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云海 分享 时间: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总结了农业发展成就,提出加强现代农业、提升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重点,着力推动杭州"三农"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全市"三农"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其中,农业工作、渔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均获省厅考核优秀。农业水环境治理,全面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化肥农药减量等各项指标,在全省排名第一。集体经济消薄,消除732个总收入薄弱村和518个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率先在全省完成消薄任务。低收入农户增收,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4元,高出全省近2500元,在全省进入前三。土地流转,从20xx年低于全省2个点,到20xx年的高出全省近3个点,流转率达到58%。此外,还有农村公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民生实事项目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一、20xx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农业农村局是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牵头部门,发挥着总牵头总协调的作用。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谋划下,市委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建立了推进乡村振兴"1+10"的组织体系和"1+10+N"的政策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二)现代农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了7个省级以上农业大项目,余杭区建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余杭大径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全省示范。同时,建成省级美丽生态牧场57家。连续6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菜篮子"基地可视化生产管理系统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去年,全市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渔船水上交通及捕捞作业事故、动植物疫病、非洲猪瘟防控和农村沼气等安全生产都做得十分出色。

(三)乡村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近6500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120亿元,也保持了很高的增速。培育市级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10个,涌现出了淳安百源经济、建德果蔬乐园、富阳农夫乐园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还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4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现场交易和意向交易额累计接近44亿。

(四)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全域景区化。新启动打造了76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累计达到325个。新打造精品示范线12条,累计达到62条。新启动了7个省市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累计达到35个。新启动了7个市级风情小镇建设,累计达到43个。完成了第二批11个杭派民居建设,累计达到23个。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公厕、生态修复行政村全覆盖。着力推动下姜及周边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将其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典范。继桐庐、临安之后,余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市又有11个乡镇创建为省级示范乡镇、24个村创建为省级特色精品村、63个村创建为AAA级景区村庄。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深入开展了"大棚房"问题专项治理,组建专班进行推进落实,成功解决了一大批重点、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

(五)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继续向纵深推进。新调整完善了区县协作组,全年四个协作组共落实协作资金4亿元,实施了95个协作项目。进一步健全了"联乡结村"帮扶机制,全年筹集帮扶资金亿元。同时,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开展了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对口帮扶工作也扎实推进,启动了新一轮结对帮扶衢江区活动,并与湖北恩施、贵州黔东南、新疆阿克苏、吉林长春等地开展了对口帮扶,成效也十分明显。

(六)农村改革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全市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累计完成1814个村、78万余户。全市有土地确权任务的10个区(县、市)全部以"优秀"等次完成综合验收,为下一步承包地活权用权打下了坚实基础。江干区"股社分离"改革完成农业部国家试点,并顺利通过部、省专家评审,为下一步面上推开"股社分离"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临安区、桐庐县和建德市被列入农业部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七)"三农"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强化机关作风和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见效,全局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进一步焕发。先后开展了党员冬训春训、农口系统处级干部培训班、现代农业产业兴旺论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班、农村实用人才赴日本、台湾等地业务培训等,全局干部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牵头组建了百名科技专家库和12支市级科技人才服务队,建立"百名市级科技人才专家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得到中央农广校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提拔使用了8名处级领导,交流了7名干部,安置了2名军转干部。全局有11名同志获得省委、省政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记功奖励和通报表扬。选派24名优秀干部到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挂职、"12345"市长公开电话、治水办、农村指导员、基层第一书记等一线岗位锻炼。深入桐庐百江镇、临安湍口镇开展"百千万"蹲点调研,典型经验做法入选"百千万"破难汇编,"机器换人"助推山区农业产业发展获"十佳基层样本"评选最佳组织奖。持续推进巡察问题整改,到目前已基本完成市委巡查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最多跑一次"商事登记证照连办率达到100%,并列全市第一。

二、20xx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xx年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抢抓全省大花园建设和全市拥江发展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为契机,高水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八美"建设、乡村"三个六"产业发展、"农改十条"、消薄增收等重点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村与城市同步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发展指标:农业增加值增长%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左右,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提升"菜篮子"基地5000亩,农产品合格率98%以上。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机制创新,当好统筹推进排头兵

切实发挥好农业农村局对乡村振兴的总牵头总协调作用,进一步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八项行动"落到实处。

1、强化牵头抓总。一是抓协调。统筹协调好10个重点工作推进小组、70家市级成员单位,以及与省的对接协调,对区县(市)的指导等,做好服务保障。二是抓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振兴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确保纳入省考核的指标都能位于前列。三是抓创建。以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为契机,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省里对我市的支持,同步推进全域创建和区县市示范创建。

2、强化制度保障。在全面落实"1+10"组织体系、"1+10+N"政策体系、领导小组议事规则、3个"1+1"例会制度基础上,重点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日常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工作报告、交办督办、项目报备、信息报送、工作宣传、督查检查等制度流程,保障重点项目推进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机制创新。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优化财政资金投向,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10亿元市级财政资金扶持乡村"三个六"产业发展,从生产、加工、经营、流通和主体培育等全产业链环节进行扶持。同时,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方式,将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同步下放到县,提高县级统筹使用自主权。市级将重点加强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推动产业升级,当好产业振兴排头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将重点围绕"提升粮油、蔬菜、茶叶、竹笋、畜禽、水产等六大传统产业,做优花卉苗木、中药材、蜂业、水果、干果、农家特色小吃等六大特色产业,做强乡村民宿、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等六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四个升级",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能级。

