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篇】
结合中国交建项目案例,从项目全生命周期总体开发经营方案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调整办法和项目考核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项目的运用实例分析,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阐述。力争通过管理创新,制度上提供保障,加强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
关键词管理创新 投资项目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
一、投资业务管理的需求
中国交建投资业务历经多年发展,规模稳健扩大,效益逐年攀升,已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宏观环境背景下,投资业务将在中国交建整体部署下强化投资业务管理,这既是积极响应十关于国企改革相关精神的主动作为,也是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肩负着探寻并落实中国交建打造“五商中交”总体战略构想的历史使命。中央政府积极倡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政府将进一步转变职能,政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企业将更深程度地参与新型城镇化等投资领域,2016年2月29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正式上线,首次披露全国PPP项目信息,截至当日,全国各地推出PPP项目总计7116个,项目金额亿元,涉及18个领域,在7116个PPP项目中,市政工程领域PPP项目最多,总计1877个,占总项目数的比重约26%。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总计989个,占比约14%。交通运输项目也高达819个,占比约12%,全国PPP项目还涉及片区开发、旅游、水利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业、科技等领域,对中交建投资业务发展而言,存在较大的机遇。
投资机会的增加,同时也对投资业务建设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探究有效的途径改善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项目实施方案与原投资可行性评审方案变化较大;二是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概现象;三是项目未进行合理税务筹划;四是部分运营项目缺少初期亏损弥补方案,影响项目正常运营;五是新兴投资项目缺乏合作资源;六是专业化团队运作能力有待提升。
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所编制的《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能满足指导投资项目全过程开发建设的需要,需管理创新,制度更新,指导投资业务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做了探索性的研究,在项目投资决策后,项目中标后开工建设前,依据《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前提和基础,由项目公司编制《项目总体开发经营方案》,经上级公司审批后,指导项目开发建设产品定位、分期计划、年度计划、制定项目公司业务工作计划及管理工作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实现了统一管理思想,建立项目投资决策与实施内容的延续性和可追溯性的目的。
二、全生命周期目标的建立
投资项目在取得批复后,成立项目公司,在各项投资条件基本确认后,包含政府政策,规划设计条件等,在项目确认实质性投资前,分章节编制《项目总体开发经营方案》,对《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和调整,对项目的投资及预期收益指标的变化进行明确的说明,经上级公司审批确认后的《项目总体开发经营方案》是确定项目公司总体经营目标、开发周期及各年度经营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对主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项目总体开发经营方案》包含内容如下:项目情况概述(包含项目建设内容、公司营目标、与可研对比指标差异及分析)、总体开发计划、采购(销售)回款计划、成本管理、财务税务管理、开发报建、设计管理、工程管理、运营维护管理、风险管理及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措施等内容。下面将具体说明如下:
(一)编制原则
1.合理可行原则;2.上下协同原则;3.严肃性原则;4.充分参与原则;5.分级编制原则;6.资源匹配原则;
(二)编制步骤
1.基于《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业务板块进行分解,以此为基准对照建立项目实施期业务计划及目标。
2.市场调研,明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及客户定位,完成项目策划报告。深入调研地方政府环境、融资环境、成本、设计、施工等各项业务板块具体情况,确定准备、策划、设计、施工各阶段的工作时间。
3.编制项目公司部门内部计划。依据职责工作分工,以项目业务目标为依据,编制各部门计划,明确紧前、紧后工作的相关制约,以及各项目工作的必需工作时间。
4.在《项目总体开发计划》基础上编制《项目总体开发经营方案》的其他部分,并进行对照分析,重点关注项目年度利润指标及项目整体收益的调整和变化。
5.风险评估。项目公司应充分讨论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识别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确保计划目标实现。
(三)实施与调整
计划目标列入项目公司、部门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内容,计划的执行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在年度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如遇国家政策调整、融资环境的变化等,项目公司可以申请对年度工作计划目标进行调整。计划的调整一般在年中生产经营工作会后提出,并明确后期实现年度预期投资收益的计划调整措施和方案,同时调整《总体开发经营方案》中的相应部分。公司相关部门对项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和监控。
(四)考核与评价
项目全周期工作的考核,项目的考核分两个维度,《项目总体开发经营方案》各的年度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和项目总体完成情况的分权得累加,即为项目周期的考核结果,
三、投资业务项目的管理应用案例
(一)项目概况
南京市浦口区海峡两岸科工园项目于 2011 年 3 月获得南京市浦口区政府核准立项的批复。项目规划编制范围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约 19744 亩,投资建设内容有:征收补偿和拆迁安置,具体包含道路工程、河道工程、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建设,拆迁安置房的建设、绿化景观及体育、文化、卫生、行政设施等。中国交建负责项目的总体投资建设,总投资额亿元,开发周期7年,分6期滚动开发。
(二)总体开发经营方案的编制
2013年上半年,随着外部银行融资的落实,项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编制开发建设计划指导项目后期建设,中国交建组织编写了项目的《总体开发经营方案》,得到了政府方及投资建设方的认可。总体开发经营方案分为编制说明、项目概述、开发整体开发方案与计划、分期实施方案、资金回笼及担保、土地出让及出让底价、财务和税务管理 、开发成本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保障措施等十个章节,有力的指导了项目的投融资及建设管理。
