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模板(通用8篇)
村民自治工作调查显示,村民参与积极性提高,决策透明度增强,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社区凝聚力显著提升,治理能力逐步改善,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模板(通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一篇】
为推动城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以来城关镇党委、政府推行了“五指工作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关镇历经三次区划调整。经过调整,城关镇一是行政村少了,由原来的二十一个村减少至十个;二是辖区面积小了,由原来的38。5平方公里降至25。3平方公里;三是经济实力明显下降,原有的骨干企业多数被划走,税源匮乏,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四是三产优势弱化,失去了新县城这块沃土,三产对经济不再起支撑作用;五是人心涣散,部分干部群众对城关镇今后发展感到迷惑;六是问题和矛盾多了,区划调整前后各种矛盾错综交织,如:煤矿遗留问题,原城关教师、老干部拖欠统筹问题,机关分流人员遗留问题及其他债权债务问题,影响着城关镇发展。在困难面前,城关镇党委、政府认为必须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来推动全镇各项工作。最近,中央要求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城关镇在寻找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过程中,经过客观分析,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了“五指工作法”。
城关镇将全镇整体工作喻为手掌,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主旋律,被喻为大拇指;计生、稳定、安全生产三项工作相辅相承,举足轻重,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分别被喻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其它工作是提升全镇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喻为小拇指。五根手指缺一不可,统筹兼顾,正如弹钢琴一样,既有轻重缓急,又有协调运作,达到产生和谐乐章,促进城关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目的。
(一)转变思想观念,倡树团结协作精神。为落实“五指工作法”,城关镇在全镇上下开展了思想教育。通过教育,在全镇树立全局观念,一盘棋思想,摒弃小集体、小集团利益,把全镇干群思想统一到思工作、谋发展上来,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围绕中心抓关键,抓住关键带全面。城关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六大工作领导组,即经济建设领导组、计生工作领导组、社会稳定工作领导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组、财税工作领导组、环境优化及创建工作领导组,统领全镇各项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也就是抓好大拇指工作,镇其它班子领导分工抓好其它工作,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形成有主有次、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工作局面。
(三)抓好统筹协调,推进整体工作。镇党委、政府实行周汇报、月研究工作制度。每周开一次汇报会,六大工作小组分别汇报工作的进展程度、出现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镇领导班子及时对各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每月召开一次工作研究会,对工作出现的疑难杂症,镇全体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并由书记和镇长亲自抓落实。通过采取系列措施,实现五指协调运作,工作整体推进。
(四)搞好督促检查,奖优罚劣。全镇把每项工作落实到人,限时限量完成。镇领导班子根据各项工作进度,及时研究并抽调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完成任务者实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并造成工作失误的,进行责任追究,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
(一)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实施“五指工作法”后,一是干部工作热情高涨了。不论是书记、镇长还是其他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只要有工作就没有休息日,镇党委书记于健国经常利用周六、周日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镇长王旭康经常利用周六、周日处理当周遗留工作,镇党委副书记张建军、杜怀峰只要所到村里有事情,群众有要求,就立即前往解决问题。二是研究工作的多了。从领导到同志不再满足于简单应付上级工作,而是结合全镇实际,创新意,出新招。例如,在安全生产上强化了“三抓”,即:抓队伍、抓培训、抓制度。在社会稳定上提出了“四抓一落实”,即:抓矛盾排查、抓帮扶、抓化解、抓整治、落实责任追究。三是下基层抓工作的多了。党政班子成员在周一机关例会后均深入所包村督促落实工作,形成了领导与群众交心,基层干群配合领导工作的局面。
(二)经济建设发展势头强劲。镇党委、政府按照“筑好巢,引好凤”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镇工贸产业园投资280万元,开通了健康路、龙潭路、龙泉路,接通了水电。又投资200多万元对开阳南路、龙潭路、龙泉路进行了绿化,高标准建设了两条路的人行道、绿化带、排水、路灯,年底将形成街景。镇东工业园投资50万元,开通甘寨二组至六组长2公里的路基,投资70万元打通楚沟至高沟长5公里的镇东大道,双洎河经济带有关村掀起了修路、培路肩、疏通边沟热潮。优良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截至4月底,该镇工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入库税金、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增速均达40%以上。
(三)社会政治大局日趋稳定。城关镇对社会稳定工作实行了党政正职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包村包组领导干部具体抓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稳定分析会,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了信访稳定长效常抓机制;在此基础上,抓矛盾排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包村领导经常深入村组同群众谈心,使一些浮在面上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妇联组织、群团组织、学校、厂矿企业的作用,同不稳定的重点案件、重点人、外来务工人员结成稳定帮扶对子,缓和、化解矛盾。由于措施得力,多年赴京、赴省越访的位茅林反映的华鑫铝厂污染问题、湾子河冯沟煤矿与六组群众纠纷问题、东瓦店杜智朝反映房屋搬裂问题得以解决。
(四)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通过抓队伍、抓阵地、抓基础、抓四术,强化责任追究,确保计划生育不退类、不退位,使计划生育纳管率达到21。26%,四术率达到90%以上,统计报表准确率100%,流动人员纳管率98%以上。
(五)安全生产深入民心。一是强化安全生产宣传。采取印发宣传材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全社会关心安全的小气候。二是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各村明确一名主要领导兼任安全监察员,各个企业有一名领导兼任安全监察员,全镇村委和企业建立有90人组成的安全监管队伍,采取“过筛子”式的办法,逐一排查不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共排查不安全隐患50多起,制定整改措施50多条。三是开展综合整治。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综合整治,下发停工停产通过书15份,取缔铝坑15个,取缔沿河炼油厂2个,有力保障了全镇的安全态势。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二篇】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及时纠正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兴大中学组织了本次德育工作调查报。
1.在校生的整体状况。
学校现有在校生1208名,学校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目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高,能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文明行为习惯。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之而努力学生。在校生都能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争当文明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无不良心理现象的存在,调查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大部分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表示出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正派的思想品德,但仍有少数同学德育方面需要提高,例如在回答“你觉得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流是()a.互相利用b.互助互爱c.疏远冷漠”调查对象中60%的同学选择了a.互相利用。这反映出同学们对社会的恐惧感和对社会认知的片面和偏差,同时也反映出来学校方面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做到位,德育培养的时间短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欠缺。而在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有83%的教师认为“所在的学校(只是偶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回答“你对学校的环境满意吗?()a.满意b.不满意c.无所谓,和学习没关系”的问题中,只有50%的同学选择了满意。同时,也只有40%的同学在回答“你认为你校的学生的品德现状如何”中选择了“很好”。同时有95%的同学表示“对思想品德课”“有兴趣”有98%的同学对“听法制报告”的态度是“使我们受到教育,能执法、懂法、守法”。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和同学们对德育教育的积极态度和对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的不满,发人深思。
