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学总结精彩9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教材教学总结强调了知识传递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了全面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教材教学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教材教学总结

教材教学总结 篇1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发现变化很大:全书以问题为中心,内容灵活多样,课程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新的物理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学校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初中物理备课组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不觉已经一年了,期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每个人都学习了,也成长了。下面具体谈谈我们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们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开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有时设想的教学方法和现实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会做一下教学实验,就是大家讨论一种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某个班试讲一次,上学期“变速自行车的学问”这一节课,大家在课前讨论时都觉得这课很难上,什么飞轮、链轮啊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先推了一辆自行车研究了一下,还是觉得怕学生不好理解,这时我们就集体备课由我先在快班试讲,其他成员在后面听,然后综合学生们的反应、授课老师的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们的意见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师再上时,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实验我们做的很多,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觉得收益非浅。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我们与新下陆四校进行联考,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特别是今年,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此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其他学校的同学科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备课资料。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们备课组的几名成员虽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点。针对各人强项、办事风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产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的、上网查询资料的、画图的、誊写的、打印的各司其责,很快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试卷便出炉了。像这次出期中考试试卷就是我们先集体讨论,再由我自独立出一套试题,由其他物理老师从中挑选、整理出最后的定稿。这样我们物理几个老师一些好的想法都在这份试卷中体现了。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小事。前段时间我们要学习讨论,哪怕是一个物理实验,一个小实验,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但每当意见统一时大家一定都会会心一笑,拍拍肩说“好,就这么统一啦。”我们还打破班级界限,面向全年级学生,不分彼此。比如,有时侯谌非要留人补差,我们会让其他几个班上也需

教材教学总结 篇2

对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方面的教学经验及思考做如下总结:

一、在困惑中摸索

刚开始接触新课程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时,早已经过了上岗培训,虽然对“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课程内容转变有所耳闻,但在实际教学时,还是比较迷惘,甚至有些措手不及。在有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与同学科教师进行了一些相关讨论和整理后,发现以前的“应用题”中大量出现的式题和对纯算式的探究在新教材中真的很少出现了;在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也会插入相关的生活情景问题;在六年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专门以“解决问题”为标题的单元出现了9次;对具体的情境题,不再以枯燥的文字出示所有有效条件,而是让学生在多个相关信息中提出相关的问题,选择有效信息……通过这些亲身的体验,领会了新课程标准在应用题体系的改革是巨大的,理解了要让学生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学会解题,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探究解决方法在与他人的交流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思路的能力,并有回顾与分析过程的意识。所有的探究过程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他们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在摸索中融合

新教材虽然删除了“应用题”这一名称,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与以往应用题相似的问题,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搜索着以前教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新教材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只是传统应用样式的新题型而已,其中必定有用得上的相融之处。比如二年级下册中涉及的两步计算问题和倍数问题也是以往应用题教学的内容,只是增加了情境部分,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画面或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提炼有效信息之后再进行解答。过去的应用题虽然是为解题而教,会不可避免地强调题型,片面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价值,形成以抽象的数量关系和形式化为目的线形教学思路与模式,但这样的教学也会从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技巧。综合这两种教学结构的长处,摸索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四步曲”:一是利用新教材中的情境提炼,让学生充分观察、搜索信息,提出有效的问题;二是根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以往应用题中涉及的“思路追溯法”选择合适的条件信息,找出每一步的小问题;三是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解题方法上求异,达到同一教学情境最大程度的利用;四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解决过程进行回顾,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可以用估计的方法,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更可以通过算式说明思路。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为例,其中学生“看木偶戏”的.情节中,学生对正在看的人数,走了的人数以及又来了的人数,很清楚,并且知道三个数之间的关系,马上想到两种方法:一是“正在看的+来的—走的”;二是“正在看的—走的+来的”,除此以外很难再想到别的方法。但是联想学生在一年级时学到的上车和下车的类似问题,还可以用一句话引导学生往更多的方向去思考,那就是到底人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学生就会考虑“来的”与“走的”哪一种情况的人数更多,最终人数多的那一种情况会决定最后的总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而“来的”与“走的”的人数差问题还可以衍生出“抵消”的生活经验,最终理解还可以用“原来正在看戏的人数+来与走的人数差”得出与前两种方法相同的结果。一道看似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便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将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综合起来,寻求更灵活的方法,在探究中达到更快、更高、更强。