四、管理创新对项目的效果
(一)切实可行,滚动开发
海峡两岸科工园总体开发经营方案的调整,开发计划由原来的6期调整为9 期进行滚动开发,降低了各期投资资金峰值,确保每期可出让土地覆盖当期投资及收益,及时收回资金并继续下一期投入,有效控制资金峰值进行滚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均衡每期的投入及产出,降低投资风险,及时收回成本并实现项目收益。
(二)建立城市综合开发商品牌
南京市浦口区海峡两岸科工园项目,从2011年6月开始实施,经过4年多的开发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均达到合同要求,开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开发效果逐步显现,项目首期投资顺利闭合,投资风险始终可控;通过一级开发能有效控制土地资源的优势,成功促成上级公司低价获取科工园园区内二级优质土地,实现一二级联动,达到预期效果。
本项目进行工程全寿命周期总控管理,从科工园工程建设的全局出发,以园区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为对象,实施科学、系统、高效的集成化管理,以有效完成项目的总体目标,实现项目经济利益的整体最优。
五、结语
在投资业务编制的《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公司编制的《项目总体开发经营方案》为依据,以董事会或投资公司下达的《项目全周期经营目标责任书》为执行基准,动态调整的成本规划和核算管理体系。是确保项目科学分期、分阶段实施,实现项目预期效益目标的保障和基础,是有序、协调开展项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并或总结固化开发经验,同时也可建立公司标准化,规范化成本归集原则,统一预测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归集计算口径,指导项目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交集团暨中交股份房地产业务管理工作规程(暂行).
[2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办法。
[3] 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管理办法。
[4] 中交投Y有限公司房地产项目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DOI]/
截至2017年1月底,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系统中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8048家,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8449家。私募股权投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健康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建立一个完整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势在必行。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营业务,顾名思义就是股权投资,具体指企业为了获得收益而将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并与企业一起成长,然后择机获利退出的过程。股权基金要想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就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优质项目作为基本获益保障,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投资效果。而成功投资一个优质项目,需要做实投资决策前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内控体系来约束。因此,有必要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防止投资过程中的差错与舞弊。投资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投资项目的筛选、可行性研究、决策、执行和再评价。投资控制主要对投资方案拟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方案执行、投后管理、投资处置等业务环节进行控制规范。
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体系的设计
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
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控制活动与企业控制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有效手段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改善企业各级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①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的一致性。企业内部控制在确定了关键控制点、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之后,就要针对这些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的关键。其主要衡量标准就是控制活动能否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②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要想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注重内部控制设计的制衡机制,并且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中合理使用激励手段;③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往往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文化,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要基础。而文化层面的贯彻和执行,需要从公司的高层做起,尤其是公司“一把手”要“从我做起”,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从而带动公司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控制效果。
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股东层和经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只关注投资收益,缺乏管理意识,使内部控制环境不强,容易产生内部控制风险。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有以下问题:在架构上,投资者(股东)基本上不参与管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成功后,投资人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监管不足,存在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风险识别和分析不严格的现象。虽然国家相关机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但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针对性较弱,所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内部控制上仍处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路上,很难满足当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需求。