对于调查问题中的网络问题,80%的同学表示“经常上网”,其中,有20%的同学选择在家中上网,剩余的60%的同学选择是在学校中上网。而且从教师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95%的教师认为“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并且在“你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了吗?”的问题中选择了“做了”。并且所有的`教师都在“你认为本校的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吗”中选择了“有”。从这里看出出我们学校在网络教育方面取得的优秀的成绩。
2.德育队伍状况。
学校德育工作都在政教处的具体组织下进行,拥有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学生德育工作在政教主任的领导下进行,由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实施。从领导班子到德育工作具体责任人都是45岁以下的老中青教师,他们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工作热情高取得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学校积极争取机会让德育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学校也经常组织德育教育方面的专门培训,借此提高每一位德育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德育工作纳入对教师的综合量化,作为对教师和班级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3.德育课程的开设。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课,其次是各个主题活动的渗透,最后是各个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德育的渗透。校本课程的开发,各学校目前是以品德与生活为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4.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状况。
学校目前有广播室一个,学校充分利用这些传播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每天的广播,里面包含了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角角落落都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园内和各班级内的宣传图版,内容丰富全面,是对学生德智体等全方面的教育阵地。学校还充分利用教师家访、家长学校、家长会、学生校外实践等多种形式,争取多分结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5.班级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加强了各个班级的建设。室内的布置,学校统一进行了规定,教室内都张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十大学习习惯”“名人名言”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1.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三篇】
村民自治是国家集中统一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体是村民,其核心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因此,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作为国家制度排下的民主实践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初步深入,为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探索了一条有效的出路,是今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年暑假,我们“求真务实促发展”实践小分队深入基层,针对村民自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目睹了自治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从调查结果反映来看,尽管在一些地方村民自治成效显著,但整体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其状况令人担忧!见下表:
现象调查。
占调查数目的情况反映。
村民自治现状是否满意。
不满意:70%。
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状况。
从不或很少公开:67%。
现行村委会的组织制度及工作满意状况。
不满意:60%。
选举过程是否能民主规范、畅通渠道、发动群众。
能一直这样:15%。
村委会对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及治安卫生执行状况。
不满意:80%。
上级政策的落实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比较顺利:52%。
因此,就现阶段村民自治发展状况,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以下三大现象:。
一、“梗阻”现象即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政策严重脱节,调查中群众普遍反映,存在“好经被念歪”的政策落实问题。村民对于村委会的无能表示强烈不满。
二、“空壳”现象即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或集体经济被挖空,造成村内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无人管。正如上表反映,在关系农村发展的农田水网改造、教育卫生及环保治安等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而村民自治缺乏经济支持。
三、“离心”现象即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威望低,缺乏凝聚力,干群关系紧张。调查中发现,村委会工作及组织状况混乱,正如村民反映,村委会“跟上不跟下”,长期充当政府的.“代理人”,多偏重于执行上级任务,工作被动难以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意义,激化了基层矛盾偏离了自治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以外,我们结合调查分析认为,还存在以下三大原因:
一、法律总体指导与执行中的技术程序性设计失衡。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指导性的法律规范,但在村民自治过程中还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法规约束,调查发现,很多村没有相应的自治章程,管理缺乏规范性长效性的措施,因而执行中随意性人为性较大,而且易形式化走过场。
二、政府的启动、引导、宣传、监督、规范作用不足。调查发现,政府对村民自治认识不清,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基层村民自治建设。长期以来,过于强调行政化的手段,误入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景动而影从,带来基层干部的被动执行,这或许是相当多地方村民自治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缺乏示范效应的带动。村民自治的意义在于对村民利益的维护和村民权利的尊重,由于参与各方缺乏认识,村民自治的实际功能难以发挥,调查中很多群众认为自治没意义,进而影响了参与性。因此有必要通过示范,让村民认清其中的实惠,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结合各种情况,我们认为要积极稳妥地推动自治的有效开展,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健全的法制体系是保证村民自治运作规范化的基本条件。由于村民自治体现的是村民在本村范围内享有管理本村事务的自治权,因此必须要强调村民对于法律制度体系制定和执行的参与,使村干部与村民根据自治章程规定进行管理。同时对于自治过程中的新情况予以及时明确的解释与界定,要在充分体现国家法律原则精神的条件下,根据实际通过自治章程的制定确立管理规范,规避自治中的非规范化现象,使村民自治由法规条文转为规范化的具体活动。
二、政府积极引导加强调控。
任何自治组织都是相对的,村民自治需要政府的管理与引导,要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合理运用政府的权威,加强政府在自治过程中的“启动,引导,宣传,监督,规范”的职能,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推动村民自治的有效运作。
同其他民主政治的形式一样,村民自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内容十分丰富,不可能齐头并进。因此要使村民自治走向规范化,必须要注重村民自治的步骤和节奏,着力于及时处理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激烈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开展自治活动,使村民体验到自治的实惠。在现阶段,至少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在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中,着重突出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以此来带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一方面要通过民主选举,真正把有能力的人选入自治组织,满足广大村民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这一选举,使村委会干部在从事决策时能充分尊重民意,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村民的监督。
(2)健全自治组织体系。自治组织是村民参与村务,实行自治的组织依托和规范化保证。所以现阶段除了加强村委会的建设外,还要着力加强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的建设。从调查看,这也是当前自治中的薄弱环节,但确是村民参与村务的重要渠道。因此要遵循自治组织的基本轨道,强化“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建设,实现间接民主向直接民主的转换!
