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土壤实验报告范例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最热土壤实验报告范例汇总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热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第一篇】

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最热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第二篇】

班级:0701。

学号:0。

姓名:李双喜。

实习地点:昌黎县刘李庄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xx年6月21日-6月25日。

本组成员:宋瑞宁、郭增江、李飞、李双喜、王占权、高丹、王俊洁。

实习区概况。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20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20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实习目的。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工作和室内工作三个阶段。

6月21日,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实习地点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6月22日-6月24日上午,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下午,写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与过程。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x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6月21日上午,首先把班分成了6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们的实习地(刘李庄)进行路线勘察工作。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由南向北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6月22日,上午7:30到达目的地进行调绘。首先进行gps校准纬度不差,经度差-″,对调查区域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由于定位点较多,没有直接上图,而是画草图标出相应点。后在老师的讲解下,发现我们调查方法不正确,应边调查边绘图。下午又重新对上午调查区域进行调绘。在工作底图上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各相应图斑,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所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6月23日,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然后调查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刘李庄村口有一条饮马河,其周围建设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6月24日上午7:00我们于饮马河畔进行补测,完成了所有的野外调查绘制图工作。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检查工作草图上各地类图斑是否完整和正确,老师检查。再进行图面整饰和现状图清绘,清绘图为最终提交的成果图,标上图名、图阔线、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投影、制图成员和时间。

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调查区域主要包括刘李庄及其周围土地和西钱庄南部土地利用情况。经调查,刘李庄村用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的面积变化不大,周围土地利用情况主要种植大棚油桃、草莓、圆白菜,农作物以玉米为主。西钱庄南部土地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通过本次调查,不仅使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在调查工作过程中还使我们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思想,使我们掌握了实际应用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增强了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查工作中我们分工明确,通过集体的努力不但完满完成了实习的工作任务,还提高了我们的集体合作意识以及以集体目标为重的工作理念。

在实习的这几天中,天气都很炎热。指导老师吴素霞老师、张电学老师、常连生老师仍冒着酷暑到实地给我们指导,在此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总体上来说,刘李庄的土地利用很合理。在农业上,多是大棚经济作物油桃、草莓和大白菜等,施肥、打药也很科学,大棚与大棚之间种植大粮,充分利用土地。通过走访当地群众,近年来刘李庄种植油桃面积不断增加,而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其原因是蔬菜每年的价格变化很大,而油桃的价格相对稳定。

同时发现在地头有不少成堆的烂圆白菜。通过与老乡交流,才知道这是因为圆白菜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导致的。这反映出刘李庄在寻找相应市场和产品升级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

有的老乡种植先进品种每亩地能收入两万多,而有的每亩地收入才一万左右,收入差距很明显。因此,应加大先进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加大由大队或农村合作社带头寻找相应的市场开发力度。

刘李庄北部的饮马河水臭气熏天,河水乌黑浑浊,对当地的水资源以及其它环境资源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治理饮马河严重污染问题。

西钱庄的农用土地利用品种单一,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应加大土地的利用改革措施,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

最热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第三篇】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关于土壤和植物的知识,然而知道了之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它?在大学中,我们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土壤实验来深入了解它的复杂性。这篇文章将会分享我的一些土壤实验心得体会。

第二段:构建实验过程。

作为一名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中参与了许多实验课,但是土壤实验仍然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们首先需要收集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筛分和干燥,以便于处理和分析。接着,我们通过提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氧化钾和氮酸盐,并通过化学分析或光谱技术来定量测定它们的含量。我们还测量了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这个过程需要仔细操作,因为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实验误差。

第三段:探讨实验结果。

由于实验过程是正确又完整的,我们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参考不同采集地点和深度的土壤的结果不同,这表明土壤的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反应速度、通量等。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土壤的成分和它们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第四段:反思实验经历。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数字,它也增强了我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实验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在真实条件下的操作技巧。这同时加强了我价值观念中的“严谨性、精益求精”的态度。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从理论上了解了土壤的基本知识,而且巩固了自己对实验技巧的掌握,增加了实践经验。也让我对大自然产生更深的好奇和感慨,学习到更丰富的知识,更加不断发展自己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我不仅仅是要培养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更要发展个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让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上能够更有收获和贡献。

最热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第四篇】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2.室内制图阶段。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x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1、准备工作。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2、调绘与补测。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不差,经度差-′。测完西边及南边后,向东走,调查大棚里种植情况。毛桃、油桃和草莓居多,然后我们将各大棚进行定位。并测绘上图。然后,由工作底图上的路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图斑,最后绘制耕地。

由于是第一天,不论从精力上和熟练程度上都不是很高,进度稍慢,但经过我们团结协作,还是超额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周三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由于地形和地图的原因,一度找不到我们所在的位置,经过一块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并借助gps定位仪,最终找到了我们的位置,并绘制上图。

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由于刘李庄北边有一条饮马河,故在其周围出现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经过与老乡的交谈得知:由于饮马河过去三年一来水,将大量的有机质积累到河的两岸,使大堤上的土壤非常的肥沃,适合于蔬菜和果树的栽培。当谈及效益问题时,老乡流露出无比喜悦的笑容:每亩地种植桃树大概为110棵,每颗的产值大约有260元人民币,然后减去15元的投资,大约净产值为24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大约有26000元的效益。他称,自己种了7亩地,也就说,这一年,利润达18万之多。然后我们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进行拼接。