没有形成有效的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机制
我国的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虽然建立了一整套的项目投资流程,但对流程中的关键节点的风险控制却关注甚少,很多公司项目开发人员从挖掘项目、项目尽职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全过程参与,甚至项目投资决策都参与,没有建立任何牵制措施,投资决策委员会或者相关的最终决策机构,仅凭上述流程下产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决策,投资风险不言而喻,尤其是一旦所投资的重大项目出现问题,将使基金整体收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亏损,给投资人带来巨大损失。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在保障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私募股权行业监管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往往监管落后于业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并没有发挥好很好的监督作用。
3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内部控制的措施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督环境,就需要加强私募股权基金出资主体的参与度,使基金出资主体真正能够对私募投资机构形成威慑作用,起到监督作用,当然在制衡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通过制度安排来达到相应的目的,如有效合理的激励制度安排。
完善投资活动全过程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很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仍处在很低的水平,依旧是会计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牵制。而投Y作为主要业务活动,却往往控制甚少。以下结合投资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流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投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投资立项、投资尽职调查、投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后管理以及投资处置等环节。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要管住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提高各个环节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降低投资风险,私募投资机构必须在以上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优化内部控制设计。
投资立项控制
在投资立项方面,私募投资机构需要建立审核小组制度,明确审核小组成员,审核小组可以由投资部门内部产生,通过内部初步判断,确定是否立项。
另外,需要建立一套项目立项标准,比如项目收入规模、项目的毛利率、项目投资后预期回报率等指标。只有初步判断达到了立项标准的项目,才能进入立项审批程序。
建立项目质量考核制度,项目立项后进入项目尽调阶段,投资部门立项后,由专业的项目M职调查团队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项目开发人员提供的项目质量较差,不符合基本的立项标准,则将对项目开发人员和立项项目审核小组进行惩罚。如果多次出现上述情况,可以从重处罚,甚至开除。通过上述责罚措施,一定程度上控制项目的质量。
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
项目投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可靠,支持投资建议和可行性的依据与理由应当充分恰当,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签订应当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具体控制措施包括:
(1)建立独立的尽职调查团队,并建立项目尽职调查的标准,尽职调查团队必须至少做完尽职调查标准要求的所有流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出具相应的调查结论。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环节的控制,对投资项目建议书的提出、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投资决策合法、科学、合理。重点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市场空间、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作出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控制内容:应当包括投资的合法性控制、效益性控制。在投资的合法性方面,要关注有关规定,如环保、业务开展资质等;在效益性控制方面,如项目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风险、技术替代风险以及管理不善风险等。
(2)设立投资审查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作为最终投资决策的前置程序,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应当审查下列内容: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是否符合企业年度投资策略或者基金合同中可投行业范围;拟订的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主要的风险是否可控,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和项目监管能力;拟投资项目的预计经营目标、收益目标等是否能够实现,能否如期按投资时预期的方式顺利退出。只有初审通过的投资项目,才能提交更高级的投资决策机构进行决策。
(3)在投资决策方面,建立投资决策内部控制体系,做到科学规范决策,防范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决策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投资效果的好坏,而成功的决策则取决于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投资决策委员会可以由投资部门负责人、风险控制部门、财务部、法律部负责人以及公司高层组成,同时可以针对项目所在的行业,邀请高校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专家一同进行决策。投资决策委员会在充分讨论后,对投资项目进行投票决策。建立投资会议事规则,如超过80%的投委会成员通过,可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各方面专家的共同讨论,尽可能地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提高项目投资的成功率;规范性方面,公司需要明确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所担负的责任,留存完整的投资决策原始记录,若出现投委会成员在没有完整的决策的材料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等不尽职行为,可相应追究投资决策委员会相应成员的责任,避免个人在参与投资决策的时候态度不端正或只考虑个人利益等。
