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一篇】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民间工艺品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提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民间工艺品的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带来的弊端却对民间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制约。

本文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弊,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利与弊。

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其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一部分,对我国民间美术研究和民俗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存在的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并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有利有弊,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与弊,这样才能推动民间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处分析。

(一)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逐渐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次转移,此时民间工艺美术品就成为了人们收藏的最好选择,极大的推动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份额。

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品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其以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很多游人和收藏家的喜爱。

中国作为几千年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因此民间工艺品能够吸引很多崇尚东方文化的外国人,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维护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生存。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化导致很多珍贵的工艺品由收藏家手里转向了市场,也催生了很多民间工艺品生产作坊。

虽然市场中很多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并非具有十分名贵的意义,但是从其做工和外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更是对中国历史的传承,其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外在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民间工艺品的存在更加的具有价值,另外,手工作坊是民间工艺品的重要生产方式,因此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间手工艺品失传的窘境,这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途径。

我国作为文化古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古代社会时期我国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民间工艺品在这一时期传播的机会十分渺小,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民间工艺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很容易进行分辨。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传播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不再受地域和文化的制约,逐渐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旅游城市,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

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货币交易,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工艺美的市场化对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弊处分析。

(一)制造质量降低,缺乏工艺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很多的民间工艺品商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为了节约成本,在制作的过程中减少材料的使用,滥竽充数,使得现代的工艺品质量不断下降。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工艺技术是十分精湛的,但是现代工艺品的制作对工艺技术的运用十分牵强,并且缺乏工艺技术的创新,导致现代的工艺品只能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重复现象十分严重。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民间工艺品也逐渐的采用了半机械化生产的形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使工艺品的生产品质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失真,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缺乏地域特色,商业化严重。

民间工艺品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展示,所以不同区域的工艺品是存在不同特色的,并且这种特征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

例如:杭州的丝绸绣花手帕,丝绸和绣花风格的独特都是杭州所特有的。

但是在杭州的旅游商业街中我们又会看到安徽的磨、俄罗斯的套娃等不同的工艺品。

由此可见,不同地域工艺品在杭州商业街中的出现,是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最为突出的表现,过于严重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民间工艺品逐渐丧失了地域特色,渐渐的被趋同,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民间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市场迎合过于严重,文化蕴含失真。

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必然会导致工艺品生产者出现严重的市场迎合现象,只有制作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工艺品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因此工艺品文化蕴含的失真是必然的。

民间工艺品之所以可以从古代流传至今,除去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外,就是其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工艺品创作内容的世俗化其必然选择,所以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很有可能会导致民间工艺品彻底的变成工艺品,而不再具备民间特色,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弊处较大,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变成了纯粹的美术工艺品,而与民间文化渐渐脱节,虽然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严重的市场化也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存在的真正价值,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的鼓励民间艺术家在传统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对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管理,使得民间工艺品真正的达到传播中国文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2]侯海英.潍坊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拓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文档为doc格式。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二篇】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法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

在司法理论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这一问题,尤其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追求两种效果的统一已成为一项基本的理念,为司法实务界的法官指明了一条办案的思路。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开启了研究两种效果相统一的热潮,各司法机关都以实现两种效果的统一作为其司法工作的目标,做到公正合理。

什么是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呢?本文认为司法的法律效果就是立法所期待法律应有的功能与作用;而司法的社会效果,即是在运用司法的程序审理案件后,所起到的社会评价,社会舆论的反映是否良好的效果。一个国家法律的制定是体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公民教育情况的,法律具有封闭性,不可能预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故立法便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的封闭性与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之间便会出现矛盾,彼一时的法律不能体现此一时期的社会实际情况,因此常会出现司法的两种效果不能统一,而出现这种不统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导致司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不统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立法技术与司法技术的完善程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分析。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纠纷多样化,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迅速变动之间便会出现矛盾,传统的司法理念与当今提倡能动司法之间出现矛盾,法院审判不公开与公众对司法的知情权之间出现矛盾等等:

(一)法制观念落后。

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是公民遵纪守法行为产生的依据,树立法制观念与我国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要求相吻合。要想全面了解法制观念,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法制,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制,是统治阶级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基本制度和方法,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从静态上看,是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从动态上看,是国家机关制定的严格执行和遵守的法律制度,依法对国家进行治理的一种方式和原则。而法制观念则是指人们对法制的看法和态度,关键是对依法办事的态度,我国是具有自己发展特色的国家,我国的法制进程发展较慢,封建文化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较深,人们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比较低,许多人对法制并不了解。

树立法制观念,首先要在制度层面上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法的统一性,完整性,从而强化法制观念的基础。其次,在意识层面上,要吸收先进文化教育,积极参考国外先进法制经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研究。最后,在实践层面上,要坚定依法治国,确立公正、严明的法律秩序,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为我国向法治社会转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思想保证。

(二)司法被动性与司法为民理念之间的矛盾。

司法的目的是定分止争。根据我国传统的司法理念,我国司法具有被动性,即不告不理原则,托克维尔曾对司法的被动性如此描述:从性质上说,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要想使它行动就要推动它。向它告发一个犯罪案件,它就惩罚犯罪的人;请它纠正一个非法行为,它就加以纠正;让它审查一项法案,它就予以解释。但是,它不能自己去追捕罪犯、调查非法行为和纠察事实。[1]司法被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司法程序的启动是被动的,只有在当事人申请立案后,法院才可以启动,并且法官启动该程序后要严格按照当事人起诉的范围进行裁判,不能对当事人起诉范围以外的纠纷进行主动裁判。

其次,我国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不得超越,因此这就使得司法机关在裁判时,必须按照立法机关所指定的法律,但由于法律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法律空白现象,相互之间法律冲突等,法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行事便成为难题。然而,法官又不得拒绝裁判,因此,法官不可避免的会充当立法的填充者,这使得司法与立法之间发生冲突,法律自身的不完善就会影响法官的依法裁判,进而使得公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三篇】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衍生出的先进教学技术,对于我国的高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门课程,所以,要做好高校计算机教学,就必须要用好现代的教育技术。本文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教学当中的应用等问题。

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同时,在课堂上,教师的地位是相对较高的,他们通过单纯的理论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学习效果相对较差,课堂环境也枯燥乏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后的相关实践也无法达到目的,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导致了计算机教学陷入了瓶颈。对于高校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教学的要求,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是与高校的教学目的相悖,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正在逐步的推开,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着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式进行,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有助于我国目前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基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所以,和计算机教学是非常贴近的,故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現代教育技术当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也是目前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当中应用比较多的一项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视频、音频等形式,更好的将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彻底摆脱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使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系统性更强,更加有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当中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接下来的阶段当中,应当继续使用。

二、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对计算机教学模式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也将极大的推动教学的开展。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方法,使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教学方法丰富化、多样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一)给予多媒体技术充分的重视。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要做好多媒体教学,首要一点就是要提高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只有学校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教师充分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才能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能。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多媒体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学校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多媒体教育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每个班级里都建设的多媒体设备,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还专门给计算机专业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推动力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的技术水平也在显著提高中,学校教师经过系统的培训,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二)开展给予互联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也给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新的力量,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多样化、无固定的教学地方,在互联网上所有知识都能够共享。由于互联网上有庞大的学习资源,学生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各种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资料,个性化的去自我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固定的教学课堂听老师讲课,这种新的互联网开放式教学可以不受地点的限制,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够完成计算机学习过程。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还具有非常高的便捷性。

(三)基于虚拟实验室的模拟式教学模式。

虚拟实验室的教学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是通过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充分的结合,在网络上给学生创建了虚拟的实验室,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模拟实验能够将各种实验过程清晰的在学生面前展示,让以前抽象的教学内容现在能够清晰透彻的让学生去体会。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为以后踏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给予现代教育技术充分的重视,并灵活的应用。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四篇】