(3)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村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只有抓住这一中心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所以村委会要在执行好上级任务的同时,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村民的联合发展和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强信息引导、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作好农产品的“产——供——销”工作,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反映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加强村组联系。从调查来看,有不少村是在原来几个村的基础上合并而来,因此范围大,人口多,村民经常性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较为困难,而村民自治是在村的范围上展开的。所以现阶段要实现自治的正常开展,必须要以村民小组作为一个小的自治单元,使村民通过参与小组事务来逐步创造参与村级事务的条件,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或许村民自治的建议还远不止这些,但我们相信,任何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建议,抑或反思与争辩都将有利于我们关注问题的最终解决!希望我们的调查能给村民自治的实践提供一点建议!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四篇】
大西帐村位于高新区的最东边,总人口3213人,协会理事共计15人,成了8个小组,协会会员332人,联系户405户。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小组都由理事和会员参加,理事、会员中党员占60名,加强了协会队伍的建设,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局,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格局,使人口计生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心组织,建立村民自治新水平。
村“两委”高度重视村民自治工作一是整合了村民网络资源。计划生育工作由协会承担。重新整合计生协组织,以适应人口计生村民自治要求,选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和会员小组长,并制定了职责。会长由基层党支部书记兼任;秘书长、计生专干合二为一,育龄妇女小组长、协会小组长合二为一,实现工作职责任务的平稳转移。二是健全协会组织。在广泛吸收“五老”会员的同时,注重吸收文化水平高、懂科技、会管理的年轻会员小组长,负责本组会员及育龄群众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月工资每月100元,平时用工每天15元。三是搭建自治平台。协会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议事会。理事会以党支部为核心,1由支部委员、协会会员、村民代表组成,负责人由党支部担任,理事会成员根据本人专长明确分工,分管宣传服务、技术服务、药具管理、生育关怀、统计信息等工作;议事会以村民代表为主体,由村委会、协会会员、优秀村民代表组成,负责人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以协会会员为骨干、由优秀村民代表、协会会员组成,负责人由协会秘书长担任。议事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村民公约》相关规定对计生事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报理事会商议并作出决定,由理事会报村委会,村委会根据需要召开有关会议进行表决,由村委会执行落实。监事会负责全程参与,并监督村委会执行。
二、规范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新制度。
开栏,定期公开结婚孕情,生育审核,节育措施落实、开展免费服务项目、重大事项决策运行及群众关心的其它热点问题,全面接受群众的阳关监督。五是双向管理,严明奖罚。在全村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双挂钩”、“抓两头”。“双挂钩”既:本户的计划生育情况和村内福利挂钩,本组的计划生育情况和会员小组长奖惩挂钩。“抓两头”既:一头抓秘书长、会员小组长,全面推进工作人员聘任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另一头抓村民,在村民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政策外生育子女的夫妇永远不享受本村的一切福利待遇”。
三、
打造品牌,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四、作为协会工作新创举,如何让贫困育龄妇女感到关。
怀,享受温暖,一是抓节日,利用“两节”走访慰问活动,为贫困计生户送米、送油、送生活用品。今年两节期间共慰问10户,送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900元。二是抓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联合长城医院、燕赵医院利用“”“”、“”,来我村为育龄妇女进行义诊,共服务群众700人。三是做项目,积极与上级计生协沟通,今年为我村218户独生子女家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承保人数共计654人,为独生子女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及保障福利水平。在上级为独生子女每个家庭投入30元保费的基础上,我村又投资了万元为独生子女进行了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计生协积极投身到生育关怀行动中,计生志愿者主动与计生关怀对象结对子,在“三夏”、“三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协会作用,做到“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良好氛围。
五、突破难点,建立动态管理新模式。
村内流动人口频繁、规模庞大,最多达好几百人,针对这一难题,村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及《计划生育自治公约》有关规定,实现了流动人口的经常化检测、现居住地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做到了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一是检测动态化。由上级统一配备电脑,实现了全员流动人口系统在线录入,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计网络,专人负责微机录入、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发动广大协会会员在村进行不漏户、户部漏人、人不漏项的统计,由会员小组长逐户逐人逐项进行登记,及时准确采集和更新信息。
六、创新思路,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治章程》,落实《计划生育自治公约》,以建立计生利益导向新机制为重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根据群众求知、求乐、求健康的需要、我村投资几万元建立文化娱乐中心,设有棋牌室、生殖健康服务室、阅览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满足群众健康文化娱乐的精神需求。运用生育关怀理念,坚持“六上门”,全方位做好“四项服务”。“六上门”既:走访群众上门、为新婚夫妇送优生优育知识上门、发放《生育服务卡》、《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上门、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上门、了解落实节育措施上门,发放计生系列保险、百万会员学科技等知识上门。“四服务”既:计划生育服务、生产致富服务、助民维权服务、便民分忧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我村村民自治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两委的带动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先进村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还要借鉴兄弟村的先进经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吉林省计划生育协会。
五届四次理事会材料。
因势利导与时俱进。
前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2014年12月30日。
前郭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按照省计生协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吉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在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小组长兼任协会会员小组长,并吸收村民代表和“五老”人员为协会会员,会员人数达到各乡镇总人口的10%以上,每个会员必须相互联系,逐步形成会长—秘书长—理事—会员小组长—会员—会员联系户为主的计生协会网络,进一步强化计生协会的地位和工作力度,通过整合、完善基层力量分散的问题,进一步确立“两委”干部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两委”干部在权威、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形成相应互补,共同做到依法办事,克服农村新管理模式带来的不适应症,使“两委”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确保计划生育“诚信计生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制定规章制度,步入民主科学管理的轨道。为了使计生村民自治能够规范运作,我县计生协会按照“依法建制,照章理事,双向制约,民主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县实际,在落实好《计划生育自治章程》的同时,指导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使工作更加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有创造性的提出“包保”制度,严格执行县规民约。
费。
二是违反计划生育的家庭原则上不允许参加各种民营团体,如蔬菜大棚协会、稻米加工联合体等。