在绘制各个图之前,现在每组的薄膜上确定了控制点,方便拼合是图幅能够准确匹配,我们先按控制点将四个小组的图拼合后者在一张较大的薄膜上将各个小组的图绘制到一张上去。拼合完成后进行对图幅进行修饰,绘制图例、比例尺和图幅名称等。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在这里要感谢吴老师及其他两位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

最热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第五篇】

目前我国耕地污染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点多、量大、面较广。我国污染耕地污染区域主要为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和南方酸性土水稻种植区等。以重金属污染为主,镉污染最为普遍;二是总体可防可控可治。综合来看,我国耕地污染主要为轻度污染,其中多数可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实现安全利用。对于重度污染耕地,传统治理措施已无法满足安全利用的需要,必须划分农产品禁止生产区,调整种植结构,开展限制性生产。由于重度污染区所占比例不大,所以需要结构调整的比例有限,面积较小。今天土壤环境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遇到得早,治理也比较早。随着基于风险的土壤环境管理理念,得到广泛接受,治理修复策略也从高能耗、高干扰的治理修复技术转向绿色可持续的修复策略。近年来,我国对土壤污染防治越来越重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市场逐步打开,但仍存在对土壤污染认知的片面性、修复过程不科学、二次污染控制不足、重治理轻调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政策和技术路线,不走或者尽可能少走弯路。

1、土壤污染地域差异明显。在地理坐标上,我国土地面积跨域大,且土壤丰富,在土壤污染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农业发达的西北地区,土壤环境较好;在工业密集和经济发达的中南地区,土壤污染严重,且以重金属污染为主,中南地区的土壤本身具有丰富的重金属,加上人类文明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故我国的土壤污染呈现出地域差异。

2、农业用地是土壤污染的重灾区。在农业发达的地区,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各种化肥、农药,随着时间的积累,导致农业用地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在污染严重的地区还会产生有毒蔬菜和粮食。农业用地污染现状主要以有机和无机复合污染为主,无机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镉,有机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废水、农药和化肥。长期的污染导致土壤的自净能力无法恢复原状,并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3、复合污染和污染扩散现象普遍。复合污染是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主要因有机和无机污染相互作用导致。有机污染主要因农业生产活动所引发的土壤污染,主要以有机固体污染和有机废水为主,无机污染主要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包括镉、汞、砷、铬、镍等。当前我国的土壤污染呈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具体表现为:农业污染向农业扩散、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地表污染向地下扩散。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污染防治的难度。

正面应对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不可回避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在土壤污染防治尤其是土壤污染修复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修复活动导致的二次影响问题,必须走可持续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路径。

1、把握土壤污染防治需求与机遇。我国发展绿色可持续修复最直接的需求是缺少可实施的绿色修复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当前的土壤环境监管政策和技术导则主要针对场地尺度的环境安全和风险管理,难以保障区域污染场地的最优管控和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内发展绿色可持续修复最迫切的需求是缺少区域污染场地修复开发环境安全与统筹决策机制。发展绿色可持续修复最根本的需求是缺少战略部署和促进修复绿色发展的关键因子和调控政策。

2、借鉴发达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经验。针对土壤污染修复,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国家政府部门指挥和控制阶段,第二阶段灵活的国家法规为地方特定场地的决议创造条件和空间,第三阶段的利用法规为私有团体参与土壤修复创造机会并扫清障碍。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各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早期,不仅面临历史遗留环境管理错位留下的大量工业用地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新问题、新标准以及对应的新政策还会层出不穷,双向压力下保障土壤环境修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针对土壤污染修复和管理活动的费用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荷兰全国50年开展土壤修复活动,从修复到背景目标到第二阶段基于风险的管控体系,再到倡导绿色可持续的修复管理体系,土壤环境治理获得的社会整体效益与投入略有盈余基本持平。因此,我国从最初阶段就系统构建减少土壤修复的碳足迹、生态足迹和环境足迹的土壤修复模式是必然选择。

3、走绿色可持续风险管控与修复之路。绿色可持续修复是当前场地修复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趋势。绿色可持续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与土壤环境管理的阶段划分和政策引导高度相关。发达国家绿色可持续修复兴起的原因包括:过度修复频发、日益严重的二次影响,以及社会各界对绿色可持续观念的认同。从21世纪初期,国际上开始关注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实践表明场地风险管理和修复工程活动在达到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同时,还会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正面或负面效益。土壤污染修复走绿色可持续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路径,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有效应对和系统解决土壤污染这一社会普遍问题的必由之路。

4、采取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机制。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检测结果,及时提出工作建议,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统筹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企业自筹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提升技术支撑水平。按照“源头控制,过程清洁、末端治理”的原则,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机构开展农业投入品减施、水分管理、土壤调理、品种替代、污染超标农产品安全利用等实用技术研发,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与体系。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水平,营造全社会支持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实现耕地安全持续利用的强大氛围。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监测水平、法律法规、防治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所以当下必须要提升监测水平、完善法律法规、创新防治技术、保障资金,这样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性,并实现土壤污染防治卓有成效的目的。

35 1142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