本科高校的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是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应用性要求很高,学生需要能够结合社会现实提出观点看法。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论文质量的优劣也是检验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卫生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如何更好的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卫生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研上更关注实用性和实践性,毕业论文对理论研究的要求不高,更多的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将分析思考过程写成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要求的毕业论文[1]。然而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管理类的本科论文更是如此。本文通过选取某应用型医学类本科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56名毕业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

毕业论文选题情况。

从毕业论文选题情况来看,56篇毕业论文选题上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部分选题涉及地方性医保制度、地方慢性病影响因素研究、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等专业前沿课题。但从选题来源来看,2015、届毕业课题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为教师自拟课题,其中只有极少数课题来源为指导教师科研项目,选题来源相对单一,选题中超过80%的课题为调查型课题,通过实践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进行研究,此类选题基本都能保证具有可行性,难度适中,通过现场调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专业性、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相对不足。而学生自拟的选题更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过度依赖指导教师,缺乏主选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

毕业论文撰写质量。

从对毕业论文函审、答辩意见上来看,存在文字表达能力欠缺、逻辑性不足,论文讨论不够充分、英文摘要写作不准确,参考文献引用陈旧、引用格式不规范等比较普遍的问题;在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的选择、统计图表的绘制规范性上存在图表制作不规范、数据分析、统计存在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一知半解,盲目套用教材上的方法处理自己的研究资料,对统计结果不求甚解。这与管理专业学生文科专业背景以及统计知识欠缺有直接关系。另外,从研究结果来看,论文缺乏創新性。论文中有创新意识与独特见解的学生不多。论文创新性不足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毕业论文学术水平和论文层次[2-3]。

指导教师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从指导教师层面来看,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医学高校中的非医学专业起步较晚,教师队伍尚不健全[4]。作为以教学为主、科研水平相对不足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相对研究型大学来说更为繁重,指导教师精力有限,挤压了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加上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于非医学专业等薄弱学科,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高职称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能够主持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占比不大,使得从课题深度广度都很难得到保障,造成毕业课题存在选题局限、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此外,或因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未能系统、全面的'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导致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从学生层面来看,首先,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其积极性。但是通过对指导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毕业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季又正逢毕业生考研、就业的关键时期,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找工作、考研复习比写论文更重要,因此仅是匆忙应付。

其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和科研能力不足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囿于这些问题,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在应用型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可利用的资源较少,发展较慢,有关非医学专业的学术讲座数量也不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学者的研究领域水准、前沿动态了解甚少,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思维和写作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管理层面因素分析。

此外,对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监管上也比较乏力,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将科研能力培养融入到本科教学过程当中,开展早期训练。

对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科研训练的医学本科生来说,要写出1篇像样的毕业论文是非常有难度的,更难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托于日常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更需要贯穿整个本科教学过程当中。所以对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在教学中融入科研训练,组织教师为学生专门开设论文写作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在课程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

其次,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的毕业课题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要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参与的教师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作为本科毕业课题来提前进行研究,不但能缓解毕业季就业、考研的冲突,也能使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

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从研究中发现应用型医学类本科高校论文选题上来源于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自拟题目,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很少,这与卫生管理专业指导教师本身承担科研项目较少直接相关。所以应积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申请科研项目,通过带教方式完成科研项目,既能指导学生又能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在课题申报上学校应鼓励支持需要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专业学科申请并承担研究课题,以科研促教学。

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前,要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制度,使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选题上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审批制度,实行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两级遴选制度,保证课题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建立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制度,提高学生学术诚信和对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此外,为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要建立对指导教师激励奖励制度等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期,要积极开展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写作工作的自觉性,所以应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课题开展过程中,跟踪课题研究进展,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从论文整体,到参考文献引用、统计图表制作、格式标点等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在毕业论文的评定阶段加强监督力度,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结语。