三是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地处江边、公路边、城郊等地方,针对流动人口多、难掌握的情况更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例如在2014年2月份从大安搬来一对新婚夫妇到我县吉拉吐乡锡伯屯村做买卖,两委成员来到这小两口家里,首先查验四证,发现他们只有身份证并且早婚。向他们讲清生育政策并且征收社会抚养费,否则就要清户;并跟房主沟通,否则房主也要接受处罚。规章制度的实施给我县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震动,连续几年计划生育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有了明显的减少。
三、搞好计生宣传服务,改变群众生育观念。
计生部门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为使村民了解、知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我县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各乡镇建立本县特色的“会员之家”,组成宣传队伍,以大秧歌、文艺表演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并经常参加演出活动。这是一支非常具有有生命力的基层宣传队伍,不仅能够宣传生殖健康知识及艾滋病预防知识,还非常活跃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县计生部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位,群众需要什。
么,就想方设法服务什么,以真心实意的服务赢得群众对计生的支持,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也切实地确保了计划生育惠民政策的落实。我县出台了《前郭县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文件,对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农村家庭,每年发给720元的奖励扶助金。生育两个女孩并实施绝育手术的家庭,一次性给予不低于800元的奖励。并对其优先发放生产的小额贴息贷款,无偿提供项目、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计生困难家庭和独女户家庭排忧解难。把以往“群众上门求服务”转变为“我把服务送上门”,积极开展生殖保健服务,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上门;为育龄群众健康检查上门;送避孕药具和使用知识上门等。
我们在实际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坚持:
第一,党组织领导和上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居民民搞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党支部的领导、示范、带头作用,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基层干部受条件限制,在政策的掌握运用上是有局限性的,上级部门对一些不规范的作法加以正确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有序进行。第二,利益导向机制的原则。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为调动村民参与和支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开展的活动,有关的承诺都要注重向计划生育家庭、独女户家庭倾斜。第三,以人为本的原则。计划生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育龄群众为中心,出台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开展的活动,要看村民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需要坚持的三项原则,有些村民认识不一,有些村民片面强调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要反映村民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会员,“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带头、宣传、交流”的作用,走家串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统一了村民的认识,保证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县计生协:
多年来,申藏乡党委紧紧围绕上级计划生育工作的部署,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为目标,积极宣传动员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全乡率先实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特别是近年来,乡党委与时俱进,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村民自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从队伍建设入手,健全完善管理服务网络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乡党委坚持党委书记、乡长对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广纳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群众入会,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形成了村上人有管、乡上有人抓、户户有人落实的管理服务体制。
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合同化管理2014年,申藏乡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县计生协的指导下,对原来的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完善,按照宣传发动、组织起草、征求意见、群众大会通过、乡镇备案等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的各项条款,同时成立了由村民代表、计生协、理事会参与的村规民约的监督执行小组。新的村规民约把男女平等、移风易俗、利益导向等内容充实进来,在约束村民计划生育行为的同时,更多体现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随后,计生协对计划生育合同进行了修订完善,在县计生协的指导监督下,确保了村规民约与合同真起草,群众意见真征求,大会真通过,合同真签订,规定条款真履约,真正形成了村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依法约束,违约受罚管理体制,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更加有效有序的开展。
三、搞好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遵守村规民约。
和合同的规定,由村女专职负责,对群众关心的计划生育各项事务每月进行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而达到了群众相互监督的效果,乡党委组织村民代表和协会会员评议村计划生育工作,倾听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深入开展。
四、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协会组织来源于群众,最重要的是服务于群众,计生协发挥人员多的优势,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意和要求,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做到对计划生育的各项事务事前参与、事中介入和事后评议,努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知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计划生育,支持配合计划生育。加强服务,定期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麦收、秋种,对外出留守家庭和计生困难家庭,抢收抢种,村计生协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增强了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了全乡计生工作的健康开展。
观念得到有效转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进一步增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申藏乡党委。
2014年6月15日。
第4篇:村村民自治典型村汇报材料xx镇xx村村民自治典型村。
汇报材料。
xx村位于xx镇的东部,是巨野县的东大门,属古“西狩获麟”之地。全村现有人口1192人,310户,已婚育龄妇女236名,计生协会会员132名。
多年来,xx村两委紧紧围绕上级计划生育工作的部署,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为目标,积极宣传动员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全镇率先实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特别是近3年来,村两委、村计生协与时俱进,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村民自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从队伍建设入手,健全完善管理服务网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xx村坚持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对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女专职副主任靠上抓,配齐配强育龄妇女组长,积极吸纳声望高、有威信、致富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群众入会,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形成了村上人有管、组上有人抓、户户有人落实的管理服务体制。
二、加大投入,搞好阵地建设,切实为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的工作宣传环境。
村两委、村计生协一班人在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条件下,多方筹集资金300多万元,投资建成了全镇第一座村办公大楼,村服务室、会员之家、图书室一应俱全,接着规划建成了人口文化广场和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2014年底,在县移动公司的资助下,又成立了有30名成员的村秧歌队和计划生育宣传队伍,为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阵地保障,创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合同化管理。
