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高质量调研报告范例及讲解
讲解版
寻乌地处江西省东南端,是坐落在赣、闽、粤三省边际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35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84个村(居),33万人口(被调查对象自然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寻乌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但受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落后仍然是寻乌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结构单一,县级财力薄弱,农村贫困面依然较广、贫困程度较深(介绍调查地区的经济状况)。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28819人,贫困发生率为%,脱贫攻坚是寻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数字说明该地区扶贫攻坚面临的目标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寻乌县发扬“深入唯实”的寻乌调查精神,开展了精准扶贫“寻乌再调查”活动,并形成本调查报告(介绍本文形成的背景)。
调研报告开篇1般介绍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调研内容的目前状态以及调研活动展开的基本背景,就是向受众介绍我为什么写这篇调研,并对调研对象有个初步了解。
脱贫进展及主要做法
这一段是介绍调研对象脱贫进展情况以及期间掌握的一些做法、取得的一些成效,这都是通过实地走访、末端调查得来的,便于上级部门了解相关情况。
近年来,中央先后安排中宣部、国家统计局、国家供销总社等三个中央部委和国家单位对口支援寻乌。在部委的有力帮扶下,寻乌扶贫脱贫事业迈入了“快车道”。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65728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1443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近25个百分点(简要概述该县脱贫实际成效)。
(一)千斤重担众人挑,把扶贫脱贫责任落到每个干部肩上。(这一条重点是讲落实扶贫脱贫责任)寻乌县把脱贫攻坚确立为“书记工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的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从总体责任层面来讲)。同时,通过落实“2+10864”(即每位现职县级领导包2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县直、驻县单位帮扶,每位县级领导、正科级、副科级和一般干部分别结对10户、8户、6户、4户贫困户)工作机制(特色做法),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县级领导包村、单位对口帮村、干部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让全县各级干部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任务,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较好地解决了“谁帮扶”的问题(分类从具体责任层面来讲)。特别是在选好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出台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向65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除9名为市级以上单位派驻干部外,其余均在县科级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在精准扶贫工作一线锤炼、识别和使用干部(这是该县扶贫攻坚工作中围绕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探索的特色做法,重点介绍)。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扶贫脱贫的基础性工作做实做细。(这一条重点围绕“帮扶谁”,把相关情况摸清)为摸清贫困户底数,寻乌县出台了《寻乌县精准识别工作指导意见》,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贫困农户调查和精准识别工作(介绍摸清扶贫对象工作的总体指导和开展情况)。寻乌县在对象识别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严格执行“七步法”(即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和县扶贫和移民办批准、村公告以及扶贫对象签字)的识别程序,做到全过程“阳光公开”,摸清摸实贫困户相关信息,并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卡”的要求进行分类建档,做到了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县有库(说明工作落实的具体办法)。对扶贫脱贫信息系统实行精准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及时更新,使得精准帮扶与信息管理一致,较好地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进一步说明识别工作动态管理机制,这样就表述得比较完整)。
(三)政策落实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享受一项以上扶贫政策。(这一块主要讲如何落实扶贫政策,采取先总体讲再分类讲的方式)根据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寻乌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14个专项扶贫政策,以乡(镇)、村和扶贫工作队为主体,按照因人因户、因类因村施策的要求,做到项目到村、政策到户、滴灌到人(总体讲)。对具备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人口,主要是通过扶持发展产业和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具备部分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人口,主要是通过低保补助+扶持发展产业、低保补助+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主要是通过低保、五保补助+投资收益扶持脱贫;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则采取易地搬迁安居的方式脱贫,等等,实现了全覆盖,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家庭,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帮”的问题(区分四个层次分别给出扶贫相应办法,这是分块讲)。
(四)积极探索闯新路,不断创新扶贫脱贫的工作机制。(这块是围绕确保脱贫攻坚顺利展开,探索的相关工作机制)为解决好督查监管不力的问题,寻乌县组建了县委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即:由分管脱贫攻坚县领导组成的脱贫指导组、由若干科级干部组成的脱贫督查组、由纪检审计工作人员组成的巡察审计组、由精准扶贫办业务干部组成的模拟评估组,形成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工作落实(采取问题+措施的写法,针对问题讲,更能体现工作的针对性)。为尽可能地筹集扶贫资金,寻乌县出台了《寻乌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意见(试行)》,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亿元用于扶贫开发(与前面写法一样,着眼筹集资金这个问题来写)。为撬动金融资本,寻乌县积极推进金融扶贫试点创新,2015年至今,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25186万元(着眼撬动金融资本来写,同样是问题式写法)。同时,还组建了县扶贫开发公司,投入扶贫资产收益资金1000万元,并将土地开发整理和“增减挂”形成的土地指标等资产或收益划入扶贫开发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促进扶贫资产(金)保值增值(这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