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关系着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就业深造等诸多方面,需要各相关主体的充分重视,在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做好指导和监管,才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3]方亮.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对应用型高校经管专业本科生调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3):93-96.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五篇】

和答辩环节的控制p1,但没有从用人单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多角度调查分析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和原因,提出的对策措施缺乏全面系统性和针对性。国外高校对于本科生和应用型硕士没有论文写作要求。我国高校将毕业论文写作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需要从源头、过程和结果控制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为了了解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成因,本课题分别对用人单位、学校本科教学管理人员、论文指导老师和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

全部被调查人员中,%认为一般,%认为较好,%认为差。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作用的看法

被调査用人单位人员中,%认为可反映本科生专业水平,%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锻炼机会。被调查学生中,%认为可检验所学专业知识,%认为可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中,%认为缺乏逻辑性和分析问题不深刻,%认为抄袭现象严重,%认为文字表达能力一般,%认为很差。80%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是重结果、过程管理不到位。被调查指导教师认为是缺乏自己的观点(%)、抄袭现象严重(%)和缺乏数据和图表(%)。%认为是学生不重视,%认为是学生写作训练太少,%认为是资料数据搜集不充分。被调查学生中,%引用比例超过20%,其中,引用比例30%-50%的占%。%表示写作能力不足;%表示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示难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表示外文资料难查。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改进建议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建议选题联系实践和平时多练。被调查教学管理人员中,80%认为需加磕搐导环节;70%认为应对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实施全过程监控;70%认为应抽查查重,30%认为应普查。被调查指导教师中,%认为需增设写作课程;%认为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体系应由教务处和专业教师制定;%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成绩的权重;%认为要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奖惩政策。被调查学生中,%认为有问题就要请教导师;%的认为应给本科生更多科研实践机会。

提高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修改培养计划,提高毕业论文的学分权重,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二是加大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学生写好毕业论文;三是严格答辩资格审核,对于不认真完成的不合格毕业论文不允许进人答辩环节。

增加写作学习和练习环节

,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三是学校给本科生设置自主创新基金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和完成,激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价指标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除了论文最终成果的质量,还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论文总评成绩评定应采用百分制,由指导教师评分(40%)、评阅教师评分(10%)和答辩小组对答辩成绩评分(50%)三部分分数加权平均得到。评价指标应包括选题(符合专业目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充分,材料详实,列举的研究成果是最新的,与选题相关度高,具有权威性;引用规范;综述得当)、观点(有创新点或自己独特的见解)、科研能力(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真实,计算无误)、逻辑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点突出,逻辑性强)、工作量(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写作水平(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无错别字)、答辩情况(陈述流利,回答问题正确)。

制定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和奖惩政策

应建立指导教师工作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政策,适当增加指导论文的折算工作量,约束和激励教师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当前的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采取系统改进措施,以此来保证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六篇】

2001年我校授予99人博士学位,授予479人硕士学位,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位时,在已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中,全校有5名博士学位申请者和5名硕士学位申请者因学位论文质量问题而未获通过。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学位时,又有2名博士学位申请者因学位论文质量问题而未获通过。

(二)完善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答辩的质量,我校修改了学位论文答辩办法,明确规定答辩者的指导教师不进入答辩委员会,力争答辩更客观、公正,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了突出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的重要性,我们要求博士生在申请学位时除提交学位论文外,还须提交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简介,供评阅人、答辩委员和学位评定委员审核。

(三)修定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

学校修定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加大了对获奖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仅20和2001年,全校共评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篇,评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2篇。特别是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鲁雄刚的学位论文入选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反映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新突破。

(四)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我们对2000年和2001年已授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随机抽查评估的同时,对2000年和2001年获博士学位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三、表四:

从统计结果看,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为5篇左右,但被sci、ei、istp收录的却很少,说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不多,难免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从20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学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质量和数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1)博士生在校期间,须以学位论文为主要内容,在国内核心刊物、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或已正式接受)论文3篇以上,且本人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其中工学门类博士生须有1篇在被sci、ei或istp收录的刊物上发表(或已正式接受)。(2)硕士生在校期间,须以学位论文为主要内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或已正式接受)论文1篇以上,且本人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

(五)规范学位论文格式。

有些研究生缺乏必要的写作训练,不重视学位论文写作的要求,在表一、表二的6个单项中,写作与文风的平均分较低。为了规范学位论文格式,我们编写了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模板,从2002年答辩的研究生开始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设立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

学校设立了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资助那些入学素质好、论文选题起点高、有望做出高水平学位论文的研究生,以此鼓励一批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七)保证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

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是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费用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2001年底,我们抽查统计了目前正在指导博士生的83位教师的科研经费,统计结果见表五:从表五可以看出,我校指导教师之间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博士生数量的差别很大。有些导师的科研项目不多,科研经费不足,无疑会造成研究生选题余地不大,研究方法不多,实验数据不足,论文水平不高等现象。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论文水平质量,加强对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保证指导教师具有一定数量的可支配科研经费作为指导研究生的基本物质条件,今年我们已要求学院根据各学科指导研究生所需科研经费的不同情况,提出各学科对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的最低要求,报学位办公室备案。今后学院和研究生院进行指导教师的年度考核选聘时,达不到科研经费要求的指导教师将停止下年度招生。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七篇】

众所周知,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无一例外都特别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不少人以为西方著名研究型大学只重视开展科学研究而忽视本科教学,这不仅是对研究型大学内涵的片面理解,也是对研究型大学成长规律的错误认识。因为研究型大学主要任务是实行精英教育,培养高质量优质人才,而这种优质人才没有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做保证是难以培养出来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依靠高校自身进行内部体系的建设。

中国的经济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转型的方向是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几届中央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大加快了我国协同创新能力提高的步伐,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快速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过渡,其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根本目的则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承担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可见,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顾名思义,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本科教学工作本身和本科教学管理部门单个机构是难以完成的,这一体系的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还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关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为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1.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我们今天所谓的质量保证体系通常借用于经济学领域对企业质量研究所使用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我们通常将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定义为是“企业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情报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相应分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如果我们借用上述关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可以把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理解为“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运用多种制度和手段,调动校内各部门的积极性、集聚师生的教学热情,将本科教学各环节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为了准确把握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有必要弄清楚以下要素。首先,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体系的目标,即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使他们在广泛的专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和意识。其次,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具有广泛性,既包括社会和政府部门,也包括校内各职能管理部门和院系等培养单位;既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也包括学生及其背后的家长;既包括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质量保证体系的责权利。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构成要素的广泛性决定着该质量保证体系主体的多样性,这就需要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清晰地切割出这些主体之间的边界,明确各个主体的责权利,进而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2.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外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外延。这是由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要依赖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支持和帮助,脱离社会的高等教育是不能存在下去的。

欧洲中世纪大学虽然号称自己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象牙塔”,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它经常受到来自教会和皇权的干扰和帮助。中国的现代大学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与政府形成了浓厚的血缘关系,没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大学也难以为继,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学校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然,高等学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属性,这些属性逐步定格为高等学校内部的功能和结构。这些结构和功能构成了研究型大学内部的独立体系,本科教学质量也会受到这个内在的独立体系的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因外因关系原理说明,事物的发展动因主要来自内因,所以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决定因素必然是其内部体系。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的外部体系是指由政府所主导的,通过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所规范的社会各种组织及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进行支持和帮助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存在着众多的主体,但就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独特历史来看,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政府保障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质量,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来实现的。而其他社会组织及利益相关群体在外部的质量保证体系中扮演着辅助的作用。但是,随着治理理念的逐步深入,政府简政放权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作为一种第三方势力,将会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评估机构的出现便是最好的佐证。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的内部体系是指高等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培养机构、师生员工围绕本科教学工作在校内相关规章制度的规范下所形成的内在体系。在内在体系中,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扮演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是否得到重视、各种支持力量是否及时到位等等。学院作为本科生培养机构直接影响着本科生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质量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能否调动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就成为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