投资执行控制
①制订投资实施方案,明确出资时间、金额、出资方式等内容。投资实施方案的变更,应当重新履行审批程序;②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针对投资经理或者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可建立项目跟投机制,投资经理需要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自己参与的投资项目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投资项目的增信,让客户更加放心,另一方面激励以及约束员工认真负责。
投后管理控制
作为财务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投资完成的那一刻起,项目投资的几乎所有风险就都产生了,虽然投后管理可能无法改变这个项目的成败,但是对一个失败项目的投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放任自流也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方面,要加大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要积极调动公司内外部资源为被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帮助项目成长。根据管理需要和有关规定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特别是对重点项目的后评价管理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进行投资奖励和责任追究的依据之一。
投资处置控制
①投资项目的处置,应当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转让投资,应当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等权限审批机构审批后执行;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若出现被投资项目破产等情况,需核销投资的,应将被投资企业经营不善破产或者不能持续经营的具体原因的专项说明、不能收回投资本金的相关法律文件或者其他有效力的证明文件一同提交公司审批处置,并留档备查。②认真审核与投资处置有关的审批文件、会议记录、资产回收清单等相关资料,确保资产处置真实、合法。
4 结 论
无论是面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内部的发展需求,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要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明确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稳步地推进内部控制的改革和创新。
内部控制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自身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风险等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财富管理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机会,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专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如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会越来越被市场追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需要根据改革的要求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来增加公司抵御风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平辉。投资风险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岳学敏。谈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J].审计视窗,2006(2).
[3]杜艳。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5(29).
[4]宋娟。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控研究[J].财会学习,2016(2).
[5]李民庆。论新农合基金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6(1).
[6]单煜。基金运行各环节风险及其内控管理[J].财经界,2016(5).
[7]徐晶。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借鉴[J].会计研究,2015(3).
[8]陈燕。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效率[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
[9]纪士鹏。W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10]余瑞辉。投资公司投资内部控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1]李伯翰。C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4.
[12]周筱琪。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工程 建设 成本 失控 成因与对策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交通、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大,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动辄上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几千亿,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顺利与否,投资成败与否,对整个社会经济影响深远。而一项工程建设能否顺利、投资能否成功,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是关键。“三大控制”的核心是成本(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最终体现为项目建设总成本的控制。但是,近几年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建设总成本超决算”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成本的失控成因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成本不同于通常的决算成本,它包括项目建设期前成本、建设期间(含缺陷期)成本、建设期后项目设计寿命期内因设计、施工等因素而发生的成本。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成本的控制,是一项多部门、多层次的复杂管理工程,涉及到项目建设期前控制、建设期间控制、建设期后控制,是一项动态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成本的失控,究其原因,主要是项目建设期前、期中管理失控造成。
