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实用4篇)
【导言】此例“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实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1
关键词:检测能力质监事业
质检系统技术机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地方产业提升、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监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县的技术机构在检测能力 、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业务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如何推动质检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县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呢?以下是我对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的几点见解。
一、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局领导班子从着眼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入手,确定“深化内部改革”、“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等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机构改革力度:一是着眼事业发展,优化机构。调整检验布局,细化检验领域,进一步拓宽检验业务覆盖面。二是着眼调动工作积极,改革用人制度。实施了专业技术职称竞聘上岗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专业技术职称指标与用人机制的瓶颈问题,调动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着眼技术管理,设置岗位。设置了主任、工程师管理岗位,强化检验工作基础管理,提高质量技术管理水平,落实科研项目开发管理要求。四是健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程序和行政管理目标,修订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大力实施“人才兴检”、“科技强检”战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好人才培养工程,用多种方式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增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一是发挥现有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考核比武、以老带新等形式,不断加大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促进检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继续深化完善技术机构的整合与布局工作,努力形成一支“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质检人才队伍。二是提高掌握新装备的能力。加强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建设和规划,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的科研带头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手中装备,真正发挥出新装备的最佳效能。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把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使质监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通过引导,积极促进高新技术项目聚集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通过质量信誉评价,推动企业走“诚信经营、以质取胜”道路。四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能力。积极稳妥地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强化岗位管理和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机制为核心,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不断扩大用人单位自。同时,打破内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拔尖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该局还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不断增强技术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强质检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以加强“双基建设”为契机,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了质检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了检验检测总体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强质检实验室建设。以我局为例,今年共投资100余万元,在原有基础上又新添置了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设备;改善了实验室环境条件。更换了实验室操作工作台及空调等辅助设施,扩大了检验面积。将实验室进行了合理的布局。现分为常规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高温仪器室、天平室、标准溶液室、气相色谱室、原子吸收室、药品室、样品室等9个工作室,满足了检验检测日常工作要求。今年5月份食品中心顺利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复核)现场评审。通过产品认证70余个,参数认证20余项,现具有方便面、挂面、植物油、糕点、淀粉、熟肉制品、粉丝等七大类产品的综合检验能力,基本满足了我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要求。二是加强质检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去年共派三人到部级视食品中心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专项检验培训,今年又派4人参加了省局组织的上岗证培训,同时培训了2名实验室内审员,回来后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在省质监局组织能力验证考核工作中,我中心参加饮料、酱油的能力验证,所提交检测数据均为满意值。
四、确保报告质量,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检验报告”是质检技术机构的产品,检验数据的准确与否,决定着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为确保我中心检验报告的合格率,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每月按10%以上的比例,抽取检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依据《程序文件》进行溯源检查和报告质量评定;二是根据报告质量的检查结果,及时下发《报告质量检查通报》,并将每月报告的质量系数和质量折线图,以板报形式进行公示;三是加强报告质量考核管理,按《检验报告质量考核办法》,对问题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提出限期纠正要求,对有质量缺陷的报告,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四是设置主任、工程师管理岗位,加强日常质量技术管理,严把报告质量关;五是所长与各室主任签订检验报告质量系数责任目标,对达不到的规定指标的检验室,不参加年终先进集体的评选;六是加强检验过程的控制管理,制定《重大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办法》和《重点控制方案》,对重要环节进行现场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七是及时修订体系文件,促进检验工作质量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