三、在融合中优化

教材的编写都是同一理念下的系统编写,但一个班的学生确是一朵朵不同的花,怎样让他们的开得灿烂,开得与众不同更是数学教学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新教材的课堂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的教学流程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列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进行教学——实践运用和检验——提出问题二……照这样的流程,一节课学习程度好的甚至中等程度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会因为集体学习讨论而受到影响,尽管一节课看上去相当完整,想当完美,但实效性的问题还是值得考虑的。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情境的集体讨论时间,从解决问题的策略环节开始,让学生充分利用自由分组的优势,同步集中讨论策略相同的方法,再进行代表交流,与其他组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这样不仅重点突出,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相同的教学目的。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一些更好的策略学生不一定都能想到,那么教师的引导策略就显得特别的关键。

以上是对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一线的实践中继续摸索,继续完善。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适合他们的数学学习版本,培养他们需要的学习、生活能力并让他们在书本中获得更多快乐学习的体验将成为数学教师永远的课题。

教材教学总结 篇3

对数学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以前的高学历,而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只注重了经济的增长,不顾人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不言而喻。针对事实,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了解数学,欣赏数学。

好的教材是学习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对这本华东师大版的教材有了一些认识:

1、 新教材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活泼是学生的天性,而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题材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这些都让学生倍感亲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小活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做七巧板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书本对七巧板的介绍,自己做出七巧板,再把它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们踊跃参加,交上来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的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孩子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 新教材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只被赋予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即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倒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新教材之中有一个填数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该填什么数(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以及填数的技巧,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结果,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填数的技巧,而且还从中发现了几个平时并不怎么发言表现的学生的思维敏捷等特点。课后,我布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有6个大碉堡和6个小碉堡,相互间有等长的地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已知每个大碉堡有4条地道,每个小碉堡只有一条地道,试画出这个整体的结构图。这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没想到的是,班级中有一部分的同学经过讨论,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引导得当,师生的位置摆正,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3、 新教材中增大了统计学方面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教材中加入统计方面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从教材之中的“数据的收集”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要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还要亲身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为此,我在教授本节内容时,让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就八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统计出人数,制作成表格,并思考从这些数据之中能发现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运用数据作出判断这种思考方式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需要学生从小体会,去运用,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而且还要讨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进行收集;还要亲自去做一些调查;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还要进行整理使之更清晰;最后才能得到结论。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新教材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又为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学习具有自己个性的数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不断地倾听、吸取、完善,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贯彻课改的精神,才能培育出富有个性的学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教材教学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九年级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不过在各任课教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黄金时期”。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

2、授课。一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开启心智。从而使学生达到“三自”,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尤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情感教学。深刻领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上,正确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学习。

3、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一是从多个方面给学困生创设学习时间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困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措施;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二、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三、科学备考真抓实干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具体要求是: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精编材、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

复习分三个阶段:

(1)基础复习、

(2)专题训练、

(3)摸拟测试。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要求紧扣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

(2)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3)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堆砌,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实现知识重组、升华的目的。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要求抓好考点。这一阶段设立了五个专题:一题多解问题,一题多变问题,题组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解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通过做卷,讲评,要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针对学生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系列的练——评——练的教学活动。

2、及时进行复习阶段验收。每部分复习结束都要进行验收,测试后认真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查找得失原因,有针对性的讲评,达到满分的目的。

3。复习时处理好五个关系。

(1)大纲、考纲、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2)讲与练之间的关系;

(3)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外订资料、网络资源、自编题的关系;

(5)尖子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四、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造成学生成绩不理想,这一点需要在下学期加强。