2014年,xx村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县镇指导下,对原来的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完善,按照宣传发动、组织起草、征求意见、群众大会通过、乡镇备案等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的各项条款,同时成立了由村民代表、计生协、红白理事会参与的村规民约的监督执行小组。新的村规民约把男女平等、移风易俗、利益导向等内容充实进来,在约束村民计划生育行为的同时,更多体现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随后,村两委、计生协对计划生育合同进行了修订完善,在镇计生协的指导监督下,确保了村规民约与合同真起草,群众意见真征求,大会真通过,合同真签订,规定条款真履约,真正形成了村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依法约束,违约受罚管理体制,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更加有效有序的开展。
四、搞好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进行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而达到了群众相互监督的效果,村两委年年组织村民代表和协会会员评议村计划生育工作,倾听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深入开展。
五、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协会组织来源于群众,最重要的是服务于群众,计生协发挥人员多的优势,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意和要求,积极参与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做到对计划生育的各项事务事前参与、事中介入和事后评议,努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知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计划生育,支持配合计划生育。加强服务,定期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麦收、秋种,对外出留守家庭和计生困难家庭,抢收抢种,村计生协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增强了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了全村计生工作的健康开展。
六、树立少生快富典型,培育特色产业。
力。
在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xx村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道路,群众生育观念得到有效转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进一步增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连续多年圆满完成镇党委政府的各项人口责任目标,始终保持镇计划性考核一等奖,计划生育模范村的光荣称号,多次受到了市县的表彰奖励。
第:xx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汇报材料3xxxx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汇报材料。
xxxx村总人口1308人,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计生协会理事会成员8人,设5个协会小组,发展协会会员92人,其中男会员20人,女会员72人,会村育龄妇女369人,独生子女129人,独女户37,二女户18,独女贡献8户,奖励扶助对象12人。09至11年三年计生率为%。多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上级计划生育工作部署,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为目标,积极宣传动员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全镇率先实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特别是近3年来,村两委、村计生协紧密结合全县计生创“国优”工作,与时俱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村民自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强化队伍建设,健全计生工作领导。
坚持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对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计生管理员具体抓,配齐配强育龄妇女小组长,积极吸纳声望高、有威信、致富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群众入会,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形成了村上人有管、组上有人抓、户户有人落实的管理服务体制。
二、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合同化管理。
为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县镇指导下,对原来的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完善,按照宣传发动、组织起草、征求意见、群众大10会通过、乡镇备案等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的各项条款,同时成立了由村民代表、计生协参与的村规民约的监督执行小组。新的村规民约把男女平等、移风易俗、利益导向等内容充实进来,在约束村民计划生育行为的同时,更多体现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如:对当年二女结扎户的育妇给予一次性补贴500元;优先帮扶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加入村幸福工程项目生产基地,无息借款帮助计生户筹集生产项目所需资金,免费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统一购臵原材料等优待。随后,村两委、计生协对计划生育合同进行了修订完善,在镇计生协的指导监督下,确保了村规民约与合同真起草,群众意见真征求,大会真通过,合同真签订,规定条款真履约,真正形成了村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依法约束,违约受罚管理体制,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更加有效有序的开展。一个以“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村民搞自治、群众做主人”的新的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逐个落实外出务工人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书》的签订和计划生育户《协议书》的签订。截止目前,全村应签订146人,已签订140人,签订率达%。
三、搞好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和合同的规定,由村计生管理员负责,对群众关心的计划生育各项事务每月进行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而达到了群众相互监督的效果,村两委年年组织村民代表和协会会员评议村计划生育工作,倾听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深入开展。
四、发挥协会的作用,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协会组织来源于群众,最重要的是服务于群众,计生协发挥人员多的优势,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意和要求,积极参与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做到对计划生育的各项事务事前参与、事中介入和事后评议,努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知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计划生育,支持配合计划生育。加强服务,定期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农耕时节,均帮助留守家庭和计生困难家庭,抢收抢种,村计生协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增强了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了全村计生工作的健康开展。
五、树立少生快富典型,培育特色产业。
村两委和计生协为鼓励计生家庭尽快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采取免费提供技术信息,协调小额贷款,争取幸福工程款以及对贫困家庭进行生育关怀等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便利的地理位臵带领计划生育家庭开山种植柑桔、造林并进行山羊等特色养殖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部分计生家庭成为远近闻名的少生快富典型,也带动了更多的群众走向了发家致富的路子,无形中提升了村两委、村计生协的威信和号召力。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五篇】
近年来,随着我县山区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全部或部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探索解决失地少地农民安置工作的有效方法,促进失地少地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我室与县移民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就此课题联合进行了一番调查。
据统计,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失地少地农民共计35575人,其中失地农民4192人,5分以下耕地的少地农民31383人(其中3分以下耕地的少地农民为12050人)。下列因素是导致我县农民失地少地的主要原因:
一是电站水。建设。近几年,我县及周边县(市、区)大力发展小水电产业,。区区域逐渐扩大,土地被全淹或部分被淹的农民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历年来我县因大溪水。、朗江、若水电站及周边洪江横岩、白市电站等电站水。建设而失地少地的农民共16844人,占全县失地少地农民的47。3%。目前,我县及周边县(市、区)高涌洞、托口、河口、渔梁湾等上规模的电站建设项目相继启动,预计将使我县新增失地农民7000人,新增少地农民15000余人。如高涌洞电站建成达正常水位后,将淹没连山村高涌、高团等8个村土地35。8亩,300余户共1000余农民将成为少地农民。