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进一步实现贫困面貌的深刻改变、巩固脱贫成效、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调研发现的问题,也是调研的重点内容,是下步需着力解决的方面)
(一)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较弱。寻乌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这句话是描述该地区的经济现状,后面紧接通过列举数字来支撑这个观点)。据统计,37家规模以上企业正常用工需求约3500余人,服务业为老百姓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还不明显。
(二)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任重道远。寻乌县虽然在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新推广的葡萄、百香果、猕猴桃、蓝莓、蔬菜等替代产业,当前效益虽然可观,但能否成长为规模产业、主导产业,成为群众的长久致富产业,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这是农业方面的问题,同样列举了相关的事例进行支撑说明)
(三)少数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在当前“含金量”十足的帮扶政策面前,少数贫困人口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寄希望于政府给钱、给物,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贫困面貌的动力不足,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这是影响扶贫效果的人的因素)
(四)脱贫退出的资金保障缺口较大。由于县级财力弱,扶贫资金的筹措难于满足投入需求,特别是保障14个专项扶贫政策的实施、完成65个“十三五”贫困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还需投入大量资金。(这是资金客观现状)
调研中所发现问题与调研报告写的问题还是要注意区别开,写在报告里的问题要注意筛选倾向性的对调研内容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方面,像这篇报告列举的经济带动不足、农业转型升级、贫困户等靠、脱贫资金保障四个问题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对脱贫攻坚工作有重要影响的,大家注意体会。
对扶贫工作的有关思考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报告中的对策思考部分就是着眼这个来切入的,能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是调研报告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攻坚拔寨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履行好精准扶贫脱贫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一)立足精准要求,提升扶贫成效。“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 “六个精准”的要求,强调精准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前面是引用习近平的讲话指示,后面对应提出相关思路)。寻乌在扶贫脱贫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这一核心精神,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由贫困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项目,报由相关职能部门帮扶实施,构建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相关职能部门“上菜”的“菜单式”脱贫模式,努力提升扶贫成效。(这是从面上思路指导层面对该县下步扶贫工作提出要求,旨在确定方向)
(二)立足脱贫引领,加快县域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引用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为后面对策提供遵循)。对寻乌而言,始终坚持脱贫引领不动摇,把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两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富民与强县统一起来,通过县域经济发展促进脱贫攻坚,通过脱贫攻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要以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补齐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为贫困户、贫困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努力提升其自身“造血”功能。(这条对策很管用,理顺了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落实)
(三)立足利益联结,实现合作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思路指引)。农业产业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具体合作模式可以是: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贫困户参与生产环节中的生产活动,可解决贫困农户面临的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织密、织牢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之网,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发展。(这条对策相对较为具体,针对前面第一、第二个问题,从可实现的角度,探索解决的合作模式)
(四)立足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以倡导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做到履职不越位、引导不包办(前面都是思路观点)。一方面,强化政府在政策落实、产业规划、兜底保障等方面的责任,着力改善贫困村条件,提高贫困户素质和劳动技能,为贫困户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是政府的责任,是确保贫困户自力更生的基本提前)。另一方面,在帮扶机制上,通过财政奖补、信贷贴息、互助合作及技能培训等形式进行帮扶,对贫困户“授之以渔”,以帮助群众找准路子和解决瓶颈困难为重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要坚持以文化扶贫的深入实施为先导,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为脱贫致富提供根本保证和持久支撑(这是围绕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主动性来讲的,是针对前面问题部分第三条提出的对策)。