五、加强实验室能力验证比对,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2
一、基本情况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一是建立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县法那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无公害蔬菜基地”;二是市中心区机械化生猪屠宰厂大力实施“让人民吃上放心肉”工程,规范生猪交易,严格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检疫,热情服务,确保“放心肉”出厂。有效防止了国家税费的流失,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他们的经验已得到省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并在全省推广;三是市直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如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成立有关领导机构,大力推行农药残毒检测工作,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四是各部门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正在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
由于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处于初始阶段,在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面前显得软弱无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滞后和监管工作跟不上形势需要形成较大的反差,这个问题已凸显,必须引起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隐患很大;许多业主存在无证经营现象,经营场所脏、乱、差现象严重;学校安全意识差,学校周边环境食品卫生条件差。市中心片区农贸集市和超市充斥着大量未经检测的农产品(含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城郊结合部食品卫生监管工作目前是一个盲点,农村基本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
1、工业污染较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
2、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滥用药物严重。
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主导产品严重不足。目前我市经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很少,“有机”食品基地没有,不能提供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4、在农产品(含畜产品、水产品)的生产中,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因缺乏监控和质量检测,加之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超标使用农药、兽药及添加剂等,致使大量情况不明的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存在较大的安全)山草香●(隐患。如种植业产品农药及农药残留和有机磷污染、畜产品兽药及兽药残留和“瘦肉精”污染、水产品药物残留及氯霉素污染等。
5、从外地运进我市的蔬菜水果目前没有到位的检疫检测措施。
(三)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处于初始阶段,起步太晚。
全省所有市地州中除市外,均已建立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由于我市至今未成立,没有资格申请资质认证,虽然开展了部分检测工作,但检测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按法定程序上报。这已成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瓶颈。
(四)农产品检测力量薄弱、分散。
1、2010年9月在职业技术学院筹建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该中心计划投资397万元,实际投入80万元,经费缺口317万元。实验仪器不足,检测设备差,检测手段落后,经费缺口大。未发挥作用,更未产生效益。
3、检测技术人员学历参差不齐,岗位技术培训不够,专业检测实际操作水平不高,检测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由于目前是分段管理,管理部门较多,管理分散,造成统一协调不够,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效果不明显;
2、办公经费不足,执法人员少,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到位或执法程序不到位,执法方法欠妥,许多业主有抵触情绪。
4、虽然设立了12315举报电话或其他部门的举报电话,但很多时候电话无法打通,举报不畅。
四、意见建议
(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关职能部门要抓紧申报,争取今年内挂牌,以取得相应资质,及早投入使用。
(二)建立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关精神,在建立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各县区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乡镇按经济区域建立速测机构。建议市政府提出计划或规划,加大投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三)理顺关系、整合检测资源。充分发挥各中心(实验室)设施的优势,各负其责,分类检测,尽量避免设备的重复建设。切实做到既能使检测资源合理分配,又能进行有效的协调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作为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要牵头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形成初步意见报市政府统一实施。
(四)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1、对农民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同时要加强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安全农产品。
2、对业主加大宣传力度,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行为规范印发给业主,使业主提高认识和觉悟,变抵触为自觉。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加强舆论监督,特别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报纸的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反面典型要坚决曝光。有关部门应在各农贸市场设立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举报。
(五)抓好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充实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正确处理好权与利的关系,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必须杜绝不廉洁、不规范的行为。要为执法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交通工具,有关工作经费等。
(六)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3
标准化改革,企业标准得到重视