第二为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县县城西区开发及坪村、堡子、团河、广坪等乡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部分农民土地被陆续征用。至今年上半年止,全县由城市建设失地少地的农民共9282人,占失地少地农民的26。1%。如县城西区开发征用了林城镇石碑村、棕坪村的全部耕地,两村5个组共871名村民全部失地。大石板开发征用了大石板村4个组的土地,现该村人均耕地下降到3分以下。广坪镇广坪村一、三、六组部分土地因。镇建设被征用,涉及57户200多名村民全部或部分失地。
第三为交通建设。近年来,我县交通建设发展较快,境内先后启动了鲁大、坪蒲、坪宝公路等重点道路工程改扩建项目,征用、拆迁了沿线部分农户的房屋、耕地。如鲁大公路建设贯穿若水、洒溪、林城镇、广坪等四个乡镇,征用、拆迁房屋、耕地共涉及农户400多户,近20xx余名村民全部或部分失地。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因交通建设而失地少地的农民共5682人,占失地少地农民的16%。
第四为自然灾害等其他原因。近年来,我县朗江、蒲稳、广坪、炮团、肖家等乡镇先后遭受洪涝重灾,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地松动无法正常使用,耕地变成难以恢复的砂压田。据统计,全县因自然灾害等其它原因失地少地的农民有3767人,占全县失地少地农民总数的10。6%。
我县总人口为34。5万人,失地少地农民群众为3。5万人,虽只占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涉及全县所有乡镇60%的村民小组。因此,我们结合县情实际,。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失地少地农民进行了妥善安置。
一是货币或实物补偿安置。对大部分失地少地的农民,我县。用一次性支付补偿金、实物补偿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如县城西区开发征用了林城镇石碑村、棕坪村5个村组共377。873亩土地,县委、县政府依照怀化市征地补偿安置规定的有关规定,对所征土地按标准将征地补偿费一次性发放给村民。广坪镇。镇建设征用了广坪村一、三、六组村民共21。34亩土地,该镇党委、政府均按标准分别发放了土地补偿费和房屋拆迁费。对大溪水。、朗江、若水电站。区内涉及的部分失地少地户,则。取每年发放与其被征稻田当年产量相当稻谷的方式进行补偿安置。在新启动的高涌洞电站建设中,对涉及的连山乡高涌、高团等8个村共35。8亩土地,。取货币与实物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补偿安置。
二是政策性待遇安置。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我县对县城郊区的大石板村、棕坪村等因城市建设征地导致失地的农民,以村为单位成建制地将他们转移为城镇居民,并下发蓝印户口,在各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转而从事贸易、商业、运输等行业的,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待遇;对生活困难且符合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的,享受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待遇。
三是就业岗位安置。我县在县城西区开发建设中规定,对在征地范围的工程项目附属工程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此范围内的失地少地村民做工。对新建、改建的林城大道、拥军路、李园路等主干道路的环境卫生清扫工作,由原征地范围内的`林城镇棕坪村、棕李村村支两委统筹安排,以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四是土地或产权调。及异地安置。即。取调。土地、开垦耕地、调。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等方式予以安置。对有开垦条件的地方,。取补充开垦耕地或调。土地的方式予以安置;没有条件且属于偏远乡村的,征求本人自愿,。取异地移民安置的办法予以解决。如在朗江电站。区青朗乡的安置工作中,征求青朗。镇及附近居民的意愿,选择白马溪新址进行了异地安置。若水电站建设涉及若水镇与高椅乡的胡家、高一等7个村30户农户,我们结合若水。区实际,根据搬迁户的意愿选择了三个。中安置点实行了异地安置。广坪镇。镇建设安置中,对涉及的6户征地拆迁户实行了产权调。,即在。镇临街无偿划拨土地,由村民自行修建上宅下店式楼房从事商业经营。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征用土地必然会影响农民的生计。据调查,当前失地少地农民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生产、生活困难。当前安置工作主要以货币补偿和实物补偿为主,大多数被征地的农户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没有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在短期内主要靠补偿金和安置费度日,以缓解暂时的生活之忧。但货币补偿毕竟有限,而实物补偿受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失地少地农民既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又要从补偿金中抽出足够的资金作为再生产或再就业的启动金,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生活稳定性差,生活质量难免有所下降。
2、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就业困难。大部分失地少地农民除了农业生产技术外,没有其他专业技能或技能单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失地少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时还有障碍,运用国家有关政策促进失地少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在实践中操作起来还存在困难。因此,他们在同等条件下参与市场就业竞争能力较弱,特别是城郊失地农民,则大多只能靠打短工、拉板架车、从事货物装卸等简单的体力劳动来养家糊口,难有能力实现]。。。保障较大、收入较好的再就业。
3、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增大。一些被征地农民缺乏长远生产生活计划,在短期内将所得补偿花光用光后,便面临务农无地(少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境况。由于当前征地过程中还存在征地程序不规范、补偿测算不科学、补偿标准偏低等现象,一旦生产生活保障得不到落实,部分失地少地农民便将上访做为第一选择,久而久之,将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尤其是我们山区农业县,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就业岗位和生活保障。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失地少地农民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安置体系。
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置。念。要高度重视失地少地农民的安置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念,切实转变“重补偿、轻安置”的陈旧观念。要把促进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工作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保护失地少地农民权益的对策,努力实现]。。。失地少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来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等有关政策措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完善货币化、市场化的征地安置制度,建立合。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要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
2、健全规范合。的征地机制。要不断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切实摒弃征地前法律法规先天不足、征地中行政色彩浓厚、征地后善后工作不到位的行为。征地前,要明确相关概念,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规范征地。要严格在“公共利益”范围内征地,杜绝“经营性用地”与“公益性用地”混杂报批的现象。征地中,要严格规范征地程序,认真履行“两登记一公告”制度,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要始终坚持以保持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为核心原则,区别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土地,针对不同情况的安置对象,细化各项统计标准内容,确定合。的补偿标准,使农民的每一项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征地后,要确保补偿足额全面到位,按照确定的标准及时、足额向被征地农村。体经济组织或个人拨付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确保失地少地农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3、建设切合实际的社保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失地少地农民安置的核心和根本。首先,要坚持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要根据会同实际,对农民被征土地按照严格的市场机制制定合。的价格,保证失地少地农民获得不少于原来土地向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其次,要加快设立失地少地农民社保基金。按照主要部分由政府和。体分别从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收益部分、财政补贴和其他土地收益出资,个人按一定比例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出资的方式,尽快设立失地少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建立健全对基金运营的监管机制。第三,要丰富社保体系的构成。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广泛吸纳企业、慈善机构及个人的捐助,加快建立包括低保、养老和医疗在内的失地少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管。体系。要搞好最低生活保障,对完全失地的农民,按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方式依法发放低保补助金,保障其当前基本生活不受较大影响,同时鼓励他们及达到一定条件的失地农民加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要搞好医疗保障,结合当前推行新型农村合格医疗制度,建立政府、。体和个人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参与其中,逐渐消除他们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保证他们不因病患而丧失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基本条件。
