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某经开区“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云海 分享 时间:

经开区“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显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某经开区“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某经开区"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结合园区实际,为推动《X经开区(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效实施,跟踪了解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措施,提高《纲要》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特进行本次中期评估。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纲要》主要涉及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发展环境等三个大类指标共31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9个、约束性指标12个。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济发展指标稳中有进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收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2021年以来,园区先后获批国家发改委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商务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获评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奖,2020、2021、2022年连续3年获全省"五好"园区创建先进,园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跃升至第57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按时序完成了双过半任务;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8,超额完成期末目标;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X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8%。经济外向度有所提升,外贸依存度为16%,达成预期目标。

(二)人民生活指标持续改善。社会治安公众满意度为96%,超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年,完成期末目标的80%;其他指标均按时序进度在加快推进。

(三)绿色发展指标控制良好。碳排放控制卓有成效,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率达,已提前达成5%的预期目标。污染控制成效明显,空气质量达标率为,远超90%的约束性标准;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完成预期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均控制在约束性指标范围内;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了100%。

同时,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等个别指标低于目标序时进度,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困难。

二、主要任务进展及措施推进情况

(一)产业森林加快成长

园区积极贯彻市委"始终把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1.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1)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省、市产业布局及规划定位,园区牵头推进X市生物医药、显示功能器件两条产业链建设,十四五以来,园区主特产业占比稳步提升,2022年主特产业占比为%,较2020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2022年获批X省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核心承载园区,产业集聚效果凸显。积极调整产业定位和布局,逐步淘汰、转移汽车零部件及再制造等部分落后产能,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储能、光伏等新兴风口产业,逐步完善产业结构。

(2)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加强企业梯队培育,截至2022年底,园区有规模工业企272家(2022年新增65家);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17家、省级76家(2023年新增34家)。2021年以来,助推X成功上市,目前有A股上市企业8家(X、X、X、X、X、X、X、X),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X、X、X、X、X),上市后备企业33家。

(3)产业项目亮点突出。聚焦"三主两特三链"精准招商,截至2022年,园区共引进项目221个,合同引资约X亿元,其中投资过100亿元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5-20亿元项目24个,1-5亿元项目42个。2021年以来,共铺排产业项目119个,项目总投资约X亿元,X第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X 10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等百亿级项目2个;X(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XX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等50亿级项目2个;X、X半导体、X新能源等总投资10亿以上的项目共26个,在2022年X市重大项目观摩(园区组)获得第一名。截至目前,竣工项目51个,在建项目27个,项目开工率达%,筹建项目32个,终止项目共9个。

(4)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每年均出台高质量发展政策等系列产业政策,拿出大笔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发展壮大,2021年以来,共兑现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1亿元。在国家大力发展生物经济、X省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布局下,园区结合X市生物医药专项政策,2023年迅速出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导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强化企业上市服务,印发了《促企上市行动实施方案》,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精准上市辅导备案、股改等全流程服务。

2.产业集群更加凸显

(1)显示功能器件及电子材料龙头引领强劲。园区以链式思维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围绕X旗下及衍生产业,X的大尺寸面板产业,以X等为代表的下游智能终端及配套产业形成集聚态势,2022年实现产值X亿元。X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视窗防护外观件生产厂商,在全球中高端手机玻璃市场中占有率约50%,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部分产能转移,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布局新能源、光伏新兴产业领域。XX第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X亿元,12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同时积极筹备光电显示研究院,攻坚新一代显示技术、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在两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先后引进了X智能、X新材料、X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40多个。

(2)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园区已经形成从原料药加工、制剂到终端销售较为完整的制药生产链,并适时发展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产业,逐步构建起大健康产业格局。制药产业聚集了X、X、X药厂等一批优质企业,有规上企业55家,2022年实现产值X亿元,以X为首的药用辅料在全国都具有竞争力,木薯淀粉胶囊开创全球植物淀粉胶囊量产先河,X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为全省首个年销售突破10亿元的医药单品。医疗器械产业借助省药监局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优势,以及园区出台的医疗器械专项政策,近三年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目前160余家企业近90%为近三年新引进。以X为龙头的健康食品产业稳步成长,打造全国知名品牌,2022年实现产值X亿元。

(3)智能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升级。园区聚集了X、X、X等一批工程机械自主研发企业,以及义和车桥、青特车桥等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2022年实现产值X亿元。企业积极投入技术改造升级,X汽车锻压件生产、中铁五新钢膜制造等项目已正式投产;X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投资X亿元的顶立科技特种装备、特种材料项目将打破西方国家的禁运和垄断,为园区智能制造再添新力量。

