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彩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产业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避暑山庄;外八庙;文化产业;文物事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承德是以避暑山庄文化为“根”和“魂”的旅游城市,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如何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发挥其文化展示与教育传播的功用,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笔者认为不能单纯靠门票收入,还要深入研究避暑山庄文化,研发相关文化产品,推出相关文化产业项目。笔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国际的先进文化产业经营理念和对景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有以下三点想法。

一、利用馆藏文物,研发相关文物高仿真品。

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大部分精品文物都保存在各级各类博物馆中,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而言,精品文物不可能让每位收藏者都能买到。所以应提倡收藏文物复仿制精品。文物复仿制技术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从事这类工作的同志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要懂得历史、考古、美术、绘画、色彩、雕塑、冶金、铸造等方面的知识。现在这项技术主要为博物馆复制文物展品服务。古时的文物复制品制作精良,从技术到工艺,从质地到外观在中外专家中称绝。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为得到一件复制品而自豪。历史上的各代文物都是以复制形式发展和传播,如今这些也都成为了文物,并冠以唐仿、宋仿、明仿、清仿等等。

避暑山庄博物馆有馆藏文物数万件,其中不乏观赏性极强、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文物精品,但是这些文物只能在展览中偶露峥嵘,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怎样发挥自己的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对馆藏的文物精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应该积极地探索、大胆的尝试。例如避暑山庄博物馆有国宝级别的文物珍品太平有象,代表着清朝珐琅技术的最高水平,整个造型寓意吉祥,制造工艺融合了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三种珐琅制造工艺,设计精巧,灵气逼人,如果设计制作高仿真品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充分挖掘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山庄文化定位在皇帝文化很浅薄,表面化,不够深入,应该是朴素的哲学文化上,康熙在《避暑山庄记》说,通过观察山庄内的大自然变化,看到松竹知道做人要正直,看见清澈的流水知道要做人要清正廉洁,看见蔓草知道人生短暂要珍惜生命,这些值得推敲的哲学思想应该是山庄文化的内涵,也应该是山庄文化价值开发的对象。这些哲学思想发挥在有文化价值特色的产品上,能创造无穷的价值。

古代祭祀场所都有仙人承露盘,就是皇帝相信早上的露水是上天赏赐的仙水,收集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据查阅资料和向老专家考证,一是在山庄内搞祭祀活动的永佑寺原有仙人承露盘,二是当年乾隆皇帝有诗词,印证曾在避暑山庄服用收集荷叶上的晨露冲泡的茶水,味道非常鲜美。能否考虑恢复山庄荷叶茶、仙人承露茶,利用游客集散中心,和有实力的公司出资,文物专业人员出文化方案,共同开发有避暑山庄文化特色和有山庄哲学文化的特色产品。文化产业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保护文物要研究开发其文化价值。

在搞商业摊点的整体承包上能否把销售的食品产品特性符合山庄文化价值,定位在一个档次的承包,例如台湾的康师傅、美国的可口可乐或是承德本土的露露,公开招标争夺冠名权和入住权,山庄内摊点只限定销售符合山庄文化价值的品牌矿泉水入驻,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把品牌入驻一年权限进行拍卖,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每年都在搞的避暑山庄摄影比赛,能否由国内知名的佳能公司和尼康公司争夺冠名权,哪个公司价格高,就限定指定品牌的相机、镜头合作搞山庄主题摄影比赛。

三、外八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群,2013年我局积极开展了多项文化展示活动,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增加民族团级,扩大对外影响,高质量举办了“正月祈愿法会”、“八关斋戒法会”、“嘛呢经法会”、“大威德金刚开光法会”四个定制法会。

藏戏的发源地是的扎龙德庆县,格萨尔王传奇就出自那里,那里每个乡民都是能歌善舞的人,但是是全国排名最靠前的贫困县,能否合作引进艺人,安排他们扎根承德,利用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在那里搞活的演出,藏戏表演。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二篇】

近年来,我市钧瓷文化和产业获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孔家钧窑、荣昌钧窑、星航钧窑、钧瓷研究所等10余家钧瓷骨干生产企业,年产钧瓷200多万件,产值达5亿元。钧瓷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陶瓷产业的发展,全市陶瓷企业达到了560家,年出口陶瓷亿件,创汇5000多万美元,全市钧陶瓷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占我市整个工业产值460亿元的﹪。我市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钧瓷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炻瓷出口基地。