4、开辟行之有效的就业通道。为失地少地农民提供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六篇】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本次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州人民政府关于我州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月22日至23日,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下,组成委员**、**、**,州人大代表**和州委职教工委、州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州教育局、州人社局部分同志为成员的调查组,分别对州职教园区和**、**两县(市)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州职教工委和两县(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先后深入到**县民族职业高中、****职业学校、州职教园区6所中职学校实地查看和走访座谈,详细了解各学校在招生、实训、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就业、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并与两县(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交换了建议意见。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两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措施,加大投入,两县(市)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不断拓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在职业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疑问,通过对职业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大力宣传,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使一部分群众、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二)增加投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政府把落实优惠政策、加强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一是全面落实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政策。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州职教园区校舍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价值2760万元,计算机1289台,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2635人;**县从20xx年对县职中进行搬迁扩建,规划投资个亿,政府已完成投资个亿。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得到较大提升。三是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其中,**市现有民办中职学校5所,教师165人,在校学生1799人。
(三)内强素质,教师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离职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外聘等多种途径,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州职教园区从20xx年以来,教师由411人增至629人,专业教师由189人增至400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从20%提高到59%;**市从20xx年以来,共招聘41名专业对口寺专院校毕业生,今年还为职业学校聘请了高、中级汽修工程师、美发师6人;**县民职中现已有州级学科带头人4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特色办学,学生就业渠道明显拓展。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各职能学校积极探索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办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逐步形成入口与出口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职业学校是20xx年成立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现在校师生规模近10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实用技术人才300余人。学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不等不靠办学宗旨和学生就业六不去原则(即不是知名企业不去、工作环境差的企业不去、科技含量低的企业不去、工作待遇低的企业不去、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去、实地考察不合格的企业不去),面向市场,立足需要,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电脑主板检测与维修专业。学校特别专注于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先后与华为、三星、富士康、长虹、格力等世界和全国500强高新技术签订了实习和就业协议,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今年学校在全省电子技能大赛有1名学生荣获一等奖,也是我州职业教育系统在电子技能大赛中获得的最高奖。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存在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把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支持不够,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使职业教育教师不很稳定、家长不太满意、企业不甚信任、学生缺少自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二)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活力。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县民职中国有教师**4人,60人的专业课教师中有40%还需要培训再提高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州卫校师生比为1:38(中职学校设置标准为1:20)。二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三是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师队伍不稳定。四是专业教师培训存在一定难度。学校专业教师本就紧缺,如再送出培训,一旦离岗就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培训。
(三)州职教园区统筹乏力,专业品牌效应难以显现。一是教学资源分散。因受行业主管影响,园区内各学校分散办学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师资、设备、图书等资源分散各学校,整合有难度。二是专业设置重复。园区内共有4家学校办有汽修专业,有2家学校办有计算机、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导致专业过于集中趋同,带来教育资源配置的闲置和浪费。三是专业设置与党委政府倡导的产业结合不紧密,骨干专业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技术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如州农校去年就仅实现招生几十人。
(四)投入不足,渠道单一。一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社会投入较少,加之地方财力有限,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调查的学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场地不够和实训设施设备不足并且老化问题,满足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实训效果不理想和学生专业能力难以提高。**县民职中有学生1660人,仅有4间实训室的部分老旧设备,与每2名学生一个工位的国家实训标准相差很大,要完成在校生每年的培训教学十分困难。州技校争取的**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但因没有实训场地导致项目不能落地建设。
(五)就业准入把关不严。国家规定的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尚未得到严格贯彻执行,现在已就业人员中,未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用人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
(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州职业教育园区改革发展规划》,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使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职业教育,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努力推动全州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一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努力营造公办民办并举、州内外联合办学并重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统筹办学、统筹资源。二是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要与地方主导产业结合,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切实把专业优势做强、把强势做优。鼓励各职业学校着力在提升办学内涵,形成各自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推荐指导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为广大职技校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提高实际就业率。四是经常深入用人单位,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提供科学依据。
