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研究方法【最新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本科论文研究方法【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一篇】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选择何种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入我国。
“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动就是参与。所谓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3、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一,以中小学教师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由中小学教师、专职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得到专家的帮助和行政的支持。研究结束后,教师又成为成果的应用者。
第二,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的首要目标。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去发现什么规律,去发展什么理论。参与研究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为课题,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逐个加以检验。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问题初步解决也就是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以自然状态为研究背景。行动研究法基本以学校、班级、学生等自然状态为研究对象和背景,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说明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第四、以研究方法灵活为策略。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即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研究者可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研究课题。
4、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1)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说为首要目标,而行动研究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封闭的,方案确定后,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易与教学实际相脱离。行动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探索,计划是暂时的、开放的,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未考虑到的情况纳入计划。它克服了研究者以主观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客观和具有针对性。
(2)实验研究的过程是探求既定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求。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企图寻找影响教育效果的一切因素的过程,它要求一方面按计划进行,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开放、灵活是行动研究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行动研究更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研究客观性强,准确度高;行动研究主观性大,经验成分多。
(4)实验研究对研究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行动研究通常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分析,对设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
(5)两种经验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它们既是科研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实践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两者又相互依赖,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5,行动研究与常规工作的区别。
(1)从对教师工作出现的'问题看,常规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只要不影响大局,一般是回避问题,回避矛盾。而行动研究则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契机,正是问题,正视矛盾,把它做为课题来研究。
(2)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看,搞常规工作只是单纯为完成当前任务而工作,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而行动研究则即重结果,更重过程,需要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是有头脑、有眼睛的研究。
(3)从工作结果上看,做常规工作结果是获得一般教学成绩,而行动研究既获得工作上的成绩,还获得科研成果,是工作、学习、研究上的成果。
6、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行动研究做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又有其自身特点。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即实现“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阶段“反馈”后的“概括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实施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通过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2)鉴定问题,从所发现的问题当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调查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查阅文献,作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现有条件,深入研究有关文献和信息,了解、掌握“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省内外现状,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
(4)建立假说,假说是某种行动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预测,是未经证实的结论。假说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将要采取的行动;二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5)拟订计划,应遵循可行性、协调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目的、假说、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方法、步骤、材料与实施工具的选择、人员与分工、经费、研究时间及研究措施等。
(6)实施行动,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说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测验等研究方法,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7)评价结果,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供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之用。
(8)反馈,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动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转入下一轮行动研究。
第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优点:(1)反应及时;(2)快出成果;(3)易于应用。
缺点:(1)取样缺乏代表性,成果推广有局限性;(2)受研究者学识的限制,教育理论不足;(3)研究者自行验证结果,成果本身具有主观色彩。
第二,在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好研究问题;
(2)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与内容;
(3)拟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
(5)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实验目标,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
(6)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7)对研究结果要进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确立新课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二篇】
量化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量化,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量化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量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量的属性做出回答,故名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二)研究特点。
量化研究的特点是:
(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
(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相、录音、笔记记录资料。
(3)重视过程与结果。
(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
(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
(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
(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
(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量化研究。
三、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各自的不足。
实际上,无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化研究,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层面上,任何单一模式的使用都会带来无法解决的问题。
量化研究以其客观、精确而着称。这种研究大多采用假设一演绎的模式,即首先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性了解,作出一定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作出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推论。研究开始之前的理论假设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规定了后继的研究方向。但是量化研究恰恰在这一阶段容易出问题。因为量化研究的客观原则要求研究者持“中立”的态度。为了保证中立的态度,量化研究往往选择那些与研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个体,以防止研究者个人情感的`涉人。然而,这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或没有透彻的了解。这样一来,理解假设和以这一理论假设为基础的调查问卷就出现了问题,其所得的结论也就很难令人信服了。
但是,量化研究的劣势恰恰是质化研究的优势。质化研究强调的是情景性和文化契合性,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看问题,了解被研究者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如果在量化研究进行之前,首先通过质化研究的无结构访谈对研究对象有一般性的了解,那么理论假设就具有文化契合的基础了。
质化研究的单一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正如量化研究指责的那样,质化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具备迁移性。换言之,质化研究结论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当然,质化研究并不在意结论的一般性,它的本意就是研究典型的案例,得到一种特质性的结论。但是,科学研究与经验常识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概括性的结论和对一般规律的研究,而后者仅仅是个人经验知识,缺乏跨情景的迁移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三篇】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写你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怎么由来的。