(4)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一是引进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先的储能、光伏企业,投资10亿元的X视觉全球光学基地项目,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光学基地。10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4GW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二是以碳基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中小企业加快成长,X、X、X等企业蓄势崛起;投资10亿元的X项目填补了国内碳化硅纤维技术空白。

(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园区聚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创新指数逐步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73家,较2020年净增达88家,增长%;完成技术合同登记X亿元,较2020年增长314%。

1.建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级科研平台77个、市级平台54个,平台总数较2020年增长%。X药物研究中心先后获得医疗器械国家CMA和药品CNAS实验室资质,获批X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检测类)。X电子信息检验检测中心完成了国家CMA首次申请评审积极运营双创孵化平台,园区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和省级众创空间1家;各类双创平台入驻企业达到367家。2022年,园区双创工作获真抓实干省政府激励。

2.聚力突破核心技术攻关。X高性能压力传感器项目、X的"大尺寸超高清显示屏技术"先后入选2021、2022年X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X公司牵头组建XX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积极攻克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负极材料技术难题,其"动力锂电池用石墨烯导电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为2021年度X市"揭榜挂帅"十大重大科技项目,X的"大功率碳化硅MOSFET及SBD芯片技术研究"入选X第二批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X公司牵头组建X碳化硅纤维研究院推动产业成果转化。

3.深化产学研及知识产权保护。园区与X大学科技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促成凌翔磁浮与X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X与X等达成技术转移转化合作。设立X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X)分中心,2022年园区成功获批X市技术转移转化基地。X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X、X、X、X智能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X、五新重工的高质量专利荣获X省专利奖。

4.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力创建智能制造标杆,鼓励企业在流程性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等智能化领域全面升级,截至目前,园区有国家、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22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X入选中国智能制造50强,X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X药厂对原有厂房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改造为智能化生产线,综合产品合格率超过99%,相对传统生产线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5%以上,运营成本降低50%以上;X全自动数字化中药提取车间项目实现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9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推进智慧X建设,目前在线环保项目、智慧土地管理、智慧城管、智慧应急等系统已上线运行,基本实现园区政务服务、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城市管理领域的数字化管理。

(三)开放合作稳步提升

园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着力打造开放平台、壮大开放产业、打通开放通道,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截至2022年,园区共有外贸出口备案登记企业72家,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X亿元,年均增长20%。11家企业外贸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其中加工贸易企业3家(X、X、X),对非贸易企业2家(X、X),AEO高级认证企业2家(X、X)。截至目前,园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X万美元,年均增长了%。

1.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X自贸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主动寻求融入X自贸试验区,主导开发了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深加工园项目,并打造成了首个X自贸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示范项目、首个乡村振兴融入自贸区创新联动机制建设项目,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一核心、三片区、多基点"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点之一。省商务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促进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中明确X经开区为重点支持区域。

2.强化外贸综合服务,逐步打通开放渠道。成立了X经开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免费提供外贸企业申领、退税、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加大引进和打造电子商务企业以及跨境电商知名第三方平台公司,有效帮助企业打通外贸渠道。加强自贸试验区与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积极对接自贸试验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融合创新发展,搭建物流运输发展平台,为企业提升通关便利化服务。启动建设了X边跨境电商中心基地,已引进外贸企业21家,新增3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2000万元的企业。积极推动X边区域合作,与X工业园达成合作协议,由委属国有企业和X工业园管委会组建项目公司对X工业园300-500亩的土地进行开发建设。

3.加强外贸企业培育,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出台相关外贸政策,鼓励园区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推动外资外贸发展。积极深化X等龙头企业国际合作,2022年X通过X国际(X)有限公司在X新注册公司,建立X北美生产研发基地。X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X资X亿元建设生物医药原辅料生产基地。积极对接木薯粉、木材等大宗贸易商项目落户园区,重点培育X医疗、X医疗等外贸潜力企业。

(四)新城面貌日新月异

X市第X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的城市空间格局,把X新城建设列为X市重点建设的"十大城市片区",X新城建设明显加快。