(五)立足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这是以同志的相关讲话为指引)。一方面,要坚持新增财力向扶贫领域倾斜,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拓宽筹资渠道,为扶贫资金“开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压缩其他领域的行政性开支,并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着力发现和杜绝扶贫资金的违规使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扶贫款都用在刀刃上。(这条是围绕问题部分第四条提出的对策,当然,这是偏重于思路性的,不可能讲得过于具体)
(六)立足斩断穷根,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以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讲话为指引)。在扶贫脱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既要实施“短平快”的发展项目,让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又要注重“以短养长”,让贫困户找到稳定的增收致富之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工作机制上,要扶上马、送一程,脱贫后2年内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变,工作队包村、干部结对帮扶不脱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巩固扩大脱贫成果。(这是从长远脱贫角度来讲)
应该说,最后六个方面工作思考是着眼整体体系设计的,既有工作思路指导,也有具体办法探索,既有当前打算,也有长远考虑,既针对调研发现问题部分逐一破解,也跳出局部看整体,围绕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出对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原文版本
《寻乌县扶贫脱贫工作调查报告》来源:人民日报,以下为原文:
寻乌地处江西省东南端,是坐落在赣、闽、粤三省边际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35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84个村(居),33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寻乌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但受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落后仍然是寻乌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结构单一,县级财力薄弱,农村贫困面依然较广、贫困程度较深。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28819人,贫困发生率为%,脱贫攻坚是寻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寻乌县发扬“深入唯实”的寻乌调查精神,开展了精准扶贫“寻乌再调查”活动,并形成本调查报告。
一、脱贫进展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中央先后安排中宣部、国家统计局、国家供销总社等三个中央部委和国家单位对口支援寻乌。在部委的有力帮扶下,寻乌扶贫脱贫事业迈入了“快车道”。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65728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1443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近25个百分点。
(一)千斤重担众人挑,把扶贫脱贫责任落到每个干部肩上。寻乌县把脱贫攻坚确立为“书记工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的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同时,通过落实“2+10864”(即每位现职县级领导包2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县直、驻县单位帮扶,每位县级领导、正科级、副科级和一般干部分别结对10户、8户、6户、4户贫困户)工作机制,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县级领导包村、单位对口帮村、干部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让全县各级干部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任务,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较好地解决了“谁帮扶”的问题。特别是在选好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出台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向65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除9名为市级以上单位派驻干部外,其余均在县科级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在精准扶贫工作一线锤炼、识别和使用干部。(见图表1)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扶贫脱贫的基础性工作做实做细。为摸清贫困户底数,寻乌县出台了《寻乌县精准识别工作指导意见》,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贫困农户调查和精准识别工作。寻乌县在对象识别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严格执行“七步法”(即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和县扶贫和移民办批准、村公告以及扶贫对象签字)的识别程序,做到全过程“阳光公开”,摸清摸实贫困户相关信息,并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卡”的要求进行分类建档,做到了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县有库。对扶贫脱贫信息系统实行精准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及时更新,使得精准帮扶与信息管理一致,较好地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
(三)政策落实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享受一项以上扶贫政策。根据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寻乌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14个专项扶贫政策,以乡(镇)、村和扶贫工作队为主体,按照因人因户、因类因村施策的要求,做到项目到村、政策到户、滴灌到人。对具备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人口,主要是通过扶持发展产业和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具备部分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人口,主要是通过低保补助+扶持发展产业、低保补助+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主要是通过低保、五保补助+投资收益扶持脱贫;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则采取易地搬迁安居的方式脱贫,等等,实现了全覆盖,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家庭,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帮”的问题。(见图表2)