2.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等。
3.你的论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哪些,大致的思路是怎样的。前言部分字数要在1500字以上。
第一章主要写你所写内容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别人的研究情况。比如哪些人在这些方面做了研究、研究的结论是什么、研究效果怎样等等。
本章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
本章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
第三章主要是写造成目前这种现状、困境的原因。若是优点或较好的地方,也可以写成形成这种较好体制或状况的原因。
本章字数在4000字以上。
第四章本行业或者你所写的东西未来发展(或别的企业、行业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
本章字数在3000字以上。
第五章针对你所提出的困境、问题、原因,提出你的解决策略或办法。
本章字数在4000字以上。也是最重要的一章。
结论。
就是你这篇论文的立论的点,最后怎样来解决问题的简要叙述。
字数在1000字以上。
致谢。
具体见参考论文,结构都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英文原文略。
二、英文翻译略。
相关阅读: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四篇】
1、有关现状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
3、有关发展性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法、实验法等。
(二)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确定适宜的研究方法。
1、要考虑研究范围的大小。
2、要考虑研究时间的长短。
3、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学识等因素。
(三)根据课题的目的、任务选择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任务偏于对象的认识方面特征(掌握知识、技能、能力、自我意识、道德认识等)或与认识关系比较密切的,易用语言描述的课题,可以考虑用调查法。也可以用测量法或实验法。
2、研究目的偏于了解对象的态度(认识、情感、意向)和行为方面特征的,例如学习动机、道德情感、气质、性格等等。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结果,可考虑运用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3、研究目的任务偏于解决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可考虑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性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4、研究的目的任务偏于探索某些理论问题的,可考虑采用文献法、历史法、实验法等。
(四)根据研究者个人的偏好和能力,选择研究方法。
1、专业人员更适合于选择测量法、文献法、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
2、一线教师更适宜选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简单的实验法。
3、不同研究基础的教师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会不同。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五篇】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当作,高校大部分教学中都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不但使高校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而且使高校教学模式不断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模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度”的把握有一定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導致现代教育技术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不断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明确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使高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
二、分析高校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存在的问题。
1、学校支持力度不够。
部分高校尚未认识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力度不够,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尚未配备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一些教室中还没有配备投影设备与网络,致使一些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忽视了教师的培训,一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高,即使拥有了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教师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应用。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度。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而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过度的强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大量应用影音材料,一味地让学生观看ppt、视频等,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带有很大被动性,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学生学习的效率降低。
3、应用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多媒体设备安装在控制框内,教师的操作需要在这个框内进行,为了对多媒体进行操作,教师走近学生之间的机会减少,使师生间缺少互动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形体语言传达出来的魅力,教师也难以对各个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理想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三、在高校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的措施。
1、适当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投入力度。
高校教学中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应用时,最为主要的形式是网络教育,而网络教育的实现依赖于网络信息资源,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适当加大对现代技术设备的投入设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多媒体设备投入力度,在各个教室中配备多媒体与网络,使教师可以随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使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加大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对多媒体教材、网络课程等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高校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最后,高校应该适当加大对教师进行培养的力度,在提升各个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视程度的同时,提升其对现代教育水平进行应用的水平,使教师能够合理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进而使高校教学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2、合理控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程度。
从本质上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与传统教学中应用黑板、粉笔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的中,教师应该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度进行合理控制,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都的考虑,设置出一些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其中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充分将“翻转课堂”引入,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定的学习资料后,组织学生自主应用网络、电脑等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总结,并自主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出在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相应的课件制作出来后,不能单一地按照课件给学生念知识点,而应该充分应用“探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参与到习得知识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3、合理设置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高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之间合理的互动,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改革,将一些能够自主对课件进行点击与控制的技术应用到其中,使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无需再局限于讲台上或者多媒体设备旁,让教师有走入学生中的机会。此外,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在多媒体设备上大量将知识点播放给学生看,应该进行相应的讲解,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反应的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反馈。这样,不但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增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而且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使学生参与度得到提升,进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高校的各科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应用中,由于受到重视程度、应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因此,高校与高校教师都应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正确的认识,在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教训进行吸取的基础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创新,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有效性,进而提升高校各科教学质量。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六篇】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在全体研究生中倡导诚信严谨、开拓创新的学风,营造追求真理、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学术品格,进一步推进我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特举办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
二、活动时间:20xx年月1日——20xx年月0日。
三、参加对象:全体在校研究生。
四、活动安排。
1.启动仪式:举行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开幕仪式(发布活动倡议书,签订诚信承诺书,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2.宣传动员:利用广播、橱窗等传统载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研究生“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3.集中学习:组织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学位论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进一步牢固研究生诚信意识。