(一)领导重视是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的保证。近年来,省委、许昌市委主要领导对促进我市钧瓷健康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我市也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钧瓷发展,于2007年4月成立钧瓷发展委员会,并于当年11月出台了《关于促进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的意见》。

(二)提高工艺水平是提升钧瓷品位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成功建造液化气钧窑,实验成功“无匣钵明焰煤烧窑炉”烧造工艺并设计各种钧瓷造型1500多种。我们还积极引导钧瓷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工艺美术大师合作,鼓励和支持钧瓷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逐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三)保护和弘扬钧瓷文化是提高钧瓷知名度的关键。我们着眼于加强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加强对钧瓷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工艺特点等历史文化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编写了《钧瓷志》、《钧台窑探索与发现》、《中国钧瓷艺术》等钧瓷专业书籍、图册近百部,编办了《钧瓷研究》杂志。出资300万元拍摄电视剧《坡》20集,邀请香港凤凰卫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来禹制作钧瓷宣传专题片,开设了专门网站,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专题宣传推介活动。随着钧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钧瓷成为对外交往的高贵礼品。孔家钧窑的丰尊、海宴鼎被定为东盟博览会国礼,“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收藏,荣昌钧窑的“天、地、人”系列——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连续三年被定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礼赠送各国政要;金堂钧窑的“和”樽被外交部定为今年5月6日总书记出访日本的国礼。目前,近18种百余产品被确定为国礼赠送给国外政要,一大批钧瓷珍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部门收藏。

(四)加强服务引导是壮大钧陶瓷产业的动力。近年来,我市成立了钧瓷管理委员会、陶瓷工业局等职能管理机构,颁布了《河南省钧瓷质量地方标准》和《河南省钧瓷艺术标准》;实施了《*市钧瓷原产地域保护》(现为地理标志认证);制订了《*市钧瓷行业管理办法(暂行)》。今年又成立了中国钧瓷评定委员会和*市陶瓷行业协会。并通过编发钧瓷短信,钧瓷信息等形式,使人们明辨钧瓷真假。筹划建设了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的钧瓷产业文化聚集区,全力打造生产、研发、购物、旅游、展示等功能相对齐全和区域相对集中的钧瓷文化及产业发展的平台。大力实施”以钧带陶“发展战略,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先后从上海、佛温州等地引进外资30多亿元,新建钧陶瓷企业50多家。

(五)重视钧瓷艺术人才的培养是弘扬钧陶瓷产业的源渊。我市通过依托河南工大和许昌学院合作办学,定期组织各生产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举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一批熟练的高级技术工人。目前,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工艺实用人才培训班的同时,与许昌学院联合办学,开办钧瓷艺术造型设计专业(钧瓷艺术造型设计方向),已于2007年秋季面向全国招生。*市职业中专也正在积极筹备开办陶瓷专业班。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技术人员申报各级工艺大师称号,努力培养一批部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培养营销公司和经纪人,不断壮大营销队伍。

二、存在的问题

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宜兴、景德镇等发达瓷区相比,我市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市场监管不到位,不规范,有些销售门店规模小,档次低,缺少一个统一的市场。二是对外宣传的口径不统一,对钧瓷和钧瓷文化的展示不够。三是后备人才不足,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四是工艺水平还比较落后,精品少,名牌产品少,生产的各个环节还没有达到精细化的要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市钧瓷文化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下一步的思路

针对我市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传承、创新、提升”的原则,在继承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以工艺、科技、艺术、文化四位一体的创新思维,应用先进科技,融合时代审美,依据市场需求,遵循价值规律,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开发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的钧瓷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钧瓷文化艺术增光添彩。同时,我们还要以毛书记对我市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为指导,把我市的钧瓷文化和钧瓷产业做大做强。具体来讲,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资源开发,为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一是抓好神垕古镇开发及产业基地建设。要借鉴周庄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把神垕镇打造成中原的周庄。重点建设老街景观区,加强对神垕古镇、古街、民居、肖河、烟囱林的保护利用以及对废弃碎瓷片的有效利用,建设瓷都文化墙、现代化旅游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集中彰显*钧瓷厚重文化底蕴、千年艺术魅力、古镇原生态历史风貌,倾力打造集触摸历史、艺术学习、参与体验、观光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性旅游产品。二是抓好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建设,努力使其建成集旅游、展示、文物保护、研发、人才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新景观。目前,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我们还计划将该景区向北扩展,与颖河相接。三是抓好钧瓷文化苑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设有入口区雕塑景观区、历史文化区、工艺制作区、专家工作时区、多功能服务区、自然休闲区等7个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四是抓好钧瓷大师园建设。借鉴宜兴、景德镇的经验,推大师,走名家、名作的道路。目前,部级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已在钧瓷文化苑内建立了艺术工作室,杨志打算租地30亩建设个人工作室;部级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打算建立个人艺术馆;同时,我们还积极与旅游主管部门和大型旅行社联系,推介钧瓷及钧瓷旅游,力争把钧瓷发展为郑州、开封、洛阳三点一线旅游的一个延伸点。

