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课题总结【优秀3篇】
大班课题总结强调团队合作与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大班课题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大班课题总结 篇1
按照五环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注重新理念的渗透,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一特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文是读出来的这一特点,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体现出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老师的指导,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形成了个性化的思考与文本的有效结合。
1、学习目标制定(不是教学目标)。
2、小组学习汇报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内容多次汇报。比如:兵教兵。
3、语文课,既要按着新模式的大框走,也考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缺一不可。该泛读的要泛读定调。识字教学加强,如: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等多种方法。
4、部分语文课,做到了不仅要深挖教材,不要只教教材。
5、多媒体使用,做到一定要多审查勘误,没有出现错误。
大班课题总结 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提倡的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而美术教育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力争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使得幼儿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生存点。而我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注意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实施:
一、借助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美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将美术与幼儿生活、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在活动中享受生活,丰富体验。如有一次组织的活动是“我喜欢的运动”。在
活动开始前,我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然后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每个活动的情景,特别是活动时,人物的动态,手脚的姿势,区别正面人、侧面人和背面人等等。虽然,他们以前也进行过此类活动,但都是无意识的,并没有仔细观察,这时老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作用,引导幼儿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在正式活动时,我先让孩子们就自己做的、看到的进行讨论。这时他们表现得特别活跃,感到有话可说,当他们交流到兴奋的时候,再让他们作画,这时孩子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快乐中,促进了创造能力的提高。
二、借助生活,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美术就象空气一样存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发现,而在生活化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与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画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画。在“我们的城市”这一主题活动中,虽然幼儿已经无数次的到过无锡城,对无锡这个城市可
以说是比较熟悉了,但真的让他们说的话他们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我让家长帮助幼儿事先收集有关城市的图片;请家长带着到城里去看一看、玩一玩;我也
用数码相机拍下了我们城市的照片,并把他们布置在教室里,这样,幼儿对我们的城市就有了不同角度的、深刻的印象,但我并没有简单地让孩子画画现在的城市,而是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城市的样子。开始作画前,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让每个孩子想一想,讲一讲。令我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孩子把城市画在了蜗牛的背上,他说这是听了故事“移动的房子”产生的联想,说这样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能天天看到不同的风景了。我及时鼓励了他的想法,并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于是,有的幼儿就画出了鸽子上的城市;有的画了螃蟹背上的城市;有的则画了海底城堡……多么丰富、天真、可爱的想法呀!正是由于孩子们事先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老师又为他们创设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所以他们敢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孩子也总是把观察到的外界事物赋予自己的情感去加工、去表现,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感。
三、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情感和创作激情。因此,我们尽量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接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视野,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并通过大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体验。春天,我带着孩子在幼儿园内散步,观察小草怎么从泥土里钻出来;柳叶从嫩芽到长成一片片绿绿的叶子;迎春花、山茶花开放了……在桃花盛开时,我们带着孩子来到桃园地里,和桃花做最亲密的接触,数一数桃花瓣,闻一闻桃花香,看一看桃农是怎样点花的,再感受一下春风拂面的感觉。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在新鲜的空气中,在蓝色的天空下,我们和孩子一起观察稻田,孩子们环视着碧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
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兴奋地念起了“秋天到”这首儿歌:“秋天到,天气爽,白云白,蓝天高,金色的稻穗在微笑……”孩子们一边念着,一边就四散到稻田的周围,有的用鼻子去闻稻谷发出的清香,有的捡起了稻穗。这天天在孩子们身边的水稻田如今是那样地吸引着孩子,孩子们像是第一次发现了身边的魅力,他们拿起了画板,把这美妙的景色搬到了他们的画纸上,每一幅作品都注入了孩子们真挚的情感。
四、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题材,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大胆的想象。
在一定程度上,活动内容也是决定一个活动成败的关键,只有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题材,幼儿才有发挥、想象、创作的余地。所以,在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给幼儿选择一些童趣的或拟人化的或带科幻色彩的内容题材,从而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老鼠是幼儿生活中早就熟悉的动物,而在幼儿接触到的故事、动画片中,老鼠多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在兴趣小组活动时,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老鼠拟人化形象的画法,这样再让他们来画老鼠的生活时,他们完全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有的画了老鼠家的很多房子,有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等等,老鼠还在家里看书、看电视;有的画了好多老鼠在游泳馆游泳;有的画了老鼠在运动、唱歌;有的画了老鼠在逛超市……他们笔下的老鼠完全象人一样地生活着。这就是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发挥的作用。还有象在“假如我是孙悟空”这一活动中,由于孙悟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神话人物的形象,他的本领也为幼
儿所津津乐道,所以当他们一听到这个内容时,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创作。有的画了自己用芭蕉扇为大森林灭火;有的画了帮助警察抓坏蛋;有的画了用筋斗云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等等。这些无不是幼儿天真无暇、想入非非的作品。
实践证明,只有把美术活动融入到幼儿生活中,融入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幼儿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也才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大班课题总结 篇3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小班
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一学期来,我们班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活动课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我们开展了以自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如“左鞋右鞋碰”等自理活动课。幼儿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儿歌等形式让幼儿分清左右鞋,掌握穿鞋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幼儿学得兴致盎然。除此之外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二、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三、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
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开水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四、通过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班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联系册、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学期末,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观摩幼儿在园学习及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通过一学期多的研究、探索,我们为幼儿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丰富、增长了幼儿自理能力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保护方法。实验的结果使我们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生存的`可靠保障。
上一篇:车商专员工作总结(最新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