4.研讨交流:邀请校内外学术科研优秀典型,就学术创新、论写作等方面与研究生广泛开展研讨交流,积极营造科学道德与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5.示范引领:综合传统与新兴媒体,集中展示学校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研究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6.专家报告:邀请校内外学养深厚、为人师表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做系列专题报告,帮助研究生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7.调查研究: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专题调研,撰写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8.典型案例:举办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巡展”,引导研究生树立诚信意识,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
9.摄影比赛:举办研究生“最美科研人”摄影比赛,通过摄影创作的方式,捕捉科研人的最美瞬间,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0.导师评选:开展首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发挥导师典型示范作用,增进师生感情,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1.论检测:建立联动机制,集中对所有申请学位人员学位论开展学术规范检测工作,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位论质量。
12.表彰奖励:对在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研究生中弘扬“崇真务实、开放包容”的良好学风。
五、工作要求。
1.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做到时间保证,内容落实,确保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收到实效。
2.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实际需要,拓展活动形式与载体,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积极拓宽学风建设活动的覆盖面。
3.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导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大对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的宣讲力度,努力在本单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学术氛围。
4.各单位要广泛利用多媒体,认真做好活动宣传动员与总结汇报,及时将有关活动的总结宣传材料上报研究生院(研工部)。
xx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七篇】
实验法是透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八篇】
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
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
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
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法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
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已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自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论文的主题,是1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
主题应力求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正确,符合法理和客观规律。
二要新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人云亦云。
三要直白,不要隐讳。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越直白明确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让读者云山雾罩,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四是主题要贯彻始终,在文章中不能改变,应围绕中心和基本观点去写。
五是主题要简明,理论要深厚。
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法学毕业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即确立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和适用性。
有时,也适当运用驳论的方法,如针对某个问题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具体的论述方法来看,一般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拟写法学毕业论文提纲的主要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构建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学毕业论文的初稿。
(一)运用逻辑思维写学术论文,逻辑上有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
依靠逻辑思维所产生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已的新观点,写出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他人现成的观点和材料。
(二)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确、简练流畅。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九篇】
研究方法一般是这样的: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提出;通过案例分析,。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院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和社会、企业以及校园调研。
你还可以把你在做毕业设计时实际用到的方法写进去。至于准备材料情况就是你对参考文献、资料的选取情况。
。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第十篇】
在当前,信息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铺天盖地的展开。特别说对于中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来说,也更是如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其以多变性、新颖性的视频、图片将教学的具体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还能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使用多媒体等设备的能力。鉴于此,作为相关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顺利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有效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技术的普遍特点。同时,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第一,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是以“教”为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动性的作用,而学生这是被动的进行学习,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融入现代教学技术,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探索相关的知识与问题,并且能够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努力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变成“主体”的地位。第二,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在学习内容上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的说教式为主,在课堂教学氛围上略显枯燥和乏味。若是有效的融入了多媒体等设备,有效的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以图形、声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们进行了展现,极大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直观性的印象,便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第三,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创设互动交流式的学习情景,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
三、有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对策与建议。
1.中学美术教师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众所周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在中学美术的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应当采用适度的原则。有的美术教师认为,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就会在课堂中大量的使用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所要接受的信息量就会比较大,掌握不到主要的知识点。因此,美术教师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进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2.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学生搭建起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因此,作為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要呈现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应当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意识加强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便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3.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在专业素质上的能力。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上,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业务素质。具体来说,教师应当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方法,具备网上搜索资源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自身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通过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增强,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的融入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来。对于中学美术教学来说,也更是如此。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作为中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搭建起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不断的加强自身在专业素质上的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具体的课程做到有机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上一篇: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推荐5篇】
下一篇:实用化验员岗位要求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