二、创新经营模式,为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提升品位。抓好传承创新。加强对传工艺的挖掘、保护,对钧瓷传承人给予政策扶植。建立艺术及实用钧瓷工程技术中心,争取20*年底完成中心的组建工作,并开始运行。同时,举行专业技术比赛及新产品评比活动,实施品牌战略和精品战略,引导企业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通过市场来发现、了解和把握产品需求的方向,满足各种消费群体需求。鼓励钧瓷企业与工艺美术大师联手,借助工艺大师的艺术魅力和名人效应,着力推出名人名作,提高钧瓷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三、弘扬钧瓷文化,为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提高知名度。加强钧瓷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切实做好已探明的古瓷窑遗址、钧瓷遗存以及钧瓷文化、钧瓷珍品的保护工作。对宋钧官窑遗址、神垕下白峪民窑遗址和浅井扒村磁州窑遗址等三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近期发现的鸠山闵庄窑遗址要予以重点保护。办好《钧瓷研究》杂志,编辑整理好《中国钧瓷年鉴》,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钧瓷文化节。开发钧瓷个性化邮票、个性化明信片。在市区显要位置建设钧瓷雕塑,在城市建设中添加钧瓷元素,彰显“钧都”特色。

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传统产业 融合 保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21-02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典型的低碳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既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又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必然性

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其内涵包括文化产业化与相关产业、行业的文化化。文化产业化首先是文化艺术自身的产业化,即利用营销、策展、活动与媒体等扩大文化艺术的消费群,并加入营利性的特质;其次是通过授权、设计、创意等转化,与“产业文化”接轨。与文化产业化不同,产业的文化化是将文化融入传统产业,使其转化为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产业型态,并将文化艺术要素加入其他产业商品或服务中,以提高其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相关产业振兴并带动区域发展。[ 李敏、李涛:《文化产业运作的跨行业跨地区运作特性及营销功能研究》,载《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

因此,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是文化产业运作和发展的必然属性和过程。文化产业运作需要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与渗透,通过构建跨行业产业“微笑曲线”,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价值,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的跃迁。

二、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实例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省市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河北省保定市全面贯彻《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立足于建设文化大市,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依托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产业融合中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第一,文化资源丰富。保定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历史文物数量和种类均列河北省首位。国务院1986年正式命名保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34处,不可移动文物景点1600多处。[ 董芳、于瑞卿:《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保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载《中国市场》2012年第1期。]此外,独特的民俗风情、众多的民间艺术,也都是保定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第二,市场潜力巨大。保定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总人口达1070万,消费潜力巨大。这就为保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支撑。第三,地缘人缘优势。保定地处京、津、冀三角腹地,大北京经济文化圈和环渤海经济文化圈的强势文化和文化产业,为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管理、经营、产品等方面的区位优势;众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保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曲江滨、刘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保定市为例》,载《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一)文化产业―第一产业

保定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定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现有农业资源,保定各区县在发展本地第一产业的同时,不断引入文化产业,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农业:望都辣椒节

望都久以盛产辣椒而闻名于世。望都辣椒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色泽深红、光亮,肉质肥厚、富有油性,味辣而芳香。改革开放后,望都辣椒油曾一度成为中南海特品。近年来,望都县一改以往单纯的辣椒种植模式,对产品不断进行深加工,通过打造辣椒文化平台,发展特色产业。为此,该县政府建立了集收藏、展示、宣传、教育、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性产业文化博物馆――中国望都辣椒文化博物馆,展馆内容以“尧母故里・锦绣辣都”为主题,通过丰富的现代展示方法和高科技手段,多角度体现望都辣椒产业的绚丽辉煌、辣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浓缩历史、传承文化、提升品位、扩大影响,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此举无疑是望都县大力发展辣椒产业文化化的有力佐证。

