儿园中主要任教英语老师,并推出自己的品牌课,争取用五年的时间走向英语教研组长,然后一步步晋升。
以上就是我为自己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的表述,通过介绍幼教的市场前景,人才需求,需要的职业能力并且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比较,得出自己很是适合和喜欢这份职业,并为自己选择该岗位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近期与远期发展计划。
幼儿社会教育调查报告 篇2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由于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生子女,忽视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我在20xx年4月份对银川市智能双语幼儿园的幼儿家长,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院儿童的生活自理情况作了调查。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从小中学前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由父母来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还是父母穿;自己洗脸还是父母洗;回家写作业是自己主动写还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写。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长的都深有感触,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立性。
教师责任就是协助家长、诱导幼儿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务劳动和自我管理,这不仅是生活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不要因此就不让幼儿动手,而要给幼儿做正确的示范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家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提供一定的劳动条件,如:让幼儿自己起床、穿衣、吃饭、整理房间等,家长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励幼儿做中学。刚开始是慢一点,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利索得过且过多,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立性。使孩子体验到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达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目的。
2、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有专家研究:人的双手与人的脑的神经是紧密相连的。幼儿通过亲手的操作可以锻炼脑与手的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脑的发育。针对这点,我采用多种形式助幼儿学习生活、劳动技能。通过讲故事、念诗歌、做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等形式教会幼儿简单的自我劳动。并要求幼儿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摆碗筷等。还激发幼儿对折纸、剪纸的兴趣,要求他们回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手工作气到幼儿园供家欣赏。可是,我发现有的家长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为其代劳,而让孩子在旁边当观众。虽然作业是做得很好,但是已违背了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新年”过后,我在班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随着哨子一声今下,赛手们立即冲上“战场”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个个动作利索,神情严肃,心中想着:“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争第一”,场下啦啦队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加油!加油!”。比赛的热烈场面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和老师,孩子们为同伴出色的表现而骄傲,我为孩子们的自信与能力而自豪!这一场比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每一位孩子都参与比赛。获胜的结果固然令人喜悦,但孩子们最享受的是竞赛过程中的快乐,这样锻炼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己动手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3、家长放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学会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困难的能力是必须的。幼儿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导,但父母、老师不可能始终地跟随在他的周围,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处处得到长辈的保护,因此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立性,摆脱对别人依赖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本领,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生子女家庭中,家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备,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求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多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助幼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让幼儿从小掌握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总而言之,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对提高幼儿自理能力,使生子女从“小皇帝”中解脱出来。
幼儿社会教育调查报告 篇3
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是德育研究永恒的主题。无论是研究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离不开效果这一本质。而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态度、经验等是影响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上海以190名幼儿园教师和60名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从幼儿德育工作者的范围及他们的价值观、责任感、目标观、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幼儿德育的现状作了调查,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揭示幼儿德育工作的规律,打开提高幼儿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路。
我们的调查表明,75%的教师和50%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由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
无论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还是从社会学意义上分析,父母都必须承担幼儿德育工作。但是,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工作者,对幼儿德育工作更应具有责任感和娴熟的技能;同时,教师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和一定的吸引力,这也有助于教师开展幼儿德育工作。
1.经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应有何面貌。
调查表明,仅有7%的教师和7%的家长是忽视道德面貌的,而93%的教师和93%的家长都认为幼儿的面貌中礼貌、文明行为等都是重要方面。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的看法基本趋向一致,这是他们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进行幼儿德育工作的基础。
2.对幼儿德育工作目的性的看法。
调查表明,有56%的教师和69%的家长对幼儿德育工作的目的性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侧重于为幼儿组织活动和能为孩子入小学作准备等近期的实用价值方面;有44%的教师和31%的家长对目的性的认识比较正确,他 由于大部分的德育工作者目的性有些模糊,因此必须解决幼儿德育工作的重心偏移和评价标准错位的问题,从而使幼儿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3.前阶段“二史一情”教育的效果。