1.规划定位日渐清晰。将X新城纳入X"一市两城"的核心区之一,规划范围为X经开区和X、X、X、X四镇行政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建立了园镇一体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X新城目标愿景是"中部医药谷、X智造城",功能定位是打造"一城三区",即高水平现代化产业新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X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生态宜居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区。将致力将X新城打造成省会副中心承接载体和地标性区域。到2035年,建成绿色低碳、宜居宜业,具有重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产业新城,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50万。

2.基础建设初见成效。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目标,一是构建了总规+控规+城市设计+专项设计的规划体系,X市规委会审议通过了X新城战略规划和中心片区控规,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基本划定,正在进行重点片区控规修编。二是推进X新城"四个十大"项目落实落地,其中X快线项目:X轨交集团已启动工可内审,目前正在进行梁型研究;湘府路东延项目,X市政府已呈文申请将湘府路东延线纳入《X市城区主干路网(2023-2026年)建设计划》。

3.产城融合加快步伐。按照2022年7月X大规委会的要求,选取中心片区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重点推进,完成起步区城市设计及X公园开发方案。核心区已完成征地5617亩,土地报批4049亩,地块平整约1100亩,道路建设约公里,累计发生成本约50亿元。一批配套项目加快推进,X电子科技职院、X医专和X学校(小学和中学部)已投入使用;X高中主体已全部封顶,今年9月份将正式开学。人才公寓共有1675套房,主体全部完工,9月将建成交付。X医院已完成基础工程,预计2024年5月投入使用。X商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目前均已开售。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国家布局的"一主库六分库"项目之一。X二水厂扩建已投入运行,实现供水规模13万吨/天。同时,正在抓紧谋划X小学、X公园、X快线X中心站等项目,体育中心、三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图书馆)、工会中心、创新中心等已完成概念性规划。

(五)绿色环保更可持续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园区一直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思想,发展和壮大绿色产业,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推进绿色园区建设。

1.加强环境保护,严控生态红线。制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实施方案,对重点涉水、涉危险废物企业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优化水资源生态环境,制定了《X新城供水发展规划》,巩固捞刀河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治理成效,完成南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深入推进X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公园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园区范围内流域水环境异常信息的智能诊断和自动报警,2022年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园区。

2.加快节能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制定了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工业、能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共有X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X等10家省级绿色工厂。构建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中药回收利用,X药厂新投建了国内第一套智能自动化药渣综合回收利用系统。编制园区光伏发电、充电桩建设规划,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屋顶光伏项目,目前已建成并网装机总容量达,总投资X万元,年发电量达3500万kW·h。

3.推动"亩产论英雄"改革,提升资源利用率。强化闲置低效企业处置,全面核查购地企业状况,分类制定实施收购储备、嫁接盘活和租赁承包等"一企一策"措施,《盘活低效存量资产,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被推选为X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园区已平稳有序完成X、X等78家企业(产业项目)的兼并重组工作,有效盘活闲置土地约亩,新增投资约230亿元。创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深入开展工业用地缩短出让年限等弹性供地制度改革,实现等量土地供应,2022年,园区获评全省"十大高效用地园区";X、XX、X、X等4家企业入选全省2022年度"百家节约用地企业"名单。

(六)发展合力更加凝聚

强化党建引领,在企业服务、政务审批、管理机制、资金、安全、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方面整合资源、系统发力,凝聚奋进力量,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1.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扎实开展"党建聚合力"工程,向非公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302名、覆盖企业538家,工作覆盖率达100%、组织覆盖率达%,支持X成立青年突击队,X党支部成立园区首家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制定实施了非公党建20条,园区企业党委2021年获评为X市两新领域标杆引领先进基层党组织,X获评为X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带统战、群建卓有成效,园区工会联合会获评2022年X省"百佳产业园区工会"。深入推进"清廉园区"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积极创建清廉国企、清廉大厅、清廉项目等示范单元;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新一轮内部巡查,不断提升国企规范化管理水平。

2.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效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根据省市编办要求,清理规范园区管理机构,两园合并后新"三定"获得批复。结合园区规模、规格和职能、功能定位等因素,优化园区内部管理架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形势变化新出台选人用人相关管理办法,大力创新园区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市场化建设运营,委属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8家国有企业整合优化为2家,功能定位更加明晰、主业主项更加突出。

3.行政审批改革卓有成效。以"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抓手,落实简政放权,激发体制活力。承接省市新一轮赋权,将园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原有309项调整为211项,并动态管理更新园区权力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总体审批提速了23%。压缩重点事项审批,在项目建设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容缺许可,实现工程建设主流程审批由原来的26个工作日压缩至21个;企业开办全流程审批在1个工作日内;企业注销实现全程电子化"零跑腿"。

