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分析(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分析(通用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分析【第一篇】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心病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1.建立评价小组,健全工作制度。

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2、加强学习,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熟悉试点方案及相关要求。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4.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临床路径办公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试点文件及相关材料档案,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自行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住院天数、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科室作出资料收集、整理、评价分析及改进。

20xx年我们共有96例进入路径,有32例因变异退出本路径,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3000元/人,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18天/次。

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不足之处:

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

2、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

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

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力争完成临床路径规范要求。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分析【第二篇】

20xx年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入径率%,完成路径****人,完成率%,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

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xx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人,进入路径****人,完成路径****人,变异166人,入径率%,变异率%,出径率%,完成率%。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xx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统计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对做的好的科室及时予以表扬,逐步规范了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

(五)加大对临床路径病种的筛选,增加入径人数。针对个别科室入径人数少的问题,我们下科室了解科室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卫计委新增临床路径病种,筛选适合本科室的病种作为路径病种,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三个开展临床路径不好的科室分别新增了三个病种,4个月共完成***人。现内二科一月完成的路径人数就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人数。

(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为了追求入径数量而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有变异也不一定如实填报、分析、总结等,工作做的不认真、不细致。个别科室仍然存在对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工作,学习培训只落实在纸上,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落实不够等问题。

(二)变异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加强了路径运行监督力度,让科室按照实际情况上报,如果发现不报,做出批评整改。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科室为了一味追求入径人数和完成人数,降低了入径标准。今后将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因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三)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在实施前要和病人谈话,签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知情同意书》、《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在实施过程中若有变异要告知患者、还要记录分析,出院时还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四)单病种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数量。我院目前列为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的病种数为45种,其中被选择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就有19种,而且是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种,如果按照临床路径入径标准将此19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费用将明显超出单病种限额标准,如果有明显的合并症、并发症,又不能进人临床路径管理。这是制约我院入径病人数较低的主要因素。

(五)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监管、数据调用、数据统计、信息上报及路径电子病历管理等还处于原始手工阶段,导致路径管理监管不到位,医疗护理路径工作不够规范。今年十月份市卫生局督察组来院督察中明确提出,我院的信息化管理滞后,致使临床路径统计方法有待改进。

(一)以“二甲”复审为工作中心,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认真学习,完善制度、方案、流程并认真监督落实,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督导,发现问题或不足,限期整改,不断提高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二)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病例运行质量,不断增加入径病例数,严格管理入径率、变异率、出径率和完成率。想办法科学监控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临床路径管理指标。

(三)临床路径管理由20xx年的'鼓励上报数量向运行质量转变,上升为既要求运行数量也要求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同时确定重点监管病种,并对重点监管病种的运行质量和监控数据进行监督。此项工作将是今后长期持久的主要管理工作,也是真正落实国家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即卫计委对临床路径的概念要求:“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费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估机制”,达到此目标任务重,工作量大,真正做到位,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做好。

(四)尽量创造条件将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以规范管理、加强监管、进行网络直报。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分析【第三篇】

通过仔细学习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xx-20xx增补版》,儿科已开展了3个单病种的临床路径。

自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分病种完成例数列表如下: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科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临床路径规范执行。促进科室间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临床路径要整合相关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形成多方位、团队式诊疗方案,涉及科室多、人员多,无论制定还是实施,都需要进行组织协调。

⒊临床路径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并对其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院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按临床路径培训新的医护人员,使之在短期内掌握医护规范,避免处置失当。

5.严密监控医疗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医疗延误,

并可及时吸收医学科技新进展融于治疗计划,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6.缩短住院天数,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浪费,增加经营效益。

6.随着经验的积累,应制定更多的临床路径。

1.科室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对实施临床路径目的认识不清,导致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少。

2.在下医嘱时,出现较多的操作错误。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的宣教工作,研究并开发临床路径的应用,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和高效运用医疗资源。

⒉适期进行临床路径修改,淘汰不适宜或无法开展的临床路径、增加新的文本,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3.进行电脑操作培训,减少下医嘱时的操作错误。

3.施行奖惩制度,以更好的督促临床路径的落实、执行。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分析【第四篇】

我院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不断深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

至今,全院共11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共28个病种,分别为骨科、普外科、心内科、呼吸科、消化内科、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老年科、肿瘤科、昆机分院,其中只有3个病种进入单病种付费管理,由于我院收治的病人以老年病人居多,多种疾病共存,导致能入径病人数很少,或因为变异提前退出路径,2015年进入临床路径人数为46例其中:鼻骨骨折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10例,尺骨桡骨远端骨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5例,腹股沟疝2例,Grawes病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例、轮转病毒感染性腹泻3例,手足口病4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1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共2例。

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虽已1年余,但实际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分析如下:

临床路径主要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最终目的在于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患者住院时因种种原因产生的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虽短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对所患疾病多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但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仍然不了解其最终目的,不明白入径对象如何选择,如何入径,何为退径,何为变异,对医患双方有何意义,从而降低了入径率,甚至有些病种没有入径患者。

进入临床路径,并非医务人员自己为之,还需要和患者及其家属有个沟通的过程,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何为临床路径,进入了临床路径对于他们自身有什么实际意义,以及进入路径后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治愈的信心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欠缺,使进入临床路径的数据收集不完全,不能直观进行分析、总结,手工统计的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也不利于试点工作的相关资料收集、利用。

针对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不足,我科也做出相应计划,以期能对临床路径的开展有所助益:

1、2019年继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加强对新进医务人员的入职培训,并进行全员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临床路径的真正意义;

2、在信息化平台不完善的情况下,尽力把临床路径各项数据收集齐全;

3 、积极和科室沟通,讨论临床路径各病种的可行性,及时更新病种,以利于临床科室开展临床路径。

35 199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