(一)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失效
大量理论研究成果和实例表明,工程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累计投资额,只占项目总投资额的5%~10%,却决定了高达75%~90%的投资额;施工阶段,通过技术经济措施只能节约或影响5%~15%的投资额。可见项目建设期前控制是项目建设总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等期前基础性工作,影响决策者决策结果,所以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但是我国大部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立项,然后自行组织建设(或委托代建)或公开进行项目业主招标实施建设的模式进行。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着重考虑社会效益、政绩等因素,对项目本身经济效益不重视或考虑不足,往往为了获取立项批文而编制“政府型”工程可行性报告,编制的是“可批性”工程可行性报告。某市一高速公路项目“工可报告”的OD调查认为,2005年该项目的标准交通流量为22,174辆/日,而实际上该市公路管理处提供的该路段观测站2004年OD调查结果为13,492辆/日。按照“工可”报告1:折算标准和项目交通流量与平行的原省道交通流量比例为75%,25%折算。假设2005年交通流量增长15%,该项目2005年为标准交通流量仅为13,965辆/日,只有“工可”报告交通流量的63%。而且该“工可报告”为了经济指标达到立项要求,有意压低工程估算,估算亿元的工程概算就提升到亿元(其中概算三年建设期利息只亿元,政策处理费用在事后证明也远远不足)。这类立项的建设项目,不但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甚至容易造成工程无法实施, “工可报
告”的“工可”意义丧失,使工程建设总成本从一开始就处在失控状态。
(二) 项目建设投资决策程序性失效
科学、民主、集体的投资决策是有效控制的保障。项目建设投资决策在投资可行性研究和报告评估的基础上,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对项目背景与前景概况、市场预测、投资条件、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风险、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进行民主决策。事实上,建设总成本失控的项目,多数是由少数人拍板或形式经过“集体”决定的,没有按严格、科学的程序决策。
(三)项目建设实施管理模式和技术落后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多数由政府部门控制着,以政府成立指挥部负责建设实施的管理模式运作。该模式缺乏经济效益意识,管理班子往往来自政府职能部门,投资建设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技术落后,无法实施有效控制。
(四)项目建设总成本观念尚未树立
工程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的理念深入建设管理领域,重建设施工期间控制,轻建设期前控制;重建设工期,轻建设质量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政绩的呼唤下,献礼工程各地可觅。轻前期,使项目建设总成本从一开始就失控,赶工期的表象节省了决算成本,其结果必然大大增加了项目建设总成本。
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模式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长期以政府投资模式,是造成现有项目建设投资管理模式的深层次原由。《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都明确市场配置经济资源,强调投资效益在投资决策中的决定作用,指明了以科学的发展观树立项目建设总成本控制理念的迫切性。
(二)实行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单位招投标
项目施工招投标在建设领域已经普遍展开,但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单位招投标制度实施存在很大问题,大多数工程建设项目采取委托一家专业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由其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凭此上报立项批(核)准。由于可行性研究、评估单位缺乏竞争机制和可行性研究、评估单位的思维定型,无法科学地提出比选方案。实行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单位招投标,选择两家以上专业机构设计不同项目建设投资方案,科学地进行评估、论证、比选最佳方案,从源头上控制项目建设总成本。
(三)制定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制度
严格遵循《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由投资者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的要求制订投资决策制度,明确决策程序,编制注重投资效益的“企业型”工程可行性报告,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防止决定“一言堂”。
(四)扎实做好建设前期工作,创造保障建设顺利实施的建设环境
项目确定投资建设后,要周密安排建设计划,积极创造建设条件,妥善处理土地征迁等政策处理工作,合理计划、公开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招投标,努力做好建设前准备工作,做到条件不成熟不匆匆上马,以免陷入开了工无法顺利实施建设,造成经济损失。
(五)进一步加强建设期间成本管理控制
在工程建设实施期间,控制项目建设总成本的有效着力点是质量控制、建设资金管理、投资计划控制、进度控制等,可采取各种先进的建设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控制管理。
1. 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施工单位合同标段为单位,以施工图、项目概算工作量明显表、投标书工作量明显表为依据,将项目进行分项细化。譬如桥梁工程,细化到每一根桥墩;软基工程,细化到工序要求不同时期的工作量等。要求施工每日将当日完成的工作量,工作
现场进度形象(现场探头摄像)通过计算机上报,监理单位每天进行核实。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监理单位驻地主任等主要建设人员每日进行网上可视签到。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现场同步管理,确保建设主要人员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按技术规范实施,有效防止譬如软基工程不按工序施工,建设后沉降、桥头跳车等造成建设总成本的增加。工程质量控制是建设期间成本控制的重点,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无疑是保障工程质量有效手段之一。对土地征迁等政策处理,根据土地征用协议以自然村为单位,在信息化系统详尽列明协议征用土地的数量、四界以及附着农作物、房屋数量、具置。要求政策处理人员每日将已完成和未完成的情况进行系统内上报,使管理层随时了解政策处理的实际进度,难点。
2. 实施项目现金管理控制