4.服务要素保障不断夯实。开展"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创新出台"三员"联企制度,安排460名干部联系530家企业,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全覆盖。设立金融服务中心,引进8家专业机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推广优化风补基金和互助协会等风险补偿增信产品,实现园区融资担保费率下降至1%以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X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园区主特产业成长型企业的投资需求。强化人才保障,出台《加快人才聚集发展实施办法》,截至目前,园区X市高层次人才已达136人、X市专业英才650人,2名高层次人才入选X市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完成电力630攻坚任务,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全面推动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十五条"硬措施落实落地,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获评全省唯一优秀园区和X市先进单位。信访维稳、平安创建等工作有序推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受当前形势影响,企业投资增长乏力。受宏观经济下行、国际局势动荡、贸易摩擦不断、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整体偏弱;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下降,消费意愿下降,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低迷,经济增长乏力,招商投入压力大,部分指标难达预期。

(二)行业趋势飞速变化,产业体系存在不均衡。受经开区与X两园合并历史影响,园区产业构成相对复杂,虽然园区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生物医药产业行业缺少头部企业,规模竞争力尚未凸显,离国家级产业集群还存在一定差距;全球电子产品消费持续低迷,X等部分终端厂商为降成本,正向东南亚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企业较少,增长压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对缓慢,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三)缺乏母城依托,高端紧缺人才成本高企。与X市其他国家级园区相比,X经开区没有背靠主城区的生活依托优势,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又属于高技术附加值产业,提升科研水平,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需要大量高端紧缺人才的支撑,此类高技术人才往往对生活环境、配套要求较高,企业在招人留人方面成本较高,园区在出台人才政策方面也面临较大资金成本。

四、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思路及措施

2023至2025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全力抓项目、优环境、兴产业、建新城,推动园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更多园区力量。

(一)加速产业聚能,形成新的增长极

1.聚力深耕主导优势产业补链强链

(1)保持定力建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持续深耕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产业链建设,优化招商策略,推动1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落地,全力引进培育1-2家过50亿元的生物医药头部企业,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创新药研发,助推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发展CRO细分产业。精心培育园区重点企业,促成一批企业"二胎""三胎"成功落户,推动X、X、X等企业不断追加投资。建好医疗器械产业园、智能化制剂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完善Xe中心、X智中心、创新创业园三大国有工业地产培育综合体,打造特色产业一流孵化平台。延链发展以化妆品、健康食品、康养健身等板块互相融合的大健康周边产业。

(2)聚焦短板培优电子信息产业。抓紧对接电子材料、核心元器件、光显设备等领域项目,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持续发挥X、X两家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优化投资结构,积极转型布局新能源领域,加快推进X新能源、X半导体、X声学等项目建设投产。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优质企业,加快培育X、X、X、X、X等一批重点企业,优化企业梯队结构。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打通视窗防护玻璃、激光元器件、碳化硅芯片、先进电子材料等上游产业,以及面板制造、LED显示终端、电池组装生产等中游产业,加快与汽车、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安防、通信、物联网、军工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应用。

2.强力推进传统特色产业固链升链

做大做强智能成套装备,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成套装备,积极培育X、X、X等自主研发生产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加快传统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柔性化制造、云制造等制造业新业态,开发适合新型生产模式的智能装备,引导企业开展产品设计、智能技术、高速制造等集成创新,推动汇捷智能、比克智能等中小企业加快抢占细分市场。夯实提升核心零部件产业。支持X加快减速机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化项目,逐步提升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质量;推动实施一批技改项目,鼓励园区企业发展高可靠性精密轴承、高精度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量具刃具等高端产品。加快推进X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隧道施工智能装备制造总部基地、制药机械与食品机械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

3.加速布局新兴风口产业建链扩链。

全力吸引领军企业嵌入储能电池、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链条。重点引进储能锂电池产业电芯项目,有序引进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前驱体等配套的优质企业。稳步推进总投资102亿元的30GWh储能与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系统生产基地落地、X视觉全球光学基地等项目形成实物投资;前瞻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推动国内首条年产千吨级高电压层状氧化物钠离子正极材料项目落地。聚焦新材料细分行业,加快形成区域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X、X料、X新能源等新材料优质企业为基础,不断深挖潜力,加快链接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高端切入光伏储能产业,推动X负极材料、蓝晶光伏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光伏储能产业化进程;采用"核心产品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上下游企业集聚。