在挖掘辣椒产业整体文化的同时,该县还积极引导辣椒加工企业结合望都特有的辣椒历史文化,打造自身企业文化,邀请名人代言,把文化、技术、产品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有效地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今,望都县的辣椒产业正在由传统粗放、同质化发展的传统模式向附加更多文化内涵的发展模式转变,也因此塑造出了“贺老汉”、“羊角”、“老闷”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辣椒品牌,“中国辣都”的名片更加鲜亮。

林业:顺平桃花节

顺平县是林业部命名的“中国桃乡”,桃树面积达14万亩。仲春四月,顺平是花的世界,人的海洋,万顷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绵延起伏百里不绝。其中,顺平伊祁山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农业生态观光游的著名景区。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买到无公害的绿色产品,还可以休憩、娱乐,领略浓郁的田园风光。在伊祁山看万亩桃花,观马耳双峰迎日,品圣尧文化,已成为游客来此的非凡体验。如今,顺平桃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被纳入河北省旅游节庆活动序列。顺平县在发展果木业的同时,引入文化元素,做足桃花节文章,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扩展农业产业链,增加经济作物的整体效益。

此外,安国国际药材节、满城红叶柿子节、白洋淀荷花节也都是保定各地区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

(二)文化产业―第二产业

保定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域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在此经济圈的辐射下,保定市在发展制造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充分贴近市场,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注重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横向价值链的整合,同时注重产业价值链两头的策划、设计与营销、服务环节,形成“微笑曲线”。

建筑业:曲阳雕刻

著名的“雕刻艺术之乡”曲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大理石、石灰石、煤、耐火土、金、铁等矿藏20余种,为发展石雕、板材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西汉时期,曲阳石雕已初具规模;唐代,曲阳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曲阳石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形神活脱,刀工细腻。曲阳雕刻技艺世代相传,雕刻作品题材多样,富于民间传统的魅力和生活气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汉代,曲阳石雕就用于建筑业。北京十大建筑、纪念堂等国家重大建筑均有曲阳石雕艺人的杰作。目前,日臻成熟的曲阳雕刻技艺不仅用于建筑装饰用品,还用于家庭日用工艺品(包括家具)的装饰制造中,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曲阳现有各类雕刻厂1000多家,雕刻艺人数以万计,年产值4亿元。将雕刻艺术融入建筑产品和家庭日用工艺品,增强其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体现了文化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完美融合。

制造业:易水砚

易水古砚,产自保定易县。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其雕花图案古雅大方,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制作技艺精湛,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被评为全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蜚声海内外,也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继承和发展了易砚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并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将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为古砚注入了青春活力,提高了易水砚的文化含量。如今易水砚已发展成为易县的一个品牌,其产品也不断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易县依托易水砚这一制造型文化产业资源,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融合,打造高文化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此外,保定铁球、曲阳定瓷、白沟泥人、白洋淀芦苇画、高阳纺织工艺等文化产品的挖掘与市场化运作,无一不体现着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三)文化产业―第三产业

保定在历史文化资源、体育文化资源、教育文化资源、戏曲文化资源等方面都有丰厚的积累,这些文化资源的互动互融,形成了保定特有的文化生态系统,为保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 红色旅游

保定是晋察冀敌后抗战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保定现有6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人民战争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和直隶总督署。此外,《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烈火金刚》、《风云初记》、《新儿女英雄传》、《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反映抗战文化的著名文学及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丰富多样的红色经典文化已成为保定独有的旅游资源。

为充分发挥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的作用,从而发挥旅游产业优势,保定市旅游局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以文化为灵魂,大力发展本市红色旅游。

2.饮食文化

保定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的发源地。保定地处广袤的冀中平原,物产丰富,特产居多。自古以来,保定一直是京畿重地,深受宫廷菜的影响,再加上地方官府的不断往来,使得各地的菜肴都或多或少与保定饮食相结合,丰富并弘扬了保定餐饮文化。保定传统食品有驴肉火烧、怀茂酱菜、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酱菜、白运章包子、白肉罩火烧、钟楼面包等,这些久负盛名的特色美食,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

保定在发展餐饮业的过程中,不断挖掘传统特色小吃的历史文化,并融入其中,且不断渗透现代社会健康饮食理念,将文化产业与传统的餐饮服务业逐步融合,打造特色餐饮服务。目前,保定驴肉火烧已经走出保定,走向全国,并日益成为保定的招牌。

综上,保定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以多样化的产业融合模式,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依托传统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当然,同先进地区相比,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产业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保定市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仍需不断探索与实践。