今年恰逢中纺标成立60周年,中纺标集团总经理马咏梅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检测室一步步成长为综合性技术服务公司,到今天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据了解,2016年是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改革的起步年,2016年我国标准增长5%,已达2124项,数量增长速度快。但我国标准发展仍跟不上产品发展,由于近年来个性化产品凸显,标准发展仍有很多地方覆盖不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处长孙锡敏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标准的发展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我国标准总量大,仅纺织服装就有1500多项标准,国际标准总量才400多项,我们是国际标准的几倍,数量虽多,但在国际标准占比却不到1%;另一方面我国标准又赶不上产品开发需求。目前我国标准是分领域管理,标准化技术领域总共28个,到底该和哪个领域沟通?大家都很困惑,按领域分工给标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各领域之间仍存在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
孙锡敏介绍,2016年标准化改革一个重要工作是对强制性标准进行精简整合,纺织行业共有47项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改革会由之前的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改为由工信部主导,具体怎样修改、怎样修订,2017年上半年会有公示。强制性标准精简,对今后市场监管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推荐性标准也要执行,只是会对推荐性标准进行集中复审,这也是对推荐性标准体系的优化,也是应对我国标准数量庞大的现实举措。初衷是对复审标准做得范围广些,覆盖面大些。虽然我国标准好像制定得比较细,但对有些产品并不适用,所以才会觉得产品没有标准执行。“我们也想制定出对产品覆盖广的大标准,但复审后发现,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荐性标准体系优化,应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长期任务,需要有更完善的规划。”
据悉,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改革总体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俗蓟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孙锡敏认为,目前的标准改革主要是政府标准改革和市场标准改革。政府标准改革把强制性标准做了整合。而推荐性标准里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都属于政府标准体系。市场标准对应着产品标准,其中一种是企业标准,此次标准改革就是想改变一家说了算的局面。从前都是政府标准占主导,企业标准地位很低,受到歧视。今后通过标准改革,会减少政府对单一产品的干预度。
此外,团体标准在政府的文件中排在企业标准的前面,但是未来发展重点应是企业标准,而不是团体标准。理由是企业标准最通用,团体标准未来只是对政府标准过渡性的处理办法。虽然政府对企业标准公开管理还需考量,但企业标准将来肯定是一个方向,必须放权给企业。2016年标准改革正在起步,过程还很漫长,效果还未显现 ,许多架构还没有完全跟上,但企业要特别关注市场标准改革,更要增强做标准的能力和自信。
国内消费升级,产业仍有“量”无“质”
研讨会上,北京市工商局商品处处长李晓梅介绍了北京市产品质量抽查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李晓梅说:“如果抽检只是花钱抽测,明年继续卖这个产品,还是解决不了市场结构调整问题。因此未来对于主客体的自律,是政府管理促规范的主要目标。现在我们的监管方式也由线下监管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变。近年来网络商品消费规模呈爆炸式增长,政府投入进去的抽测只是手段,更多的还是要通过自检、自我净化的方式,来解决网络商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另外,我们使用GB/T 28863―2012 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对商品总体进行判定,不受经营者经营地点、时间、条件不同的影响,只要是工艺没有调整,相关要求没有改变,都能进行总体风险的归置。现在执法时,无论是商品罚没还是罚款的量,都有所提升,从执法方法上来说更加科学。”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领导崔薇在发言时,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关于产品标注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产品上标注有防辐射性能,但只是针对面料,人依靠穿着服装来防辐射 ,服装款式对防辐射效果影响也很大,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消费者协会的职责是要告诉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和国家抽查监管不太一样,我希望专家和企业在这方面多费些心思,让消费者获得的信息是实实在在的,从中真正受益,对企业发展也有好处。”
据了解,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2016年1―10月,美国、加拿大、欧盟、澳洲市场纺织及鞋类产品被召回的共有248例,其中与中国相关的共有105例。我国也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2016年以来,我国共实施消费品召回163次,涉及数量万件,召回次数较2015年同期增长85%,数量较2015年同期增长738%。
对于我国质量问题的大量凸现,中纺标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斌表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显示,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质量发展便会上升为国家战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仅仅是经济强国,同时也是质量强国。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供需错配,具体就是高质量的有效需求与低质量的无效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政府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的原因。我们要在生产领域淘汰落后产能,扶植优质企业,扶植那些能为庞大的中产阶层消费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德国制造为何能成为质量的代名词?德国人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大到挖地铁的挖掘机,小到文秘工作的订书机,从质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是用质量征服世界。但‘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德国人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事实上,我国现阶段消费已经升级,但我们的产业并没跟上,还处在‘大而不强’的状态,包括我们所处的纺织服装行业,虽然规模大、产品多,但有‘量’无‘质’,行业仍处在产能过剩状态,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而低端产品成本又没有优势,导致市场流失。”李斌说。
现今纺织产品质量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中纺标集团副总经理王宝军详细介绍了职业消费及抽查关注问题:“职业打假人主要关注易于感官目测即可辨别的问题,尤其集中在产品使用说明方面。如,使用说明是否按GB 规定的内容,成分是否准确,部件成分标注是否齐全、清晰,新奇纤维名称是否准确。而目前在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标识缺乏重要信息,不准确、不规范、不标准;纤维素纤维面料pH值易超标;成分标注不全;纤维名称不使用标准术语或不具体,使用无定论、自造的名称;实际与标注成分不一致,含量偏差大、含量标颠倒,标注过细。”
信息化时代,企业品管借力打力
会上,服装企业代表北京朗姿服饰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高级总监沈兵和北京启迪致远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立平,以本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介绍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经验。