与工程实施计划协调的合理的资金计划,是现金管理控制的基础。有效调度建设资金,保障建设资金供给,是项目顺利建设的保障。为确保在项目建设按期保质完工之前,建设资金不被挪用或移用,专款专用于项目建设,应签订业主、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管银行等多方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协议,将建设参与各方银行账户纳入业主集团账户统一管理,建设参与各方使用建设资金无条件接受业主及其委托银行的建设管理。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协议要求施工单位因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和劳务等而发生对外结算支付,单笔支付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需要提供支付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报经监理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审批后才能支付;单笔支付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需要提供支付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及其复印件,报经监理单位、建设管理单位,业主单位审批后支付,并将支付依据复印件留存专夹保管。同时,业主和建设管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建设参与方的资金使用,通过银行集团账户实时监控,密切关注建设资金使用动态,发现挪用或移用建设资金的,予以挪用或移用等额的违约金,以确保建设资金专用于项目建设,防止因资金被挪用或移用造成建设延期、工程质量下降或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努力争取建设参与各方支持,积极使用银行商业汇票等金融产品,想方设法节约资金成本。
3. 严格项目建设支付管理
健全完善项目建设计量支付管理制度,切实执行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管理单位审核、业主单位审批的程序,结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支付程序实行网上操作、阳光操作。要求施工单位将当日完成的工作量和进度形象、检测情况进行上报。监理单位在次日上午之前必须将施工单位上报的上日完成工作量和进度形象进行审查并签署审查意见和检测结果,转报建设管理单位和业主单位。由于工程量和工程质量信息日常报送及时透明,计量支付的时候要做动作的难度就非常大,比较有效地防止了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猫鼠联手”或个别人为操作,做到建设资金按建设进度、质量确保到位,促进建设有序进行,最经济地完成工程建设。
4. 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控制
项目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可能出现质量、安全、廉政等各种风险。有效的风险控制也是建设总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建设参与各方真正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齐心协力扫除质量、安全、廉政风险隐患。在项目工程一切险和意外险投保时,要求保险公司摒弃当前重理赔、轻预防的保险观念,为项目制订预防为主、动态的安全管理方案。
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篇】
可行性研究是指运用经济学和工程技术学原理,采用系统的的观点和方法,对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反复对比、综合论证,从而说明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经济上是否合理赢利、市场和社会上是否可行,为投资决策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的分析论证活动。可行性研究首先要进行投资机会论证,通过对市场需求及销售可能性预测,项目实现的技术可能性预测,以及社会、环境、政府政策、投资来源及通货膨胀的预测,再加上一些必要条件的调查来确定投资项目社会是否需要,有无开展的基本条件。在投资机会论证得出肯定的基础上再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即根据详细准确的资料对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提出详细报告:包括项目的依据设想,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市场需求、建厂规模和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建厂条件和厂址;技术方案;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要求和相应措施;企业组织劳动成员和人才培训;建厂工期和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最终的的结论,它提供最佳方案或几个可行方案优缺点或一个方案是否可行等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显然,科学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1981年国务院明文规定,我国所有新建、扩建大中型项目及所有利用外资基建项目都必须有可行性研究报告,1983年2月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办法》。可行性报告成为确定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得到上级批准兴办的依据,成为项目筹措资金、申办建设执照和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投资过热的关系
我国的项目投资决策无论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还是企业自主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都做得很不够,这是我国现阶段投资过热、盲目,投资效益低下的深层次原因。
(一)无可行性研究,拍脑瓜凭直觉决策。为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近20来中央和地方制定了一批规章和规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和省市成立了综合性的工程咨询机构,确立了先评估后决策的前期工作程序,但在实际中,投资无可行性研究而随意决策、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决策、违背规定的工作程序而任意决策的现象大量存在。政府直接投资因为所有者责任和监督机制缺位,很多决策者以付学费、改革的代价来搪塞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决策时拍脑袋,立项目时拍胸脯,砸锅了拍屁股。有的企业及领导人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意识,不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不做可行性研究,决策者凭直觉、拍脑袋决策盲目投资拖垮了企业。民营和个体投资自主决策,虽然投资决策时会慎之又慎,但民营和个体投资者受知识能力、观念和信息的限制,无可行性研究意识,“跟风跑”,“一哄而上”凭直觉决策现象也特别严重。
(二)可行性研究过程被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代替,可行性研究失去其应有的意义。有些单位为使建设项目能得到上级的批准,筹集到更多的建设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戏说可行性,力求可批性:弄虚作假,拼凑事实,有意降低建设投资额,抬高经济效益,千方百计要得出项目在技术、经济上均可行的结论,使可行性研究为“可行”而做,成为争项目的手段,可行性研究沦为可批性研究。有的可行性研究实际上等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因为国家法令制度、银行贷款、签定协议合同要求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银行、合作单位及工商环保等国家有关部门递交可行性报告,有的建设单位为做可行性研究报告而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研究的过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实际上就是文字工作的结果,是项目获得上级批准、资金筹措、申请执照、签署协议合同的文字资料,并不能为设备配备、科学实验、组织管理结构设置职工培训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更不是投资决策的依据。许多单位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建设单位组织一个写作班子,闭门造车,突击一星期之后的文字作品。