(四)积极探索闯新路,不断创新扶贫脱贫的工作机制。为解决好督查监管不力的问题,寻乌县组建了县委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即:由分管脱贫攻坚县领导组成的脱贫指导组、由若干科级干部组成的脱贫督查组、由纪检审计工作人员组成的巡察审计组、由精准扶贫办业务干部组成的模拟评估组,形成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为尽可能地筹集扶贫资金,寻乌县出台了《寻乌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意见(试行)》,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亿元用于扶贫开发。为撬动金融资本,寻乌县积极推进金融扶贫试点创新,2015年至今,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25186万元。同时,还组建了县扶贫开发公司,投入扶贫资产收益资金1000万元,并将土地开发整理和“增减挂”形成的土地指标等资产或收益划入扶贫开发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促进扶贫资产(金)保值增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进一步实现贫困面貌的深刻改变、巩固脱贫成效、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较弱。寻乌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据统计,37家规模以上企业正常用工需求约3500余人,服务业为老百姓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还不明显。
(二)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任重道远。寻乌县虽然在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新推广的葡萄、百香果、猕猴桃、蓝莓、蔬菜等替代产业,当前效益虽然可观,但能否成长为规模产业、主导产业,成为群众的长久致富产业,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三)少数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在当前“含金量”十足的帮扶政策面前,少数贫困人口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寄希望于政府给钱、给物,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贫困面貌的动力不足,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
(四)脱贫退出的资金保障缺口较大。由于县级财力弱,扶贫资金的筹措难于满足投入需求,特别是保障14个专项扶贫政策的实施、完成65个“十三五”贫困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还需投入大量资金。
三、对扶贫脱贫工作的有关思考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攻坚拔寨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履行好精准扶贫脱贫的责任与担当。
(一)立足精准要求,提升扶贫成效。“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 “六个精准”的要求,强调精准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寻乌在扶贫脱贫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这一核心精神,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由贫困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项目,报由相关职能部门帮扶实施,构建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相关职能部门“上菜”的“菜单式”脱贫模式,努力提升扶贫成效。
(二)立足脱贫引领,加快县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寻乌而言,始终坚持脱贫引领不动摇,把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两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富民与强县统一起来,通过县域经济发展促进脱贫攻坚,通过脱贫攻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要以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补齐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为贫困户、贫困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努力提升其自身“造血”功能。
(三)立足利益联结,实现合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农业产业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具体合作模式可以是: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贫困户参与生产环节中的生产活动,可解决贫困农户面临的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织密、织牢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之网,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发展。
(四)立足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以倡导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做到履职不越位、引导不包办。一方面,强化政府在政策落实、产业规划、兜底保障等方面的责任,着力改善贫困村条件,提高贫困户素质和劳动技能,为贫困户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帮扶机制上,通过财政奖补、信贷贴息、互助合作及技能培训等形式进行帮扶,对贫困户“授之以渔”,以帮助群众找准路子和解决瓶颈困难为重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要坚持以文化扶贫的深入实施为先导,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为脱贫致富提供根本保证和持久支撑。
(五)立足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一方面,要坚持新增财力向扶贫领域倾斜,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拓宽筹资渠道,为扶贫资金“开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压缩其他领域的行政性开支,并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着力发现和杜绝扶贫资金的违规使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扶贫款都用在刀刃上。
(六)立足斩断穷根,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在扶贫脱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既要实施“短平快”的发展项目,让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又要注重“以短养长”,让贫困户找到稳定的增收致富之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工作机制上,要扶上马、送一程,脱贫后2年内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变,工作队包村、干部结对帮扶不脱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下一篇:调研报告范例3篇