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经发局经济运行报告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2024年市经发局经济运行报告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亿元,增长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工业投资下降3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进出口总额17.3亿美元,增长0.4%,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增长21.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6.5%。

(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立推进有效投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完善调度、督办、考核机制,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同比增长23.6%),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同比增长148.6%)。益海嘉里粮油加工、汇伦制药等73个项目开工建设,晶澳300兆瓦光伏、华润电力风力发电等189个项目竣工投产。抢抓政策机遇期、窗口期,累计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10个,争取到位资金17.9亿元(同比增长117.3%)。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落实《黄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设立“经发点评”平台,开展“进解企”活动和行政审批“帮办代办”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26个。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至70个工作日,推行“预审可开工”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面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最多跑一次”“信用承诺制”“包容审慎监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较上年增长23.4%。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抽查企业1500余家次,降低监管风险,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由上年的14.8%降至13.9%。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以上。规范提升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337.5万平方米,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积极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实现进出口总额17.3亿美元,增长0.4%。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500亿元和5540亿元,增长13.2%和15.6%;新增上市企业3家、过会企业2家,均居全市第1位;制造业贷款余额410亿元,增长2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2个百分点。

(五)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发放到村产业奖补资金9.6亿元,建成产业帮扶项目309个,惠及16.6万户农户。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流转闲置农房、宅基地1333宗,盘活土地3658亩。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入选省千年乡村试点县、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碳达峰十大行动”计划,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印山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新改建农村供水管网65公里。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5%。深入推进建筑工地扬尘、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等专项整治,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不及预期。全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显现,部分重点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较多,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制造业用工难等特征明显,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预测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4.5%左右,低于年初预定目标。

(二)基础设施配套仍需完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路网结构还不够完善,农村公路管养水平还不够高;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够健全;交通枢纽建设相对落后,铁路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仍然偏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水电气等要素保障能力还不足。

(三)产业结构不优。“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目标还未实现,工业占比偏低、产业结构不优的局面尚未扭转。传统产业不强,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亟待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现代化农业程度偏低;旅游业态单一,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吸引力较弱。

(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债务化解压力较大,支出压力增大;土地收入持续下滑,税源支撑不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坚定不移转型升级,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加固经济稳增长基础。始终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锚定最高目标奋力冲刺。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分析研判,加大“六稳”“六保”特别是稳投资促消费工作力度。狠抓项目建设,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项目谋划、招引、建设、验收闭环机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管业务必须管投资”,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大力刺激消费,继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餐饮、零售等行业迅速回暖升温;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充分用好国家政策叠加效应承接一批省级重大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引进更多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抢抓国家鼓励超前投资利好机遇。深入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取向,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手段撬动更多资金投入;以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把握国家政策新导向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跨区域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笼子”。强化要素保障。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持“亩均论英雄”,持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全力破解项目落地环节的堵点痛点问题;坚持“房住不炒”,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保障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聚焦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围绕“四基”建设补短板、“五链”提升强优势;全力推进8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或壮大,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开发区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构建城乡融合型现代化农业体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种业振兴行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返贫治理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以开放汇资源聚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多送一次”改革;充分利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网上办”“掌上办”;整合提升乡镇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优化营业执照办理流程;建立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互联网+”监管执法。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各类市场主体扶持力度。开展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紧盯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各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整治;建立长效常治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持续推动对外开放。抢抓RCEP实施机遇,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抢抓订单机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国际贸易渠道;充分发挥市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作用支持企业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引导企业组建外贸联合体抱团出击拓市场抢订单;推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

35 3376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