2、推进课改,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参于课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等问题,都是新学年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3、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一如继往,积极投身于新课标的实验中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教材教学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81、182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了高中牛津英语模块1、2模块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积极听课、评课,认真上课,结合课内外知识,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后针对上课情况,做好教学反思。分层选择适合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讲评,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当然,在获取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仍有许多须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为今后能更有成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己任,特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我分析所教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初高中衔接问题,加上学生基础不扎实,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这学期的重点是帮助他们认识到高中英语的重要性和与初中英语学习的区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我结合课标要求,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学生基础差,于是在传授新课的同时,结合初中知识,不断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在40分钟的课堂里,提高效率,让学生真正吸收每节所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使之终身收益

注意培养了学生以下几个新的学习习惯。

1、课堂上做好笔记,我从一接手就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笔记本上要齐全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注明标题、日期,条理清晰,以便于及时复习。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以扩大词汇量。同时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口、笔头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3、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作预习笔记,即把所预习的东西写成有形的条目,这样既便于检查落实,又能对其进行指导。

4、在两个班级各自组建了以颜霞、谭敏娟为组长的英语兴趣小组,互帮互助,提高同学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不断反思和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积极参加参加组内听课、教研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汲取有用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英语教学上的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压”。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在新的一学期的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执教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教材教学总结 篇6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以前的'高学历,而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只注重了经济的增长,不顾人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不言而喻。针对事实,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了解数学,欣赏数学。

好的教材是学习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对这本华东师大版的教材有了一些认识:

1、 新教材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活泼是学生的天性,而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题材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这些都让学生倍感亲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小活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做七巧板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书本对七巧板的介绍,自己做出七巧板,再把它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们踊跃参加,交上来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的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孩子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 新教材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只被赋予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即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倒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新教材之中有一个填数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该填什么数(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以及填数的技巧,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结果,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填数的技巧,而且还从中发现了几个平时并不怎么发言表现的学生的思维敏捷等特点。课后,我布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有6个大碉堡和6个小碉堡,相互间有等长的地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已知每个大碉堡有4条地道,每个小碉堡只有一条地道,试画出这个整体的结构图。这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没想到的是,班级中有一部分的同学经过讨论,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引导得当,师生的位置摆正,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3、 新教材中增大了统计学方面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教材中加入统计方面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从教材之中的“数据的收集”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要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还要亲身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为此,我在教授本节内容时,让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就八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统计出人数,制作成表格,并思考从这些数据之中能发现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运用数据作出判断这种思考方式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需要学生从小体会,去运用,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而且还要讨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进行收集;还要亲自去做一些调查;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还要进行整理使之更清晰;最后才能得到结论。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新教材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又为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学习具有自己个性的数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不断地倾听、吸取、完善,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贯彻课改的精神,才能培育出富有个性的学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教材教学总结 篇7

教学总结:对数学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以前的高学历,而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只注重了经济的增长,不顾人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不言而喻。针对事实,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了解数学,欣赏数学。

好的教材是学习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对这本华东师大版的教材有了一些认识:

1、新教材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活泼是学生的天性,而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题材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这些都让学生倍感亲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开展了许多有趣的小活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做七巧板活动,让同学们根据书本对七巧板的介绍,自己做出七巧板,再把它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们踊跃参加,交上来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的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孩子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新教材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只被赋予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即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倒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新教材之中有一个填数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该填什么数(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以及填数的技巧,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结果,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填数的技巧,而且还从中发现了几个平时并不怎么发言表现的学生的思维敏捷等特点,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课后,我布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有6个大碉堡和6个小碉堡,相互间有等长的地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已知每个大碉堡有4条地道,每个小碉堡只有一条地道,试画出这个整体的结构图。这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没想到的是,班级中有一部分的同学经过讨论,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引导得当,师生的位置摆正,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3、新教材中增大了统计学方面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教材中加入统计方面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从教材之中的“数据的收集”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要具备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还要亲身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为此,我在教授本节内容时,让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就八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统计出人数,制作成表格,并思考从这些数据之中能发现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大胆而合理的判断。运用数据作出判断这种思考方式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需要学生从小体会,去运用,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而且还要讨论需要收集哪些数据,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进行收集;还要亲自去做一些调查;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还要进行整理使之更清晰;最后才能得到结论。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新教材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又为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学习具有自己个性的数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不断地倾听、吸取、完善,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贯彻课改的精神,才能培育出富有个性的学生,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教材教学总结 篇8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已经历了两年的风雨洗礼,我在认真学习相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韶关地区统一使用的外研社高中英语新教材有如下体会:

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的级别目标,还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目标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对人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突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

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外语课程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育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程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外研社高中英语每册书的《致同学》中明确说明:本教材为同学们提供探究式、发现式、任务型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大家提供语言应用的平台。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力图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发展适合自己教学条件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扩招后高中学生的现状及教师对新课标的影响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一新生的整体素质呈下滑趋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连单词的发音都发不准,更别谈如何学英语,怎样学好英语,甚至对英语有一种抵触的畏难情绪。对于成绩良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一定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或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识,他们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记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却不知道怎么用;只知道语法很难,背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到头来却一塌糊涂;只注重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在题干中找暗示解题等等诸如此类的应试技巧,却不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自然这与考试的评价方式及教师的思想灌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举步为艰的结症所在。

目前,随着高考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这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逐步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相接轨。在英语高考的新题型中,正逐步删减占大比分的“碰运气”的选择题,增加体现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观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三、我的教学对策及效果

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于20xx年年底开始,就自己任教的三个教学班开展了小范围的教学研究活动。经过一个学年的摸索,我体会到:对学生而言,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沿用初中学习的方式,是适应不了高中学习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跨入高中就了解并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要激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及信心,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否则,学生就会越学越吃力,越学就越不想学。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我确定以《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培养》为课题立项研究,并于05年成功申报为乐昌市的英语教研项目。从此,我正式开始进行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以旧带新、结合生活实际、单项或综合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多种方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通过每天任务、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时放映流行的健康向上的英语国家大片,鼓励并引导同学们对影片进行讨论,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这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又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下面我将陈诉一些具体的做法,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新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教材教学总结 篇9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已经历了两年的风雨洗礼,我在认真学习相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韶关地区统一使用的外研社高中英语新教材有如下体会:

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的级别目标,还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目标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对人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突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

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外语课程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育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程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外研社高中英语每册书的《致同学》中明确说明:本教材为同学们提供探究式、发现式、任务型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大家提供语言应用的平台。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力图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发展适合自己教学条件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扩招后高中学生的现状及教师对新课标的影响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一新生的整体素质呈下滑趋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连单词的发音都发不准,更别谈如何学英语,怎样学好英语,甚至对英语有一种抵触的畏难情绪。对于成绩良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一定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或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识,他们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记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却不知道怎么用;只知道语法很难,背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到头来却一塌糊涂;只注重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在题干中找暗示解题等等诸如此类的应试技巧,却不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自然这与考试的评价方式及教师的思想灌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举步为艰的结症所在。

目前,随着高考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这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逐步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相接轨。在英语高考的新题型中,正逐步删减占大比分的“碰运气”的选择题,增加体现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观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三、我的教学对策及效果

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于20xx年年底开始,就自己任教的三个教学班开展了小范围的教学研究活动。经过一个学年的摸索,我体会到:对学生而言,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沿用初中学习的方式,是适应不了高中学习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跨入高中就了解并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要激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及信心,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否则,学生就会越学越吃力,越学就越不想学。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我确定以《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培养》为课题立项研究,并于05年成功申报为乐昌市的英语教研项目。从此,我正式开始进行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以旧带新、结合生活实际、单项或综合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多种方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通过每天任务、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时放映流行的健康向上的英语国家大片,鼓励并引导同学们对影片进行讨论,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这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又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下面我将陈诉一些具体的做法,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35 3865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