当可行性研究沦为可批性研究、沦为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时,可行性研究就成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幌子,成为支持长官意志、个人膨胀的工具,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现象在我国政府投资、地方经济发展中非常普遍,是导致投资过热,经济增长粗放和社会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
(三)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内容不完整,准确性差,质量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可行性研究是由各类设计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或专业咨询机构或企业自己组织人员承担完成,可行性研究人员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缺乏宏观经济、市场、财务、营销、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和专家,可行性研究着重于技术方案的设计论证,市场调查预测往往闭门造车,经济分析往往跟着感觉走。如缺少科学的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不做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分析与预测,不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影响。又如,缺少项目投资社会效益分析,不考虑投资对经济过热的推波助澜和高消耗高污染的影响,不做宏观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评估等等。这种低水平的可行性研究难以避免投资的混乱与盲目性。
投资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投资过热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经济高潮期,市场繁荣,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基础的投资就盲从市场,“一哄而上”,此时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现象尤其严重,投资过热也就成为必然。2004年以来的钢铁热、房地产热无不是这种现象的典型。尤如过热的经济不可持续一样,狂热的市场需求终究不能持久,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虚高价格必然回归真实,只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投资必然导致国家政策的限制、长期效益低下和社会资源的浪费。2005年的“铁本案”及其他钢铁投资项目的工程遭遇的国家调控查处、1995年后房地产工期一拖再拖乃至“马拉松工程”、“烂尾楼现象”导致的后果是经济高潮期项目投资该永远吸取的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次过快的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都是需求拉动,而快速的基建投资增长即过度的投资需求是过热需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的过快与过热问题主要原因就是2004年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过热,投资过热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过热的投资导致相关资源的紧张及其价格的上涨,直接构成经济增长的速度过快和经济增长质量的低下。虽经国家紧缩银根、加息及行政措施抑制,过度投资仍然是经济过快增长的突出问题。要抑制经济发展由过快转向过热、缓解目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强、完善投资可行性研究尤其迫切。
三、投资过热形势下加强可行性研究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重视可行性研究,实现可行性研究的真实、科学、客观、公正,充分利用可行性研究手段,控制投资的过热与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
1.规范并落实投资可行性研究政策制度。迄今为止,我国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管理办法仍然在试行阶段,没有正式规定,各行业关于可行性研究的规定也参差不齐,有的行业至今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有的行业有规定也适应不了目前形势的需要。控制过度投资、加强可行性研究应抓紧规范可行性研究政策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规范,并做好政策制度的落实工作,为科学、公正、客观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2.加强可行性研究重要性教育,提高投资者决策素质。首先,普及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知识,加强决策人员可行性研究理念理论培训。其次,真正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投资失误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树立企业及其他投资单位(人)的可行性研究意识。第三,真正实现政府功能的转变,建立投资备案制度下的政府公共咨询服务制度,做好政府风险提示工作,督促引导企业及投资者自觉遵循投资前可行性研究程序,为科学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大力发展投资论证评估咨询业,实现可行性研究专业化,提高我国可行性研究整体水平。目前我国可行性研究许多是由各类设计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或专业咨询机构承担编制,显然这些机构的主要业务不是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力量不全(尤其缺乏市场研究、技术经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可行性研究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且为取得和进一步取得咨询设计业务,他们有强烈的将不可行变可行的动机,很难公正地评价项目。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企业自己临时设立机构组织专人编制完成,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结构不全、素质能力有限直接影响报告的质量。没有形成完善的投资咨询劳务市场及其规范,没有规范的咨询资格准入制度和风险道德约束机制,没有稳定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是我国可行性研究质量问题的根源。现阶段要提高我国可行性研究整体水平,首先,要催化投资咨询市场的形成,建立投资咨询工作与行业规范,整顿并大力发展工程投资咨询服务业。其次,要尽快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定、年检评估等从业资格制度,建立专业人员培养、选拔淘汰机制,保证专业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建设单位应认清经济形势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及可行性的影响,克服盲目追求投资热点和眼前利益的冲动,充分重视经济预测与分析,重视可行性研究中经济环境的研究,注重通货膨胀因素对投资效果影响的研究,研究中要坚持审慎性原则