调查发现,54%的教师和52%的家长认为“二史一情”教育的效果不明显;38%的教师和40%的家长认为有一些效果。根据调查,我们认为,造成“二史一情”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目的意义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对为什么一个小公民要从小在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种子的深层次的意义把握不够,在具体内容、方法、自身的情感上也存在种种的差距。
在调查幼儿园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时,我们发现61%的教师把主要原因归咎于“社会大环境有问题,与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教师选择的其他原因依次为:德育工作缺少有效的方法”(17%);“德育内容陈旧、一般化”(11%);“幼儿园工作指导思想上重智轻德”(7%);“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差,缺乏德育意识”(5%)。而家长却认为所有这些方面对幼儿德育工作的效果都存在着明显的影响。
调查还发现,教师不仅将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幼儿园外部,同时还存在着将幼儿德育工作的责任推向幼儿园外部的倾向。教师片面夸大幼儿园外部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把责任推向幼儿园外部,这是教师对幼儿德育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的表现,因而也是影响幼儿德育工作效果极其重要的原因。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应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比家长更善于发现幼儿品德发展的优势,更善于向幼儿谈心解惑,更善于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调查表明,教师对幼儿德育目标的选择顺序依次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爱祖国,遵守纪律,诚实,友爱同伴,尊敬、关心长辈,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的选择顺序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诚实,遵守纪律,爱祖国,独立性、自信心,尊敬、关心长辈。教师与家长选择的共同项目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爱祖国,诚实,尊敬、关心长辈,遵守纪律。不同项目教师选择了友爱同伴、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选择了独立性、自信心。产生这样的偏差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教育的场合不同,幼儿园实施的是集体教育,因此提出友爱同伴和自己的事自己做;二是由于教育的价值观不同,家长尽管在生活上包办代替,但是在精神方面“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竞争性的个性积极的人,而幼儿园教师希望孩子在生活上能自理,在精神方面则与其他人有更多的共性。目标是反映幼儿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德育目标应有一致性。此外,目标的实现有其场合、时间的特定性,家长和教师应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所侧重,以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侧重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配合默契的,而这种默契必须建立在日常工作协调的基础上。幼儿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协调、沟通是提高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
调查表明,在“接送孩子时交流”、“通过家长会了解”、“召开专门会议”、“家委会研究”四个选项中,57%的家长和59%的教师认为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幼儿德育情况的方式是“接送孩子时交流”;63%的家长认为通过家长会也能了解到幼儿的情况,而62%的教师则认为在家长会上只能偶尔了解幼儿的情况,这是由于教师是家长会的组织一方,以介绍幼儿的情况为主,而家长则是以了解为主,双向沟通不够;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意见是比较欠缺的,53%的教师回答是“偶然”,55%的家长回答“从来不”;认为经常通过家委会共同研究幼儿品德教育问题的家长占40%,而教师只有24%,这可能是因为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情况比较多,而教师参与其中的比较少。
在上述沟通和协调的方式方法中,主要依靠接送孩子时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传递一下信息,而专门的研究和指导难以实现。因此,应加强幼儿德育工作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幼儿德育工作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德育工作的规律,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调查表明,教师选用较多的方法依次为:谈话,表扬,讲故事和树榜样。家长选用较多的方法为:讲故事,谈话,表扬。选择“抓行为”的教师为7%,家长为13%。选择“批评”的家长和教师均比较少。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注重对孩子的正面教育,注意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但从道德形成的知、情、行、意四个方面来看,似乎过分强调了“知”,忽视了“行”。幼儿的许多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进一步研究幼儿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幼儿德育实效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查,围绕幼儿德育工作者,上面已引伸出诸多关于影响幼儿德育工作实效的因素。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在重智轻德的思想影响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落在了传授知识上,幼儿德育被淡化,幼儿德育工作的承担者概念模糊不清。因此,全社会必须形成共识,明确幼儿德育工作者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扶植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例如:在五好家庭、文明楼组、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等评选工作中应强化其功能;通过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宣传其作用,在社区工作中突出其地位;在法制建设中规范其职责,从而真正确立幼儿德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使幼儿德育工作在承担者的问题上首先落到实处。
幼儿德育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4.掌握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有效、有序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工作。
计划地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考评、升级、聘任中应将教师这方面的素质、工作态度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建立社会奖励基金,奖励为国育人、幼儿德育工作卓有成效者。
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幼儿德育工作者尽快地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1.形成幼儿德育工作全方位、立体的网络,通过社会、家庭和幼儿园来共同完成培养目标。在方法上,要研究将幼儿德育培养目标分解为家庭实施的德育目标(例如,尊敬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和幼儿园实施的德育目标(例如,友爱同伴、爱集体),并帮助家庭形成具体的教育计划,从而做到幼儿园和家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2.完善幼儿德育工作评估体系,对幼儿德育工作应有检查、评估。要做到单项评估与整体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以起到改进、激励、异向的作用。
3.加强德育研究成果的推广,经常向幼儿德育工作者推荐和介绍有效的途径、方法、教材和参考资料,从而使幼儿德育工作者能有意识地按照道德教育的规律来进行教育,避免盲目性。
4.创造一种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协调、沟通的工作模式。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教师协调、沟通,教师与家长协调、沟通。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交流与研究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儿德育工作整体地、有序地进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