高等学校在对本科教学进行管理时,理应根据每所学校的自身特点和需要建构相应的保证体系。主要可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一项整体的、系统性的工作,保证本科教学质量需要校内外各方力量和各种群体的共同努力。传统的教学管理观认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及分管教学的学校领导(相当于西方国家部分高等学校的教务长)。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与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在认识上仅仅停留于此那就是片面的甚至是误导的。因为尽管教学管理部门掌握着本科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权和一定的教学管理资源,但是它并不直接参与本科教学的具体过程。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权限在学院(系),学校教务长及其管理机构只负责制定制度,他们也都尊重院系的'管理权限,不会干预院系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活动。

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不是某个部门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形成整体力量,共同维护本科教学质量。师生共同参加原则。鼓励并允许师生参加到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来,不能让他们置身于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之外。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于教学活动中的环节及相关信息最为了解,当然也最熟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高等学校能够建立一种机制让师生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和院系等人才培养机构,那么将会对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极为积极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原则中一定要把实施共同参加教学管理视为其中一条原则,希望通过这条原则的建立,让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机构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国际化原则。我们在建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务必要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经验和教训,以此来完善我们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比我们长,他们在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少成熟的经验和制度。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借用这些制度的框架内建立起来的,或者说是在学习和模仿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建立起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些国家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影响。尽管这些年来,在研究型大学建设方面我们一直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但是大学内部的基本制度,特别是人才培养制度和学术制度,不可能完全中国化,否则就会把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割裂和分离开来,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受到损失。既然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不能完全脱离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制度,我们就应该主动学习和借鉴其中合理的因素,在吸收中逐步超越,变被动为主动。对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来说,我们也必须提出国际化原则,其目的在这个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化建设,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以这个体系主导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标准。

合法性原则。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遵守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国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有着明显的层次性,最高的政策便是我国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同样也是我们建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最高指导思想。在教育方针之下,我们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在高等学校内部还有大量的规章制度,上述文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政策体系,我们在建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必须要遵守这个政策体系的要求,不能与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发生冲突。

科学性原则。首先,我们在建设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时必须符合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遵守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性的工作,其中蕴含着一系列的科学规律,如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掌握的规律、能力成长的规律、个性品格形成的规律。在这些规律基础上,还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与选择等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对于这些规律,我们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都必须予以尊重。其次,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也要符合质量建设和发展基本规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企业的质量保证一样,也受到质量发展规律的制约,如循序渐进规律、注重效益效率规律、加强创新的规律等等,我们在建设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同样必须予以遵守。

1.制度规范体系建设。

制度是人类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深刻认识后对存在于社会、自然和人的内在固然关系的外化和规范化,是人类对各种复杂关系的清晰表达和理性诉求。制度虽然由人们发现并制定出来,但是当各种制度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并构成十分庞大的体系,制度本身开始逐步离开人类变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反过来影响甚至制约人类的生活,也使得我们的许多改革设想和实践变得十分艰难,这便是制度自身的一种异化现象。为了避免制度制约人类社会生活和进步的异化现象的出现,我们必须对制度本身开展研究并采取应对措施,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便是在制度清理的基础上对制度本身进行规范。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本科生培养工作的历史悠久,围绕本科生培养工作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数量最为庞大、机构也较为复杂。事实上,研究型大学内部本科生管理的各项制度也存在着上述的异化现象,即这些制度已经体系化和格式化,但并不意味着科学化和合理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多年但仍具有合理性,有些制度虽然是新制定的但也许不具有可行性。为了避免异化现象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对现行的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本科教学的重要关节点包括师资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资源、教学设施、教学投入和过程监控。武汉大学多年来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围绕这些关节点对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和规范,废止了部分过时的制度,建立了一批能够满足需要的新制度,尽可能减少制度异化的负面效应,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制度体系。