1.要充分预测投资筹措的难度与成本,充分估算投资总额。在经济增长偏快的宏观背景下,资金需求量增大,此时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银行往往紧缩信贷,提高利率,资金筹集成本增加,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可行性研究应充分考虑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在投资估算时,要充分估计物价上涨或经济过热可能导致的对投资总额的影响,用通货膨胀率调整流动资金估算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值,以保证投资总额估算的准确性和投资决策的理性。如用工程概算法估算固定资产投资时,建筑工程投资套用概算指标要及时更新,要反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建设期造价的影响,设备投资计算也应考虑物价因素给交货价格及各类费用的影响,修正现行静态设备成交价格及各类费用。
2.市场预测要特别重视经济周期对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的影响,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变化趋势。未来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缺口、未来产品价格是投资项目建设的基础,直接决定项目的经济效益。只有科学、准确地对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进行预测才能保证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有高涨期也有低谷期,即便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无法避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幅度会降低,跨越时期逐步拉长,但犹如我们无法避免过热的投资一样,我们无法避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可行性研究不能以眼前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为准,市场预测的时间取值要拉长,应大于或等于一个经济周期。
3.市场研究还要充分加强经济过热情况下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研究。许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市场研究内容粗糙表现为对市场的预测只停留于对市场容量的估计,缺乏动态的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分析,对项目的效益估算粗糙,导致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不切实际,盲目乐观。在经济高潮期,某些产品短期市场向好,价格呈上升趋势时极易引发“一哄而上”的现象,此时,新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急剧增加,市场研究时应充分调查分析竞争对手尤其是潜在竞争对手的数量、实力和竞争策略等,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4.在进行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时,要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夸大投资效益。投资效益的估算必须考虑价格的可比性,我国现行的投资效益评价体系是假设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无论是静态效益指标计算还是动态经济效益指标计算都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样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必然夸大投资收益。因此,在经济效益静态评价法下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差额投资回收期、计算费用等指标时,投资额、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取值要用可比价格;动态评价法下净现值、未来值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中基准收益率的取值要以实际收益率参数为基础,国民经济评价中社会折现率也应用通货膨胀率加以修正,消除通货膨胀对投资收益的夸大。值得一提的是,经营成本的估算也要有前瞻性,应充分估计经济过热或膨胀可能导致的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升,不能简单地以现实成本代替将来的成本。经营成本的估算与预测要坚持审慎原则,不能低估成本费用、夸大效益。
5.做好投资方案不确定性分析,充分估算投资风险,促进理性决策。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计算市场需求、价格、通货膨胀率等不确定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用概率分析法计算投资收益期望值;用盈亏平衡分析法计算保本价格和保本销量,等等,充分预计风险,评估风险,为理性决策提供依据。
(三)严格项目投资审批,遏制套取国家资金投资的现象。在经济高潮期,有关部门应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标准,尤其要严格社会效益的审批标准,抑制高消耗高污染的投资,遏制投资的发热倾向。应建立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评估与政绩挂钩制度,建立和完善投资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源上遏制套取国家资金用于盲目投资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锡璞。工程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崔治文。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根本性误区及纠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2).
[3]殷聪丽。新可行性报告时代[J].中国投资,2004,(9).
[4]王湘荣。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假象多[J].当代经济,2000,(6).
[摘要]投资过热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投资过热与忽视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不高密切相关。要遏制投资过热,必须重视投资前的可行性研究,实现可行性研究的真实、科学、客观、公正;要着重探讨物价和通货膨胀因素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坚持审慎性原则,严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工作,严禁套取国家资金投资的行为。
上一篇:高中教师辞职报告范例【汇集4篇】
下一篇:信用分析报告范例(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