沈兵分享了如何利用信息化及数字化手段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并提出了检测报告到底是终点还是起点的问题,以及怎样把检测报告利用好做到价值最大化。
他说:“我们关注的是端到端的整个过程,并希望从源头开始管起。有的品牌GB申请很复杂:有国内送检、国外送检,有面料、有辅料,甚至有成衣,服装品类也很多,除女装外还有婴幼儿服装,各方面情况都有。面料送检时,有的在采购部送检,也有供应商直接送检,如果没有平台帮助,在开始阶段把申请端管起来,整个送检过程有可能失控。比较好的建议是:在平台里,品牌的GB部门,会给采购员、供应商指示,比如,面料何时送到检测站?建议或者要求做的检验项目是什么?要求完成日期是什么?这些最初的申请信息,如果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通知到供应商或采购员,你会发现一旦这个节点建立起来,很多料样不用送到GB检测科,直接送到检测站就可以了。因为,在发送信息的同时,也把信息传递到了检测站,通过这种方式等于把合作伙伴和检测站直接通联起来,一些琐碎的事情,可以让双方直接沟通,品牌公司只需把控好关键节点即可。”
据介绍,当质检站把检测报告出具给企业时,这张检测报告后面要用的地方会很多,商场、门店、QC检验人员都要用到,别的部门人员也会利用这份报告做自身工作相关的事情,包括GB后续的风险管理。因此,把GB申请这个环节管理好,十分必要。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4
一、抽样环节
大家都知道样品是检验工作的对象,如果样品出了差错,所有检验活动可能成为无效劳动,由此导致的检验结论亦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在抽样的环节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人员。至少2名熟悉抽样工作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2、抽样方法的确认。对于标准中有规定的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抽取。标准中没有规定抽样方法的,应采用相关国家抽样方法标准(如GB/T 2828系列标准)并参照类似产品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法,其抽样方法需经(抽样检查部门、被检查单位、检验机构)的相关方共同确认。对政府部门指令性的检验任务,要严格按照细则或规范要求抽取检验样品,抽样过程最好留有影像资料。抽样工作的随机抽取不是随意抽取,如果随意抽取样品,那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如:某县级质检机构在抽取某企业白酒样品时,随意从样品库中抽取了一件白酒6瓶,检验结果酒精度不合格。在随后的行政处罚过程中企业提出异议,提出在抽样时未按标准取样,此样品不具备本批次产品的代表性,此检验报告结论无效。按照标准规定应从成品库中随机抽取6件,再从每件中随机抽取1瓶,共6瓶作为检验用样品。3、抽样单的填写。抽样单信息应包含样品及被抽查单位足够的信息(注意:抽样数量、抽样基数、抽样地点、样品状态、受检单位名称)。填写抽样数量、基数时不能随意,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填写(基数多少抽取多少样品),受检单位名称应与营业执照相符。例如:某地级质检机构在抽取成品油统检工作时,随意性较大,未查阅该加油站营业执照,抽样单上直接填写****加油站,而在行政处罚时该加油站提出异议,****加油站与其营业执照****商贸有限公司不符,处罚结果可想而知。
二、使用的检验设备
质检机构使用的很多检验设备必须要经过检定(校准)后方可使用。在用的很多设备属于强制检定设备,如果这些设备未检定或在检定周期之外使用,那么所检测出的数据都是无效数据、违法数据。所以我们在使用设备准备开展检验工作之前,首先要检查该设备是否经过检定(校准),是否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对于使用频次较高的设备我们还应检查此设备是否按照《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 开展了有效的期间核查,核查结果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三、检验过程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整个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信息的真实记录,是编制检验报告的基础。原始记录实质在于“原始”二字上。对于原始记录应显示检验时主要的检测步骤、记载检验性质、样品数量、执行标准、计算公式、数值修约、环境状况以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编号、状态、使用情况、补正值等,并且原始记录中要显现出数值溯源所需要的全部数据。原始记录要记录清晰、一目了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检验人员在记录时经常出现涂改、简化记录、数值修约不规范、记录不全的情况(如果在原始记录未记录设备使用记录,那就可以认定为未使用检验设备,此数据纯属伪造数据,检验结论就可想而知了)。如不规范记录原始记录,一旦发生检验结果纠纷,就难免存在质量风险,对于懂行的人员必将对你的原始记录产生怀疑。原始的记录必须伴随着整个检验过程,在检验完成的第一时间完成记录,誊抄的记录是没有原始性。 原始记录中的所有数据还必须要保证其溯源性,数据溯源作为一项独立的事件过程,自始至终都必须源流清楚,正确无误,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溯源中断、不能溯源的检验数据是无效的,不能被采用。检测原始记录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检测报告质量,提高检测原始记录质量是加强检测机构建设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最终将检测机构建成科学性强,公正性好,有权威的技术机构的必由之路。
四、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是质检机构的最终产品,外界或客户对质检机构的了解首先是对其检验报告直观感受和评价得到的。该检验报告是否科学、公正、准确,是否规范、得体直接关系质检机构的形象,检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负有特殊的法律责任,对裁定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责任重大。而一旦出现差错,轻则影响质检机构的社会声誉,重则引起重大质量事故,承受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因此,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对树立质检机构的良好形象和声誉显得相当重要。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内容详实、格式正确、结论用语严谨、规范, 检验、审核、批准应签字、盖章。在对检验报告的送达上(特别是监督检验)也必须谨慎。监督检验检验报告出具后,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企业应立即通知企业领取或送达检验报告,做好检验报告签收记录,避免企业在申诉期内未收到不合格产品检验报告对后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五、质量监督
为确保检验机构人员具有所从事的检验工作的能力(包括初始能力、持续能力)满足规定要求,实验室应对检验人员,包括在再配人员、聘用人员和其他的技术人员实施有效监督。质量监督员应有了解检测目的,熟悉检测的方法、程序,懂得结果评价的人员来担当,就专业知识、能力而言,要求其要高于一般检测、核查人员。但很多时候,由于对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监督工作只是局限在表面工作,添添表格。对于质量监督应包含检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即从抽样、送样、设备、环境至到检验报告的出具,重点监督在内审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要保证检验工作的整个环节完全处在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
影响检验工作质量的因素还有许多,作为一名质检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检测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注重细节,才能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最终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检验报告。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