本科教学评估是对本科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有效手段,如果评估指标设计合理,评估可以对本科教学发挥极好的信息反馈作用,及时改进培养工作,保证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此,学校建立了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体系,对各学院每年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做一个总结性评价,查找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院制定整改计划,进而强化学院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了使该体系能够得到科学实施,学校在借鉴教育部各种评估指标体系特别是近年来的优秀评估和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校情,组织校内各学科专家制定了学校自己的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掌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学校成立了具有第三方中立性质的学校教学督导团。每三年一届的本科教学督导团成员来自学校各学科的退休教授,部分教授还是学科的著名专家,他们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少能够比较中立地从事评估工作。学校督导团作为相对中立的组织,承担每年一度的教学状态评估工作,根据指标体系在每年的寒假结束前一个月进入到各学院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召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和学院负责人召开座谈会,结合学校教学主管机构提供的各种数据对学院本年度的本科教学工作做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各个学院,同时向全体校领导做一次正式的报告,提请学校领导重点关注的工作和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本科教学工作质量。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在传统管理时代管理机构往往不会向外界发布这些信息,但是现在必须要向社会公示这些信息,以便利益相关者获取,共同参与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快速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社会各界、各本科人才培养单位、学校相关管理机构和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本科生教学工作的状况,帮助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不断地改善本科教学工作,学校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的信息发布体系。主要通过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四个期刊和一个上报渠道的机制来实现:校本科生院办有四个期刊---《武汉大学教育研究》、《督导之声》、《本科教学信息通报》、《明镜》。一个上报渠道就是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的三周内将教学检查中发现的信息报告学校领导,主要以发现问题为主。一旦发现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师和学院,将依照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这个上报渠道对于教师和学院具有较强的震慑作用,对于督促学院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效果。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检测手段,是通过一定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确定实现对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机制。学校质量监督体系的主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学校教学管理机构、院系两级的教学督导团、学生信息员。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包括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他们是本科教学管理的一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本科教学工作的组织和检查,及时提供各种教学服务并向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提交各种信息。在学院还有院长、书记等人员,他们也承担着部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并及时协调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学校教学管理机构是负责全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机构,承担制定政策、规划、组织、监督检查和实施等各项工作,其中制定校内本科教学工作政策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使校内的本科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院系两级的督导团负责落实学校本科教学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和审查,并定期向副校长和教学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学校督导团直接接受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的领导,向副校长负责,日常工作接受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指导;学院督导团接受学院党政的领导,与校级督导团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但是学院督导团成员可以在校级督导团里担任工作。学生信息员是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各个学院聘请的学生骨干,主要负责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既有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肯定的信息,也有教师教学不规范的负面信息。设立学生信息员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先进的教学信息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规范的信息,如教室设施损坏、学生违纪、教师教学不认真等。

如果我们把本科教学工作比作是深海的海底,那么这个四个监控主体就是伸向大海深处的四根拖拽着声呐的电缆,通过这四根电缆,我们就可以对深海里的情况一目了然、了如指掌。实际上,学校也是主要依赖这四个主体,不断监控本科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质量研究本科论文大全【第八篇】

由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高校内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建设。

理念要素。

理念要素主要是指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质量文化和质量意识等。质量保证最重要的首先是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的建立。质量意识不只是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保证的概念和方法,还要积极营造一种文化环境,包括对组织的质量观和质量目标的认同,员工对质量的承诺和对不断改进质量的追求,各层次人员所创造的组织形象,以及与高校外部组织之间有效的相互协作关系等。在社会质量要求与期望越来越高的今天,质量文化已经成为各类组织文化的主旋律。同样,质量文化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应建立追求质量的价值体系,积极营造质量文化氛围,要在这种生态圈中引导和鼓励管理者与教职工共同分担责任,通过提供教育信息让他们知晓学校的环境与现状、机遇与挑战,接受和认同学校的质量目标,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去。