(二)培优创新生态,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以科技自立自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园区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1.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启动规上企业研发费用"破零"行动,力争2025年企业研发投入增幅在%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5%以上。打造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超350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20家。优化人才政策,加大高端科研人才招聘培养力度,完善生产生活配套。

2.以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技术攻关。做实现有已获批的141家市级以上科研平台,着力打造医药公共服务平台(X)、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X检测),在场地、仪器设备、项目及服务能力等资源上配齐配优、强化融合,全力支撑科技高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备案新型研发机构;推进碳化硅纤维、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转化。强化与大科成的战略合作范围及深度,做实新获批的X市技术转移转化基地等一站式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技术创新供给和技术创新需求交易,链接科技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充分利用X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X)分中心,提升园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和质量,确保增速在10%以上。

4.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转型赋能。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互联网+"、智能制造升级换效益。开展智能制造先行区申报和创建,引导企业推进智能化工厂和车间建设,积极推动X、X等企业打造智慧数字工厂,创建"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创建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2000座5G基站,持续拓展5G应用场景,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工业云、苗木云等一批产业数字云平台。聚焦"智慧X"建设,着力构建数据资源治理体系,推动智慧管理服务应用,打造"设施智能、数据融通、治理联动、服务便捷、产业高质"的智慧新城。

(三)坚定开放步伐,提升合作度

以X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园区高水平开放,努力打造全省开放型经济高地。一是紧盯"三类500强"、优势产业链以及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做好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工作,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向园区集聚。二是加快融入自贸区联动进度,对接省会辐射带动,提前做好承接自贸区在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技术服务等服务外包"溢出项目"的规划、招引工作,对标X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学习改进园区运作模式,提升园区对内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三是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大力挖掘培育外贸潜力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境外建立研发、采购、生产体系,构建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深入细分市场,促进产品创新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打造跨境电商平台,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加强园地合作共建,转移落后过剩产能。

(四)加快新城建设,深化产城融合互促

将继续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全面提速新城建设。一是高效率推进"四个十大"项目。做好项目的进度跟踪、督查督办、问题调度,聚力破解项目难点堵点,园区、市直各部门、乡镇积极破解土地、征拆、资金等要素制约,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二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片区。按照打造"地标中的地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深化中心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以前瞻性思维和可实施操作,科学谋划X新城开发建设模式。明确项目清单和建设时序,做好资金测算,平衡好投入产出。引进信誉良好、实力突出的战略投资者,加快地标建筑和起步区开发建设,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量。三是高站位推进战略项目。抓住X打造城市东翼经济走廊、空铁联运交通枢纽(X机场东扩X航站楼建设)、X高速扩容东移的历史机遇,合理规划、有效对接空铁联运交通枢纽的道路体系;深入研究、科学布局X新城的航空偏好型产业,构筑X开放经济高地。着力加快X快线、X高铁、X路东延线等战略项目建设。

(五)抓生态调结构,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低碳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布局,防治结合严控环境污染,加强企业环保知识专业培训和宣传力度。加快X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公园建设进度,力争2025年投入使用,持续开展节水技术改造项目,深入推进中水回用,强化水效领跑者园区效力。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协同处置能力。完善园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智慧监管,提升决策科学性。二是严格推进落实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管控。积极布局发展新能源、光伏等绿色产业,创建绿色低碳园区。三是深化节约集约利用,积极推进园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工业企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末,整优企业用地面积2200亩以上,完成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工作。积极探索形成"屋顶变晒场""机器换人"、三维立体利用土地、公共资源场地共享、工业技改等多种独具特色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和模式,全力保障项目发展。

(六)夯实基础保障,锻造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聚合力"工程为抓手,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助力千企"行动,培育一批"党建强、发展强"企业;一体推进机关、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持续深化党建带统战、群团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二是深化"清廉园区"建设,紧盯"关键少数",督促正确用权、廉洁用权,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实施产业项目"落地督"、资金使用"效益审",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三是深化人事管理改革,优化选人用人制度,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以事业凝聚人心、以绩效检验作风。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深化涉企服务机制改革,做实"三员"联企服务机制,开展系列精品服务活动;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政务服务"金字招牌",提速审批效能。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多样化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五是严守安全底线,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红线,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做好信访维稳、突发事件处置、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平安创建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35 369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