(三)要开门办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职教投入机制。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尽快落实城镇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提高职教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二是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建成一批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议政府将部分技改资金投放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职校教师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多的企业在政府技改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三是引导、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加快改善办学条件。
(四)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研究职业学校教师的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机制,建议在固定编制之外按照办学规模给予职业学校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先采取定编不定人、按编拨款的方式,鼓励学校多方式引进专业教师,优化职教队伍结构,提高职教师资质量,以最终实现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二是要统筹考虑专业教师的培训、进修问题,通过委托外地高校企业培训、教师双向交流、到企业挂职等培训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五)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引导和规范用人单位遵守就业制度和有关就业政策,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六)加强职教园区管理。一是加快城区至园区道路通达建设。二是完善园区治安、实训用电、日常用水、教师用房等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食品小摊点的安全和卫生监管力度。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七篇】
今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加强了对禁毒工作及领导责任制的具体落实,开展了"无毒单位"、"无毒村社"创建活动,现将今年禁毒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路,全面落实禁毒责任制。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结合我村实际状况,我村专门制订了《禁毒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村总支书记为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任村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禁毒工作纳入村委主要议事日程;对村委成员实行政绩考核内;签订责任书,加强责任落实;对禁毒责任实行科学定位和任务分配,使考核、追究真正落到实处。
二、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全民拒毒的社会环境。
加强禁毒宣传,营建禁毒氛围,是禁毒严打整治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注重层层宣传发动。村召开了全体村组干部及党员大会,全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全村共发放宣传单130余份,形成了禁毒严打整治斗争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重点教育。青少年、涉毒人员是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开设了禁毒法制讲座和禁毒知识课,组织学生开展禁毒征文、演讲和制作手抄报比赛活动,加深了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形成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管理,积极实施跟踪帮教。
为了确保禁毒工作落到实处,全村实行了重点管理、跟踪帮教。一是对涉毒人员实行建档管理。村委会对辖区内涉毒人员建立帮教档,每人一袋,包括涉毒人员的帮教成员名单、帮教措施、帮教活动记录和帮教责任书。二是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的帮控。按照家庭、村、乡、派出所"四位一体"抓帮控的原则,对每个未被关押的吸毒人员都采取了帮控措施,落实包保人员。对帮教对象做到"五知"即知基本情况、知主要社会交往、知家庭经济状况、知现实理想状况、知异常的活动时间和方向,通过采取一月一家访、半年一尿检等有效措施,帮助吸毒人员从心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问题,净化周围环境,杜绝新生吸毒人员和减少复吸现象发生。三是实施跟踪监管,落实对吸毒人员的动态管理。吸毒人员流动性大,而且大部分吸毒人员是无工作、无住所、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增加了帮教管理的难度。采取每月1-2次情报交流、每旬一次毒情排查等有效措施,实施对吸毒人员的跟踪监管,基本上杜绝了失控的吸毒人员。狠抓创建活动,巩固整治成果。通过落实杜绝吸毒,接荐帮教、禁贩禁种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无毒单位和无毒村社的创建工作。
四、立足防范,建立禁毒长效机制。
目前我村的吸毒人员多是在外无业人员,涉毒犯罪情况还较轻微。所以现在禁毒工作的立足点主要放在防范工作上。在两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按照国家、省、市、县禁毒委的要求,坚持以整治促创建,以创建强化整治效果,将创建无毒工作纳入了全村双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按照家长---组长---村长---乡长的"四长"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无毒村社活动,初步建立起了禁毒的长效机制。
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第八篇】
县从1999年建立城乡低保制度以来,经历了救助项目逐步增多、救助对象逐步覆盖、救助政策逐步健全、救助措施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农业大县,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任务尤显艰巨,社会救助工作改革和创新尤显重要,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救助体系是当前民生工作刻不容缓的问题。
目前,该县低保对象主要包括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的农村贫困户,该类对象全县共有7092户、21276人;月人均收入低于200元的城镇低保对象,该类对象全县共有9102户、12282人。
这些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等外在方面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导致其不愿意或者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同时,弱势群体家庭又普遍存在劳动力缺乏、劳动力质量不高、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等困难,这又在客观上限制了弱势群体自力更生与自我发展。
2.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弱势群体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出务工难,家庭经营开展难,增加收入的难度大,使其弱势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由于资金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形成贫困—低学历—再贫困的恶性循环,使弱势群体家庭难以摆脱弱势地位。
3.偶然因素成为弱势群体。据调查,在弱势群体中,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各种残疾、生大病重病和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致贫的约占弱势群体的50%以上。
总体而言,弱势群体是经济落后的历史延续,是长期以来、甚至是几代人以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积弱难返的结果。
从1999年初步建立起社会救助制度以来,该县弱势群体救助工作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统一思想,调查摸底,动员部署,试点示范。基本目标是低标准起步,初步建立城市低保的制度框架。该县是从1999年在县城所在地原城关镇的东、南、西、北几个居委会试点,并在当年建立制度。
第二阶段:规范和完善阶段。主要是20xx年—20xx年,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资金投入增加,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基本目标是完善城市低保制度,规范城市低保的动作和实施。同时该县成立了专项工作机构:汉寿县低保中心。出台了《汉寿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补充规定》(汉政发〔20xx〕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工作的意见》(汉政发〔20xx〕32号)等文件,使该县城市低保不断规范。
第三阶段:拓展提高阶段。20xx年,城市低保工作已发展到成熟阶段,保障标准和救助标准逐年上升,管理也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救助工作逐步由单一的城市低保救助逐渐发展为以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为主体,与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电力、供水、收视、殡葬、燃气、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经常性社会捐助、慈善扶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上一篇:专项调查报告【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