人员要素。

人员要素主要是指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现的主体和所涉及的有关人员。主要为:

研究生生源。

研究生是培养质量的主体。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培养质量。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和提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选拔合格的生源是教育过程的第一关口。高校可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生源选拔要求和标准。在招考方面,应注意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改革过去“一考定终身”的选拔办法。

导师队伍和学术梯队。

在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诸因素中,导师队伍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导师的言传身教,对于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出现失调,导致每个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猛增,一些导师忙于科研和其它应酬,无暇顾及自己的研究生,没有负起导师的责任,这很难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实行真正的导师聘任制,真正做到导师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责任,是一个“培养人才、创造知识、转化成果、交流学术”的岗位,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应切实负起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把关的责任,要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承担起责任。要与学校的人事部门相结合,建立研究生导师的竞争和考评制度,对所聘导师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者,要予以解聘;对于优秀导师,要予以奖励。二要严格审核导师招生资格。博士生招生应与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凡两年内没有国家、省级等纵向科研项目或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原则上不得招生;经审查合格准予招生的博士生导师招生人数要进行严格控制。三是在实行导师制之外,要建立学术梯队,成立指导小组,共同指导研究生。这样做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讨论式学习的氛围,又可以弥补现在师资缺乏的窘境。四要对新上岗的导师进行培训,主动向他们介绍有关研究生招生、培养、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规定,邀请资深导师传授育人指导经验,这样有利于导师更好地进入角色,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条件要素。

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优良先进的硬件设施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设备、科研仪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生活条件等硬件资源的建设。

当前高校应广开渠道,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投入、各类科研项目、社会资助和捐赠等途径和渠道,努力增加对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在校研究生的待遇,为研究生安心学业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保障。

制度要素。

资助体系。

合理有效的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是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研究生集中精力专心学业,投身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应建立奖、助、勤、贷等多种形式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奖即国家奖学金和各种专项教学金;助即通过设立“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使研究生在参加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得到全部或部分的生活资助;勤即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使研究生不仅能培养自立和自助的精神,而且还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贷即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方式,使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研究生学业。

完整的教育过程管理体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人才培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要求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过程管理模式,从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课堂教学到学术交流、项目训练、论文选题、评阅答辩、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淘汰机制。

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实行严进宽出,有些学校没有淘汰,但是研究生教育由以前的精英化选拔趋向于现在的大众化,如果再不实行淘汰制、引入具有竞争活力的培养机制,就很难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淘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淘汰制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课程学习阶段、中期考核、博士生资格考试和论文答辩阶段引入淘汰,目的是激励研究生在读期间,把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作为自己的第一要事,努力钻研,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国外的经验表明,有淘汰才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

质量自评估机制。

教育评估是在系统采集和分析关于特定教育对象信息的基础上,对其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就是依据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系统收集有关信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提出改进的行动,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在当代社会,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中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建立有效的内部质量评估机制不仅是国家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基础,而且是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估,如对本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的总体综合评估,也可对学位论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水平、设备管理、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单项评估。应成立相应的评估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自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除了建立、完善高校自身的质量评估机制外,还应该重视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质量的评价。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向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终要经过用人单位的直接的、长期的检验,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质量最具有评价权。因此,高校要十分重视用人单位对自己毕业生的评价意见,要建立一种机制使之能够畅通地收集、分析和处理毕业研究生的反馈信息,尤其要特别重视负面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用以指导并改进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形成完整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秦荣,张文修.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4)。

[3]瞿海东,章丽萍.略论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若千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02(6)。

[4]李八方,周珊珊,曹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特征和控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

[5]王冰,马宪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2)。

35 1751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