三、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趋势展望

宏观来看,文化产业运作包括文化产业化与相关产业、行业的文化化。跨行业经营是文化产业运作和发展的必然属性和过程。文化产业运作需要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渗透,构建跨行业、跨地区文化价值网络或产业“微笑曲线”,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意水平及文化价值,从而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从价值链上讲,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分为纵向价值链的整合与横向价值链的整合。纵向价值链的整合又分两种方式,即企业内部整合和跨企业整合;横向价值链整合主要是指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整合。[ 商建辉:《保定文化产业集群建构模式的选择》,载《大众文艺》2009年第11期。]范周教授曾于2006年提出针对中国文化产业阶段性发展的“三个乐章”的假设[ 范周:《从“元年”的畅想到“三个乐章”的假设》,载《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其中提到文化产业“跨界”的产业链条。以保定市为折射点,我们不难发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之势已然来临。

参考文献

[1]李敏,李涛。文化产业运作的跨行业跨地区运作特性及营销功能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

[2]董芳,于瑞卿。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保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2(1).

[3]商建辉。保定文化产业集群建构模式的选择[J].大众文艺,2009(11).

文化产业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45-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日渐凸显,更多地为人们所认识。比鉴于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文化部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要文化产业增加值2007年翻两番。可见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以人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为其内容的系统。其在本质上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社会现象、精神世界意识的结果,是人类思想和精神活动的产物[1]。它通过一定的载体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并得以保存和积累。而“产业”则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以提供消费和服务为基础,通过生产、交换、再生产的方式获得盈利的过程[2]。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集合, 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四个领域。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色产业,是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伴随人类产业发展尤其是当代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历史现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将“文化”和“工业”活动联系起来,他指出,政治、艺术和文学是“工业本身的一个特殊部门”,他将艺术家的劳动分为非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是艺术家“天性的能动表现”,而生产劳动则是被资本家雇佣,为“增加资本的价值”的劳动。一旦艺术家加入到生产不是由劳动能力本身构成的商品,而是为了大量出售而制作商品的行列,那么文化产品的批量化、复制化、标准化、格式化就产生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依然遵循“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此时的艺术劳动已经被“异化”,文化艺术的“自由精神生产”走向了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统一的对立面。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文化工业”与各国发展战略、发展实践紧密结合时,“文化工业”逐步演变为“文化产业”这一中性词,并以英美等国为中心扩散开来,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国家也开始使用复数形式的“文化产业”[3]。

二、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推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共同特点。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某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观念表达。如果某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被改变,那么,在其上的文化也必然会改变。马克思早就指出,一定的经济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上,一定的文化则必然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生成的,文化中有经济,经济中包含着文化[4]。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也就是说经济中的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主导的、甚至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而文化作为日益强大的产业结构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5]。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是把旧人改造成新人的活动。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先进;如果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那么,迟早也要在物质上挨饿。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

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文化生产、制作、传播等产业链条己经基本形成,同时,文化产业或多或少也带动着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向前发展,显然它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点带面地拉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我国文化贸易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从起步经过快速发展,已经从国民经济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无论在思想认识、文化观念、还是管理体制、工作方式上,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文化产业强国的差距依然很大,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诸如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缺乏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有效供给不足,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等等。

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加快文化产业振兴步伐,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文化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和现实发展情况,我们必须做到:

⑴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和经济支持,加上运用法律手段对不同文化企业进行调节和监督管理,一定能够营造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环境。由于我国存在严重的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如果没有一套完善而又科学的法律体系,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制定相关法律体系不仅能够使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法制化、规范化,同时也能够明确规范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稳定的市场运行环境。

⑵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上市企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创新。例如: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文艺演出路线,培育一批跨地域的演艺集团公司,打造一批可供市场长年演出的剧目,建成2-3个部级动漫游戏产业综合示范园区,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节庆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企业。从而切实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文化领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创新,不断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才培养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就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让创新产业成为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文化科技发展的主体。而且文化的创新性也来自于生产者或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因此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突破人才瓶颈,建立一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求。

⑷打造国家以文化竞争力为基本形态的软实力,实施文化品牌塑造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只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推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反映时代精神的国际化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才能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引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在打造知名品牌的同时需努力借鉴和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社会文化管理经验和相关成果,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拉动对外文化贸易,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扭转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

⑸努力推动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并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突出主导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

文化产业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它反应地是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见乐的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更是融入了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性建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及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朱悦龙。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12.

[2] 宋蒙。二十一世纪文化产业理论的发展脉络[J].理论与创作,2006,4.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35 796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