1、推进平台升级。着力推进农业两区、菜篮子基地、特色产业强镇建设,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积极争取余杭大径山列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力争实现国家级农业园区"零"的突破。加快临岐中药材国家特色产业强镇和下姜及周边地区省级现代园区建设。支持建德创建国家级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县。20xx年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特色农业强镇6个,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落实叶菜应急生产基地3500亩。推进畜禽生态养殖业和低碳高效渔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生态牧场、渔场。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池塘循环水养殖等工作继续领跑全省。

2、推进主体升级。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创客、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主体。深入推进家庭农场"户改场、场入社",新命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万名。

3、推进业态升级。依托"田园经济"发展,大力开发农业生态、生活功能,推进农旅结合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电商增效"行动,20xx年建设电子商务村30个,农村电商销售额力争突破150亿元。实施农家乐(民宿)提质工程,全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经营收入超过55亿元。加快三产融合园建设,在全市新培育50个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着力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博会、首届中国(杭州)乡村振兴论坛、第二届杭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农业会展知名度。

4、推进科技升级。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机器换人"行动。充分抓住杭州创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机遇,加快建设农业数据大脑,整合形成"五个一"(农业要素一张图、产业结构一张表、农业过程一模型、农业服务一张网和农业管理一系统)数字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力争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主导产业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5个、建设数字农业园区2-3家。强化农技服务,充分发挥好"百名市级科技人才专家库"和12支"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服务队"的作用。

(三)提升人居环境,当好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发挥"千万工程"经验和优势,统筹推进以美丽城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等为重点的乡村"八美"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建设美丽田园。田园是乡村重要的大环境,将着力开展田间地头杂物乱堆放、建筑乱搭建、垃圾乱丢弃、线杆乱树立等整治行动,提高田园的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20xx年力争创建3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20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300个美丽田园体验区和美丽农牧渔场。创建1个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25家省级美丽生态牧场。按照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和"七个最"的标准,着力打造5家高水平美丽生态牧场。持续推进"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90%以上。

2、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精品示范线建设。20xx年新启动实施精品村70个左右、精品示范线8条左右。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村庄连片打造、抱团发展,创建AAA级村落景区,加快实现杭州美丽乡村向旅游化、服务化方向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力争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2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10个左右,省级特色精品村20个左右,美丽乡村风景线10条左右。

3、建设美丽城镇。坚持多规融合,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特色小镇培育,注重发挥特色小镇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作用。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市级"风情小镇"建设,建成一批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示范小镇,新创建风情小镇7个。

(四)协调城乡发展,当好精准脱贫排头兵

强化市域统筹力度,创新完善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结对帮扶等城乡统筹机制,着力打好集体经济消薄、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协作帮扶三场攻坚战,确保农村与城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打赢"3020"消薄增收攻坚战。围绕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强化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把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区县协作、联乡结村重点联系帮扶对象,确保到20xx年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到20xx年,所有村集体总收入达到30万元,到20xx年,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

2、打赢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在守住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基础上,强化对低收入农户培训、转移就业、产业帮扶的支持力度。加强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继续推动低收入农户助医、助学和行业救助活动。

3、打赢协作帮扶攻坚战。完善区县协作机制,全年每个协作组安排协作资金不少于6000万元,落实产业协同总资金不少于4亿元。深化"联乡结村"活动,全年筹集帮扶资金不少于亿元,突出产业项目帮扶,确保42个帮扶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做好对衢州衢江区、湖北恩施州、贵州黔东南州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扩大恩施州茶产业规模和带动农户数量。

(五)落实"农改十条",当好改革创新排头兵

围绕乡村人、财、物、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协调推进十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各类主体活力。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二轮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不变"政策落地夯实基础。二是完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抓紧做好档案资料整理移交等扫尾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职能和数据库向不动产登记部门移交,配合做好移交后的数据互通共享利用工作。三是认真落实"三权分置"要求,加快推进赋权活能和土地集中流转。20xx年土地流转率提高到60%以上,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5%以上。

2、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江干区试点经验,在全市撤村建居社区逐步推进"股社分离"改革试点,到20xx年底累计完成"股社分离"改革试点60个以上;指导推进临安、桐庐和建德第三批全国试点县的改革工作,确保试点任务按期保质全面完成;做好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赋码登记、股权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3、深化各项农村改革的协同推进。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加快推进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三级为农服务中心网络;做好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有序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助推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六)抓好平安创建,当好和谐稳定排头兵

坚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三严"思路,提升农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深化大棚房整治、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促进农业农村和谐稳定。

1、深化"大棚房"专项整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各类农业园区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等违法违规问题为重点,做到全面排查底细清晰、分类整治措施有力、严格监管整改到位,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同时,强化长效机制建设,确保问题不反弹。

2、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市、县、乡、村和农业主体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年抽检地产农产品3000批次以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启用市、县、乡三级智慧监管网,强化上下游对接和数据互通共享。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废弃包装物管控,加大农业执法和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3、加强农业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农机、渔船安全事故数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数以下,进一步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毫不松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动植物疫情。

4、推进乡村和谐治理。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建一批乡村善治示范村。加大农村扫黑除恶力度,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强化对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等腐败问题的巡查整治力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35 3827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